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名稱:對節白蠟
拉丁文名:fraxinus hupehensis chu shang et su.
科 屬:木犀科 oleaceae 白蠟屬。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高可達19米,徑1.5米,樹皮深灰色,老時縱裂,枝近無毛,側生小枝常呈棘刺狀,奇數羽狀復葉對生,長達7-15釐米,小葉7-9枚(可達11枚),小葉柄很短,被毛,葉軸與葉柄交叉處有短柔毛,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7-5釐米,寬0.6-1.8釐米,先端漸尖,緣具細銳鋸齒,齒端微內麯,葉表無毛,側脈4-6對,背面稍顯。花簇生,花兩性,有苞片和花萼,但無花冠,雄蕊2枚,花絲細長,5.5-6.0毫米,柱頭棒狀,花藥長1.5-2.0毫米,先端2裂,翅果,倒披針形,長4-5釐米,先端尖,花萼宿存,淺皿狀,花期3月,果熟9月。
産地分佈:為近年來中國發現之新品種。主産湖北省荊州地區之大洪山餘脈,海拔130-500米處。
生態習性:喜光,也稍耐蔭,喜溫和濕潤的氣候和土層深厚之處,在原産地常與馬尾鬆、櫟類等樹種混交生長。萌芽力極強。北京有引起栽培,生長狀況良好。
園林用途:高大落葉喬木,側生小枝棘刺狀,小葉卵狀披針形,是良好的園林觀賞樹種,群植或單植均可形成特殊景觀。也可製作盆景或用為緑籬。材質優良,是珍貴的用材樹種。
繁育栽培:播種或扦插繁育。 |
|
植物名稱:對節白蠟
拉丁文名:Fraxinus hupehensis Chu Shang et Su.
科 屬:木犀科 Oleaceae 白蠟屬。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高可達19米,徑1.5米,樹皮深灰色,老時縱裂,枝近無毛,側生小枝常呈棘刺狀,奇數羽狀復葉對生,長達7-15釐米,小葉7-9枚(可達11枚),小葉柄很短,被毛,葉軸與葉柄交叉處有短柔毛,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7-5釐米,寬0.6-1.8釐米,先端漸尖,緣具細銳鋸齒,齒端微內麯,葉表無毛,側脈4-6對,背面稍顯。花簇生,花兩性,有苞片和花萼,但無花冠,雄蕊2枚,花絲細長,5.5-6.0毫米,柱頭棒狀,花藥長1.5-2.0毫米,先端2裂,翅果,倒披針形,長4-5釐米,先端尖,花萼宿存,淺皿狀,花期3月,果熟9月。
産地分佈:為近年來中國發現之新品種。主産湖北省大洪山餘脈京山縣與鐘祥交匯處,以京山縣為主,鐘祥有少量,海拔130-500米處。
生態習性:喜光,也稍耐蔭,喜溫和濕潤的氣候和土層深厚之處,在原産地常與馬尾鬆、櫟類等樹種混交生長。萌芽力極強。北京有引起栽培,生長狀況良好。
園林用途:高大落葉喬木,側生小枝棘刺狀,小葉卵狀披針形,是良好的園林觀賞樹種,群植或單植均可形成特殊景觀。也可製作盆景或用為緑籬。材質優良,是珍貴的用材樹種。
繁育栽培:播對節白蠟物種簡介
對節白蠟作為觀賞性珍稀植物,是當今世界僅存的稀有樹種, 被稱作為“活化石”。全球範圍內僅湖北京山特産。1989年,被公 布為國傢級珍稀瀕危植物。對節白蠟樹形優美,枝葉濃密,葉色蒼 翠,葉形細小秀麗,且病蟲害少,適應性強。對節樹在極端最低氣 溫-17.3℃、最高氣溫40.3℃下均無不良反映,且易於造型加工。該樹種萌芽極強,耐摘葉、修剪造型,無論提根露爪,還是大水大肥都可適應,其復葉易形成符合要求的樹冠。
學名:Fraxinus hupehensis Ch’u ,Shang et Su
中文:對節白蠟
分類:木犀科 白蠟屬 Oleaceae
特徵:落葉喬木,高達19m,胸徑1.5m。羽狀復葉,小葉7-9(11),革質,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花雜性,密集簇生於甚短的聚傘花序中。翅果匙形。中國特有種。僅分佈於湖北鐘祥市、京山縣,生於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
對節白蠟是當今世界僅存的木犀白蠟名貴樹種,是世界景點、盆景、根雕傢族的極品,被譽為“活化石”或“盆景之幹”。對節白蠟生長緩慢,壽命長,可達到 2000 年左右。 樹形優美,盤根錯節,蒼老挺秀,觀賞價值極高。 葉型細小秀麗,葉色蒼翠,樹節稠密且垂直對稱,耐摘葉,耐修剪,極好造型。 樹質細膩、結實,色澤乳白、光亮,是根雕的最佳材料之一。 樹枝茂密,緑蔭蓋地,莊重典雅,淨化空氣,是公園、風景區、城區街道、行政機關、企業、院校和住宅小區最理想的緑化、美化、淨化樹種。 適應性強。各種土壤、肥料、氣候均適應生長;低溫零下 21 ℃,高溫 43 ℃均無不良反映。 生命力強,萌發力旺,可分根、扦插、播種繁殖。管理簡單。抗煙塵、無污染,耐旱澇,無病蟲害;無論是提根露爪,還是大水大肥,都適應生長。對節白蠟古樁春花早,夏秋枝繁葉茂,鼕季麯桿虯枝、蒼勁古樸,面對它仿佛置身大自然。對節白蠟不僅有廣阔的市場,因數量有限而更有極大的種養、收藏價值。
(朱會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