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監,在內宮侍候女眷或被任為宮廷內侍的割去睾丸的男人 |
|
宦官黃錦在側。——《明史》 |
|
古代以閹割後失去男性功能之人在宮中侍奉皇帝及其傢族,稱為宦官。史書上也稱閹(奄)人、奄寺、閹宦、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宦官本為內廷執役的奴僕,不能幹預外政,但因與皇室接近而關係密切,故歷史上常造成奄宦專權的局面。《漢書·惠帝紀》:“宦官尚食比郎中。” 顔師古 註引 應劭 曰:“宦官,奄寺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本朝纍世因循末俗之弊,而無親友群臣之議。人君朝夕與處,不過宦官女子。”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捲五:“ 東漢 及 唐 明 三代,宦官之禍最烈。” |
|
做官的人。 |
|
君主時代宮廷內侍奉帝王及其傢屬的人員,由閹割後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監。 |
|
最早起源於古埃及。閹割源於祭祀言,是一種最古老的民俗,現在已經被人淡忘。
唐代設內侍省,其長官為監及少監。《遼史·百官志》載,遼代南面官諸“監”職名中,有“太監”之稱,但在具體稱呼上,僅稱監,如太府監。元代的太府和各監,多有“太監”一官(如儀文監、典牧監、典室監、太府監等均設太監)。明代諸監不設此官,但在宦官所領的二十四衙門,各專設掌印太監等,在宮廷內專門侍奉皇帝及其傢族。明中葉以後,太監的權力擴大,擁有出使、監軍、鎮守、偵察臣民等大權。清代相沿,太監成為宦官的專稱,設總管太監等為首領,隸屬於內務府。
宦官,俗稱太監或“老公”。文書上的稱謂很多,例如有閹人、閹宦、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太監、內監等等。這些男子生殖器官被閹割後失去性功能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這批人是歷代王朝在宮廷內侍奉皇帝及其傢屬的奴僕。
據記載,我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纔全部用閹人。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後、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所以絶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 |
|
一是罪犯或戰爭中的俘虜被強行閹割的。
二是各地作為貢品奉獻給朝廷的。
三是自宮。戰國秦西漢時都沒有宦官自宮的記載,到後漢末期始出現一些自宮的人。
四是由於個人一時的得失憤而自宮的。 |
|
史料記載不一。據《男性太監酷刑考》述,閹割方法有四種:割去全部陰莖和睾丸;衹割睾丸;將睾丸壓碎;割去輸精管。《末代太監秘聞》一書還介紹有“繩係法”,即用麻繩將幼兒從睾丸根部死死係住,久而久之生殖器就失去功能,並逐漸壞死了。另一種方法是給幼兒服用一種麻醉藥,然後用針不間斷地紮刺睾丸,使之逐漸失去功能。
閹割之後,須居密室,避風百日,露風即死,無藥可療。又須選取未成童者為之,壯者受宮多危險。宮後,即聲雌頷禿,髭須不生,宛然女子矣。 |
|
宦官在中國出現的很早,根據現有的資料推測,大約早在夏商周的宮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至於究竟有多少卻難以詳考。
宦官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秦漢帝國建立後創立了一整套與準住專製體製相適應的宦官機構《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了宦官。秦國宦官嫪毐受太後寵幸,權勢顯赫,封為長信侯。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加詳備,宦官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許多朝代政局産生重大影響。
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宦官由少府管轄。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鑒於秦亡教訓,間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製宦官勢力。元帝以後,宦官勢力復萌。東漢時,侍從皇帝的中常侍專由宦官充任。他們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左右皇帝視聽。其時,外戚勢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牽製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團專政局面。
唐宋時期 唐代,宦官由內侍省、掖廷局、宮闈局、奚官局、內僕局、內府局管理。掌管宮內的簿册、門衛、病喪、倉庫供應等事項。各局長官稱令或丞。唐太宗時,對宦官限製較嚴格,規定內侍省宦官最高官階為三品,數額亦有限製。太宗死後,制度漸弛。中宗時,宦官總數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達千人,玄宗時,宦官多而濫,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監門將軍銜者大有人在 。安史之亂後,宦官勢力膨脹,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 。部分宦官還染指軍權。肅宗時,設觀軍容使,專以宦官中的掌權者充任,作為監視出徵將帥的最高軍職。從德宗朝開始,宦官掌握了神策軍、天威軍等禁兵的兵權。軍中的護軍中尉、中護軍等要職均由宦官擔任。因軍政大權被宦官集團把持 ,不僅文武百官出於其下,甚至連皇帝的廢立也由他們决定 。在憲宗到昭宗期間登基的9個皇帝中有7個是由宦官所擁立 ,兩個被他們所殺。宦官專政成為中、晚唐社會的一大痼疾 。宋代也設內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幹政的現象不如外戚專權嚴重。
明清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管理較嚴,規定宦官不得識字,壓低其官階,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職銜,並懸鐵牌於宮門上,明示不許幹政的警戒。從永樂朝始,宦官漸受重用。皇帝親信的太監經常被派出巡出洋,擔任監軍。永樂十八年(1420)設東廠,由宦官執掌,從事特務活動,諸事直接報告皇帝。宣宗時,改太監不得識字的祖製,在宮內設內書堂。令學官教授小太監識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東廠外另設西廠,以宦官任提督,加強特務統治。此外,宦官任職機構膨脹,宮廷中設有司禮、內官、御用、司設、御馬等12監。惜薪、鐘鼓、寶鈔、混堂等4司及兵仗、銀作等8局 ,總稱為二十四衙門,各設專職掌印太監。宦官人數激增,至明末多達數萬之衆。英宗時,掌權宦官王振網羅部分官僚為黨羽,形成閹黨,開明代宦官專政先聲。此後,宦官之禍迭起。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都是權傾朝野、勢力顯赫的權宦。他們專橫跋扈,排斥異己,巧取豪奪,屢興大獄,加劇了明朝政治上的腐敗,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
鑒於明朝宦官為害之烈,清朝統治者采取了一些限製措施。清初規定:宦官歸內務府管轄,具體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稱宮殿監辦處,設總管、副總管等職。康熙時總管宦官為五品,雍正時改成四品。裁明代“二十四衙門”為“十三衙門”,人數大幅度縮減。順治時設置宦官千餘人,乾隆年間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過此數。宦官升遷降調由內務府移文吏部决定。宦官犯法,內務府可先拿後奏。尤禁其幹政。順治帝仿朱元璋舊製,鑄鐵碑立於交泰殿,明文規定凡有不法行為,均凌遲處死。這些措施得到較好貫徹。雖在清末有慈禧太後寵宦安德海、李蓮英等屢犯例禁,朝臣為之側目,終未出現漢、唐、明宦官的專權現象。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也結束了延續數千年之久的封建社會的宦官制度。 |
|
宦官從生理上來說是不能結婚的,因此歷朝歷代也沒有明令禁止宦官結婚。但是宦官結婚史書上並不少見,其中大多數是與宮女結成的“對食”與“菜戶”關係。據《秋燈錄》載“宮中舊例,內監與宮女各配夫婦,謂之對食……偶俱相比,無異民間伉儷。”
東漢、唐、明是宦官為害最烈的三代。從掌握的史料看,最早記載宦官娶妻的是東漢。東漢宦官驕縱,多娶妻者。
在明代這種畸形的兩性關係已經公開化,合法化了。明初明太祖是嚴禁宦官娶妻的,違者剝其皮。但到明成祖時開始寵幸宦官,太祖禁令逐漸廢弛。明代大太監魏忠賢與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室就結為對食。可是最早的對食者為太監魏朝,魏忠賢進宮後,千方百計討好客室,於是魏朝與之大打出手,驚動了熹宗,詢問了客室的意見後,魏忠賢與客室由皇帝做主結為對食。
在唐代,尤其是唐後期,因宮室驕奢,宦官多得勢,不但明目張膽的娶妻,而且還提攜妻黨,甚至有皇帝出面為宦官娶妻。 |
|
——曹騰
曹操的祖父曹騰,為東漢中常侍大長秋,自幼入宮。後與女子吳氏結為“對食”夫妻,並收養夏侯傢少年為子,即曹操父親曹嵩。
魏明帝曹睿即位後,追尊其高祖曹騰為高皇帝,其夫人吳氏為高皇后,直到西晉代魏,這個稱號都一直保存着。曹騰也成為曹魏王朝五個擁有帝號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騰,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睿,因司馬專權,曹睿的後繼者皆不得享有帝號)
在中國歷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統王朝皇帝稱號的宦官,僅此一人。 |
|
- n.: eunuch, a eunuch
|
|
- n. eunuque
|
|
歷史 | 人物 | 明 | 中國古代史 | 百科大全 | 歷史人物 | 唐朝 | 明朝 | 戰國 | 秦國 | 東漢 | 三國 | 唐 | 北宋 | 中國歷史 | 東漢歷史 | 北魏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