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七月六﹑七或八日 One of 24 solar terms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on July 6th or the 8th ﹑ 7 |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七月六、七或八日。《逸周書·時訓》:“小暑之日,溫風至。”《漢書·律歷志下》:“鶉火,初柳九度,小暑。” 唐 張說 《端午三殿侍晏》詩:“小暑夏弦應,微陰商管初。” |
|
小暑(slight heat)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後南方應註意抗旱,北方須註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前後,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鼕、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産上主要是忙着田間管理了。早稻處於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穫,要保持田間幹幹濕濕。中稻已拔節,進入孕穗期,應根據長勢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單季晚稻正在分蘖,應及早施好分蘖肥。雙晚秧苗要防治病蟲,於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區的棉花開始開花結鈴,生長最為旺盛,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要及時整枝、打杈、去老葉,以協調植株體內養分分配,增強通風透光,改善群體小氣候,減少蕾鈴脫落。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是田間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環節。”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綫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遊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製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産影響很大,及早蓄水防旱顯得十分重要。農諺說:“伏天的雨,鍋裏的米”,這時出現的雷雨,熱帶風暴或臺風帶來的降水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響。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遊維持一段時間。
緑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𠔌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 ℃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佈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後,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製,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係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註意預防。
小暑-農事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
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溫低濕呈伏旱。
立足抗災奪豐收,防澇抗旱兩打算。
夏播作物間定苗,追肥治蟲狠鋤田。
春苗中耕帶培土,防治病蟲嚴把關。
棉花進入花鈴期,修治追耪酌情灌。
預防中暑和中毒,掌握兩早和兩晚,
毛巾肥皂隨身帶,長褲長褂身上穿。
空閑地上種蔬菜,頭伏蘿蔔不容緩。
雨季造林好時機,精細認真管果園,
鼕修榆樹夏修桑,修整白楊於伏天。
村村戶戶漚緑肥,肥堆如山麥增産。
割曬青草好時機,牲口鼕季之“美餐”。
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種麥不為難。
魚長“三伏”豬三秋,增餌防病是關鍵。
小暑-農諺天旱防備雨澇,雨澇防備天旱。
既抗旱,又防澇,旱澇豐收兩牢靠。
睡了一覺,由旱變澇。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六月年景如翻餅。
年年防澇,月月防盜。
防汛工作早張羅,水到不致荒手腳。
事先不挖溝,暴雨無處流。
暴雨下滿灣,衝垮堤和堰。
雨前不疏溝,大雨溝外流。
溝水外漫,淹了農田。
預先不清淤,水到來不及。
河道淤淺,水來外漫。
溝旁沒有樹,水到堤難護。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人怕引誘,塘怕滲漏。
河堤再堅硬,老鼠能挖洞。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萬人難擋住。
伏天熱得狠,豐收纔有準。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
農夫莫忘晝夜觀天,陰晴風雨,積纍經驗。
淋了伏王,一天一場。
淋了伏頭旱伏尾。
東南風,雨太公。
東南風上不來,上來漫鍋臺。
夜起東南風,下雨就不輕。
六月東風當時雨,好似親娘叫閨女。
東風急溜溜,難過五更頭。
東風颳得急,就要披簑衣。
雨過東風急,還得披簑衣。
東風不倒,雨下不小。
風急雲越急,越急越有雨。
旱了東風不下雨,澇了東風不晴天。
常颳南風忽轉北,風雨齊來到不黑。
常颳北風忽轉南,當夜就是陰雨天。
伏裏頂風烏雲集,頃刻之間下大雨。
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淋死雞;雲往南,水漂船;雲往北,瓦碴曬成灰。
雲彩往東一陣風,雲彩往西雨凄凄,雲彩往南雨連連,雲彩往北一陣黑。
不怕雲彩順風流,就怕雲彩亂碰頭。
亂雲天頂絞,風雨就來到。
雲彩亂絞頭,下得沒了牛。
午後西北黑雲生,往往下雨還颳風。
雲從西北起,狂風連急雨。
雲從東南上,下雨不過晌。
早看東南,晚看西北。
厚雲連成片,當時把雨見。
雲彩接太陽,大雨下三場。
烏雲接駕,不陰就下。
黑雲接了駕,就要把雨下。
雲來接,竜王不得歇。
雲彩接太陽,明天下一場。
雲彩接老爺兒(太陽),有今兒沒有明兒。
早燒雨,晚燒晴,烏雲接日等不到明。
早晨燒,晚上澆。
早晨下雨一天晴。
黑雲接得低,有雨在夜裏;黑雲接得高,有雨在明朝。
日落雲裏走,有雨半夜後。
午後雲上日,有雨在當時。
午後雲遮,夜雨滂沱。
午後有雲不上日,有雨就得二三日。
掃帚雲,淋死人。
天上起了炮臺雲,不過三日雨淋淋。
雲似炮臺形,沒雨定有風。
日出雲如山,午後地不幹。
早有破絮雲,午後雷雨淋。
早晨遇雲,不雨也陰。
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濕,西風幹。
東風雲過去,雨下不多時。
烏雲往東,有雨稀鬆。
西北風是開天的鑰匙。
傍晚西北風,半夜天就晴。
早上浮雲走,明日曬死狗。
北風上了東,越颳越稀鬆。
早晨天無雲,儘管遠處巡。
雲隨風雨疾,風雨霎時息。天上有雲絲,晴天便可知。
火燒雲,曬死人。
傍晚火燒雲,明日曬死人。
日落西邊明,明天天準晴。
老爺兒(太陽)倒吊明天晴。
天上鯉魚斑,曬禾不用翻。
瓦塊雲,曬死人。
早晨薄薄雲,中午曬死人。
太陽倒照,曬得貓叫。
日頭送了山,預備洗衣衫。
沉雷主連陰。
雷轟天邊,大雨連天。
雷聲繞圈轉,有雨不久遠。
不怕炸雷響破天,就怕悶雷擠磨眼。
西北黑雲生,雲雷必震聲。
上晝雷,下晝雨,下晝雷,三日雨。
一夜起雷三日雨。
當頭雷無雨,悶雷雨凄凄。
先動雷聲無大雨,後動雷聲雨凄凄。
久雨不見晴,一聲霹靂鳴,陰雨即轉晴。
雷轟天頂,雖雨不猛。
當頭雷無雨。
幹打雷,不下雨。
早雷當日晴。
閃光西北天,大雨下連連。
立閃風雨急,橫閃雨來遲。
東閃晴,西閃雨,南閃霧露北閃水。
閃光強轉弱,有雨來不到。
朝虹雨,夕虹晴。
對日虹,不到明。
東虹呼雷西虹雨,南虹過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幹河底。
東虹轆轤西虹雨,南虹出來下澇雨。
東虹轆轤西虹雨,南虹出來摸鯰魚。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早霞紅丟丟,晌午雨溜溜;晚霞紅丟丟,明天好日頭。
早上放霞,等水燒茶;晚上放霞,幹死青蛙。
早霞備雨具,晚霞行千裏。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
霧露不收,細雨淋丘。
早晚霧不散,有雨不過天。
三日霧蒙,非雨即風。
三日霧,起東風,若無西風雨不空。
早晨地罩霧,儘管洗衣服。
早晨有霧,儘管曬褲。
早晨霧濃一日晴。
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十霧九晴,不晴溝滿壕平。
久晴霧陰,久陰霧晴。
久雨大霧晴,久旱大霧雨。
朝霧消,曬衣帽;朝霧延,陰雨天。
春霧雨,夏霧熱,秋霧涼風,鼕霧雪。
平時無露突然增,近日就要雨星星。
夜晚露水狂,明日好太陽。
露水越大,天氣越好。
陰天夜無露。
大風夜無露,陰天夜無霜。
日暈雨,月暈風。
日暈三更雨,月暈一天風。
日出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日落有暈下滿盆。
暈圈到中午,風雨都解除。
日暈藍、紅、緑,很快就有雨。
太陽披簑衣,明天雨凄凄。
大暈風伯急,小暈雨師忙。
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風到。
圈兒套月亮,大風滿天揚。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星星眨眼,大雨不遠。
星星擠眼,大風臨前。
久雨見星光,來日雨更狂。
北斗星打閃,隔雨不多遠。
星星紅藍,近日雨灌。
星星稀,披簑衣;星星密,曬脫皮。
日若當午見,三天不見面。
露一露,下個夠。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陽回頭笑,等不到雞叫。
夜晴無好天,等不到雞叫喚。
夜晴無好天,明朝依舊雨綿綿。
先下蒙蒙無大雨,後下蒙蒙不晴天。
雨點落下一個泡,還有大雨要來到。
雨點落下一個錐,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點像個釘,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𠔌秀。
𠔌秀三場雨,遍地都是米。
𠔌打苞,水滿腰。
拖泥秀𠔌。
拖泥帶水看秀𠔌。
𠔌是泥裏秀穗,麥是火裏生金。
麥花要晴,稻花要雨。
麥是火裏生金,稻是泥中結子。
𠔌子長得乖,無水不懷胎。
伏裏無雨,囤裏無米。
卡脖旱,少幹飯。
六月稻,大水泡。
伏裏雨多,稻裏米多。伏裏無雨,𠔌裏無米。
三伏不受旱,一畝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棗子結得圓。
澇梨旱棗。
入伏不種黍和豆。
見暑不種黍。
伏裏種豆,收成不厚。
種豆入伏,押寶有無。
暑伏不種薯,種薯不結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種芝麻,當頭一枝花。
過了小暑,不種玉蜀黍(玉米)。
麥不見伏,伏不見麥。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有雨種蕎麥。
頭伏蘿蔔,二伏白菜。
蘿蔔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離鋤。
𠔌鋤七遍𠔌無糠,稻耥三遍𠔌滿倉。
稻耥三遍串串滿,豆鋤三遍粒粒圓。
豆鋤三遍莢成串。
豆鋤三遍粒兒圓。一遍扁,二遍圓,三遍四遍天鵝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兩頭鋤。 |
|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後南方應註意抗旱,北方須註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前後,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鼕、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産上主要是忙着田間管理了。早稻處於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穫,要保持田間幹幹濕濕。中稻已拔節,進入孕穗期,應根據長勢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單季晚稻正在分蘖,應及早施好分蘖肥。雙晚秧苗要防治病蟲,於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區的棉花開始開花結鈴,生長最為旺盛,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要及時整枝、打杈、去老葉,以協調植株體內養分分配,增強通風透光,改善群體小氣候,減少蕾鈴脫落。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是田間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環節。”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綫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遊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製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産影響很大,及早蓄水防旱顯得十分重要。農諺說:“伏天的雨,鍋裏的米”,這時出現的雷雨,熱帶風暴或臺風帶來的降水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響。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遊維持一段時間。
緑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𠔌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 ℃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佈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後,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製,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係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註意預防。 |
|
小暑日期的計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7.108,20世紀=7.928。
舉例說明:2088年小暑日期= [88×0.2422+7.108]-[88/4]=28-22=6,7月6日是小暑。
例外:1925年和2016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
|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
|
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
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溫低濕呈伏旱。
立足抗災奪豐收,防澇抗旱兩打算。
夏播作物間定苗,追肥治蟲狠鋤田。
春苗中耕帶培土,防治病蟲嚴把關。
棉花進入花鈴期,修治追耪酌情灌。
預防中暑和中毒,掌握兩早和兩晚,
毛巾肥皂隨身帶,長褲長褂身上穿。
空閑地上種蔬菜,頭伏蘿蔔不容緩。
雨季造林好時機,精細認真管果園,
鼕修榆樹夏修桑,修整白楊於伏天。
村村戶戶漚緑肥,肥堆如山麥增産。
割曬青草好時機,牲口鼕季之“美餐”。
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種麥不為難。
魚長“三伏”豬三秋,增餌防病是關鍵。 |
|
諺語
小暑小禾黃
小暑吃芒果
小暑溫暾大暑熱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小暑南風,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
六月初一,一雷壓九臺,無雷便是臺
大暑小暑,有米懶煮
天旱防備雨澇,雨澇防備天旱。
既抗旱,又防澇,旱澇豐收兩牢靠。
睡了一覺,由旱變澇。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六月年景如翻餅。
年年防澇,月月防盜。
防汛工作早張羅,水到不致荒手腳。
事先不挖溝,暴雨無處流。
暴雨下滿灣,衝垮堤和堰。
雨前不疏溝,大雨溝外流。
溝水外漫,淹了農田。
預先不清淤,水到來不及。
河道淤淺,水來外漫。
溝旁沒有樹,水到堤難護。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人怕引誘,塘怕滲漏。
河堤再堅硬,老鼠能挖洞。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萬人難擋住。
伏天熱得狠,豐收纔有準。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
農夫莫忘晝夜觀天,陰晴風雨,積纍經驗。
淋了伏王,一天一場。
淋了伏頭旱伏尾。
東南風,雨太公。
東南風上不來,上來漫鍋臺。
夜起東南風,下雨就不輕。
六月東風當時雨,好似親娘叫閨女。
東風急溜溜,難過五更頭。
東風颳得急,就要披簑衣。
雨過東風急,還得披簑衣。
東風不倒,雨下不小。
風急雲越急,越急越有雨。
旱了東風不下雨,澇了東風不晴天。
常颳南風忽轉北,風雨齊來到不黑。
常颳北風忽轉南,當夜就是陰雨天。
伏裏頂風烏雲集,頃刻之間下大雨。
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淋死雞;雲往南,水漂船;雲往北,瓦碴曬成灰。
雲彩往東一陣風,雲彩往西雨凄凄,雲彩往南雨連連,雲彩往北一陣黑。
不怕雲彩順風流,就怕雲彩亂碰頭。
亂雲天頂絞,風雨就來到。
雲彩亂絞頭,下得沒了牛。
午後西北黑雲生,往往下雨還颳風。
雲從西北起,狂風連急雨。
雲從東南上,下雨不過晌。
早看東南,晚看西北。
厚雲連成片,當時把雨見。
雲彩接太陽,大雨下三場。
烏雲接駕,不陰就下。
黑雲接了駕,就要把雨下。
雲來接,竜王不得歇。
雲彩接太陽,明天下一場。
雲彩接老爺兒(太陽),有今兒沒有明兒。
早燒雨,晚燒晴,烏雲接日等不到明。
早晨燒,晚上澆。
早晨下雨一天晴。
黑雲接得低,有雨在夜裏;黑雲接得高,有雨在明朝。
日落雲裏走,有雨半夜後。
午後雲上日,有雨在當時。
午後雲遮,夜雨滂沱。
午後有雲不上日,有雨就得二三日。
掃帚雲,淋死人。
天上起了炮臺雲,不過三日雨淋淋。
雲似炮臺形,沒雨定有風。
日出雲如山,午後地不幹。
早有破絮雲,午後雷雨淋。
早晨遇雲,不雨也陰。
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濕,西風幹。
東風雲過去,雨下不多時。
烏雲往東,有雨稀鬆。
西北風是開天的鑰匙。
傍晚西北風,半夜天就晴。
早上浮雲走,明日曬死狗。
北風上了東,越颳越稀鬆。
早晨天無雲,儘管遠處巡。
雲隨風雨疾,風雨霎時息。天上有雲絲,晴天便可知。
火燒雲,曬死人。
傍晚火燒雲,明日曬死人。
日落西邊明,明天天準晴。
老爺兒(太陽)倒吊明天晴。
天上鯉魚斑,曬禾不用翻。
瓦塊雲,曬死人。
早晨薄薄雲,中午曬死人。
太陽倒照,曬得貓叫。
日頭送了山,預備洗衣衫。
沉雷主連陰。
雷轟天邊,大雨連天。
雷聲繞圈轉,有雨不久遠。
不怕炸雷響破天,就怕悶雷擠磨眼。
西北黑雲生,雲雷必震聲。
上晝雷,下晝雨,下晝雷,三日雨。
一夜起雷三日雨。
當頭雷無雨,悶雷雨凄凄。
先動雷聲無大雨,後動雷聲雨凄凄。
久雨不見晴,一聲霹靂鳴,陰雨即轉晴。
雷轟天頂,雖雨不猛。
當頭雷無雨。
幹打雷,不下雨。
早雷當日晴。
閃光西北天,大雨下連連。
立閃風雨急,橫閃雨來遲。
東閃晴,西閃雨,南閃霧露北閃水。
閃光強轉弱,有雨來不到。
朝虹雨,夕虹晴。
對日虹,不到明。
東虹呼雷西虹雨,南虹過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幹河底。
東虹轆轤西虹雨,南虹出來下澇雨。
東虹轆轤西虹雨,南虹出來摸鯰魚。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早霞紅丟丟,晌午雨溜溜;晚霞紅丟丟,明天好日頭。
早上放霞,等水燒茶;晚上放霞,幹死青蛙。
早霞備雨具,晚霞行千裏。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
霧露不收,細雨淋丘。
早晚霧不散,有雨不過天。
三日霧蒙,非雨即風。
三日霧,起東風,若無西風雨不空。
早晨地罩霧,儘管洗衣服。
早晨有霧,儘管曬褲。
早晨霧濃一日晴。
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十霧九晴,不晴溝滿壕平。
久晴霧陰,久陰霧晴。
久雨大霧晴,久旱大霧雨。
朝霧消,曬衣帽;朝霧延,陰雨天。
春霧雨,夏霧熱,秋霧涼風,鼕霧雪。
平時無露突然增,近日就要雨星星。
夜晚露水狂,明日好太陽。
露水越大,天氣越好。
陰天夜無露。
大風夜無露,陰天夜無霜。
日暈雨,月暈風。
日暈三更雨,月暈一天風。
日出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日落有暈下滿盆。
暈圈到中午,風雨都解除。
日暈藍、紅、緑,很快就有雨。
太陽披簑衣,明天雨凄凄。
大暈風伯急,小暈雨師忙。
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風到。
圈兒套月亮,大風滿天揚。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星星眨眼,大雨不遠。
星星擠眼,大風臨前。
久雨見星光,來日雨更狂。
北斗星打閃,隔雨不多遠。
星星紅藍,近日雨灌。
星星稀,披簑衣;星星密,曬脫皮。
日若當午見,三天不見面。
露一露,下個夠。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陽回頭笑,等不到雞叫。
夜晴無好天,等不到雞叫喚。
夜晴無好天,明朝依舊雨綿綿。
先下蒙蒙無大雨,後下蒙蒙不晴天。
雨點落下一個泡,還有大雨要來到。
雨點落下一個錐,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點像個釘,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𠔌秀。
𠔌秀三場雨,遍地都是米。
𠔌打苞,水滿腰。
拖泥秀𠔌。
拖泥帶水看秀𠔌。
𠔌是泥裏秀穗,麥是火裏生金。
麥花要晴,稻花要雨。
麥是火裏生金,稻是泥中結子。
𠔌子長得乖,無水不懷胎。
伏裏無雨,囤裏無米。
卡脖旱,少幹飯。
六月稻,大水泡。
伏裏雨多,稻裏米多。伏裏無雨,𠔌裏無米。
三伏不受旱,一畝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棗子結得圓。
澇梨旱棗。
入伏不種黍和豆。
見暑不種黍。
伏裏種豆,收成不厚。
種豆入伏,押寶有無。
暑伏不種薯,種薯不結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種芝麻,當頭一枝花。
過了小暑,不種玉蜀黍(玉米)。
麥不見伏,伏不見麥。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有雨種蕎麥。
頭伏蘿蔔,二伏白菜。
蘿蔔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離鋤。
𠔌鋤七遍𠔌無糠,稻耥三遍𠔌滿倉。
稻耥三遍串串滿,豆鋤三遍粒粒圓。
豆鋤三遍莢成串。
豆鋤三遍粒兒圓。一遍扁,二遍圓,三遍四遍天鵝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兩頭鋤。
早看東南黑,午前雨勢急
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雨吃飽飯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天上勾勾雲,地上雨淋淋
日暖夜寒,東海也幹 |
|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1個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註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民間還有:“鼕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過後,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裏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幹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嚮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註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下面為大傢提供一些,民間小暑節氣裏大傢常用的食譜:
炒緑豆芽:
[配料] 新鮮緑豆芽500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味精適量。
[做法] 豆芽洗淨水淋幹,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鐘,起鍋時放入食????、味精,裝盤即可。
[功效] 清熱解毒,療瘡瘍。
素炒豆皮:
[配料] 豆皮二張,植物油、食????、蔥、味精各適量。
[做法] 豆皮切絲,蔥洗淨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後加食????,炒數分鐘後,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功效] 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蠶豆燉牛肉:
[配料] 鮮蠶豆或水發蠶豆120剋,瘦牛肉250剋,食????少許,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 牛肉切小塊,先在水鍋內汆一下,撈出淋水,將沙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待水溫時,牛肉入鍋,燉至六成熟,將蠶豆入鍋,開鍋後改文火,放????煨
燉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鍋即可。
[功效] 健脾利濕,補虛強體。
西瓜番茄汁:
[配料] 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 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衝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功效] 清熱、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緑豆米粥:
熬製米粥時加緑豆適量,有清熱、解暑、去瘟毒之功效。特別是在炎炎署日其效果頗佳。 |
|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小暑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裏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闢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闢惡。
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着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面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
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時節是臺灣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黃熟的時候也是絲瓜、苦瓜、黃瓜、鼕瓜的盛産期臺灣周圍的海域是屬於溫水海域,也是溫水魚群的群聚時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捲紅魽等漁獲,淡水海域則可捕獲黑鯛。
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産期臺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産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傢的白河鎮每年都會舉辦蓮花節。 |
|
- n.: Slight Heat, Moderate heat (11th solar term)
- v.: the Minor Heat one of the 24 sola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year is divided, falling on July 7, or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