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廣東 >肇慶 > 封開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Fengkai County
  封開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居西江上遊,賀江中下遊,毗鄰廣西梧州市。總面積2723平方千米。總人口47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江口鎮,郵編:526500。代碼:441225。區號:0758。拼音:Fengkai Xian。
基本概況
  封開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居西江上遊,毗鄰廣西梧州市,是“西江走廊”經濟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與大西南的交匯點,更是一塊誘人開發的寶地。總面積2723平方公裏。縣城江口鎮坐落於西江與賀江交匯處,依山傍水,環境優美。321國道穿城而過,是廣東通往廣西及西南諸省的咽喉之地。素有“兩廣門戶”之稱。西江、賀江橫貫其中,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各類通訊設施齊全。
  封開縣歷史悠久,歷史上曾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嶺南設交州,下轄兩廣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區,刺史治就設在封開,使封開成為整個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封開在漢初取名廣信,是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將廣信的以東劃為廣東,廣信以西劃為廣西,廣東廣西得名由此而來,廣州之名也都源於此。
  近年來經專傢考證,“粵語”形成於封開一帶。這塊風景秀麗的地方,不但做過漢朝300年的嶺南首府,而且還是嶺南最早的人類生存和發展之地。境內發現的古人類牙化石距今148000年,比歷來認為是嶺南最早的古人類“馬壩人”還嚮前推進了2萬多年。
  封開縣作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嶺南古文明重要發祥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山川秀麗、人傑地靈。1993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封開縣竜山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目前正朝着國傢級風景名勝區目標邁進。竜山溶洞、斑石、千層峰、十裏畫廊、賀江風光、金裝淘金等景點馳名中外。縣內集中了石灰岩、沙頁岩、花崗岩三種地質地貌,構成各具特點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也非常豐富,歷史悠久、品類齊全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及古墓葬、古建築、古窯址遍布全縣。此外,在封開縣歷史上還有一批出類拔萃的人物,如王莽的老師——漢代開嶺南經學之先的陳欽、陳元父子,揚名中外的士燮和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嶺南第一個狀元莫宣卿,以及萬人武裝的締造者劉謙,南漢開國之君劉隱,天才軍事傢蘇章和嘉慶皇帝的老師錢鴻施等歷史名人。
  目前,縣有4所普通中學,3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9所獨立初中,215所完全小學;全縣在校中小學生6.5萬人。校捨面積32萬平方米,生均約5平方米;全縣中小學共有實驗室、儀器室600多間,面積4萬多平方米;全縣學校有電腦室11個,電腦500多臺;語音實驗室12個,語音設備600多套;全縣各中小學佈局比較合理,辦學條件日臻完善。封開縣教育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普九”的水平和程度,改造薄弱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等。封開縣體育管理中心創建於1961年,當時命名為封開縣體育運動委員會,1998年更名為封開縣體育局,2002年更名為縣體育管理中心。體育工作的管理人員從1961年的兩人,發展至今已達22人。體育管理體中心下屬機構——縣業餘體校創建於1961年,從原來運動隊僅有二個項目10多人的基礎發展到目前七個項目100多人。嚮國傢、省、市運動隊高等學校輸送了近500多名優秀體育苗子和體育骨幹,體育隊伍不斷壯大,體育硬件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縣人均體育活動面積為0.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42.8%。封開縣體育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非常迅速,無論是競技體育、群衆體育、場地建設以及體育産業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
  封開縣圖書館成立於1979年4月(附設文化館內)。新館於1985年元月正式落成啓用,該館坐落於江口鎮河堤二路一巷一號,江濱公園內。館捨建築面積1750平方米,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全館分設15個室,其中首層設有報刊閱覽室、少兒藉閱室,座位160個,講座室115平方米,可供150人上課、報告會等使用,辦公室三間;二樓設圖書外藉室、農村科技資料咨詢室、采編室、資料室、書庫等,可供讀者外藉、查資料、提供咨詢等服務;三樓設會議室、課室,可供各類型會議學習、講課、展覽等活動使用。
  封開縣屬南亞熱帶地緣季風氣候,北回歸綫從境內穿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産豐富,是全國農業綜合項目開發示範縣。縣內盛産竹木、黃煙、蜂蜜、杏花雞、麻竹筍、蓮都羊,鼕菇、猴頭菇、白馬茶、麒麟李、長崗油慄等名優特産。到封開旅遊,除了飽覽到美好的封開風光,還可以品嚐到名聞遐邇的杏花雞、蓮都山羊、賀江河鮮,並可以吃到封開的特色山珍以及漁澇脈菜、香甜南瓜、山邊野菜等地道的緑色環保食品。
經濟概況
  農業
  改革開放以來,封開縣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農業商品基地,培育和發展農業竜頭企業,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公經營。目前全縣已創辦各類“三高”農業基地550多個,面積達到30萬畝,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麻竹基地15萬畝,長崗鎮的23000多畝封開油慄基地,漁澇鎮的16000多畝的麒麟李基地,漁澇、河兒口鎮的12000多畝黃煙基地,白垢鎮的7000多畝柑桔基地,羅董鎮的7000多畝水柿基地等;長崗油慄、杏花雞分別註册了“奇香皇”和“金鳳凰”牌商標;全縣已建成杏花雞繁育中心、畜牧良種場、封開“奇香皇”果業有限公司、東榮食品有限公司、麒麟山水果經營公司、南豐鎮果蔬公司、蓮都山羊養殖公司等市、縣、鎮三級農業竜頭企業14傢,農業産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全面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2002年全縣農業總産值21.95億元(現行價),農業商品率達到80%,農民人均純收入3961元。
  種植業
  封開縣種植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産品競爭力增強為目標,大力推進生産佈局調整,加快發展優勢農産品基地,全面推廣應用良種良法,全縣種植業發展勢頭迅猛。2002年,全縣種植業産值達到61248萬元(90不變價),占農業總産值47 %。
  以調優增效為目標,推進種植業生産佈局調整。2000年以來,全縣共調減糧食及低值作物5.33萬畝,改種蔬菜1.72萬畝、黃煙0.5萬畝、西瓜0.6萬畝、水果2.36萬畝。改種後單位産值大幅提高,全縣通過結構調整增收達4000多萬元。全縣糧食與經濟作物種植比例從1999年的57:43轉變為現在的50:50。
  從抓好招商引資,發展訂單農業入手,突出發展優勢農産品生産基地。目前,全縣種植業“三高”農業基地總面積已達30多萬畝。形成了以低水地區為主的西瓜、城郊型蔬菜生産帶,以中水地區為主的黃煙、花生生産帶,以高水地區為主的優質糧、外銷蔬菜生産帶,以油慄、麒麟李、糖桔為主的優質水果生産帶和覆蓋全縣的麻竹生産帶。一鄉一品、一鎮一業特色遂步凸現。上規模、上水平、有特色的基地主要有:封開油慄基地2.3萬畝,漁澇麒麟李基地1.5萬畝,“十月紅”柑桔基地3.3萬畝,漁澇曬黃煙基地3.8萬畝,優質糧基地33.6萬畝,麻竹筍基地15萬畝。
  該縣重視提高種植業生産的科技含量。2000年以來,縣農業部門從省科研院所引進水稻、蔬菜、水果等良種30多個,推廣應用面積達100多萬畝。目前,種植業良種覆蓋率達到83%,水稻良種覆蓋率達到97%,種植業主要作物全面應用規範化高産栽培技術。
  畜牧業
  封開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打造特色農業品牌,促進全縣畜牧業生産快速健康發展。2002年, 全縣畜牧業産值(90不變價)達到22326萬元,占農業總産值17.1%。耕牛飼養量10.61萬頭、生豬飼養量48.1萬頭、三鳥飼養量1102.9萬衹,分別比1999年增長6.36%、24.5%和74.2%。
  該縣大力推進杏花雞、蓮都山羊、瘦肉型豬三大名優品牌發展。杏花雞是廣東省三大名雞之一, 該縣於2000年成立了杏花雞繁育中心,抓好杏花雞的繁育、提純復壯和養殖推廣,並成功註册了“金鳳凰”牌杏花雞商標。2002年引進港商組建杏花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促進杏花雞産業化發展,目前,該公司已投入500多萬元,擴建種雞場、興辦肉雞養殖場、建設旅遊觀光物流園等,並在廣州槎頭市場設立了杏花雞銷售部。2003年,縣委、縣政府又出臺《關於推進杏花雞産業化經營 打造中華名雞養殖大縣的意見》,建立健全層級責任製,加大示範辦點力度,全面啓動“百局扶百村、千幹幫千戶、村村養萬雞”的活動,製訂了杏花雞標準化生産技術規程,目前杏花雞飼養量260萬衹,預計全年達到550萬衹,比去年擴大250萬衹。蓮都山羊是該縣十大名優農産品之一,以産於蓮都鎮石山、且肉質鮮美沒有腥騷味而揚名,目前全縣飼養量4萬頭左右。以江口鎮畜牧良種場為依托,創辦瘦肉型種豬基地,省農科院種豬技術中心以技術入股形式參與合作,2003年瘦肉型仔豬出欄量將達到15000頭。
  該縣成立“杏花雞養殖技術研究所”,加強杏花雞的養殖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同時全面抓好畜牧業的技術培訓與技術指導。目前,全縣畜牧業良種覆蓋率達到75%,杏花雞飼養量占全縣三鳥飼養量46%。
  水産業
  封開縣位於廣東西部,毗鄰廣西梧州、賀縣,縣內有西江、賀江。兩江水産資源十分豐富,盛産特稀魚類廣東魴、青竹魚、黃顙魚、桂花魚等50多種。西江河段表皮塘更是“廣東魴”的天然産卵場,每年到此産卵的魴魚達5萬公斤。兩江年捕撈量達900噸。全縣現有漁業總水域面積10萬多畝,其中西、賀江宜魚水域6.5萬畝。現已開發養魚面積3萬多畝,年産魚量1600噸,全縣建成國有漁場8傢;精養基地7000多畝;江河網箱養魚達6700平方米;水産苗種場60多個,標準型卵化場1個,全縣年産魚苗7000萬尾,年産魚種4000萬尾,供給能力為80%。
  近年來,封開縣為了加快漁業發展,促進賀江開發,製訂了多項優惠政策,各級投入漁業方面資金達500多萬元,在幾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整治改造低産魚塘3500畝;建立三高漁業基地5個,面積1000畝;推廣養殖名優魚類廣東魴、青竹魚、脆肉鯇、塘虱及一些蝦類等;實行池塘養殖賀江優質魚面積2000畝;完善種苗生産配套設施,大力發展廣東魴人工繁殖,年産廣東魴純種苗達100萬尾,使封開縣成為廣東魴原種繁殖基地;抓好水産科技培訓及推廣;強化漁業執法隊伍建設,不斷實現漁業管理規範化。
  水産業已成為封開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業
  依靠科技進步,引進外資引進技術,從九十年代開始基本形成以水泥,礦泉水、中纖板、林産化工、造紙、製糖、化工工、機械製造八大支柱工業體係。還有二輕工業,鄉鎮、私營企業正在興起。
  水泥:封開縣水泥生産能力為120萬噸,有10條立窯水泥生産綫,一條帶全熱發電年産25萬噸回轉窯生産綫,(九三年由深層投資1.2億元人民幣)引進國內先進技術,屬省內空白,封開縣水泥以銷定産,2001年銷售425#、525#水泥80萬噸,由於質量穩定,用戶信譽,産品主要銷往廣州、中山、珠海、深圳等地。2004年工業産值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1至6月份該縣實現工業總産值19.29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11.57億元,同比增長14.8%。
  所有製結構中民營工業的發展勢頭強勁。1至6月份該縣完成的工業總産值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3.83億元,集體企業1200萬元,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9200萬元,分別增長0.5%、16%和19.5%;民營企業完成6.7億元,增長24.2%,為各種經濟類型企業中發展最快,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工業産銷率為94.6%,工業出口産品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纍计完成4200萬元,同比增長24.8%。
自然地理
  封開縣屬山地丘陵區。地勢呈東、西兩側高,中部及南部較低,有坡度陡峭的山地,也有坡度較平緩的丘陵。其主要特徵是:丘陵廣布、山區偏東,高丘偏西,呈南北嚮帶狀分佈。漁澇至蓮都的深底、河口等地的石灰岩地帶,長期受高溫、雨水侵蝕、淋溶,形成了奇峰異洞的喀斯特地貌。
  元古代,距今約6億年以前,封開縣境域沒有發生地殼隆起現象。早古生代,地殼活動頻繁,原震旦係地層上升為古陸,寒武紀晚期,受加裏東早期地殼運動的影響,縣內北部、西部及南部隆起成為丘陵或低山群,爾後長期裸露地面,沒有沉積活動。晚古生代,受加裏東運動晚期影響,在泥盆紀早期至中期,具境的漁澇,蓮都、七星的局部地殼下陷,後來沉積産生了薄層狀砂頁岩,在泥盆紀晚期隆起而成為陸地。在石炭紀早期,受華力西構造運動早期影響,長安、金裝、南豐、漁澇一帶的東側下陷,形成深海區,在華力西構造運動晚期隆起成為陸地。中生代,白堊紀早期,受燕山運動早期影響,縣內長安、金裝、南豐一帶的西側下陷,到白堊紀晚期隆起成為陸地。新生代的第四紀,經受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影響,形成了封開縣境現今的地貌形態。
  封開縣境域屬中國江南古陸板塊的一部分,經中生代燕山運動及新生代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等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在封開縣境內形成兩條主要斷層帶:(1)第一條為寒武係八村群上亞群斷層,由泗科經小桐至江貝等地,長約40公裏,斷層破碎不明顯。(2)第二條為寒武係八村群上亞群斷層,由江山橫穿西江,經封川、白垢、漁澇至蓮都等地,長約60公裏,局部穿越燕山五期花崗岩地帶,斷層深度和寬度都較大,富存深層地下水。
  封開縣境內山於受構造運動的影響,泥盆係下泥盆統的砂頁岩在漁澇的光明,廟邊等地有扭麯性沼皺帶、有些成為小穹窿或小斜背狀,在七星鎮的花崗岩層中普遍存在小斷層和小破碎帶,但深度及範圍很小。受燕山運動的影響,岩漿岩的三次入侵,封開縣的東面及東南面一帶,形成了由北至南分佈的黨山,多羅山、七星岩頂,黑石頂、白馬山、巢頂、三義頂、豐壽山、麒麟山等花崗岩地質的高山地帶。其中當第三次岩漿入侵以後,並受多次構造運動影響,所形成的白垢、漁澇至蓮都的深大斷層破碎帶,極富含地下水。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封開縣轄16個鎮(江口、南豐、長安、金裝、白垢、蓮都、漁澇、杏花、羅董、長崗、平鳳、大洲、都平、江川、大玉口、河兒口)。
歷史沿革
  1952年由封川、開建二縣合併,取二名首字置封開縣
  2000年,封開縣轄18個鎮。總人口385692人,各鎮人口: 江口鎮 55965 江川鎮 9446 白垢鎮 11557 大洲鎮 13701 漁澇鎮 16711 七星鎮 4443 連都鎮 22498 杏花鎮 23896 羅董鎮 18836 長崗鎮 20794 平鳳鎮 15146 南豐鎮 58603 渡頭鎮 16091 大玉口鎮 11845 都平鎮 10027 金裝鎮 32310 長安鎮 28702 河兒口鎮 1512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封開縣轄18個鎮(江口 南豐 長安 金裝 白垢 蓮都 漁澇 七星 杏花 羅董 長崗 平鳳 大洲 都平 渡頭 江川 大玉口 河兒口),193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封開縣轄16個鎮(江口、南豐、長安、金裝、白垢、蓮都、漁澇、杏花、羅董、長崗、平鳳、大洲、都平、江川、大玉口、河兒口)。
天下第一石
  封開一直被譽為“南國大花園”。這裏有奇山,有秀水,更有着面積達6萬畝,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田園詩般的景緻讓人終找到回歸自然的感覺。
  攀“天下第一石”
  似蜘蛛俠般的飛檐走壁衹是白日的夢想嗎?不是,衹要你夠膽量夠實力,封開這塊“天下第一石”絶對能讓你展現神奇。
  天下第一奇石封開大斑石景區位於封開縣杏花鎮的古廣信河畔。有“天下第一石”之美譽的斑石高191.3米(相當於63層的廣東國際貿易大廈的高度),一石成山。1982年,廣東省省長劉田夫來此視察時,親筆題下了“天下第一石”這個稱號。
  據考證,斑石形成於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雖歷經億萬年的雨淋日曬,仍是完整無縫,外表層無風化。與這塊古老的巨石相比,原號稱“世界第一石”的澳洲艾爾斯“紅石”早已遍布縫隙洞穴,垂垂老矣。現在的斑石,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石”。
  遠眺斑石,紋理從上而下,宛如瀑布從石頂轟鳴直下,壯煞遊人。尤其是雨過天晴後,斑石身生五彩,斑斕繽紛,氣度非凡。遊客從斑石兩側登上時,山間林木蔥蔥,百合爛漫。在山頂左望白馬(山),右眺麒麟(山),前方還有一派緑野阡陌的田園風光,讓人心醉神馳。
  大斑石不僅可以登,更可以攀。華南最大的戶外攀岩項目就在這裏。目前大斑石上共安裝了11條攀岩綫道。其中2條表演綫道,高191米,其餘9條為60多米、80多米、100多米不等,可以供專業和非專業的攀岩運動愛好者自由選擇。如刀削的陡峭山壁,攀起來是有驚無險,刺激萬分,讓人真正領略到徵服自然的感覺。
十裏畫廊
  蓮都鎮的客斯特地貌,景型多樣,從平地凸起的乳峰群,羅列如簇,綿延數裏,與桂林灕江的群山相似,凝嵐滴翠,秀色可餐。溶洞有蠃髻岩、高岩、萬富岩、葵木岩等,洞內石筍、石鐘乳、石花形態萬千,色彩斑斕,極具特色,令人贊不絶口。更有貫河從山下流過,以及竜潭噴泉、華蘭池等景點,青山秀水相得益彰,形成"千峰環野立,一水繞山流",如詩如畫的風景。
  封川古城
  封川古城 坐落於江口鎮北山之南,始建年代不詳,現址是在明正統十四年(1450年)黃蕭養亂,典史陳順因舊址修築。此後,該城一直為縣治所在地,修葺、改建不下二十餘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封川、開建兩縣人民政府曾合署在此辦公。1958年鼕,封川與德慶並縣後,當地人民修堤築路,城址屢遭拆損。現僅存南門及東西城墻(約400餘米)。 南城門,呈拱圓形,用紅褐色砂岩石塊砌成。石塊長60~80釐米,寬20~30釐米,厚14~18釐米。拱門寬3.05~3.70米,高3.20~3;76米,內深12. 4米。門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據《封川縣志》載:古城背北山,東、南。西南臨東山河、西江。北有壕塹(深20餘米,寬約10餘米),與東、西、南三面的護城河構成一個“回”字形城堡。城廓呈長方形,東西城墻長約418米,北面城墻長約168米。城墻為青磚砌築,墻厚4~5米,高約8~9米。城磚特製,長34釐米、寬16.5釐米、厚6釐米,側面陽印“封川城磚”字樣。城堡原有東北、西、南三門。城上修築有城門樓、串樓、角樓、敵樓、望樓。戰窗、串屋、更鋪等二百餘間。此外城內還設有縣署、教諭署、訓導署、典史署、城守署,武廟、城隍廟、萬壽宮、常平倉、監獄等。
千層峰
  千層峰景區位於封開縣漁澇鎮東南八公裏的黃崗河畔,屬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景區面積:280.2公頃。千層峰景區自1984年竜山溶岩景區的開發而相繼開發,開闢了一段自山腳至玉璽峰頂及一綫天,石階天泉的登山石級小道,建造了一座涼亭;開發成戲水區,建有停車場、觀景平臺,觀瀑亭。在上遊河邊建有占地約一畝的十二生肖園。目前千層峰景區開發的僅是一小部分,還要建牌坊,賓館,商場,服務設施,將匯集封開悠久的民俗文化,建民俗度假村,逐步完善景區的配套設施,接待更多遊客的到來。 踏入千層峰景區,我們會看到一座座山峰傍河屹立,峰高二百多米,是由一疊一疊的沉積沙頁岩所構成,層層疊疊,別具一格,故稱千層峰。千層峰在地質地貌學上稱為沙岩峰林地貌,與湖南湘西張傢界的地貌是一樣的,形成於距今三億八千萬年前的泥盤紀,還是我國最古老的造山運動——嘉理東造山運動所造成的山峰,是廣東兩個嘉理東造山運動的標準地之一,對地質地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在千層峰山𠔌,首先迎眉舒展的是氣勢如竜的“迎客鬆”在峭壁高處,這棵蒼勁的松樹從山邊岩石處橫空倒懸,如岩裏伸出的手,擱於額上焦急地凝視路的遠方,看有否客人來訪;青鬆下,又覺這鬆如手舞足蹈的童子,歡迎客人的光臨。石壁上“迎客”這二個字是廣東省著名詩人和書法傢秦萼生老先生所書。 沿途再看,群峰傍河而立,顯得奇偉險峻,懸崖峭壁上青鬆著翠,奇花異草。特別是在暮春三月清明前後,這裏漫山遍野的社鵑花競相怒放,火紅色 “映山紅”杜鵑,在山坡上、山頂上,懸崖峭壁上,有粉紅色的,紫色的,大花的,細花的,還有玫瑰紅的杜鵑花,呈現遊人眼前的是“垂壁千層石,懸空萬朵花”的絢麗景色。遊人可盡情享受花叢漫遊之樂,與彩蝶嘻歡,與百鳥逗趣,那是千層峰景區最美的時候。 接着,我們再到另一景點“五君挺秀”。遠遠地,五株蒼勁挺拔的擎天巨鬆已撞入我們的視野內,行近看更覺得其粗大聳立;當置身材下,卻又有另一番感觸,傲然而立的五老鬆枝權盤結飛舞,象竜蛇走竄,緑蔭如蓋,飄逸婆婁;每株老鬆桿身渾圓,小的二人合抱;大的三人合抱,有若衝天巨柱。這裏的人們常講: “抱抱五老鬆,永世不愁窮。” 隨後,返回景區的戲水區,站在觀景平臺看去,衹見幾座山峰突兀崢嶸,大有獨力擎天之勢,岩層層疊,岩頂蒼鬆薈翠,峭壁上奇花異草更顯得這山峰既高大雄偉,又婀娜多姿。主峰山高二百三十三米,峰腳下就是黃崗河,黃崗河發源於著名的黑石頂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迂回麯折,貫流在群峰之中,河水清涼明冽,河床卵石滿布,流連山水之間,讓人俗念全消。 再沿着山路拾級而上,就可以登上到三峰頂,站在三峰峰巔,顧盼四面蒼莽群峰,腑瞰腳下絶壁懸崖,自然會想起“無限風光在險峰”這句名言。再往深處,就可以到達石階天泉和一綫天,石階狹小且短,地處懸崖絶壁, 上面是急斜而下與岩地相接的岩層,另一邊面臨魔崖絶𠔌,𠔌下林濤起伏,驚心動魄,石階邊有一天泉,泉水清涼明冽。天泉旁邊就是一綫天, 是兩山相夾的狹小山拗,寬約一米左右,衹容一人攀爬,從下往上看,衹見頂處是一綫白色的天空;而從頂處嚮下看另有一種驚心動魄場面。 南天門又是一番景色,我們仿佛走進了陶淵明的“世外桃源”。衹見這裏鳥語花香,青山緑水,碧空雲天,偶而可看到那從緑色裏伸出,忽又鑽回緑色裏的幽雅小徑,纔知剛纔衹覺其美而不感其韻,此刻纔感到這裏原來還有一份隱逸飄閑,灑脫不羈,閑雲鶴舞的風韻。過南天門,沿着幽靜的小徑:穿林過拗,亦急亦緩,直奔駱:駝山的玉璽峰。駱駝山遠看極象一隻巨大的駱駝正伏於黃崗河邊吸水,故稱“駱駝飲水。”至於玉璽峰,則是駱駝山中的一峰,因形似皇帝的玉璽而得名。玉璽峰之頂幾無花草,岩面光滑平坦,山上之岩石,凌空而懸,令人驚絶,站於其上極目遠眺,令人頓覺胸襟博大,不禁發出“山登絶頂我為峰”的感嘆! 千層峰景區因其奇峰、秀水、林海等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吸引起了衆多遊客的青睞,吸引很多文人墨客前來觀賞,如我省著名詩人和書法傢秦寒生先生就前後六次到幹層峰景區。珠江電影製片廠曾在這裏拍攝《還劍奇情》《神州精魂》這兩部影片,最近香港翡翠臺又在該景區拍攝多集電視劇《西遊記》。千層峰景區的開發與建設不但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還得到省、市很多領導的關註,國傢旅遊局計統司李任主司長,省旅遊局呂偉雄局長,廣東省、廣州市、肇慶市各級黨政領導都來過景區考察,並對景區的開發與建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封開力爭在三、五年內把省級的風景名勝區建設成為國傢級的風景區。
雙竜洞
  雙竜洞- 封開小桂林,位於漁澇鎮竜山山麓,為古生代石炭紀石灰岩溶洞。洞穴穿山而過,洞中有泉,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連,窄處僅能容人,寬處廣而成廳;總長200多米,略分9個洞室,寬3~12米,高5~15米。石筍、石柱、石獅、石竜、石佛、石歐、石葡萄等等,造型美妙,琳琅滿目,構成多姿多采的景觀30多處。其中最為奇趣的是洞下竜宮,兩條石竜浮遊吟嘯於碧水之中,似欲騰飛而起,令人叫絶,洞即由此而得名,原封開縣委書記(現廣州市委副書記鄔夢兆)為該洞題寫了“雙洞潛竜”的景名。 白石岩 白石岩與雙竜洞隔山相對,洞口離地面30多米,氣勢不凡。洞穴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高20~30多米,佈局奧妙,層次分明,回廊洞室,高臺深院,錯落有緻,鐘乳石迎面而來,步移景換,姿態萬幹,在彩燈的照射下,如真如幻:佛殿皇宮,高閣飛椿,雕梁畫棟;仙山禦苑,奇花異木,霧遮煙籠;洞頂長空,鶴遊鳳舞,雲海臥竜。景觀70多處,即有豪放明快之作,又有透剔玲瓏之品,主要有“昭君出塞”、“江南春色”、“廣寒宮”、“凌雲寶塔”、“仙女思凡”、“八仙賀壽”、 “元宵燈會 “水漫金山寺”、“瑤池仙境”等。其中“瑤池仙境”更是皇皇大觀,條條石筍姿態萬千,在燈光映照下晶瑩通透,兼有一池泉水,景物倒映生輝,令人嘆為觀止。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為該洞題寫了洞名。
泰新橋
  泰新橋位於平鳳鎮平崗管理區新村。始建於明代,據《封川縣志》載::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邑人陳時用等募緣修建,長十餘丈、闊一丈,上覆以亭。清嘉慶年間(1812年)重建。現橋屋梁底仍有重建時的題記:“大清嘉慶十六年歲次辛未十一月十七日王辰日癸卯時東西社衆緣信等重建”。 該橋為梁柱式廊橋。橋長10.89米,闊3.4米,橋上有橋屋(橋亭)涵蓋全橋。橋屋面闊三間。歇 山式屋頂,屋脊飾灰塑捲草吻,脊身看面灰塑浮雕捲草花紋。蓋瓦方式為蝴蝶瓦。橋墩為方形短石柱,共4列16根,每列相對於橋屋的各縫梁架,柱頂有媚梁,梁上鋪橋板。柱可以穿仿相連,各柱列中穿仿與媚梁之間置蜀柱承接。石柱腳以較平整河床石墊承,不施斧鑿。梁架為擡梁式,結構為“八架椽屋前後乳袱四柱”,乳袱外接挑梁承托檐擦出檐,柱頭隱刻圓護鬥直接承托擦子,次間 梁架比明間梁架增高。以使屋檐形成緩和的麯綫嚮兩邊生成。梁架間以駝峰鬥拱承托,駝峰上刻如意紋,明間兩側駝峰上雕刻有“魚躍竜門”、“雙獅戲球”、 “丹鳳朝陽”、“膜磷獻瑞”和捲雲紋等圖案,並鋪金描彩,平梁正中置駝峰,駝峰亦隱刻護鬥承一鬥三升拱,上承三角形枕木和脊搏及順脊串。題記寫在順脊串下。脊搏截面為圓形,順脊串砍作腰鼓形,其兩端雕刻花紋。 泰新橋建築精巧,造型古樸。橋下部分保持了我國唐宋時期木結構梁柱或橋梁的古製,堪稱南粵古橋中之奇葩。1985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9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鼕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封開縣人民政府和平鳳鎮府、新村村民四方集資,依舊貌將該橋修耷一新。
黑石頂
  衆所周知,北回歸綫所經過之地,絶大多數是沙漠,有北回歸綫幹旱地帶之稱。但是,經過廣東省肇慶鼎湖山和封開縣黑石頂山,卻是一片緑洲--著名的蒼翠欲滴的自然保護區,真是奇跡!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位於封開縣東南部七星鎮內,東經111° 52`,北緯23°31`,東起巡檢坪,西至良傘頂,北頂????水田,南抵蛤坑,總面積6.27萬畝(比鼎湖山林區大11倍)。氣候溫和宜人,7月平均氣溫在23℃左右,極端最高氣溫也不超過30℃,且高溫時間暫短。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40毫米,相對濕度80%;鼕季見霜,偶有冰凍。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溪流蜿蜒,瀑布如銀傾瀉,是天然闊葉林和針葉混交林,屬原始次生林。早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把其劃為自然保護區,是目前省內十大自然保護區之一。1980、1981年,華南農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省林業廳、《南方日報》、《廣東科技》及市、縣林業、武裝部門的專傢、學者、記者,在黑石頂自然保護區的領導陪同下,兩度到自然保護區進行植物調查和採集標本,共採集植物標本1913種。其中維管植物190科654屬1605種,含碳類植物30科56屬100種,裸子植物6科8屬10種,被子植物154科590屬1495種,有不少是國傢一級、二級、三級保護的物種,還有兩億多年前就有的孑遺植物——桫欏和黑桫欏、蘇鐵等,它們是研究中生代植物演替和遺傳的活化石;還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封開蒲葵、封開新月蕨、封開蓮座蕨、綫葉紫金牛、金毛半楓荷、黑石頂楊梅等15個新種。林相整齊,種類繁多,象海港的帆檣似的,密密匝匝;古樹參天,遮天蔽日;百年老樹,處處可見;古鬆幹姿百態,如竜爪托雲出,如山鬼摩空拳;那鴛鴦樹比傳說中的連理枝更引人遐思,將軍鬆似英姿颯爽的軍人令人敬仰,已300多年樹齡的瀕危的西南錐樹,更是樹中的偉丈夫,最大那株高40多米,三四個人手牽手也不能環抱過來。站在“848”高地瞭望臺極目四望,林濤滾滾,好象從遙遠的天邊涌過來的緑色大潮。真是:黑石頂林海濤涌,回歸綫鳥語花香,好一派大莽林的景色!
  該區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有數百種之多,珍稀的廣東石豆蘭、香果蘭、過江竜等附生於喬木的樹幹或樹權上,藤纏樹,樹纏藤,縱橫交織,如一幅幅圖案;有的藤開出五顔六色的花朵,有的樹結出沉甸甸的果實,令人陶醉,引人贊美。用原省長朱森林題詞:“美在封開”來稱贊她,真乃妙到絶處。
  該區內的野生動物有200多種。較主要的有雲豹、蟒蛇、巨蜥、山獵、黃猿、草鹿、雉雞、杜鵑,其中屬國傢保護的有蘇門羚羊、大靈貓、小靈貓、白鷴(廣東省省鳥)、穿山甲等。昆蟲種類繁多,共924種。近年,還發現僅有的“封開匙同蝽”、“黑翅蝗蟲”等13個新種。
  1985年8月,國傢教委委托中山大學在黑石頂自然保護區內建立了一個“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係統研究中心”,建有科研教專樓2幢,野生動植物資料標本陳列館及宿舍,還在海拔200米且設立觀察站,開展植物區係學、苔蘚學、真菌學、藻類學、昆蟲區係學、昆蟲生態學、脊椎動物區係學、植物群落學、種群生態學和森林生態、水文氣象、微生物地質土壤等方面的研究活動,成為專傢、高校師生、科學工作者科研、教學、實習的基地,已有全國各地20多所高校研究單位及美、英、日、荷蘭、丹麥、泰國、香港等地的人員前來考察研究。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是專性熱帶植物分佈的北部極限,又是專性亞熱帶植物分佈的南部極限,同時又是華南植物區係與西南植物區係交匯的場所,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學術意義。還是南國動植物稀有品種的寶庫,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天然森林公園,還是一個很好的避暑勝地、療養場所,又是一個天然的旅遊聖地。到這裏一遊,不但能飽嘗大自然賜予的風光,而且還可以學到不少植物知識,是一個探奇攬勝的好地方,使人留連忘返,真不愧為北回歸綫上的緑洲!
封開名人
  士燮
  士燮(137-226年),字彥威,廣信縣(今封開縣)人。祖籍山東汝陽,東漢時南遷。父親士賜曾為東漢桓帝時日南太守。士燮少年時遊學京都,從師潁川人劉子奇學《春秋左傳》,後來,著書《春秋經註》、《公羊傳註》(今已散失)。曾在京師察孝廉、補尚侍郎。因父去世回廣信奔喪,後被舉茂纔,先任巫山縣令,後升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所轄郡內秩序安定,人民安居樂業。
  北國名儒袁徽贊稱他“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場無事,民不失業,羈旅之徒,皆蒙其慶……。”建安八年(203年),朝廷奏準其弟士壹任合浦太守、士黃有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並把交州刺史治地從交趾郡竜編遷回廣信縣。從此,士傢四兄弟為雄踞嶺南的統治者。黃武五年(226年)病卒,享年90歲。
  劉幽求
  唐宋兩代被朝廷貶來封州官員有記載的共有十五人。其中有劉幽求那樣有膽識的忠義之士。
  唐中宗中毒暴死,皇后韋庶人臨朝,任用外戚分掌權力,圖謀篡逆。劉幽求協助李隆基策劃緊張的鎮壓行動。李隆基就是後來創立開元之治的唐玄宗,那時尚未登位。他們緊急地調動軍隊,一夜之間,經劉幽求手發出的敕令一百多道,把韋姓和武姓擅權的外戚剪除。睿宗即位,封官封爵封地以嘉幽求之功,還有金鐵詔書:“子子孫孫,傳國無絶,特赦卿十死罪,並書之金鐵,俾傳於後”。說得好聽,但由於宮庭內部傾軋,終於問劉幽求“以疏間親罪”,幸免一死,流放封州。他在封州約一年多,事跡沒有記載,不可考。其後朝廷如還。劉幽求以後官至尚書左丞相,又一次被貶,六十一歲死在貶遷途中。
  《全唐詩》留有劉幽求《書懷》一首:
  “心為明時盡,君門尚不容。
  田園迷徑路,歸去欲何從?”
  他兩次被貶,未註明那次所作。從詩的意境看,在封州作的可能性較大。
  受貶之臣多屬有學識的忠義之士,他們來到封州,當有所貢獻,衹惜沒有記載,不得其詳。
  曹覲
  曹覲於北宋皇祐年間(皇祐,公元1049-1054年),任封州太守。時廣源州太守儂智高叛逆,僭號仁惠皇帝,侵犯州縣,擁兵逼近封州。僚屬勸曹覲暫避一下。曹覲慷慨地說:“吾父為忠臣,豈有不肖子耶?吾職在守土,義不苟生”!他打發妻子疏散到鄉間,自佩封州印,率兵禦敵。終因寡不敵衆,兵敗被儂智高所執。曹覲堅貞不屈,絶食三天後被殺害。賊兵去後,曹妻傷夫之死自縊。曹覲的妹妹聞兄死節封州,也跳井而死。
  宋朝表彰曹覲死節,謚忠肅。在封州建忠穆廟,賜廟匾。曹覲墓有旌忠亭,方維有題旌忠臺詩說:
  “青膽雄於金鬥大,赤心堅比鐵山高”。
  後世行人過墓,仰慕曹覲節烈事跡,不少名士在旌忠亭題詩。
  陳欽
  陳欽(?~公元15年),西漢經學家,字子佚,廣信(今封開)縣人,專門研究《春秋左傳》,與劉歆同時,而自成一傢之言,著《陳氏春秋》(佚),漢成帝時(前32年左右)舉賢良方正。陳欽曾為王莽學習左傳的老師。
  王莽稱帝後,欲立威匈奴,下詔遣將分道並擊,封陳欽為厭難將軍,駐守塞北雲中。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匈奴單於弟鹹遣子助、登入朝為人質,王莽拜鹹為孝單於,助為順單於,皆厚加賞賜。後助病死,王莽以登代助為順單於。然而,匈奴犯邊虜掠仍經常發生。
  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陳欽如實上報軍情:“犯邊者皆孝單於鹹子角所為。”於是王莽怒斬鹹子登於長安。天鳳元年(公元14年)邊塞大饑,人相食,諫大大進言罷兵,邊軍被詔還時,匈奴鹹已繼位為單於,知其子登被殺,而懷恨入侵,王莽與之和談,鹹求子屍歸葬,王莽乃將誅人質之責遷怒陳欽,降罪下獄。陳欽在獄中憤然“是欲以我為說於匈奴也”被迫自殺。封開縣城郊野矮崗有陳欽墓,漁澇戴村有將軍祠。
  劉隱
  劉隱,劉謙長子。他衹有十七歲,有人不服,勾結土人謀反。劉隱是個鐵腕人物,周密佈置,一夜之間,盡殺謀反之人,奠定地位,被任命為封州刺史。
  碰巧唐朝派薛王李知柔接任嶺南節度使,當時扼守廣州和端州的舊任牙將盧琚和譚宏玘作反,薛王受阻於長沙。譚宏玘見封州兵強馬壯,派人找劉隱策反,還說把女兒嫁他。劉隱假意應允,把甲兵藏入迎親船。譚宏玘親自出迎,被封州大將蘇章所殺。封州兵乘勝直取廣州,殺盧琚,收其兵馬,整肅軍容,迎薛王李知柔到任。薛王大喜,任命劉隱為行軍司馬,主管軍政軍需。
  劉隱政治手腕很高。亂世中有兵權的人紛紛割據一方,劉隱卻一直打着忠唐的旗號,討伐嶺南各州割據謀反的草頭王,取得唐朝信任,升為節度使副使。光化元年(公元898年),韶州刺史曾袞以廣州牙將王懷為內應合謀攻廣州,劉隱一戰破之,占據韶州。虔州盧光稠擁兵數萬,傾師來爭韶州。這一仗劉隱顯得太魯莽了,初戰勝利,後遇洪水,軍糧不繼,又中了埋伏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劉隱在勇將蘇章的掩護下死戰纔得脫險。後來節度使徐彥若死,遺表薦劉隱為節度使。但是唐朝對劉隱的信任畢竟有限度,另派丞相崔遠接任。崔到半路,聽說嶺南多盜,又懼劉隱勢力大,恐不受製,滯留不前,唐朝召還。劉隱厚賂朱全忠,時朱全忠已挾持天子,由朱全忠舉薦,劉隱當上嶺南節度使,爬上嶺南最高權力的寶座。時為公元905年,範文瀾所著《中國通史》把這一年定為南漢開國之始。又過了兩年,朱全忠篡唐,建國號梁。梁為五代之始。劉隱曾多次上書勸朱全忠稱帝,擁戴有功,朱全忠封劉隱為南平王。
  劉隱的政治遠見還在於他非常重視人才。對當時流落嶺南的有識之士,不管是受貶來的、逃難來的或做完官返不了北方的,衹要有學問有本領,他都以禮相聘。這些人及其子孫文化教養較高,劉隱羅緻門下,一時人才濟濟。例如王定保、倪曙、劉瀎、周傑、楊洞潛等等,都是當時嶺南嶺北名士,劉隱都以禮招聘;趙光裔、李殷衡奉朱全忠詔充官告使南來,劉隱亦輓留重用。後來這些人都成了南漢的開國賢臣。
  劉隱死時年僅三十八歲。他為南漢的建國,從軍事、政治、經濟以至人才等各方面都作了充分準備。
  劉謙和劉隱都葬於封州賀江北岸的劉王崗。這裏原叫劉望崗,因南漢王而改名。本世紀初當地有牧童見過此墓,但迄今尚未找見。
  陳元
  陳元(生卒年不詳),東漢經學家,字長孫,陳欽之子,廣信(今封開)縣人。少傳父業,潛心研究與註釋《春秋左傳》。建武初(公元25年左右)舉孝廉,以父任為郎,與桓譚、杜林、鄭興俱為學者所崇。陳元以才高著名,“以經學振起一時,誠嶺海之儒宗也”,先後授官於司空李通府和司徒歐陽歙府。陳元秉公直言,勤於朝政,頗得光武帝的重用。著《左氏異同》、《司徒椽陳元集》(均佚)。
  建武七年(公元31年),陳元奏請“勿令司隸校尉督察三公,”未得光武帝采納,而告老還鄉,病卒於傢。葬於封開縣城郊野矮崗,與其父陳欽墓同在一處,後人稱之為“將軍博士墓”。遺址20世紀50年代尚存。
  劉謙
  劉謙,又名劉知謙,字德光,河南上蔡人。初任廣州牙將,職位雖然卑微,但器貌殊常,素有才識。約於公元880年,唐丞相韋宙出鎮南海。一日,見帳前一小將生得氣宇非凡,問之,名喚劉謙。韋宙不顧夫人反對,把侄女嫁給他。還說:“此人非常流也,他日吾子孫或可依之”。當時黃巢率部轉戰南方,遇到瘟疫。劉謙因襲擊黃巢軍為朝廷初過死力,被任命為封州刺史兼賀水鎮遏使,成為朝廷委以一方重任的邊陲要吏,鎮守形勢險要的封州。
  封州居兩廣之要衝,扼鬱、灕、賀三江與西江匯合之口,是兵傢所爭的咽喉要地。劉謙在封州狠抓武裝力量,史稱他“撫納流亡,愛嗇用度,養士卒,未幾,得精兵萬人,多具戰艦,境內肅然”。他的“撫納流亡”的招兵方法很高明,特別值得我們註意。當時黃巢轉戰湖南、湖北,難民沿湘江、瀟水、賀江涌入封州。他們離鄉別井,衣食無着,有人鋌而走險。劉謙把這些人收容起來,編人軍隊訓練,反過來維持社會治安,使境內肅然安定。劉謙這一手的確厲害,此人可謂深通統治的謀略。他緊縮開支,把錢用在養兵和武器裝備上,小小封州(唐封州衹領封川、開建兩縣,與今封開縣轄境同)居然擁有精兵萬人,在嶺南各州可算得首屈一指。
  劉謙經營封州十二年;公元894年鼕12月,劉謙病重,把兒子劉隱、劉岩叫到身邊吩咐後事:“今五嶺盜賊方興,吾有精甲犀械,爾勉建功,時不可失也”。囑罷溘然長逝。
  莫宣卿
  莫宣卿(834年-?),字仲節,號片玉。廣東封開人。廣東的第一個狀元。幼年時他的生父病逝,遂與母親隨繼父生活。由於繼父的傢境較富裕,他得以入學堂讀書。相傳莫七歲時已學會吟詩寫對聯, 少年時即以"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莫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一詩聞名鄉裏,12歲時即參加科舉考試並中秀纔 ,被鄉人稱譽為“神童”。
  唐大中五年(851),17歲的莫宣卿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製科狀元,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並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
  莫宣卿考取狀元後,被任為翰林書院修撰。其後他還鄉省親,因母親不願隨其北上定居,莫遂上書朝廷請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職以奉養母親 。唐文宗允準,改委他浙江臺州別駕( 刺史的副職)。他即奉母攜眷往臺州上任,但未到臺州卻病逝於途中。
  莫宣卿才高,可惜英年早逝,卒時僅是五品之官,故政治上不可能有太多建樹。但是,民間依然廣泛留傳着他及第後乞準廣東免除徵糧三年的事跡。同時,他的最高政治理念也僅衹局限於"佐聖君"而已。
  在嶺南文化史上,莫宣卿有詩三首兩句收錄於《全唐詩》(除前面所引用外,還有《百官乘月早朝聽殘漏》及《賦得水懷珠》)。據《全唐文》收錄白鴻儒的《莫孝肅公詩集序》可知,莫宣卿還出過一本詩集,可惜今已失傳。
  莫宣卿對嶺南文化的貢獻,不在於他留下多少本詩集多少首詩,而在於他的精神。他處睏境中卻能艱苦奮發、聞達於上又不忘事母以孝的精神,是後輩儒傢學者永遠值得學習的榜樣。他首先打開了南人大魁天下的局面,為南人摘掉"南蠻"的帽子,對當時南方士人讀書的風氣有莫大的促進作用。
英文解釋
  1. n.:  Fengkai County
近義詞
封開
相關詞
????業公司????務局小學
包含詞
封開縣????務局封開縣博物館封開縣中醫院
封開縣化工廠封開縣南豐中學封開縣人民醫院
封開縣江口中學封開縣衛生防疫站封開縣婦幼保健院
封開縣廣播電視大學封開縣江口鎮實驗小學封開縣大玉口鎮木製工藝廠
封開縣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省封開縣中醫院封開縣南豐鎮敬老院
封開縣封川鎮寶石工藝廠封開縣白垢鎮木雕工藝廠封開縣南豐鎮工藝廠
封開縣蓮都鎮工藝廠封開縣大玉口鎮編織工藝廠封開縣南豐鎮經濟發展公司編織工藝廠
分類詳情
張開杏花鎮張開長安鎮張開江口鎮張開大洲鎮張開南豐鎮
張開金裝鎮張開白垢鎮張開漁澇鎮張開羅董鎮張開長崗鎮
張開平鳳鎮張開都平鎮張開江川鎮張開河兒口鎮張開連都鎮
蓮都鎮大玉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