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貌似毒蛇—寬尾鳳蝶
寬尾鳳蝶的5齡大幼蟲在受驚而翻出臭角時,還使三胸節鼓凸呈特大的三角形,配合其上的三大黑斑,形成毒蛇樣的威嚇姿態,籍以自衛。紅角大粉蝶的5齡大幼蟲在受驚時,能擡起蟲體前五節,配合其腹面特具有的斑紋,酷似攻擊前的眼鏡蛇的姿態,恐嚇外敵,籍以自衛。
成蟲前翅底色黑褐色, 後翅與之相同, 但在中室附近有大型白紋, 後緣則有成排之紅色弦月形紋。此蝶與其它鳳蝶最明顯不同之處就是其後翅尾突特別寬大,內有兩條脈紋貫穿其中,此為其它種類所無之特徵。雌、雄外形相似,但雌者較大。
分佈 臺灣。
(1)基本資料:
a. 科別:鳳蝶科
b. 學名:agehana maraho
c. 分佈:本種分佈於海拔較高山區,臺灣中北部海拔 1000~1500 公尺左右山區纔可見到成蟲活動,但目前分佈範圍非常狹隘,以桃園縣、宜蘭縣交界處山區族群數量稍多,新竹縣亦有少量族群分佈
d. 備註:
本種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為『一級瀕臨滅絶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早期除分佈於北部山區之外,臺灣中部山區如梨山、佳陽、𠔌關、八仙山等山區皆有分佈,但目前分佈範圍非常狹隘,以桃園縣、宜蘭縣交界處山區族群數量稍多,新竹縣亦有少量族群分佈,平常不易見到成蝶活動。由於開發的腳步早已深入人跡罕至的深山地區,再加上本蝶種的寄主植物數量原本就非常稀少,寬尾鳳蝶的未來實在令人擔憂,而國傢對於寬尾鳳蝶的各種保護或復育政策,卻遠不及開發的腳步,這同時也是其它許多種蝶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2)生長過程:
卵期——卵的外觀呈圓球形,色澤為淡黃色,直徑約為 1.4 mm,高約 1.2 mm。表面光滑,底部扁平,中央有一不明顯精孔。卵寄生蜂為其天敵。卵期約為 5~6 日。
幼蟲期——初齡幼蟲外觀擬態鳥糞狀。一齡幼蟲頭部、胸、腹部呈灰褐色,隨着幼蟲成長,體色逐漸改變為黑緑色;終齡幼蟲頭部黃褐色,體呈翠緑色。終齡幼蟲體長約為 60~70 mm。一齡幼蟲體表散生灰白色刺毛,三胸節背方及腹節末端各有一對角狀突起,隨着幼蟲成長,刺毛消失,前胸及腹節末端有一對角狀突起,各體節亞背綫有小突起,胸節兩側及第 2 腹節體側延伸到第 4~5 腹節背方及第 8、9 腹節背方有白色花紋,外觀呈鳥糞狀。終齡幼蟲後胸兩側有褐色外框之黑眼紋,第1腹節後方有一帶白框之黃褐色圈狀帶紋,第 2 腹節第 4~6 腹節有具黑框之褐色圈紋。有小繭蜂、寄生蜂、寄生蠅、食蟲椿及鳥類等捕食性天敵。幼蟲發育期約需 30~35 日不等,視溫度而定。剛孵化之初齡幼蟲停棲於寄主葉表中肋,幼蟲攝食嫩葉,老熟幼蟲喜愛停棲於寄主植物成熟葉面,會於固定葉面吐絲造一蟲作,平時棲息其上並取食其它葉片。幼蟲前胸具橙紅色半透明臭角,平時縮於前胸背板縫內,受到驚嚇或騷擾時,可外翻伸出,並分泌具臭味之橙色液體,用以驅敵。
蛹期——蛹為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懸挂於固定物上,為灰或白色。蛹體呈褐色,體表粗糙類似青苔蛹,長 35~40 mm。中胸背方稍微隆起,頭部前端呈斜截狀,外觀擬態枯枝。蛹期長達 7 個月,鼕季以蛹越鼕。老熟幼蟲於寄主植物枝條或附近隱密之植物枝葉間,尋找適當地點吐絲化蛹。外觀擬態枯枝狀,藉以混淆天敵耳目。
成蟲期——雄蝶前翅端稍圓,整體外觀狹長,無任何明顯花紋,後翅外緣呈波浪狀,具大型尾狀突起,突起內有兩條翅脈通過。後翅內緣輕微反捲,長有細長黑色鱗毛。雌蝶體型較大,外觀與雄蝶相似。成蟲翅表為黑色,本種為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8.0~9.0 cm。有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鳥類等捕食性天敵。 | | 寬尾鳳蝶
Agehana maraho
分類:
鳳蝶科/鱗翅目
外觀特徵:
展翅寬100~110mm。下翅中央具大塊的白斑,並有寬大的尾狀突起,尾突中具兩條翅脈通過;下翅外緣、內緣具明顯的紅色弦月紋。翅膀較雄蟲稍寬廣,其餘大致相同。
生態習性:
成蟲出現於春、夏二季,生活在中、北部中海拔山區。喜好訪花吸蜜,雄蟲會在濕地吸水。為保育類昆蟲。
貌似毒蛇—寬尾鳳蝶
寬尾鳳蝶的5齡大幼蟲在受驚而翻出臭角時,還使三胸節鼓凸呈特大的三角形,配合其上的三大黑斑,形成毒蛇樣的威嚇姿態,籍以自衛。紅角大粉蝶的5齡大幼蟲在受驚時,能擡起蟲體前五節,配合其腹面特具有的斑紋,酷似攻擊前的眼鏡蛇的姿態,恐嚇外敵,籍以自衛。
成蟲前翅底色黑褐色, 後翅與之相同, 但在中室附近有大型白紋, 後緣則有成排之紅色弦月形紋。此蝶與其它鳳蝶最明顯不同之處就是其後翅尾突特別寬大,內有兩條脈紋貫穿其中,此為其它種類所無之特徵。雌、雄外形相似,但雌者較大。
分佈 臺灣。
(1)基本資料:
A. 科別:鳳蝶科
B. 學名:Agehana maraho
C. 分佈:本種分佈於海拔較高山區,臺灣中北部海拔 1000~1500 公尺左右山區纔可見到成蟲活動,但目前分佈範圍非常狹隘,以桃園縣、宜蘭縣交界處山區族群數量稍多,新竹縣亦有少量族群分佈
D. 備註:
本種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為『一級瀕臨滅絶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早期除分佈於北部山區之外,臺灣中部山區如梨山、佳陽、𠔌關、八仙山等山區皆有分佈,但目前分佈範圍非常狹隘,以桃園縣、宜蘭縣交界處山區族群數量稍多,新竹縣亦有少量族群分佈,平常不易見到成蝶活動。由於開發的腳步早已深入人跡罕至的深山地區,再加上本蝶種的寄主植物數量原本就非常稀少,寬尾鳳蝶的未來實在令人擔憂,而國傢對於寬尾鳳蝶的各種保護或復育政策,卻遠不及開發的腳步,這同時也是其它許多種蝶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2)生長過程:
卵期——卵的外觀呈圓球形,色澤為淡黃色,直徑約為 1.4 mm,高約 1.2 mm。表面光滑,底部扁平,中央有一不明顯精孔。卵寄生蜂為其天敵。卵期約為 5~6 日。
幼蟲期——初齡幼蟲外觀擬態鳥糞狀。一齡幼蟲頭部、胸、腹部呈灰褐色,隨着幼蟲成長,體色逐漸改變為黑緑色;終齡幼蟲頭部黃褐色,體呈翠緑色。終齡幼蟲體長約為 60~70 mm。一齡幼蟲體表散生灰白色刺毛,三胸節背方及腹節末端各有一對角狀突起,隨着幼蟲成長,刺毛消失,前胸及腹節末端有一對角狀突起,各體節亞背綫有小突起,胸節兩側及第 2 腹節體側延伸到第 4~5 腹節背方及第 8、9 腹節背方有白色花紋,外觀呈鳥糞狀。終齡幼蟲後胸兩側有褐色外框之黑眼紋,第1腹節後方有一帶白框之黃褐色圈狀帶紋,第 2 腹節第 4~6 腹節有具黑框之褐色圈紋。有小繭蜂、寄生蜂、寄生蠅、食蟲椿及鳥類等捕食性天敵。幼蟲發育期約需 30~35 日不等,視溫度而定。剛孵化之初齡幼蟲停棲於寄主葉表中肋,幼蟲攝食嫩葉,老熟幼蟲喜愛停棲於寄主植物成熟葉面,會於固定葉面吐絲造一蟲作,平時棲息其上並取食其它葉片。幼蟲前胸具橙紅色半透明臭角,平時縮於前胸背板縫內,受到驚嚇或騷擾時,可外翻伸出,並分泌具臭味之橙色液體,用以驅敵。
蛹期——蛹為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懸挂於固定物上,為灰或白色。蛹體呈褐色,體表粗糙類似青苔蛹,長 35~40 mm。中胸背方稍微隆起,頭部前端呈斜截狀,外觀擬態枯枝。蛹期長達 7 個月,鼕季以蛹越鼕。老熟幼蟲於寄主植物枝條或附近隱密之植物枝葉間,尋找適當地點吐絲化蛹。外觀擬態枯枝狀,藉以混淆天敵耳目。
成蟲期——雄蝶前翅端稍圓,整體外觀狹長,無任何明顯花紋,後翅外緣呈波浪狀,具大型尾狀突起,突起內有兩條翅脈通過。後翅內緣輕微反捲,長有細長黑色鱗毛。雌蝶體型較大,外觀與雄蝶相似。成蟲翅表為黑色,本種為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8.0~9.0 cm。有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鳥類等捕食性天敵。 | | - n.: Agehana elwesi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