藥品 : 攝影 : 飲食 > 小金
目錄
No. 1
  [地名]
  小金縣位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因小金川得名。地圖坐標,北緯30°35'~31°43'、東經102°01'~102°59'之間(30.4°N 102.3°E)。縣域積5582平方千米,GDP總量14,312萬元(1999年);人口7.4萬人(1999年),主要民族為藏、漢和回族。周邊相鄰縣級政區,北鄰馬爾康縣,東接理縣、汶川,南接寶興與康定二縣,西與丹巴、金川相連。四姑娘山、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為主要旅遊景點。縣治美興鎮。
  小金縣地處地處青藏高原東緣,邛崍山和夾金山貫穿縣境,為岷江與大渡河及青衣江水係分水地帶。
  小金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地理坐標東經102°01′—102°59′,北緯30°35′—31°43′,縣境內屬暖溫帶半幹旱河𠔌氣候類型,鼕春寒冷乾燥、晴朗少雲、日照強烈,夏秋溫暖潮濕、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2℃,年日照為2214小時,年平均降雨量613.9毫米。
  小金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以四姑娘山國傢風景名勝區、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風景名勝區、夾金山國傢級森林公園、嘉絨藏族民俗風情文化、革命歷史遺址構建了小金旅遊資源厚重的多元文化底藴。小金藏、羌、回、漢等民族聯袂而居,境內碉樓寨房、青磚玉瓦交相輝映,藏羌鍋莊粗獷豪邁,民謠獅舞蕩氣回腸。不同的民俗風情濃郁,與喇嘛廟、清真寺、天主教堂、藏經樓、鐵索橋、古戰場等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址為奇異、神秘、峻美的自然風光增添出厚重的多元文化色彩,構成了縣域密集的,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縣境內有豐富的礦産資源,主要有:黃金、鉛、鋅、銅、鉬、毒砂、大理石、花崗石、竹葉狀花紋玄武岩、石英岩、石棉、黃玉、碧玉等。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産有6種,礦産地9處。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産10種,其中,優質大理石C+D級儲量493萬立方米,優質玄武石(竹葉青)C+D級儲量368.5萬立方米,夾金山花崗石儲量400萬立方米。以鬆茸、沙棘、蕨菜、野生菌類等為主的天然緑色食品達170餘種;有蟲草、貝母、黨參、天麻、當歸、羌活、五甲皮等名貴中藥材;小金縣地處大渡河上遊,邛崍山脈高山峽𠔌區,是四川省西部典型的高山峽𠔌地帶,也是長江流域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的源頭之一。縣境內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境內河流衆多,水利資源豐富。根據對全縣主要河流進行的詳細普查,推算出我縣總的水能理論藴藏量為139.67萬千瓦,年可發電量為69.83億千瓦時,(利用小時按5000小時/年計算)可開發量為20.832萬千瓦,已開發量為1.0735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5.15%。
  小金縣標志性建築物—— 小金紅軍會師紀念碑
  [樂器]
  小金,又稱小銅鑼。滿族、朝鮮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遼寧、吉林、黑竜江等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尤為盛行。
  清代已在宮廷和民間流行,據《清朝文獻通考》記載,鹵簿樂製中“御前儀仗樂器……小 銅鑼二”。
  形製獨特的小金,是鑼邊較寬的小銅鑼,外形似大金,鑼面平坦無臍,鑼邊嚮背面收束。鑼 面直徑19.8釐米,鑼邊寬3.5釐米,背口直徑18.3釐米,鑼邊一側鑽孔係繩。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執棰頭包布的木棰敲擊,音色清麗而明亮。用於器樂合奏、地 方戲麯、民間演唱和舞蹈伴奏。
  小金與朝鮮族農民的勞動生活有密切關係。朝鮮族農村中盛行農樂隊,用小金召集人們勞動 ,一路上吹吹打打、舞到田間,休息時,人們圍成一圈,在小金和杖鼓的伴奏下跳舞,勞動後,仍然跳着舞回村。在此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農樂舞,表演形式自由,人數不限,舞者頭戴 “象帽”,用力甩動頭部,使“象尾”(細長的綢條)繞身旋轉,舞姿健美。如今,小金已成 為朝鮮族民間舞蹈農樂舞的主要伴奏樂器,並在樂隊中居於指揮地位。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小金一面,鑼面直徑20釐米、鑼邊寬 4釐米、背口直徑17.7釐米。通體外表颳削潔淨,紋路平整,色澤金黃。這件藏品1959年購於吉林 省延吉市。
近義詞
小金
小金
小金
相關詞
杯子小金三公主七種武器動漫人物網球王子竜馬日本民間傳說人物
作傢黨員
包含詞
小金縣小金庫小金蟲小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