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
|
寺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楓橋鎮。相傳唐詩僧寒山子曾居於此,故名。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宋嘉佑中曾改名普明禪院。 |
|
寒山寺聯繫方式 地 址:江蘇省蘇州城外楓橋邊
郵編:215006
電話:0512-65336634 寒山寺投訴電話 蘇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2-65223377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寒山寺門票價格 20元 寒山寺節慶活動 12月31日晚有迎新聽鐘聲和煙花表演。 寒山寺開放時間 8:00~17:30(12月31日晚有迎新活動) 寒山寺最佳旅遊時間 四季皆宜 寒山寺交通圖 寒山寺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 從上海至此(92)公裏
從杭州至此(242)公裏
從南京至此(226)公裏 寒山寺美食 特色菜:叫化雞、瀘水蹄膀、蜜棗鬆肉粥、太湖銀魚湯、白汁黿菜、䰾肺湯、碧蠃蝦仁、鬆鼠桂魚、西瓜雞、竜井蝦仁、荷香走油蹄、響油鱔糊、灌湯獅球、竹輝香鴨、姑蘇醬鴨、油爆河蝦
小吃:刀魚餛飩、蘇式月餅、鬆子棗泥麻餅、八珍糕、緑豆糕、采芝齋的橙糕、稻香村的肉餃、觀振興的菜饅頭、周萬興的米風糕、玄妙觀的水晶湯糰、豆腐花、京京鴨血粉絲、正儀青團子、蘇式月餅、桂花糖油山芋
寒山寺住宿 建議入住中山大廈附近,位於鬧市區人民路,毗鄰步行街-觀前街,距拙政園 獅子林、北寺塔很近。 寒山寺購物 洞庭碧蠃春茶、虎丘茶花茶、洞庭紅桔、枇杷、楊梅、太湖銀魚、奶油西瓜子、鹵汁豆腐幹、太倉糟油、芝麻酥糖、玫醬糖、梨膏糖、油皮糖、桂圓糖、輕鬆糖、軟鬆糖、脆鬆糖 寒山寺交通 乘遊3綫、3、6、9、17、21、31、301路車楓橋站下。
寒山寺玩法 拜佛、聽鐘、懷古、觀光、欣賞書法
到蘇州,如不到寒山寺,則不算蘇州客。因為,寒山寺和蘇州園林一樣,都是姑蘇的象徵,蘇州人的驕傲。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十裏的楓橋鎮,創建於梁代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寺院”。相傳唐貞觀年間寒山子曾在此當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詩人張繼當年途徑寒山寺,滿懷旅愁觸景生情的寫了下《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從此,詩韻鐘聲,膾炙人口;寺以詩名,傳播中外。
寒山寺始建於公元502年的梁天監年間。到了二百年後的唐代,相傳唐時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這座寺廟,歷經數代,屢建屢毀於火,現在的建築是清末重建的。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一詩後,該寺便聞名了。 寒山寺中的主要景點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文《楓橋夜泊》、楓江第一樓。
大雄寶殿內兩側壁內鑲嵌的是36首寒山的詩碑,還有懸挂於兩側的十六羅漢像。殿內的兩個石刻和尚就是寒山與拾得。 寒山,又稱寒山子,唐代貞觀年間,原居住於始豐縣(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長詩詞文章,寫有詩300餘首,後人輯為《寒山子詩集》。拾得,本是孤兒,由封幹攜入天台山國清寺為僧,故取名為“拾得”,與寒山是好友。後人輯其詩附於《寒山子詩集》中。這幅石刻畫是一種意筆畫,寥寥幾筆便刻畫出他們兩人春風滿面、拍掌而笑的栩栩如生的神態,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大殿前院兩側,有6棵五針鬆,就是日本愛媛縣各界友好訪華團(一行26人,團長為愛媛縣知事白石春樹)的朋友們於1976年4月10 日下午栽種在該寺的,這樹是在日本愛媛縣生長的,日本叫:’五葉鬆",當時已生長了五年。大雄主殿的右側懸挂着一口日本友人於清末送來的支那銅鐘。鐘面上鎸有記述鑄鐘緣由的銘文。此鐘一式共兩口,一口懸在日本館山寺,一口送來寒山寺。
藏經樓係原來收藏陳放經書處,樓屋頂有《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悟淨的雕塑像。一樓內墻壁上嵌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經文(係禪宗)。還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鬆江人,明代傑出的書畫傢)等人的書法碑刻。
鐘樓為二層,八角。樓下石碑為重修寒山寺時所立,正面碑文為程德全所撰,碑的背面刻有重修寒山寺時募捐者的名字和金錢額。傳說張繼詩中的鐘就是懸於原來這裏的鐘樓樓上。但現在的鐘樓建築和這裏的鐘都不是唐代的了,現在這口鐘是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重鑄的,距今有9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鐘樓是解放後按原樣修復的。
《楓橋夜泊》詩石刻碑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唐代詩人張繼寫的。傳說詩人張繼去唐時首都長安(今西安)赴考後,落第返回時,途經寒山寺,夜泊於楓橋附近的客船中,夜裏難以成眠,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有感而作。 《楓橋夜泊》詩在日本幾乎傢喻戶曉。日本的小學生把這首詩作為課文來講授和背誦。今天,日本人到蘇州旅遊,也無不以一睹張詩碑刻為快。 寒山寺的碑廊裏嵌立着宋明以來歷代名人唐寅、文徵明、康有為、羅聘等的詩詞碑刻多塊,其中最著名,也最引人註目的自然是唐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碑。張繼詩石刻始刻於宋朝宰相王珪,此碑因屢經戰亂,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時,姑蘇才子、畫傢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了《楓橋夜泊》詩,這是第二塊《楓橋夜泊》詩碑。此後,寒山寺又數遇大火,文徵明手書的詩碑亦漫漶於荒草瓦礫之間,現存殘碑僅存“霜、啼、姑、蘇”等數字而已。清末光緒三十二年,江蘇巡撫陳竜重修寒山寺時,延請著名書法傢俞樾手書了這第三塊《楓橋夜泊》石碑。其時,俞樾雖已八十六歲高齡,此碑成為他的絶筆之作,彌足珍貴。寒山寺的第四塊《楓橋夜泊》詩碑,出自與詩人同名的近代書法傢張繼之手,詩後有跋雲;“餘夙慕寒山寺勝跡,頻年往來吳門,迄末一遊。湖帆先生以餘名與唐代題《楓橋夜泊》詩者相同,囑書此詩也。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滄州張繼。”近代張繼書唐代張繼詩,先自增添了一段情趣,人們並不覺得有什麽以假亂真的異味,感受到的卻是一種綿亙千古的永恆。 上世紀80年代,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曾應寒山寺之請。手書《楓橋夜泊》詩一首贈給寒山寺,並自認是晚年書法的得意之作。大師曾有等古寺將手書刻碑揭幕之日來寺院的願望,可惜大師卻在萬衆惋惜之中以百歲高壽告別人世,成為寒山寺一大憾事。如今,遺澤安在,詩韻依舊,該也寄托着人們對一代宗師由衷的懷念吧。
“帶走一盞漁火,讓他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 這首由陳小奇根據《楓橋夜泊》詩意發揮想象力創作、由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曾風行於華夏大地。此刻,駐足楓橋邊,聽情愁和旅愁譜成的《濤聲依舊》,將目光停留在人去船空的烏篷船上,又是一番怎樣的心境?也許,懷舊與創新正是我們民族的秉性。
楓江第一樓原來該寺的楓江樓已於三百年前塌毀。這幢建築是蘇州市人民政府為了保護文物古跡,在1954年修整寒山寺時,將蘇州城內修仙巷內宋宅著名的“花籃樓”移建於此。花籃樓,在建築風格上,與衆不同,有其一定藝術價值。這樣大的樓房衹有兩根主柱,恰似花籃的提手,承受着全樓的重量,而一般的樓房,起碼要有四根以上的柱子。一樓在大梁與前檐的接榫處,換上了兩個雕刻精細的花藍。盤旋而上的蠃旋式的樓梯,衹依靠一根圓柱來承受全樓梯的重量。 |
|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楓橋橋頭,擡眼即可見碧瓦黃墻的寒山寺坐落在緑樹叢中,院內青鬆翠柏,麯徑通幽。唐朝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寫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韻鐘聲千載流傳,寒山古剎因此名揚天下。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裏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 |
|
寒山寺圖片寒山寺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高12.5米。單檐歇山頂,飛甍崇脊,據角舒展。露臺中央設有爐臺銅鼎,鼎的正面鑄着“一本正經”,背面有“百煉成鋼”字樣。這裏包含着一個宗教傳說:有一次中 國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紛爭,較量看誰的經典耐得住火燒。佛徒將《金剛經》放入銅鼎火中,經書安然無損。為了頌贊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資紀念。
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庭柱上懸挂着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千餘年佛土莊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須彌座用漢白玉雕琢砌築,晶瑩潔白。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態安詳。兩側靠墻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乃由佛教聖地五臺山移置於此。
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而不是海島觀音。畫像出自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手,用筆大膽粗獷、綫條流暢。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拾得襢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被頭散發,憨態可掏。
寒山寺裏比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於藏經樓內,樓的屋脊上雕飾着《西遊記》人物故事,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而歸的形象,主題與藏經樓的含義十分貼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於殿中。寒山執一荷枝,拾得捧一淨瓶,披衣襢胸,作嬉笑逗樂狀,顯得喜慶活潑。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後來又被皇帝敕封為和合二仙,是樣和吉慶的象徵。寒山與拾得皆喜吟詩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詩集》存世,詩風樸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傢有寒山詩,勝汝看經捲”之說,後人又收輯拾得的詩附於其後。寒、拾塑像背後嵌有千手觀音畫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狀元石韞玉的篆書“現千手眼”。殿內左右壁嵌有南宋書法傢張即之所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共二十七石。這部《金剛經》是他為追薦亡父而書,蒼勁古拙,透出英武剛烈之氣。後面還有董其昌、畢懋康、林則徐、俞樾等人的題跋共十一石,神采紛呈,各有千秋。
在藏經樓南側,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閣,這就是以“夜半鐘聲”名聞退還的鐘樓。關於“夜半鐘”的說法,歷史上曾經聚訟紛壇。北宋歐陽修認為唐人張繼此詩雖佳,但三更時分不是撞鐘的時候。南宋的範成大在《吳郡志》中綜合了王直方、葉夢得等人的論辯,考證說吳中地區的僧寺,確有半夜鳴鐘的習俗,謂之“定夜鐘”。如白居易詩:“新秋鬆影下,半夜鐘聲後。”於鵠詩:“定知別後宮中伴,應聽緱山半夜鐘。”溫庭筠詩:“悠然旅思頻回首,無復鬆窗半夜鐘。”都是唐代詩人在各地聽到的半夜鐘聲。自此,這場爭論纔逐漸平息。
現今寒山寺裏的古鐘已非張繼詩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鐘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間補鑄的大鐘也已不知下落。一說當時“遇倭變”,銷熔改鑄成大炮;一說已流人日本,如康有為詩云:“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楓。”為此日本國內還曾大力搜尋,但徒勞無功,遂留下千古之謎。如今的大鐘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江蘇巡撫陳葵竜督造。巨鐘有一人多高,外圍需三人合抱,重達兩噸。鐘聲宏亮悠揚,餘音轟條。
僧人撞鐘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每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鐘l08下,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傳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鐘響108次,人的所有煩惱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遊人云集寒山寺,聆聽鐘樓中發出的一百零八響鐘聲,在悠揚的鐘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
|
寒山寺名稱的由來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8年),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長大以後父母為他與傢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裏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鹹、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麽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乡,獨自去蘇州出傢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傢中,衹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傢,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纔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也决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裏盛開着一片紅豔豔的美麗絶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豔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裏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着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據說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挂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愛的模樣,也稱“和合二仙”。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纔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儘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復建,足見寒山寺在歷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看來“和合二仙”早就告誡過:中日兩佃人民應該既“和”又“合”,而不應兵刃相見。正因為如此,所以日本友人也特別喜愛中國的寒山寺。是呀,和平、合作、友誼、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最強音!
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現在餐飲等公共場所、民衆傢裏經常有此句做裱懸挂。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衹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
寒山詩碑 Cold Mountain Monument |
寒山寺 寒山诗碑
俞樾《楓橋夜泊》
在江南古剎寒山寺的碑廊裏,有一塊石碑上面鎸着唐代大詩人張繼那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詩:“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塊由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書寫的詩碑,已成為寒山寺中的一絶。
自《楓橋夜泊》問世,歷代文人墨客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據《寒山寺志》載,《楓橋夜泊》詩的第一塊詩碑,為宋代王硅所書。此碑因屢經戰亂,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時,畫傢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了《楓橋夜泊》詩,刻於石上,這是第二塊《楓橋夜泊》詩碑。此後,寒山寺又數遇大火,文徵明手書的詩碑亦漫漶於荒草瓦礫之間,現在嵌於寒山寺碑廊壁間的文徵明所書殘碑,僅存“霜、啼、姑、蘇”等數字而已。
文徵明《楓橋夜泊》 清末光緒三十二年,江蘇巡撫陳竜重修寒山寺時,有感於滄桑變遷,古碑不存,便請俞樾手書了這第三塊《楓橋夜泊》石碑。其時,俞樾雖已八十六歲高齡,仍以其飽滿的情懷,穩重的章法,渾圓的筆意,揮灑淋漓,一氣呵成。俞樾作書後數十天,便倏然長逝了。
寒山寺的第四塊《楓橋夜泊》詩碑,是一位與唐代張繼同名同姓的書法傢所書。據文史專傢鄭逸梅老人記述,這位現代張繼,是應著名畫傢吳湖帆之約而書古代張繼《楓橋夜泊》詩的。詩後有跋雲;“餘夙慕寒山寺勝跡,頻年往來吳門,迄末一遊。湖帆先生以餘名與唐代題《楓橋夜泊》詩者相同,囑書此詩也。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滄州張繼。”現代張繼書古代張繼詩,由刻碑名手黃懷覺刻石,立於寒山寺內,一時傳為佳話。可惜他在書寫《楓橋夜泊》的第二天,便與世長辭了;而他書寫的這塊詩碑,現仍存於寒山寺內。 |
|
氣候
蘇州四季皆宜旅遊,尤以4-10月最佳。在此期間,你既可欣賞到桃紅柳緑的自然風光,又可品嚐鮮桃、碧蠃春、糖藕等時令特産。
遊蘇州園林,或是探訪周莊、同裏等水鄉古鎮,最好避開雙休日和節假日。衹有在人少的時候,才能體味出她獨特的韻味。
蘇州的景點大都很早關門,特別很值得一遊是姑蘇城外的寒山寺,17:30就關門了,節假日也不例外,這一點如果是自助遊就要特別註意時間的安排。
住宿
建議入住中山大廈附近,位於鬧市區人民路,毗鄰步行街-觀前街,距拙政園、獅子林、北寺塔很近。
交通
乘遊3綫、3、6、9、17、21、31、301路車楓橋站下。
美食
飲食:遊人可在寒山寺中品味佛門素饌。 |
|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風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寒山寺 清·陸鼎
寺樓直與衆山鄰,魚米東南此要津。
獨惜牙郎趨利市,不聞漁火感詩人。
絶無逆旅知歸客,安問寒岩舊應真。
一自鐘聲響清夜,幾人同夢不同塵。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邊路,青山滿目中。
石竜從作雨,江鵲尚鳴風。
市近僧難定,泉慳花不紅。
燭憐門外路,塵土暗江楓。
題《姑蘇十景·楓橋》 明·文徵明
金閶西來帶寒諸,策策丹楓墮煙雨。
漁火青熒泊棹時,客星寂寞聞鐘處。
水明人靜江城孤,依然落月啼霜烏。
荒涼古寺煙迷蕪,張繼詩篇今有無?
賦得寒山寺送別 明·高啓
楓橋西望碧山微,寺對寒江獨掩扉。
船裏鐘催行客起,塔中燈照遠僧歸。
漁要寂寂孤煙近,官路蕭蕭衆葉稀。
須記姑蘇城外泊,烏啼時節送君違。
楓橋寺 宋· 俞桂
湖水相連月照天,雁聲嘹唳攪人眠。
昔年曾到楓橋宿,石岸旁邊係小船。
楓橋 張祜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城歲月遙。
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
懷吳中馮秀纔 杜牧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程歲月遙。
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
吳鬆道中二首二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徵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係楓橋。
暮秋遊虎丘
寂寞虛廊暗草萊,天風繚繞寶華臺。
江空露冷蛟竜仗,殿古雲深鸛鵲來。
山館老鬆褰緑蔓,石壇芳桂落蒼苔。
寒鐘敲斷楓橋月,半夜禪僧入定回。
鬆江舟中四首荷葉浦時有不測末句故及之
夜聽楓橋鐘,曉汲鬆江水。
客行信匆匆,少住亦可喜。
且食鱖魚肥,莫問鱸魚美。
寄恆璨 韋應物
心絶去來緣,跡順人間事。
獨尋秋草徑,夜宿寒山寺。
今日郡齋閑,思問楞伽字。
送僧歸山 劉言史
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來往豈知情。
夜行獨自寒山寺,雪徑泠泠金錫聲。
再遊蔣山
寒山寺裏立斜暉,衹有垂楊自在垂。
不待新亭成灑涕,嚮來已識寧馨兒。
贈相僧楊懶散
野鶴本長生,孤雲無定意。
托跡雖世間,遊心乃塵外。
請問絳人年,曾觀柏寢器。
微言洞倚伏,妙中驚人世。
往夏識方瞳,今春分別袂。
飛帆煙雨外,駐錫雲林際。
逸興輕遠遊,滯念牽離思。
後夜聽鐘鳴,應有寒山寺。
楓橋寒山寺
江楓吟詠工,幽寺冷遺蹤。
不改前朝路,猶聞半夜鐘。
地涼汀月皎,村迥水煙濃。
試問誰曾見,憔應獨有鬆。
楓橋
冷落回塘欲暮時,峭帆女猗娜去何之。數行鴻雁書來少,一段風煙客到遲。關吏尚嫌愁未稅,榜人惟有夢相知。偶然漁火江楓地,記得寒山寺裏詩。
夜泊楓橋望寒山寺
夜火疏鐘伴寂寥,十年舊夢泊楓橋。清狂不見王司理,來問寒山寺外潮。
寒山寺
瑟瑟吳江正落楓,碧山古寺獨攜筇。寒空鳥下岩邊塔,殘照僧歸徑外鬆。虛寂高齋無俗韻,風狂彌勒有遺蹤。扁舟卻趁寒潮去,夢裏應聞夜半鐘。 |
上海崇明寒山寺 Shanghai Chongming Hanshanshi |
寒山寺已有近374年歷史。明朝天啓四年,楊軍門夫人朱氏自蘇州駕小船來到崇明。朱氏在島上削發為尼,法名顛修,建寺名寒山寺,供寒山拾得二像。原寒山寺北至護城河(現崇明中學馬路),南至人民路,西至護城河沿界(農業大樓),東至舊大校場(現嚮明農機廠),共有鴛鴦宅寺房32間。
崇明寒山寺與蘇州寒山寺除了在寺名和供奉上相同外,相傳它們的鐘聲有"瀛洲東門寒山寺,夜半鐘聲迎客船"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爭相媲美的詩句。 |
寒山寺歷史 Han Shan Temple History |
唐太宗貞觀初(627--649)有詩僧寒山子者,曾來此縛茆以居,玄宗朝著名禪師僧希遷(700--790)於此創建伽藍,隧題額曰寒山寺。(參見姚廣孝(道衍)《寒山寺重興記》) 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郇國公王珪因書張繼詩,易封橋為楓橋。(參見《鷗陂漁話》寒山寺王郇公書張詩刻石一則)宋仁宗嘉祐中(1056--1063)改賜名普明禪院。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仍稱楓橋寺。(見孫 《楓橋寺記》)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初(976--983)節度使孫承祐重建佛塔七成(層),既言重建證知舊曾有塔,或誤認為普明祖師為佛塔,建塔之時未言及寺,證知此時寺尚完好。 元末至正13年(1353)泰州白駒場????販張士誠與其弟張士信率????丁攻下高郵等地。16年(1356),定都平江(即蘇州)。23年(1363)自稱吳王,後屢被朱元璋擊敗。27年(1367)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自縊死。據此推知,寒山寺及塔應毀於1367年朱元璋對張士誠最後攻擊中。 洪武間(1368--1398)僧昌崇僻建。(見《百城煙水》)《姑蘇新志》又稱:洪武歸併佛宇,但列叢林,而以子院附見其下。此寺(指寒山寺)歸併寺三:秀峰寺、慧慶寺、南峰寺;庵四:衹有文殊、雲臯、射瀆三庵而失其一。然據此可見寒山寺在明初尚為叢林。蓋正在昌崇重修之後也。 1984年5月整修補齊500羅漢。 1985年大殿原有大佛及二尊者像為南京雞鳴寺請去供奉。 1987年重砌彌勒、韋陀神臺。 1988年重塑彌勒象(脫紗)韋陀重金裝金。 1990年圓滿完成五百羅漢裝金功德,至此,一堂殘缺不齊之五百羅漢象,經整修裝金後,煥然一新,熠熠生光。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後至1949年,歷經軍閥混戰,哀鴻遍野。寒山寺亦處危境,香煙稀少,門庭冷落,收入無着,住僧星散。1941年秋,高冠吾等曾將原藏經樓略事修葺,易名為霜鐘閣。落成時有馬起權攜《寒山杯渡圖》以獻,題詠者凡92人,詩詞156首(見《藝文》捲)。日軍侵占蘇州時期,寒山寺殿堂房捨曾一度淪為日軍倉庫馬廄,僅有二三寺僧局處一隅廝守而已,其生活來源,唯賴經營浴室菜館或賣字賣帖,勉強糊口。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人民政權建立,及時由蘇州市文管會代管。原住持果豐曾一度回寺,終因生活無着,不久又復離去。
1954年原常州接待寺僧演林至寺協助照管香火,寒山寺纔又有僧人。同年有蘇州名士宋鴻釗者,將其祖傳名樓花籃樓施贈寒山寺,移建於碑廊西南隙地,易名為“楓江樓”,使一代名樓得以保存,寒山寺添一景觀。
1958年全市寺廟集中管理,部分法像被集中到西園戒幢律寺。隆慶寺竜藏經被調入寒山寺。
1964年市佛教協會派性空到寺協助管理。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寒山寺一度成為造反派刑訊逼供之牢房,甚至有被拷打至死者。佛像、法器、殿閣受損,寺藏文物被查抄。性空事先采取保護措施,使碑刻、藏經、羅漢等得以保存。
1968年性空被迫下放昆山農村勞動。1970年僅剩的演林,亦被逐出山門,攆往如臯農村勞動。
1976年秋粉碎“四人幫”後,各地紛紛落實政策,撥亂反正。1978年11月1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第一次專程至寒山寺視察並指導修復工作。同年11月17日寒山寺僧淨持、性空、果豐、法忍四人,身着僧裝,按照中國佛教儀軌,隆重接待以前田洪範為團長的“日本社會教育友好訪華團”一行僧尼17人。寒山寺由此開始修復。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來中國訪問的人數不斷增加。淨持、性空先後接待過美國女記者、聯邦德國園藝傢、作傢等外賓,他們代表西方知識界表示希望瞭解中國宗教現狀。同年7月,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處正式恢復活動,及時召開宗教界人士會議,認真研究落實宗教政策的一係列具體措施。並在會上宣佈由政府撥款,加速寒山寺整修工程。同年,從西園寺請回釋迦、迦葉、阿難、彌勒、韋陀及寒山、拾得諸塑像。
1979年除夕,在蘇州市對外友協倡導配合下,舉辦第一屆寒山寺聽鐘聲活動,參加對象為日本友人120人。為促進中日友好,發展旅遊事業開創了一種新形式。此後人數、規模逐年擴大,已成為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活動,頗有影響(詳《聯誼》捲)。
1980年被批準為首批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寒山寺再次成為蘇州地區旅遊熱點,修復工程繼續緊張進行。因寺貌初有改觀,當年就接待國內外遊人47萬人次(其中海外遊人4萬人次),門票加上其他收入達10多萬元,寒山寺從此收入盈餘。
1981年,淨持因工作需要調回靈岩山寺,通如回寺任住持。新建心淨樓、鐘房。中央電視臺特派記者為寒山寺古鐘和鐘樓錄相。
1982年省人民政府正式宣佈寒山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春,住持通如圓寂,世壽80。1984年8月13日性空監院接任寒山寺住持,並舉行隆重升座儀式,主持大佛開光典禮。有關部門和諸山長老前往祝賀。
1986年按照叢林規製請楚光、演林為監院,分管基建維修、對外接待、宗教活動及內部事務。
國傢旅遊局撥款50萬元,重建藏經樓365平方米。
1988年秋動工興建生活區,建築面積670平方米。
1990年秋爽法師出任監院職務。
當年圓滿完成五百羅漢裝金功德,並翻建聞鐘亭諸建築。
1992年秋舉行普明寶塔奠基儀式。次年由蘇州二建公司古建分公司開工承建。1996年10月30日舉行普明寶塔落成及佛像開光典禮。寒山寺竪起新標志。
演林、楚光二監院因年老或有病,先後退去職務。
寺院所在地區以“寒山景區”命名,為名譽權受侵問題,幾年來屢與對方訴諸上級,並嚮中國佛協反映。1996年經省政府發函,蘇州市政府下達决定,將名稱更改為“楓橋景區”,維護了佛教自身的合法權益。
據蘇州市土地管理局1995年國用(95)字第3000號《國有土地使用證》登記:“寒山寺,地號4-(4)-5,總面積10367.9平方米,獨自使用權。”國用(95)字第3001號《國有土地使用證》登記:“寒山寺,地號4-(4)-6,面積286.2平方米,獨自使用權。”另有普明塔院3000平方米土地使用證明尚在辦理過程中。土地合計13654.1平方米。
1997年秋爽監院離寺去昆山市籌建華藏寺,1999年回寺繼續任監院。
1998年,性空方丈當選為蘇州市佛協副會長,同年秋參加中國佛協玄奘頂骨捨利護送團赴臺灣。
同年夏季大雄寶殿屋脊倒塌,經搶修竣工。普明寶塔四周,四座青銅臥獅安裝完畢。
2001年,先後完成翻建弘法堂、整修上客房與齋堂、大修藏經樓等工程。立性空法師書《楓橋夜泊》詩碑於鐘房南側。 灣信士溫送珍及傢屬獻大香爐一隻,由上海交通大學中華青銅公司製作,重約5噸,置天王殿後側空地。
藏書萬册以上的圖書館正式開放;檔案室升為“市一級先進”單位;全寺推行電腦聯網現代化管理。有586電腦5臺,噴墨打印機5臺,激光打印機1臺,掃描儀1臺;彩電10臺;電話7部,傳真機1部。
接待在蘇州參加APEC財長會議的各國貴賓。
因寺貌更新,全年接待遊人香客約150萬人次,與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47萬人次相比,增加3倍多。現有寺僧38人,職工92人,共130名人員。至當年底,已連續舉辦過23屆“除夕聽鐘聲活動”,有5萬餘人參加。 |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
【寒山寺】 (寺名)在江蘇吳縣西十裏楓橋。相傳寒山拾得嘗止此,故名。張繼詩曰:“姑蘇城外寒山寺。” |
|
地址:寒山寺弄24號 電話:0512-65336634;0512-65332689;0512-65348048;0512-67236213;0512-65320288 城市:0512 類型:風景名勝;風景名勝;國傢級景點 |
|
- : han shansi
|
|
寒山寺店 | 寒山寺路 | 崇明寒山寺 | 鐘鳴寒山寺 | 夜宿寒山寺 | 寒山寺大鐘 | 寒山寺鐘聲 | 楓橋寒山寺 | 寒山寺半夜鐘 | 姑蘇城外寒山寺 | 蘇州如傢快捷酒店寒山寺店 | 蘇州格林豪泰酒店(寒山寺店) | 蘇州如傢快捷酒店(寒山寺店) | 蘇州如傢七鬥星寒山寺店(原蘇州楓橋店) | 蘇州格林豪泰酒店(寒山寺店原華楓假日酒店) | 寒山寺壞莊産盡為勢傢所奪餘遊天台甚為賢惜之陳約甫攝郡號不畏強禦者必能與寒山出氣 | 蘇州園林名勝遊覽手册寒山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