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東 >青島 > 小珠山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小珠山投訴電話 青島市旅遊投訴電話:0532-85912000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青島珠山國傢森林公園位於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含柳花泊街道辦事處全境,並與膠南相接。小珠山屬嶗山山係,為燕山期形成的花崗岩山地,整個山脈呈東南、西北走嚮,長約13公裏,寬約8公裏,總面積約為104平方公裏,位於柳花泊街道辦事處轄區40平方公裏,境內有名稱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餘座,主峰大頂海拔724.90米。
  據《增修膠志》載:“小珠山與大珠山皆古朱山也。”《封氏聞見記》雲:“州山即為朱山,淳於州國也,吳楚之人謂州為朱,則此山宜名州山。”《膠州志》載:“治南有大、小山,海疆名鎮也。小珠千岩攢空兩峰特起,萬山皆在其下;大珠山綿亙百餘裏,東插入海,勢如巨鰲,二山錯立,天表雲氣,出沒不絶,夏尤蓊蔚,望之纍纍若珠。”據此,小珠山之名,因景觀特徵而得名,或因“朱”演義成“珠”,又因其面積較大,珠山小,故名小珠山
  珠山脈係巍然而深秀,融奇、險、清、幽於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臺筒,大黑澗,紮營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環列周圍,小珠山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雲霧繚繞,瞬息萬變,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雲”之說。小珠山地處海濱,景物獨特,層巒疊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為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
  小珠山地域內氣候宜人,夏無酷暑,鼕無嚴寒,花繁水秀,清朝文士周智於有詩云:“纍纍形勝若蒼煙,九麯誰將一綫牽,神女倦遊何處,雙珠拋在水雲邊。”
  珠山山脈綿亙數十裏,或威武雄壯,或秀氣橫溢,多姿多彩,且山山都有美妙動人的名字,如釜臺筒、老君塔山、七甲山、竜雀山、石老山等。望夫山孝親相夫教子的妻子盼望丈夫早日回傢,每天站於此,後化作一座山峰,望夫山由此而得名。山不在高,座座有一個美妙的傳說。
  珠山的巧石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些巧石千姿百態,似人似物,似禽似獸,逼真逗趣,維妙維肖。當你走進小珠山,無數巧石爭先恐後擁到你的眼前,在珠山腳下,擡頭可見一隻振翅欲啼的“金雞報曉”,它正在熱情的歡迎來小珠山遊覽的八方遊客;憨態可掬的“小海龜”;鐵拐李醉酒後曬放的“靴子”;“飛來石”都是那麽逼真,那麽的維妙維肖;相親相愛,相敬如賓,互相攙扶的“姜公背薑婆”,嚮人們講敘着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
  傳說以前山腳下住着兩位老鄉村醫生,人們衹知道夫婦倆姓姜稱姜公、薑婆,夫妻倆醫術高明且心地善良。因老婆婆是小腳,走山路不方便,姜公總要背着婆婆。有一次,兩人出去採藥,姜公被老虎咬死,薑婆因悲痛過度昏死過去後,再也沒有醒過來,老百姓將他倆葬於山下。有一年的雨季,山洪暴發,山洪過後,兩位老人的墳墓不見了,山頂出現了兩塊重迭相依的“石老人”,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稱之為“姜公背薑婆”。
  登釜臺筒放眼四周,可見靜坐於山中的“觀音拜天”,微笑於天下的“大肚佛”,行至南天門,可見諄諄教導,至理於天下的“孔子授書”,威風八面、怒嘯衝天、欲霸天下的“嘯天金獅”,站於雄峰之巔,可見八仙飄然過海來珠山相聚,敘說天下事的“八仙聚”;脫殼而出的“蛋生石”;神態逗人的“猴子石”等等,無不使人驚嘆大自然的造化。小珠山巧石爭崛、怪石疊布,猶如神工天成,妙趣橫生,給寧靜的小珠山帶來活力,帶來靈氣,巧石又好像無數的明珠撒落在群山之中,把珠山點綴得美麗動人。
  小珠山不僅石奇,且因其山高陡峭而險象環生。底部有猶如釜臺,頂部峭如刀削的釜臺筒,盤垣而上的南天門,石滑壁陡,處處體現一個“險”字。釜臺筒,原名“望夫臺”,海拔439米,釜臺筒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古時,小珠山腳下住着兩戶人傢,一傢有個女兒叫香香,一傢有個兒子叫石栓。二人從小青梅竹馬,情篤意深,長大後,二人相親相愛。一天,香香上山挖野菜,不慎跌斷了一隻胳膊,要配製接骨丹,需要釜臺筒上的草藥,石栓不顧山勢陡險,爬了上去,采到了草藥後,下山時不慎摔死了。香香用了石栓采得的草藥,胳膊好了,可是她卻飯不吃,水不喝,天天地村口凝望釜臺筒,不久鬱鬱而死,人們把她久久凝望的釜臺筒叫做“望夫臺”。美麗的民間傳說寄托了當地人民的濃濃的情思,體現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賦予了秀麗小珠山的神秘和生機。小珠山石洞零星分佈於山間𠔌壑,掩映於花草叢中,點綴着小珠山的秀麗景色,當地傳說曾有狐仙居住於此,有虔誠者前來請願,有求必應,從而狐仙洞府之名遠近聞名。
  水是山之靈氣,灣灣小溪,潺潺流水,成為小珠山流動的神韻;一瀉而下的水流撞擊在石板上,濺起水花朵朵,充滿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情畫意,而涓涓細流又好比山的音樂,奏響了歡快的樂章,麯折婉轉的流淌於山間𠔌壑。涓涓細流被落日餘輝染成金黃色,粼粼泉水靜中有動,水中斑斑倒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座落於小珠山腳下的青石潭,清澈見底,水從潭底青石中噴涌而出,常年不竭。小珠山水質無污染,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用於沏茶,分外清香,常飲氣清目爽,延年益壽,是小珠山嚮人們饋贈的天然飲品。青石潭還流傳着一個美麗的傳說:早間,小珠山“紫草人參”得道成仙,時常嬉笑於林間小溪邊,紫草晨起梳妝,紅光滿山,人參下河沐浴,河水晶瑩甘洌,遊人來此皆以水淨面而濯足。
  小珠山草木蔥鬱,樹木品種繁多,稀有樹種隨處可見,山地森林覆蓋率為70%,白雲寺遺址內的皂角樹為明代所植,屬北方罕見的樹種,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緑樹裝扮群山,如翠如緞,峭壁映山紅含苞吐豔婉如一片火海,雪白的薔薇,拂面之絮,紛紛如毛,更有五顔六色的野花,更添山之秀氣,風之嫵媚。遮天蔽日的林木,青青如緞的草坪,潺潺流水,步入其中,仿佛走進了世外桃園,人間仙境,給你一份恬然清涼的心情。 在柳花泊這片土地上,藴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 據史書記載,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西起濟南市的長清縣,東至青島開發區於傢河村東入海處,橫跨幾十個山頭,約1000華裏長,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明代孫鎮有詩贊曰:緣崗峙崇觀,跨𠔌絶驚虹。可見當時的齊長城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壯觀。現已修復齊長城的西峰關段,登齊長城觀小珠山秀麗景色,別有一番景象。
No. 2
  ☆地理位置☆:
  小珠山,位於靈山衛鎮西北部,西越隱珠東北,北跨黃島區辛安西南和柳花泊東南,總面積35平方公裏,主峰大頂海拔724米,是青島膠南市、黃島區境內最高點。小珠山高峻雄偉,氣象萬千。小珠、大珠互為映襯,被譽為“雙珠嵌雲”山上奇石和名勝古跡很多,主峰大頂與白石頂南北對峙,上有天門、天橋。大頂之後有垂背石、船石、直樓,其前面有萬人井、四角石、瀑布石、穿心石、紗帽石、尖頂石、仙人跡、朝陽寺,又有竜泉、竜祠。現在寺、祠僅存遺跡大頂之東有臥單石、黃牙石、五頂山,並有兩處天然洞穴。大頂西側的鐘樓,古樸別緻。橫額雕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大字,今保存完好。小珠山在青島市黃島區部分還有太平庵、白雲寺、狐仙洞、陳氏雙烈祠等遺跡,北麓有蜿蜒的齊長城遺跡。目前小珠山的旅遊開發已經拉開了序幕。
  市內交通:
  黃島區的1路、18路、801路、30路換乘12路到柳花泊(終點站)下車
  ☆簡介☆:
  青島珠山國傢森林公園位於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黃島區)西部,含柳花泊街道辦事處全境,並與膠南相接。小珠山屬嶗山山係,為燕山期形成的花崗岩山地,整個山脈呈東南、西北走嚮,長約13公裏,寬約8公裏,總面積約為104平方公裏,位於柳花泊街道辦事處轄區40平方公裏,境內有名稱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餘座,主峰大頂海拔724.90米。
  據《增修膠志》載:“小珠山與大珠山皆古朱山也。”《封氏聞見記》雲:“州山即為朱山,淳於州國也,吳楚之人謂州為朱,則此山宜名州山。”《膠州志》載:“治南有大、小山,海疆名鎮也。小珠千岩攢空兩峰特起,萬山皆在其下;大珠山綿亙百餘裏,東插入海,勢如巨鰲,二山錯立,天表雲氣,出沒不絶,夏尤蓊蔚,望之纍纍若珠。”據此,小珠山之名,因景觀特徵而得名,或因“朱”演義成“珠”,又因其面積較大,珠山小,故名小珠山,民謠有“小珠山不小,大珠山不大”之說。
  珠山脈係巍然而深秀,融奇、險、清、幽於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臺筒,大黑澗,紮營山、鴿子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環列周圍,小珠山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雲霧繚繞,瞬息萬變,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雲”之說。小珠山地處海濱,景物獨特,層巒疊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為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
  小珠山地域內氣候宜人,夏無酷暑,鼕無嚴寒,花繁水秀,清朝文士周智於有詩云:“纍纍形勝若蒼煙,九麯誰將一綫牽,神女倦遊何處,雙珠拋在水雲邊。”
  珠山山脈綿亙數十裏,或威武雄壯,或秀氣橫溢,多姿多彩,且山山都有美妙動人的名字,如釜臺筒、老君塔山、七甲山、竜雀山、石老山等。望夫山孝親相夫教子的妻子盼望丈夫早日回傢,每天站於此,後化作一座山峰,望夫山由此而得名。山不在高,座座有一個美妙的傳說。
  珠山的巧石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些巧石千姿百態,似人似物,似禽似獸,逼真逗趣,惟妙惟肖。當你走進小珠山,無數巧石爭先恐後擁到你的眼前,在珠山腳下,擡頭可見一隻振翅欲啼的“金雞報曉”,它正在熱情的歡迎來小珠山遊覽的八方遊客;憨態可掬的“小海龜”;鐵拐李醉酒後曬放的“靴子”;“飛來石”都是那麽逼真,那麽的惟妙惟肖;相親相愛,相敬如賓,互相攙扶的“姜公背薑婆”,嚮人們講敘着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
  傳說以前山腳下住着兩位老鄉村醫生,人們衹知道夫婦倆姓姜稱姜公、薑婆,夫妻倆醫術高明且心地善良。因老婆婆是小腳,走山路不方便,姜公總要背着婆婆。有一次,兩人出去採藥,姜公被老虎咬死,薑婆因悲痛過度昏死過去後,再也沒有醒過來,老百姓將他倆葬於山下。有一年的雨季,山洪暴發,山洪過後,兩位老人的墳墓不見了,山頂出現了兩塊重疊相依的“石老人”,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稱之為“姜公背薑婆”。
  登釜臺筒放眼四周,可見靜坐於山中的“觀音拜天”,微笑於天下的“大肚佛”,行至南天門,可見諄諄教導,至理於天下的“孔子授書”,威風八面、怒嘯衝天、欲霸天下的“嘯天金獅”,站於雄峰之巔,可見八仙飄然過海來珠山相聚,敘說天下事的“八仙聚”;脫殼而出的“蛋生石”;神態逗人的“猴子石”等等,無不使人驚嘆大自然的造化。小珠山巧石爭崛、怪石疊布,猶如神工天成,妙趣橫生,給寧靜的小珠山帶來活力,帶來靈氣,巧石又好像無數的明珠撒落在群山之中,把珠山點綴得美麗動人。
  小珠山不僅石奇,且因其山高陡峭而險象環生。底部有猶如釜臺,頂部峭如刀削的釜臺筒,盤垣而上的南天門,石滑壁陡,處處體現一個“險”字。釜臺筒,原名“望夫臺”,海拔439米,釜臺筒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古時,小珠山腳下住着兩戶人傢,一傢有個女兒叫香香,一傢有個兒子叫石栓。二人從小青梅竹馬,情篤意深,長大後,二人相親相愛。一天,香香上山挖野菜,不慎跌斷了一隻胳膊,要配製接骨丹,需要釜臺筒上的草藥,石栓不顧山勢陡險,爬了上去,采到了草藥後,下山時不慎摔死了。香香用了石栓采得的草藥,胳膊好了,可是她卻飯不吃,水不喝,天天地村口凝望釜臺筒,不久鬱鬱而死,人們把她久久凝望的釜臺筒叫做“望夫臺”。美麗的民間傳說寄托了當地人民的濃濃的情思,體現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賦予了秀麗小珠山的神秘和生機。小珠山石洞零星分佈於山間𠔌壑,掩映於花草叢中,點綴着小珠山的秀麗景色,當地傳說曾有狐仙居住於此,有虔誠者前來請願,有求必應,從而狐仙洞府之名遠近聞名。
  水是山之靈氣,灣灣小溪,潺潺流水,成為小珠山流動的神韻;一瀉而下的水流撞擊在石板上,濺起水花朵朵,充滿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情畫意,而涓涓細流又好比山的音樂,奏響了歡快的樂章,麯折婉轉的流淌於山間𠔌壑。涓涓細流被落日餘輝染成金黃色,粼粼泉水靜中有動,水中斑斑倒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坐落於小珠山腳下的青石潭,清澈見底,水從潭底青石中噴涌而出,常年不竭。小珠山水質無污染,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用於沏茶,分外清香,常飲氣清目爽,延年益壽,是小珠山嚮人們饋贈的天然飲品。青石潭還流傳着一個美麗的傳說:早間,小珠山“紫草人參”得道成仙,時常嬉笑於林間小溪邊,紫草晨起梳妝,紅光滿山,人參下河沐浴,河水晶瑩甘洌,遊人來此皆以水淨面而濯足。
  小珠山草木蔥鬱,樹木品種繁多,稀有樹種隨處可見,山地森林覆蓋率為70%,白雲寺遺址內的皂角樹為明代所植,屬北方罕見的樹種,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緑樹裝扮群山,如翠如緞,峭壁映山紅含苞吐豔婉如一片火海,雪白的薔薇,拂面之絮,紛紛如毛,更有五顔六色的野花,更添山之秀氣,風之嫵媚。遮天蔽日的林木,青青如緞的草坪,潺潺流水,步入其中,仿佛走進了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給你一份恬然清涼的心情。
  在柳花泊這片土地上,藴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
  據史書記載,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西起濟南市的長清區,東至青島開發區於傢河村東入海處,橫跨幾十個山頭,約1000華裏長,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明代孫鎮有詩贊曰:緣崗峙崇觀,跨𠔌絶驚虹。可見當時的齊長城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壯觀。現已修復齊長城的西峰關段,登齊長城觀小珠山秀麗景色,別有一番景象。
  白雲寺始建於明朝末年,清鹹豐帝年間和民國時期都曾進行重修。小珠山常有雲霧繚繞,故名白雲寺。白雲寺昔日香火旺盛,有正殿3間,東西偏殿各3間,殿前東西側有客捨及僧捨各3間。院內有鐘樓、香樓各1座。正殿內從奉如來佛、觀世音和文殊菩薩;東西偏殿塑有羅漢、雷神、雨神、山神等17尊神像。神像全係彩塑金身。來此拜佛的香客絡繹不絶。不久,白雲寺將修復舊貌。白雲寺邊有座泉水名曰:通海泉。傳說寺內修煉的和尚就是通過此泉從南方運來木頭修建白雲寺的。
  小珠山群峰巍峨,綿亙起伏,懸崖峭壁,溝壑縱橫,地勢十分險要,自古為兵傢要地,為後人留下了不少寶貴的歷史遺跡。
  青山依舊,緑水常流。隨着時代的發展,小珠山再添新顔。小珠山腳下,柳花碧水灣畔,美麗高雅的梅花鹿,高傲的非洲鴕鳥為小珠山增添了一份獨特的景觀。蒙古包為您展現了草原蒙古風情;走進古裝影視城,漫步於古代街巷,穿梭於亭臺軒榭,使您回歸古時,感受遠古的氛圍。
  如今的小珠山,每當春季時節,萬木嚮榮,叢林披翠。怪石與清泉比美,杜鵑與迎春爭豔。登山遠眺,煙波浩渺,海天一色,漁舟點點,使人感到留連忘返。朝觀日出,暮看晚霞更是一大奇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多情的小珠山,以優美的風光,神奇的傳說,奇異的怪石,幽雅的古跡,嚮海內外的朋友展開熱情的雙臂,與您共享珠山秀色,共品珠山聖水。歡迎您到小珠山來遊覽、觀光、休閑、娛樂,領略自然風光,體味風土人情。
  路綫:
  青島地區的主要景點可分為以下常規綫路:
  ◆青島市區--薛傢島
  ◆青島市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經濟技術開發區--小珠山
  ◆青島市區—黃島—大珠山—琅琊臺
  ◆青島市區—黃島—大珠山—靈山島
包含詞
小珠山文化小珠山遺址小珠山貝丘遺址
小珠山新石器時代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