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廣西 >玉林 > 容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Rong County
  郵編:537500 代碼:450921 區號:0775
  拼音:Róng Xiàn,Rong Xian
  
    容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北緯22°27′-23°07′,東經110°15′-110°53′。東部與岑溪市相鄰,東北部與藤縣連接,南部與廣東信宜市和北流市接壤,西部與北流交界,西北部與桂平毗連,北部與藤縣、平南縣聯接。總面積2257平方千米。總人口77萬人(2004年)。
    容縣轄12個鎮、3個鄉:容州鎮、楊梅鎮、靈山鎮、六王鎮、黎村鎮、楊村鎮、縣底鎮、自良鎮、鬆山鎮、羅江鎮、石頭鎮、石寨鎮、容西鄉、十裏鄉、浪水鄉。縣人民政府駐容州鎮。
容縣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轄縣,著名僑鄉。容縣是楊貴妃的故鄉、沙田柚的原産地,也是廣西最大的僑鄉,地處廣西東南部,玉林市最東部,北流江(容縣稱之為綉江)中遊。全縣轄15個鄉鎮,行政區域總面積2257.39平方公裏,總人口78萬人。東北部與岑溪市相鄰,東南靠廣東省信宜市。西和西南交北流市,西北和東北分別與桂平、平南、藤縣接壤。縣境東西最大橫距51公裏,南北最大縱距73.5公裏。容縣縣治設於容州鎮(與賀州八步、河池懷遠、柳州融安鎮合稱廣西古代四大名鎮),西距自治區首府340公裏。全縣轄12個鎮,3個鄉,219個村(街),總人口78萬。容縣是廣西最大的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共70多萬人。
資源豐富
  容縣地處南亞熱帶,氣候宜人。全縣耕地面積2.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6.6%,經濟果木林約2.7萬公頃。主要農業資源有居“廣西三寶”之首,古代列為朝廷貢品,原産於鬆山鎮沙田村的沙田柚;有以肉香、骨軟、色黃而飲譽海內外,特産於石寨下煙村的霞煙雞;有味甘芳香、暢銷歐美的玉桂、大紅八角以及荔枝、竜眼、紅菇、鬆脂、茶葉、桑蠶、中草藥等。容縣水資源豐富,是全國百個電氣化縣之一。重要礦産資源有錫、螢石、石灰石、花崗岩、高嶺土、氟石等20多種 ,近年發現了金、鈾礦等戰略礦産,其中高嶺土儲量達1000萬噸以上。
建置沿革
  容縣歷史悠久,自晉置縣以來,已經1700多年。歷史上,容縣曾置管、路、縣、郡、州。容城為管治、州治、郡治所在地,是嶺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唐朝著名詩人元結到此做過容管經略使,宋朝名將李綱,一代文豪蘇東坡,都曾在此停留並題詩銘志;明朝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更是慕名專程來此考察風景名勝地——中國三十六洞天之二十洞天都嶠山,並撰文贊賞不已。 容縣秦屬象郡轄地。漢至三國為交州合浦縣地。晉屬蕩昌縣地,是容縣地置縣之始。南北朝前期屬交州。南朝改蕩昌縣為陰石縣。設陰石郡,是容縣置郡之始,隋朝改為奉化縣、安人縣、寧人縣、普寧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銅州,因境內有大容山而改名容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置容州管內經略使領十四州60餘縣,成為南疆的政治、軍事重鎮。宋置容州路,治所在普寧縣。元隸屬容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廢普寧縣,改容州為容縣,是容縣得名之始。中華民國時期屬梧州府,後屬梧州民團區和行政監察區、督察區。1949年11月解放後屬梧州專區。1951年7月玉林、梧州兩專區合併稱容縣專區。1958年7月撤消容縣專區,容縣屬玉林專區管轄,1971年起屬玉林地區。1997年4月撤消玉林地區設地級玉林市,容縣屬玉林市管轄至今。
  容縣古稱容州,秦時屬嶺南三郡之一的象郡轄地,漢朝先後屬南越國和合浦郡,三國時屬吳。西晉建縣。唐設容州都督府,宋置容州路,領11州六十餘縣,明改容州為容縣。建國後,先後屬梧州、容縣、玉林三個專區管轄。1971年至1997年屬玉林地區,1997年至今屬玉林市管轄。(以上摘自“容縣政府網站”)
  
    ?年,容縣轄8個鎮、8個鄉:容城鎮、楊梅鎮、六王鎮、黎村鎮、縣底鎮、自良鎮、羅江鎮、石頭鎮、浪水鄉、鬆山鄉、楊村鄉、靈山鄉、容廂鄉、容西鄉、十裏鄉、石寨鄉。
  
    2000年,容縣轄12個鎮、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2149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容城鎮 67437 容廂鎮 54996 楊梅鎮 41485 靈山鎮 35442 六王鎮 49633 黎村鎮 64546 楊村鎮 41585 縣底鎮 43151 自良鎮 27700 鬆山鎮 34378 羅江鎮 20473 石頭鎮 49815 容西鄉 13104 石寨鄉 27578 十裏鄉 32158 浪水鄉 18017 
  
    2003年,石寨鄉撤鄉改鎮。。
    2003年容縣行政區劃一覽(13個鎮、3個鄉):(根據當年廣西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100 容城鎮 轄:城東、南大、新南、城西、西上、新北、北門、城北、福船嶺、城南10個社區。
    101 容廂鎮 轄:同古、平坡、廂西、禮信、周囗、寧衝、大欖、三和、五一、大明、楊葉、華南、勵志、千秋、嶠北、木井16行政村。
    102 楊梅鎮 轄:緑蔭社區;熊膽、和勃、河囗、六美、四美、成美、義合、六別、四老、楊梅、和豐、妙陽、鳳美、紅石、三德、和睦、四端、石嶺、普濟、楊梅街20行政村。
    103 靈山鎮 轄:仁勇、華琅、大陸、六泉、六良、靈山、守善、旺維、羅權、當中、六華、六圖、六肥、天堂14行政村。
    104 六王鎮 轄:六王、譚蠃、溫風、思良、古裏、陳村、竜頭、古泉、六槐、金庫、塘垌、譚和、蓮塘、尤華、佳香、雙善、六青、大公18行政村。
    105 黎村鎮 轄:黎村、振新、太平、珊萃、平洛、六旺、新塘、六吟、同和、太和、同心、六振、溫泉、四維、和聯、和睦、滿垌、平石、旺安、榮豐、思賢、六楊、六勝、黎村街24行政村。
    106 楊村鎮 轄:楊村、高垌、踏田、坡亮、橫山、當發、界牌、魚産、馬良、大軍、六福、東華、平貫、峽河14行政村。
    107 縣底鎮 轄:冠堂、古練、旺黎、復聯、古長、縣底、靖北、泗關、康塘、竜山、新光、竹山、金村、平河、榮塘、上都、東安、古例、古燕、河兒20行政村。
    108 自良鎮 轄:自良、大裏、竜鎮、河步、古旺、同江、思旺、司六、中平、古濟、雲鬆、自良街12行政村。
    109 鬆山鎮 轄:鬆山、儒地、下河、文仰、慈堂、尋陽、三合、平車、沙田、大中、合同、石扶、大水13行政村。
    110 羅江鎮 轄:黎木、竹良、頂良、岑衝、大石、半月、三岸7行政村。
    111 石頭鎮 轄:旺廣、大良、務底、甘衝、石頭、旺崗、蠃北、和衷、泗福、石塘、登州、水囗、營垌、大扭、睦衷、上垌、上石、石劍、大垌19行政村。
    112 石寨鎮 轄:石寨、合柳、霄垌、大榮、大華、大兆、古兆、華六、石城、上煙、下煙、獨石12行政村。
    200 容西鄉 轄:西山、祖立、思傳、仙遼、深柳5行政村。
    201 十裏鄉 轄:泗登、甘旺、瓊新、黎讀、十裏、楊外、大坡、大萃、江囗、流衝、塘衝、大鵬12行政村。
    202 浪水鄉 轄:浪水、浪北、泗利、扶昨、泗河、白飯、長壽、扶衝8行政村。
  
    2005年6月28日,容縣人民政府《關於撤銷容城鎮、容廂鎮設立容縣容州鎮的通告》:根據《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玉林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的通知》(玉政辦發101號)精神,現通告如下:一、撤銷容縣容城鎮、容廂鎮。二、以原容城鎮、容廂鎮的轄區為行政區劃設立容縣容州鎮,容州鎮人民政府駐原容城鎮金珠街(即原容城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轄城西、西上、新北、新南、南大、城東、北門、城北、福船嶺、城南等 10個社區和河南、廂南、紅光、東光、同古、禮信、廂西、周口、寧衝、大欖、三和、五一、大明、楊葉、華南、勵志、嶠北、千秋、木井、平坡等20個村。
自然環境
  地形 容縣位於大容山和雲開大山兩大弧形山脈之間,東西南三面高,中部和東北部低,由南嚮東北微坡傾斜,平緩下降。縣內山巒疊嶂,嶺𠔌相間,河𠔌交錯,丘陵起伏,是一個丘陵山地占優勢的縣。外廊呈北西—南東走嚮的長方形。容縣地貌類型復雜,各種地類兼備,有堆積平原、臺地、丘陵、山地等。河流兩岸為狹小的平原臺地,山地丘陵嚮中部逐漸下降,呈中山地、丘陵、臺地、平原遞次分佈,在中部的槽𠔌地帶,丘陵起伏,溝𠔌縱橫,地表切割強烈,無平坦遼闊的平原。 山脈 縣境西北有大容山脈,東北——西南走嚮,長約35公裏。西南與東南是雲開大山支脈天堂山,西北——東南走嚮,長約35公裏,其主峰三嘜尖海拔1263.2米,是容縣最高山峰。中部有都嶠山(又稱南山),主峰大圍頂海拔743米,方圓34.19平方公裏,其山體表面為風化後生物殘跡膜而成柴油黛色,為特殊的丹霞地貌,山內奇峰挺拔,狹𠔌幽深,山間洞壁相間,丹宮異彩。
  河流 容縣河流水係屬西江支流北流河水係。縣境內最大的幹流綉江,貫穿縣境中部。它的兩大支流一條是南部的楊梅江,另一條是北部的泗羅江,構成容縣的三大河流。縣境內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50餘條,河道總長871.7公裏,相應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裏0.3公裏。
  氣候 容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3℃。7月最高,平均氣溫28.2℃。1月最低,平均氣溫12.2℃。年平均降雨量1698.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335天以上。主要氣象災害有洪澇、臺風、幹旱、寒露風、倒春寒、冰雹。
  土壤 全縣以發育於花崗岩、沙頁岩衝積物母質土壤為主,分為赤紅壤、水稻土、衝積土、紅壤、黃壤、紫壤6大類。
  資源 全縣境內雨量充沛,河流交錯,天然落差大。河流最大天然落差達1218米。水資源豐富,是全國百個電氣化縣之一。小水電能源藴藏量達13.8萬千瓦,可供開發9.32萬千瓦,現已開發7.03萬千瓦。全縣主要樹種有鬆、杉、黎、楠、格木等珍貴樹種,還有沙田柚、玉桂、八角、竹子、茶葉、中草藥等。重要礦産資源有錫、螢石、石灰石、花崗岩、高嶺土、氟石、黃金等20多種,其中高嶺土儲量達1000萬噸以上。
旅遊資源
  容縣山清水秀,是旅遊勝地。道教福地“二十洞天”都嶠山,山峰筆削,泉溪潺流,巍峨多姿,如詩如畫;“天南傑構”經略臺真武閣,四柱懸空,獨具一格,風吹雨打,巍然屹立;唐代美人楊貴妃降世容州留下的貴妃井、梳妝臺、斑竹園等遺跡,令人聯想起美人當年的生活點滴;當地出土的石器西山古煉銅遺址、宋代城關瓷器窯址,可追尋歷史的真跡;還有黎村溫泉、綉江人工湖等。這些名山傑閣、勝跡奇泉,風光綺麗,吸引着大量的遊客。 容縣“三名”旅遊景區由真武閣景區、貴妃園景區、都嶠山景區三部分組成。名樓,是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經略臺真武閣景區;名人,是指反映“古代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一生傳奇的貴妃園景區;名山,是指中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自治區級風景名勝都嶠山風景區。 容縣“三名”旅遊景區位於縣城和距縣城10公裏的石寨鄉境內,整個景區結構奇特的樓閣、精美的園林、秀麗的山水令人流連忘返。1998年以來,容縣以“三名”旅遊開發為竜頭,大力發展旅遊業,實施“旅遊旺縣”戰略,具有鮮明容縣特色的“三名”旅遊勝景初步成為兩廣、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旅遊新熱點。1999年初,容縣被自治區列為全區近期建設和完善的15個重點旅遊市縣之一,被玉林市定為全市旅遊開發“竜頭”縣。
  此外,還有衆多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如:黎村溫泉(常年水溫50-72°),唐宋城關窯址,大水瀑布,沙田柚原産地(廣西第一個水果國傢原産地保護區),清末民國建築群(多是民國時期的軍政界名人故居)——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富有中西建築特色,以及民國騎樓建築群(廣西電視臺多次來此拍攝取景)等。
  
  玉林容縣投訴電話玉林市旅遊投訴電話:0775-2817339
  廣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71-5529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玉林容縣景區榮譽國傢aaaa級旅遊區(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林容縣門票價格15元(包括真武閣和貴妃園景區)
  容縣“三名”旅遊景區位於縣城和距縣城10公裏的石寨鄉境內,整個景區結構奇特的樓閣、精美的園林、秀麗的山水令人流連忘返。容縣“三名”旅遊景區由真武閣景區、貴妃園景區、都嶠山景區三部分組成。名樓,是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經略臺真武閣景區;名人,是指反映“古代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一生傳奇的貴妃園景區;名山,是指中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自治區級風景名勝都嶠山風景區。
  經略臺真武閣位於容城東面,被鑒為“天南傑構”,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略臺始建於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詩人元結到容縣都督府任容管經略使,在容州城東築經略臺,用以操練兵士,遊觀風光。明朝初年在經略臺上建真武廟,明萬歷元年(1573年)將真武閣廟增建成三層樓閣,這就是現在的真武閣。
  全閣為杠桿式純木結構,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全閣不用一件鐵器,用近3000條格木構件,以杠桿結構原理,串聯吻合,彼此扶持,互相製約,合理協調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統一整體。二層樓的四根大內柱,雖承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懸空不落地,是全閣結構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它依靠杠桿原理,像天秤一樣維持整座建築的平衡。真武閣結構之奇巧,舉世無雙。400多年來,真武閣經歷了5次地震,3次特大臺風,仍安然無恙。真武閣被譽為“天南傑構”,與嶽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是唯一一痤沒有進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四大名樓。
  登真武閣,俯首可見綉江粼粼波光、輕舟悠然來往,遠眺則都嶠山巍峨雄姿宛在面前。1962年,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親自到容縣詳細考察真武閣後,發表研究論文,將經略臺真武閣傑出的建築藝術公之於世。無數專傢、學者、遊客紛紛慕名前來研究、參觀真武閣。華南工學院教授、古建築學家竜慶忠題詞稱贊為:“天南奇觀”;原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費孝通題詞評價為:“杠桿結構,七奪天工”;著名教授商承祚題詞遷贊譽為:“天南傑構”;美國教授勞倫斯·泰勒題詞稱贊說:“這座建築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知識、科學、精神上的完美結合”。經略臺真武閣的建築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楊貴妃原名楊玉環,容縣十裏鄉楊外村人。唐朝天寶年間〔公元743-755年〕,四門助教許子真撰寫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記載:“楊妃,容州楊外衝人也……”此碑文在《欽定全唐文》四百三捲,完整地記錄了楊貴妃為容州普寧縣〔容縣曾稱普寧縣〕楊衝(今十裏鄉楊外村)人。在容縣十裏鄉楊外村,至今保留有楊妃山、楊妃廟、楊妃井等遺跡。
  1998年,在真武閣東面貴妃梳妝樓遺址修建了貴妃園。該園占地15畝,是根據唐代楊貴妃一生的傳奇故事而建造的仿唐古建築。各組建築物內采用仿真硅膠人物像,重現唐代貴妃出世、玉環入宮、貴妃醉酒、貴妃出浴、貴妃起舞、妃子笑等景點,讓遊人觀賞楊貴妃一生的傳奇故事,是令人回味無窮的歷史人物遊覽園。
  都嶠山,又稱南山、蕭韶山,位於容縣石寨鄉境內,距容城南約10公裏,以銳而高甲於一都得名。方圓三十七平方公裏,是三教合一聖地(道教、佛教、儒傢),自古為容州著名宗教聖地、風景區及講學場所,道書將其列為中國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1988年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風景名勝區。峰奇、洞多、𠔌幽、道險,是都嶠山風光的主要特色,全山有大小岩洞300個,諸岩歷代建房近千間,其中有一岩建房就達72間之多,岩內保留着珍貴的文物古跡。慶壽岩景區是都嶠山的一部分,位於都嶠山西部,面積約4平方公裏,是近年來開發的一個融自然景觀與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區。目前已建有金佛大字、南山閣、福壽橋與福壽亭、暗河佛源漂流、登山觀光纜車、五百羅漢堂、慶壽岩禪寺、猴山和觀猴長廊、雙獅迎賓、仙鶴戲龜、蓮池、九麯橋、望佛亭、植物園、七星伴月、九竜聚會景觀以及雲溪寺等衆多景點,尤其是金佛大字,係趙樸初先生絶筆,高108米,寬88米,堪稱世界奇觀。
發展前景
  近年來,容縣圍繞發展第一要務,搶抓機遇,凝聚力量,充分發揮區位、僑鄉、資源三大優勢,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産業化建設,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4年獲廣西縣域經濟發展進步奬,綜合競爭實力躍居第13位。2006年,全縣實現生産總值42.13億元,同比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8.39億元,增長39.75%;財政收入31077萬元,增長18.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7元,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2998元,增長18%,增幅創十年來新高。特別是我們以發展園區經濟為突破口,不斷增強工業園區的吸引力、集聚力和承載力,工業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良好勢頭,全縣初步發展形成了電子、健康、林産化工、機械製造、陶瓷建材五大支柱産業集群。成功引進了全國電子行業綜合實力排第七的無錫晶石電子集團公司,投資4億元在我縣建設生産基地,目前全縣共引進了27傢電子企業,初步形成了集聚態勢;世界三大選種育種公司之一—法國古爾蒙公司與廣西佳佳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投資2.1億元建立法國優質傢禽種苗(容縣)繁殖基地和鵝肥肝加工基地。同時,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齊頭並進。2004年度榮獲自治區級十佳文明縣城稱號;2005年被評為國傢衛生縣城,是目前廣西唯一的國傢衛生縣城,2006年以來,圍繞“山青、水秀、地幹淨”目標,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紮實開展轉變幹部作風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活動,不斷優化發展軟硬環境,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國傢衛生縣城”成果,形成了“好環境吸引好項目”的磁場效應。規劃面積達10平方公裏的容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漸顯規模。社會和諧穩定,多年來,全縣未發生安全生産責任事故和重大刑事、社會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案率、社會治安案件持續下降,2005年獲得了自治區“平安縣”稱號。一個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容縣逐步顯現在世人面前。
容縣特産沙田柚
  沙田柚發源於容縣,清乾隆皇所賜而得名,列為貢品。容縣種植沙田柚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原稱"羊額籽"。清代容地沙田村夏紀綱在中原某地當官,把家乡名果"羊額籽"贈給共事的朋友品嚐,獻給巡遊江南的乾隆皇帝,食之連聲贊好,隨賜名"沙田柚"(1771年)。從此,容縣沙田柚作為進貢朝廷的珍果,名揚四海,各地廣泛引種,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已遠銷港澳、東南亞和歐美 各國。
  容縣沙田柚是我國柚類中獨樹一幟的優良品種。果大形美、味甜蜜、耐貯藏,果實為葫蘆形和梨形,果蒂部呈短頸狀;果底常有古銅錢大的環狀印圈,內有放射溝紋,常稱為菊花底或金錢底;單果重1000 - 1500剋,果面金黃色;果肉蝦肉色,汁胞脆嫩、蜜味清甜;10月下旬成熟,極耐貯藏,果實可貯藏150 - 180天,貯後風味尤佳,有水果珍品"天然罐頭"之美稱。
  容縣沙田柚極耐貯藏,貯後風味尤佳,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美稱。
歷史名人
  容縣人傑地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世界壯學和嶺南民族歷史文化研究先驅徐鬆石的故鄉,是楊貴妃的故鄉,雍正朝的太子少傅何濤(乾隆皇帝的老師)的故鄉,民國時期有黃紹竑(黃旭初、夏威、伍廷颺、楊願公)等5位省主席,黃紹竑等人還曾任民國民政部部長等要職,將級以上軍官70多人(後附名單),其他軍政要員380多人。 容縣還是廣西最大的僑鄉,不少僑胞在東南亞等國傢經濟界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附民國時期軍界名人名單(來源《軍政在綫》):
  民國時期,容縣軍界名人甚衆,黃紹竑、黃旭初、夏威等曾名噪廣西及至全國。蔣介石為了遏製桂係軍閥的不斷膨脹,特意在容縣籍的軍官及軍校學生中培育自己的將軍。因此民國時期容縣籍的將軍多達77名(不完全統計)。
  民國時期容縣籍將軍名册:
  序號 姓 名 原 藉 畢業學校 軍 銜 任職
  1 夏國璋 鬆山鄉 保定軍校 中將
  2 韋一清 鬆山鄉 少將
  3 何覺民 自良鄉 廣西航校 少將
  4 韋 燦 鬆山鄉 少將
  5 潘國驄 十裏鄉 黃浦軍校第一期 中將
  6 葉 琪 容城鎮 保定軍校第二期 上將
  7 伍廷颶 黎村鄉 中將
  8 韋雲凇 鬆山鄉 上將
  9 韋贄堂 鬆山鄉 少將
  10 楊願公 六王鄉 中將
  11 馬曉軍 鬆山鄉 中將
  12 蘇祖馨 鬆山鄉 中將
  13 黃紹竑 黎村珊萃 保定軍校 上將
  14 凌壓西 石頭鄉 中將
  15 梁棟新 石頭鄉 黃浦軍校 少將
  16 夏 威 鬆山鄉 保定軍校 上將
  17 陳 雄 縣底鄉 保定軍校 中將
  18 黃旭初 楊村鄉 上將
  19 羅 奇 十裏鄉 黃浦軍校 二級上將 
  20 李 毅 楊梅鎮 保定軍校 中將
  21 呂國銓 容城鎮 黃浦軍校 中將
  22 曾達池 自良鄉 廣西航校 少將
  23 何柱國 楊梅鎮 保定軍校 上將
  24 馬拔萃 十裏鄉 黃浦軍校 中將
  25 甘麗初 容廂鄉 黃浦軍校 上將
  26 楊 勃 容廂鄉 黃浦軍校 中將
  27 李本一 楊村鄉 中將
  28 黃劍嗚 黎村珊萃 少將
  29 杜時宗 十裏鄉 少將
  30 馬翔鴻 鬆山鄉 芝加哥大學 少將
  31 馬展鴻 鬆山鄉 少將
  32 龔傑元 容城鎮 保定軍校 少將
  33 馬振鴻 鬆山鄉 少將
  34 甘成城 容廂鄉 黃浦軍校 少將
  35 覃品凡 容廂鄉 少將
  36 任廷鈞 黎村鄉 少將
  37 黃官俊 鬆山鄉 少將
  38 蘇鬆石 容廂鄉 少將
  39 馬端圖 十裏鄉 保定軍校 少將
  40 羅昌馨 十裏鄉 少將
  41 梁寶仁 縣底鄉 黃浦軍校 少將
  42 劉覺任 十裏鄉 保定軍校 少將
  43 劉劍奇 十裏鄉 少將
  44 崔 堅 六王鄉 日本士官學校 少將
  45 李秀年 石頭鄉 少將
  46 陸汝群 石寨鄉 黃浦軍校 少將
  47 羅 烈 十裏鄉 保定軍校 少將
  48 羅剋傳 十裏鄉 黃浦軍校 少將
  49 封赫魯 楊梅鎮 少將
  50 封傳壁 楊梅鎮 保定軍校 少將
  51 封高億 靈山鄉 黃浦軍校 少將
  52 黃中聰 六王鄉 保定軍校 少將
  53 黃紹耿 楊梅鎮 少將
  54 黃遠鎮 鬆山鄉 保定軍校 少將
  55 黃循富 楊村鄉 少將
  56 梁仲西 石頭鄉 黃浦軍校 少將
  57 梁兆福 靈山鄉 印度空校 少將
  58 黃懋儒 鬆山鄉 保定軍校 少將
  59 黎惠軍 靈山鄉 保定軍校 少將
  60 韓宗明 十裏鄉 少將
  61 李國基 縣底鄉 黃浦軍校 少將
  62 李 江 縣底鄉 少將
  63 陳漢吾 縣底鄉 保定軍校 少將
  64 陳世瓊 楊村鄉 少將
  65 李 權 石頭鄉 少將
  66 陸汝疇 石寨鄉 黃浦軍校 少將
  67 劉鈞華 十裏鄉 少將
  68 馬炳輝 十裏鄉 黃浦軍校 少將
  69 李焯 容城鎮 少將
  70 甘乃柏 容廂鄉 少將
  71 餘丕纔 楊村鄉 保定軍校 少將
  7 2 鄧光倫 縣底鄉 少將
  73 何劍蒼 容城鎮 少將
  74 陸受祺 石寨鄉 保定軍校 少將
  75 夏拯民 鬆山鄉 少將
  76 韋有鵬 鬆山鄉 少將
  77 伍文湘 石寨鄉 少將
  78 陳傑熺 鬆山鎮 黃浦軍校第六期騎兵科 少將
  註:以上數據衹限於民國政府,時間1925年起。國民黨政府上將軍銜設特級上將(僅蔣介石一人)、一級上將、二級上將和上將四級。
交通狀況
  容縣交通發達,路網密集。北流江(境內稱綉江)穿境而過,水路可達梧州、廣州、深圳、港澳等地。324國道貫穿東西,現境內已建成通車的高等級公路有容岑、玉容一級公路,二級路有容信(宜)、容平(平南縣)二級公路,有容藤(縣)二級等高等級公路。此外,新建成的洛(陽)湛(江)鐵路橫穿容城並且於2009年9月9日正式通客車;2008年12月30日,南(寧)廣(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貫穿境內。
英文解釋
  1. n.:  Rong County
相關詞
玉林風景區人物書法傢國民黨桂係民國將領廣西
藝術繪畫雕塑容縣車站容縣人論壇地理行政村玉林市
北流市玉州區茂林鎮更多結果...
包含詞
華容縣
分類詳情
張開石頭鎮張開黎村鎮張開靈山鎮張開容城鎮張開楊村鎮
張開鬆山鎮張開六王鎮張開十裏鄉張開羅江鎮張開浪水鄉
張開容西鄉張開容州鎮張開石寨鎮張開縣底鎮張開楊梅鎮
張開自良鎮張開容廂鎮張開石寨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