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黑竜江 >哈爾濱 > 賓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Bin Xian County
  賓縣面積3846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賓州鎮,郵編:150400。代碼:230125。區號:0451。拼音:Bin Xian。
  
  行政區劃
  賓縣轄12個鎮、5個鄉:賓州鎮、居仁鎮、賓西鎮、糖坊鎮、賓安鎮、新甸鎮、勝利鎮、寧遠鎮、擺渡鎮、平坊鎮、滿井鎮、常安鎮、永和鄉、鳥河鄉、民和鄉、經建鄉、三寶鄉。
  
  歷史沿革
  賓縣,設治之初命名“賓州廳”。1913年3月,吉林省行政公署發佈府廳州改為縣的《通令》時,認為“賓州之州字,與縣字稍有抵觸”,决定改為賓縣,使用單字縣名。賓州一帶,漢晉屬挹婁,南北朝屬勿吉,隋唐屬靺鞨,遼屬東京道完顔部,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幹都司,清初屬寧古塔將軍,後歸阿勒楚喀副都統管轄。1881年1月 25日(清光緒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奏準於阿勒楚喀副都統轄區東北境葦子溝地方設置賓州廳,同年8月22日(清光緒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正式設立衙署,首任同知王紹元到廳施政,修築城池。1903年1月11日(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改為賓州直隸廳,並將東南部燒鍋甸巡檢管轄地方劃出設置長壽縣。翌年3月(清光緒三十年二月),委任朱烈為賓州直隸廳同知。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改為賓州府,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並於9月(農歷八月)批準,將阿勒楚喀地方劃出設置阿城縣。翌年3月5日(清宣統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賓州府知府到任,啓用關防。賓州府領長壽、阿城兩縣。中華民國成立後,19 13年3月11日,將賓州府改為賓縣。1914年6月,公佈東三省道區域表,賓縣隸屬濱江道管轄。1929年2月,撤銷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是時,全縣總人口31.7萬人,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後,初屬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同年11 月,賓縣民主政府成立,歸哈東專區管轄。1947年8月哈東專區撤銷後,由鬆江省直轄。195 1年全縣總人口30萬人,為乙等縣。1954年8月,鬆、黑兩省合併後,由黑竜江省直轄。1958 年8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6月,劃歸鬆花江專區管轄。1991年2月1日,國務院批準,劃歸哈爾濱市領導,從4月1日起正式歸屬哈爾濱市。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舊名葦子溝。賓縣地名,蓋取於賓州一名。因遼代有賓州,其遺址在今吉林省農安縣東北境的紅石壘。賓州一名可能取名於此。
  此地早在虞舜時為息慎地;夏殷周為肅慎地;兩漢、晉為挹婁;北魏為勿吉;隋為安車骨靺鞨。唐初同之,入渤海後,則改隸渤海上京;遼為女真部落;金代屬上京會寧府管轄;元屬合蘭府境;明代在鬆花江南岸設置了蜚剋圖、嶽希阿二衛,為吉林省東北邊防地,當時這裏是數百裏的荒野,沒有人煙。至清朝竜興長白,徵服二衛,並改嶽希阿為阿什河。雍正三年(1725年)由北京移閑散滿人三千戶至此地,設置協領,挑兵駐防。其屬地俗稱為老八牌,雍正七年(1729年)改阿什河為阿勒楚喀,開始築城。乾隆九年又增設副都統鎮守,管理地方上行政司法事宜。同治元年(1862年)因城屬的葦子溝地方衝要,即由阿城遣派委員稱為界官,專司輯捕盜賊,鎮壓地方。至此蜚剋圖河東,仍為圍場察山,其閑曠邊荒,南北二百餘裏,東西三百餘裏渺無人煙,無須治理。至鹹豐十一年(1861 年),泰準開放蜚剋圖河東等處的荒地,遠近民人,領種謀生,日聚日衆,使得大量的土地被墾成熟地。至光緒六年(1880年)經吉林將軍銘鼎師奏請,添設民宮,以資治理。擬於葦子溝設立賓州廳理事撫民同知。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吉林將軍長鶴師以地方遼闊,統禦難周,又奏升為賓州直隸廳。宣統元年(1909年)升為賓州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賓縣,劃屬黑竜江省竜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製,縣歸省直轄,賓縣直隸於吉林省,為二等縣。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製,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四省,賓縣劃屬濱江省所轄。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併為九省,賓縣劃歸鬆江省所轄。全國解放後,劃東北為三省,賓縣又劃屬黑竜江省所轄。
  
  1992年,賓縣位於黑竜江省中部,鬆花江中遊南岸。縣境狹長,東西最長處107.8公裏,南北最寬處58.8公裏,總面積3861.5平方公裏。東、南以分水嶺與方正、延壽縣和尚志市分界,西以蜚剋圖河與阿城市相連,北至鬆花江與呼蘭、巴彥、木蘭、通河4縣為鄰。全縣共轄22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57.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萬人;滿、朝鮮、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2%。縣政府駐地賓州鎮。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2000年,賓縣轄10個鎮、12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3871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賓州鎮 66563 居仁鎮 18764 賓西鎮 32800 糖坊鎮 34389 賓安鎮 28207 新甸鎮 26227 勝利鎮 30739 擺渡鎮 14997 寧遠鎮 27382 鬆江鎮 13013 新立鄉 33892 永和鄉 12838 滿井鄉 24540 鳥河鄉 29849 民和鄉 22107 經建鄉 19577 青陽鄉 14095 光恩鄉 10789 常安鄉 23888 三寶鄉 27911 平坊鄉 11679 英傑鄉 14464
賓縣歷史
  賓縣歷史悠久,在不同時期都有區劃所屬。七世紀,為唐朝渤海郡下的高州(《中國歷史地圖》記載為今賓州城址);十世紀,金時期為會寧府下的麯江縣(今新甸鎮仁和村址);明朝建蜚剋圖衛(今賓西鎮政府駐地,衛相當於縣級)。1644年清軍入關,此地荒蕪。1677年清廷劃定蜚剋圖河以東圍場。賓縣是圍場正中,盛産“人參、貂皮、廘茸”三寶。1861年圍場面目皆非,清廷被迫解禁,招民人入圍種田,人煙漸增。葦子溝地方(今賓州城址)已成為大的居住區。阿勒楚喀副督統衙門(今阿城),派界官駐葦子溝管理地方。1879年吉林將軍衙門,派王紹元到此踏查,選定在葦子溝建官衙位置(民間稱王大人建賓州)。於1880年嚮上報告,陳訴在葦子溝設置的四點理由:一是適中之所,是中心;二是通往東去的交通要道;三是葦子溝地方已有東西長三裏大街一條,有大中鋪戶20余家,居民300餘戶,是附近最大的居住地;四是此地東西跨崗,便於修城池。吉林將軍衙門轉報了王紹元報告,清廷批準在葦子溝建賓州廳。這便是“賓州”的由來(遼金時期,長春西設有賓州,後無,是否延續其名,無可考證)。當時,賓州廳版圖東西長245公裏,南北寬122.5公裏,總面積25102.5公裏。包括現在的賓縣、延壽、尚志、阿城的全部,方正的一半,哈市的道外和香坊的全部。1902年賓州廳升為賓州直隸廳,在廳屬地東南成立延壽縣,歸賓州直隸廳管轄。1909年12月,賓州直隸廳升為賓州府。在廳屬地西南成立阿城縣,東成立方正縣。賓州府管轄延壽、阿城兩縣,方正縣劃歸依蘭廳。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3月11日,奉中華民國大總統令,取消府製賓州府改為賓縣,成立賓縣行政公署。這即是“賓縣”的由來。賓州府改為賓縣時,有史料記載:“州”與“縣”同是區劃名稱,不能重疊,沒有稱“賓州縣”,去掉“州”字,因此稱“賓縣”。
賓縣概況
  賓縣位於黑竜江省南部,鬆花江南岸,隸屬哈爾濱市,距哈爾濱市52公裏。 位於黑竜江省腹地,地處鬆花江南岸,哈爾濱市近郊。東南以分水嶺為界,與方正縣、延壽縣、尚志市接壤,北與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隔鬆花江相望,西以蜚剋圖為界與哈爾濱市阿城區為鄰。賓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初始地點為葦子溝,1909年設賓州廳,1913年改為賓縣至今。賓縣總面積3844.6 平方公裏,轄17個鄉鎮,有漢、滿、蒙、回、苗、壯、朝鮮、侗、瑤、錫伯等10個民族,總人口60萬人。自然概貌為“五山半水四分半田”。張廣纔嶺支麓餘脈延伸全縣,地勢為南高北低,南部山地呈條狀沿東南縣境延伸,中部為丘陵地帶,北部沿江為河𠔌平原區。
  2004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産總值60.8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億元 ,增長10.5%。實現財政收入2億元,增長1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5元,增長8%;農民人均收入3298元,增長24.1%。城鎮和農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為12.7平方米和17.22平方米。
行政區劃
  賓縣轄12個鎮、5個鄉:賓州鎮、居仁鎮、賓西鎮、糖坊鎮、賓安鎮、新甸鎮、勝利鎮、寧遠鎮、擺渡鎮、平坊鎮、滿井鎮、常安鎮、永和鄉、鳥河鄉、民和鄉、經建鄉、三寶鄉。
歷史沿革
  賓縣,設治之初命名“賓州廳”。1913年3月,吉林省行政公署發佈府廳州改為縣的《通令》時,認為“賓州之州字,與縣字稍有抵觸”,决定改為賓縣,使用單字縣名。賓州一帶,漢晉屬挹婁,南北朝屬勿吉,隋唐屬靺鞨,遼屬東京道完顔部,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幹都司,清初屬寧古塔將軍,後歸阿勒楚喀副都統管轄。1881年1月 25日(清光緒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奏準於阿勒楚喀副都統轄區東北境葦子溝地方設置賓州廳,同年8月22日(清光緒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正式設立衙署,首任同知王紹元到廳施政,修築城池。1903年1月11日(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改為賓州直隸廳,並將東南部燒鍋甸巡檢管轄地方劃出設置長壽縣。翌年3月(清光緒三十年二月),委任朱烈為賓州直隸廳同知。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改為賓州府,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並於9月(農歷八月)批準,將阿勒楚喀地方劃出設置阿城縣。翌年3月5日(清宣統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賓州府知府到任,啓用關防。賓州府領長壽、阿城兩縣。中華民國成立後,19 13年3月11日,將賓州府改為賓縣。1914年6月,公佈東三省道區域表,賓縣隸屬濱江道管轄。1929年2月,撤銷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是時,全縣總人口31.7萬人,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後,初屬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同年11 月,賓縣民主政府成立,歸哈東專區管轄。1947年8月哈東專區撤銷後,由鬆江省直轄。195 1年全縣總人口30萬人,為乙等縣。1954年8月,鬆、黑兩省合併後,由黑竜江省直轄。1958 年8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6月,劃歸鬆花江專區管轄。1991年2月1日,國務院批準,劃歸哈爾濱市領導,從4月1日起正式歸屬哈爾濱市。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舊名葦子溝。賓縣地名,蓋取於賓州一名。因遼代有賓州,其遺址在今吉林省農安縣東北境的紅石壘。賓州一名可能取名於此。
  此地早在虞舜時為息慎地;夏殷周為肅慎地;兩漢、晉為挹婁;北魏為勿吉;隋為安車骨靺鞨。唐初同之,入渤海後,則改隸渤海上京;遼為女真部落;金代屬上京會寧府管轄;元屬合蘭府境;明代在鬆花江南岸設置了蜚剋圖、嶽希阿二衛,為吉林省東北邊防地,當時這裏是數百裏的荒野,沒有人煙。至清朝竜興長白,徵服二衛,並改嶽希阿為阿什河。雍正三年(1725年)由北京移閑散滿人三千戶至此地,設置協領,挑兵駐防。其屬地俗稱為老八牌,雍正七年(1729年)改阿什河為阿勒楚喀,開始築城。乾隆九年又增設副都統鎮守,管理地方上行政司法事宜。同治元年(1862年)因城屬的葦子溝地方衝要,即由阿城遣派委員稱為界官,專司輯捕盜賊,鎮壓地方。至此蜚剋圖河東,仍為圍場察山,其閑曠邊荒,南北二百餘裏,東西三百餘裏渺無人煙,無須治理。至鹹豐十一年(1861年),泰準開放蜚剋圖河東等處的荒地,遠近民人,領種謀生,日聚日衆,使得大量的土地被墾成熟地。至光緒六年(1880年)經吉林將軍銘鼎師奏請,添設民宮,以資治理。擬於葦子溝設立賓州廳理事撫民同知。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吉林將軍長鶴師以地方遼闊,統禦難周,又奏升為賓州直隸廳。宣統元年(1909年)升為賓州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賓縣,劃屬黑竜江省竜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製,縣歸省直轄,賓縣直隸於吉林省,為二等縣。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製,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四省,賓縣劃屬濱江省所轄。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將省合併為九省,賓縣劃歸鬆江省所轄。全國解放後,劃東北為三省,賓縣又劃屬黑竜江省所轄。
  鏈接:《賓縣志·歷史沿革》
  1992年,賓縣位於黑竜江省中部,鬆花江中遊南岸。縣境狹長,東西最長處107.8公裏,南北最寬處58.8公裏,總面積3861.5平方公裏。東、南以分水嶺與方正、延壽縣和尚志市分界,西以蜚剋圖河與阿城區相連,北至鬆花江與呼蘭、巴彥、木蘭、通河4縣為鄰。全縣共轄22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57.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萬人;滿、朝鮮、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2%。縣政府駐地賓州鎮。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2000年,賓縣轄10個鎮、12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3871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賓州鎮 66563 居仁鎮 18764 賓西鎮 32800 糖坊鎮 34389 賓安鎮 28207 新甸鎮 26227 勝利鎮 30739 擺渡鎮 14997 寧遠鎮 27382 鬆江鎮 13013 新立鄉 33892 永和鄉 12838 滿井鄉 24540 鳥河鄉 29849 民和鄉 22107 經建鄉 19577 青陽鄉 14095 光恩鄉 10789 常安鄉 23888 三寶鄉 27911 平坊鄉 11679 英傑鄉 14464
賓縣資源情況
  (一)農牧業資源
  1、糧豆資源:賓縣是全國産糧大縣500強之一,耕地面積2426322畝,其中糧豆薯播種面積1846260畝,總産量80萬噸。玉米播種面積676125畝,産量40萬噸;大豆播種面積870690畝,産量13.5萬噸,其中A級豆(高油、高蛋白大豆)播種面積550500畝,産量9.075萬噸,是全國的“大豆之鄉”,國傢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示範縣之一;水稻播種面積151515畝,産量7萬噸。 2、煙葉資源:賓縣是全國烤煙生産重點縣,煙葉播種面積56775畝,年産煙葉10237噸。主要分佈在常安、寧遠、勝利、賓安等重點鄉鎮。
  3、畜牧業資源:
  ①肉牛:1996年賓縣被國傢評為“全國稭稈養牛十佳示範縣”,1999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科技推廣先進縣”。賓縣肉牛年飼養量35萬頭,年出欄10萬頭。規模養牛專業戶已超過3000個,其中年出欄百頭牛的育肥場220處。主要品種為夏洛來、利母贊、黑白花和西門塔爾,改良牛占80%。
  ②生豬:年飼養量50萬頭,年出欄20.4萬頭。
  ③禽類:蛋雞存欄191萬衹,肉雞存欄89.7萬衹;鴨存欄39萬衹;鵝存欄69萬衹。
  (二)旅遊資源
  1、二竜山風景區。是國傢首批AAAA級風景區之一。距哈爾濱54公裏,規劃面積40平方公裏。景區內有高、中、低檔旅遊賓館、度假村25傢,總床位達3000餘張,餐位5500個。二竜山滑雪場擁有12條高、中級雪道和兩個大型初級滑雪場,以及跳臺滑雪場地等,總面積10萬平方米。每年來二竜山旅遊觀光的遊客100多萬人次。
  2、長壽國傢森林公園。是國傢AA級旅遊風景區之一,位於賓西鎮南15公裏,總面積7.73平方公裏。建有四棟旅遊賓館,總接待床位300張,餐位800個。建有兩處滑雪場,可容納400人滑雪。1993年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傢級森林公園。
  3、大頂山風景區。位於糖坊鎮北12公裏,總面積30平方公裏。景區內現有5傢旅遊企業,總建設面積12萬平方米,年可接待遊客20萬人次。
  4、猴石山風景區。位於民和鄉雙竜村,總面積27平方公裏。
  5、香爐山風景區。位於賓州鎮南20公裏,位於賓縣二竜山和阿城鬆峰山之間,總面積12平方公裏。省林業廳於1998年批準建立香爐山森林公園。黑竜江江竜集團正在開發建設,目前已完成山門、廟宇建設以及各景點的清理、建設與保護,接待服務設施正在建設中。
  6、大青山風景區。位於賓縣、尚志、延壽三縣交界處,是張廣纔嶺支脈,位於縣城東南63公裏處,主峰海拔994米,總面積30平方公裏,為黑竜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目前尚未開發利用。
  7、高麗帽子山風景區。位於勝利鎮東2公裏,總面積20平方公裏,帽峰海拔442米。
  (三)礦産資源
  賓縣礦産資源質優量大,已探明的礦産有:銅、鉛、鐵、鋅、多金屬、鈾、水晶、熔煉石英、泥岩、泥炭、陶粒頁岩、大理岩、白粘土、建築砂、磨刀石、花崗石和磚用粘土等。
  1、泥炭:貯量200萬噸;
  2、鉛鋅礦:貯量21萬噸;
  3、花崗岩:貯量3000萬立方米;
  4、大理石:貯量2400萬噸;
  5、石灰石:貯量1.2億噸;
  6、泥質頁岩:貯量6000萬噸。
  (四)森林資源
  賓縣林業經營面積161136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54749公頃;有林地面積122867公頃;天然林面積69992公頃,木材蓄積量4920173立方米;人工林面積52875公頃,蓄積量3427396立方米。年采伐量(2002年)3700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1.9%。
  林副産品主要包括蘑菇等山産品,年採集量約為1896噸。
  地産果種植面積8000公頃,年産量6萬噸,主要品種有黃太平、K9、竜冠、大秋等,主要分佈在寧遠鎮、常安鎮。
賓縣建設成就
  全縣人民緊緊突出經濟建設的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招商引資和開發區建設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團结一致,奮力進取,實觀了國民經濟與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為實施“十一五”規劃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2005 年,賓縣生産總值預計實現 73 . 3 億元,比 2000 年增長 89.4 %,人均 GDP 由 2000 年的 6433 元增加至 2005 年的 l2016 元;財政收入實現 2 . 1 億元,年均增長 l7 %;五年纍计完成固定資産投資 35.9 億元,年均增長 25.9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成效,三次産業比由“九五”末期的 46.3 : 23.2 : 25.5 調整為 27.7 : 44.4 : 27.9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2005 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預計實現 38.9 億元,年均遞增 2.7 %,畜牧業産值預計實現 22.8 億元,占農業總産值的 58.7 %,創稅經濟作物預計實現稅金 4000 餘萬元。農業生産由傳統種植業嚮發展畜牧業、創稅農業轉變。工業經濟迅速發展。 2005 年,預計實現工業總産值 96 億元,年均遞增 22.3 %,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加工、機械加工等 10 大行業為主的新興産業。旅遊産業逐步形成規模。纍计投入資金 15 億元,加強景區基礎設施建沒, 2005 年,旅遊景區接待遊客 130 萬人次,收入實現 1.95 億元,分別比 2000 年增長 167 %和 111.3 %。
  (二)招商引資和開發區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夯實了發展基礎。“十·五”期間,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開發區建設作為實現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突破口,搶抓機遇,闢建了賓西經濟開發區,依托開發區這一幹臺,全力招商引資,取得了顯著成效。五年來,全縣共引進固定資産投資 1000 萬元以上生産加工型項目 140 個,項目總投資 87.8 億元,分別比“九五”期間增長 367 %和 778 %。五年來,多渠道籌措資金 3 億元,加快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開發區基礎沒施建沒初步實現:了“六通一平”。入區企業達到 58 戶,總投資 74.4 億元,預計達産後可實現稅金 5 億元左右。
  (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建設突飛猛進。“十五”期間,纍计投資 12.6 億元,開發建設商服住宅 51 萬平方米;投資 3300 萬元,拓寬改造賓州鎮主次幹道 38 條,其他鄉鎮主街黑白路面新增 19. 2 萬平方米 ;完成了農村和城鎮電網改造;完成了賓平 28.1 公裏 通鄉公路和賓白 20 公裏 通鄉公路前期工程建設;完成了成高於至賓西地方鐵路立項;全縣城鎮化率由“九五”期間的 28 %提高到“十五”期間的 35 %。
  (四)各項改革穩步實施,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參加改革事業單位 149 個,精簡人員 320 人。全面開展了免徵農業稅試點工作,精簡鄉鎮機構 73 個,人員 277 人。推進了中小學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部實行崗位合同管理。實施了國企改革暨並軌,完成了 90 戶國有企業改製手 126 戶國有企業並軌工作,並軌 13941 人。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事項減少 30 %。
  (五)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十五”'期間,推廣應用新技術 90 餘項,科技對縣域經濟發展貢獻率達到 48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不斷鞏固“普九”成果,全面提高“兩基”質量,強化依法治教,促進教育均衡發疑,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纍计投資 3990.6 萬元,對 51 所學校危房:進行了改造和新建,建築面積 69438 平方米 ;投資 1912 萬元,完成了縣醫院、中醫院、疾病控製中心、部分鄉鎮.衛生院綜合樓建設及醫療設備更新,城鄉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全麯提升;有綫電視用戶比“九五”期間翻了一番;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 7.39 ‰以下;投資 500 萬元,異地新建了功能基本齊全的體育運動場;養老保險參保 17339 人,比 2000 年增長 102 %,養老保險金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失業保險參保 7546 人,醫療保險參保 12637 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 5 %以內;啓動了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全縣;有了 386 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安全工作連續,多年實現消防安生、水上交通安全、生産安全傷亡零事故。信訪工作被評為省、市先進縣。全縣刑事案件發案率比“九五”期末下降 l2 個百分點。民主法製建設不斷加強。
  (六)居民收入穩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2005 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 6365 元,比 2000 年增長 47.3 %;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 3695 元,比 2000 年增長 55 %。零售總額預計實現 17.9 億元,比 2000 年增長 115.7 %。
英文解釋
  1. n.:  Bin County
相關詞
哈爾濱成都地理鄉鎮黑竜江地方更多結果...
包含詞
宜賓縣
分類詳情
張開常安鎮張開常安鄉張開永和鄉張開居仁鎮張開賓西鎮
張開糖坊鎮張開賓安鎮張開新甸鎮張開勝利鎮張開寧遠鎮
張開平坊鎮張開鳥河鄉張開民和鄉張開三寶鄉張開滿井鎮
張開賓州鎮張開擺渡鎮張開經建鄉張開滿井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