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2) 將國際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
(3) [put sb. on the spot;mate;challenge;embarrass]∶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
他當衆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也稱“照將”。簡稱“將”。象棋術語。比賽時,一方下一步棋要吃對方將(帥)時的稱謂。如走動一步棋而可使兩個棋子去吃對方將(帥),則稱“雙照將”。被“將軍”的一方采取保衛着法,稱為應將。無法應將者稱為“被將死”。
將軍為象棋術語,意思是對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把對方的將(帥)吃掉,稱為“將軍”,簡稱“將”。而下過象棋的都知道象棋中的“將”“帥”是最為關鍵的棋子,不管對局雙方損失有多大,衹要這兩個棋子還在,雙方就必須繼續對局,直至一方主動告負。而一旦哪方的這個棋子先被對方吃掉,那就意味着被先吃掉“將”或“帥”的一方滿盤皆輸。
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個詞語來用形容這兩個棋子在象棋中的作用最為恰當。不過在象棋對局中,很多時候都衹用“將”這一個字來代替“將軍”,這倒並不是為了省力,實則是為了藉音。“將”與“僵”是同音,這樣就直截了當地提醒對方,你現在的局面很僵,已陷入了被動不利的境地。所以“將軍”亦可理解為“僵軍”,這裏的“軍”意指三軍,其實就是一方包括將或帥的所有象棋棋子。
後人逐漸將“將軍”一詞活用,意為利用對某人來說最為關鍵或最為顧忌的事物、時機等來刁難、阻撓、牽製或影響某人,使這個人一下子處於相當被動難堪的境地。
日本近代作傢芥川竜之介作品《將軍》 Works of modern Japanese writer Ryunosuke Akutagawa, "General"
《將軍》)第三章“陣地上的演出”是小說的核心所在,N 將軍成為被直接描寫的中心人物。日軍在戰爭間隙中舉行的文藝演出兩次被 N 將軍打斷。第一次是因為舞臺上出現男演員與“衹穿一條紅內裙的女傭扭楸在一起的相撲場面”,N 將軍認為“過分粗俗”;第二次演出的是“人情味十足的老戲”,而主要劇情由一名“半老徐娘”與一個“短脖商人”調情展開,因此也被打斷。從兩次打斷的演出內容看,N 將軍似乎還是蠻正經的。但是兩次演出作為鋪墊引出了第三次,第三次轉而受到 N 將軍的帶頭喝彩。劇情的背景是日本本土:一名青年巡警追捕帶槍盜賊,被盜賊槍彈擊中,臨死前對同伴表示,衹要傢中老母能得到關照就“死而無憾”。 N 將軍觀看至此,鼓掌稱贊這個死者“堪稱真正日本男兒”,甚至臉上“閃爍着淚痕”。
通觀全篇,我們不難品出該章含蓄卻辛辣的諷刺——這出戲講述的是代表正義的警官追捕“持槍盜賊”,而看戲的是持槍的日本軍隊兵士,這支軍隊正在侵攻他國領土。在前面敘事中,芥川通過一個名叫江木的日軍上等兵之口明白道出這次戰役的“盜賊”性質:“盜賊一旦搶到了錢財,是絶對不會說ΟΟΟΟΟΟΟ的吧”。顯然,作者敘述這幕“持槍盜賊”之戲的反諷是: N 將軍為之流淚的死者是為抓“持槍盜賊”而死,而 N 將軍本人現在卻率領着持槍日軍於中國殺人搶劫;N 將軍不久前還下令處死了兩名與“持槍盜賊”抗爭的中國“間諜”,現在卻為舞臺上追捕“持槍盜賊”的死者流淚!兩相對照, N 將軍或者是頭腦混亂,或者是在偽善演戲。作者對 N 將軍的諷刺雖然隱蔽,實為大膽。
(摘自陸曉光作品《日本現代文學偶像的反戰先聲——讀芥川竜之介小說<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