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福建 >竜岩 >長汀縣 > 客傢首府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客傢首府聯繫方式 地址:福建省竜岩市長汀縣。
  郵編:364000 客傢首府投訴電話 竜岩市旅遊投訴電話: 0597-233664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客傢首府節慶活動 娶親
  閩西客傢人的迎娶婚禮別有風情。男傢的迎親隊抵達女傢後,新娘要站在門口一個畫有八卦太極圖的米篩中換上新鞋,稱為過“米篩”,這是象徵留下娘傢的活土(財氣),到婆傢去重創業。接着新娘被背出傢門,上車時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潑到車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此時,新娘便要放聲慟哭。
  到達男傢後,新娘還要跨過火紅的木碳爐,以示“興旺”。之後纔開始婚禮的各個程序。
  客傢涼帽
  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涼帽用薄薄的衊片或麥桿編成,鬥笠的頂部縫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來長的彩布,未婚的姑娘還要在垂布的兩端挂五顔六色的彩帶。彩帶是客傢姑娘婚否的標志。涼帽除了有遮陽、防雨、防塵的功能外,亦是客傢婦女獨特的頭飾。
  姑田遊大竜
  元宵佳節遊大竜是連城縣姑田鎮的傳統文娛活動,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姑田紙紮竜直徑70釐米,長600餘米,由一百五十節組成,由600餘名青壯年參舞,被譽為“天下第一竜”。
  閩西木偶戲
  木偶多至36個,每個木偶由10多條綫操吊,木偶身長77釐米,眼珠會轉,嘴會張合,四肢能活動。分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醜、老旦,文、武淨和文醜等角色。木偶戲劇目達到幾百種之多。
  客傢首府最佳旅遊時間 一年四季都很適合旅遊。 客傢首府特別提醒 教你識鮑魚
  1、網鮑體積較大,上桌有看頭。其外形是底邊闊大而平,鮑身肉厚,吸盤尾部較尖,枕底呈現清晰珠粒狀,色深啡。
  2、吉品鮑,也稱吉濱鮑。
  以平田五郎傢族製作最佳。外形有點似元寶,枕邊高而“企身”,入口有嚼頭。以鮑身隆起、色澤晶瑩者為上品。 3、窩麻鮑,又稱禾麻鮑。
  以熊𠔌傢族製作最佳。身形較扁薄,又因用繩串起來曬,故鮑身左右有兩孔。食味軟滑,老人喜之,咀嚼容易且宜消化。
  中東幹鮑其特點是普遍頭數較多(即體積較小),一般以一斤30頭居多,10-20頭的已算是較大品種。其色澤明顯比日本鮑深沉及暗啞,且鮑身多鋪有一層薄薄的????灰。雖然不耐看,香味也不足,但鮑肉黏滑,質量較穩定。
  澳洲網鮑外形與日本網鮑相近,但枕邊珠形不規則。幹鮑要浸水多天,食味較韌和滋味不夠。
  南非幹鮑色澤較深而有光澤,容易分辨。質素較佳的南非幹鮑食味衹僅次於日本鮑,在日本鮑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時,南非生曬的幹鮑以質優價平的優勢,已搶占幹鮑市場的一席之位。
  客傢首府美食 竜岩一帶的閩西地區聚居客傢人,這裏的飲食風味以客傢特色的菜餚和點心為主。客傢食物宜溫熱、忌寒涼,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為突出,菜餚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飲食口味略偏“鹹、油”。
  此外,客傢還融合了各地菜餚的特點,既有吳越地區的酸甜,也有巴蜀地區的辛辣,更有閩粵地區的醬腌味菜。這使得客傢飲食文化更加多姿多采。 客傢首府住宿 住處推薦
  竜州大酒店 竜州大酒店坐落於竜岩市最繁華的九一南路與竜川西路的交叉口,潺潺的竜津河從門前輕輕的流過,登高山公園與酒店隔河相望。這傢酒店是竜岩市新羅區政府的對外接待單位,配套設施比較齊全。
  竜岩電力賓館 這是一傢按三星級標準設計的綜合性賓館。位於竜岩市繁華的九一南路,毗鄰體育中心、蓮花山公園和金融中心,交通便捷,環境較好。
  閩西嘉源大酒店 三星級標準酒店,擁有客房132套,其中包括豪華套房,配有國際衛星接收係統;同時設有歌舞廳、咖啡廳、美容廳、卡拉ok廳、酒吧、商務中心、大小會議廳、商場、地下停車場、洗衣房、農業銀行。
  客傢首府購物 清流筍幹
  清溪筍幹是用剛出土的春筍幹製成,稱為“閩筍尖”,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以嫩甜清脆著名,明清時代列為上京貢品。許多名菜如“燴三絲”、“禦爐肉”,都不可缺少閩筍幹。
  長汀豆腐幹
  “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這是瞿秋白在長汀獄中所寫《多餘的話》中的最後一句。瞿秋白對豆腐的贊語,與他在獄中常吃長汀豆腐是有關係的。據《天祿識餘》記載,豆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79-122年)門下術士首創,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長汀豆腐幹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
  長汀豆腐的製法與其他地區不同,它采用酸漿作媒介,製作時適當控製火候,用大瓢盛酸漿往豆漿中徐徐註入,使豆腐腦緩緩凝結,再經濾壓而成。
  因此,長汀豆腐鮮嫩可口,不酸不苦,用它製作的各種食品,如東坡豆腐、釀豆腐、銀荷包、豆腐餃、生汆滿丸、徽州丸等,風味獨特,久食不厭。
  而居汀州八幹之首的長汀豆腐幹,尤以製作精細、配料講究、風味獨特、味美可口而、馳名中外。 當年明朝朱元璋的大將朱亮祖帶兵駐汀州,吃了長汀的豆腐幹後大加贊賞。清末汀州左營把總邱洪得調臺灣晉升千總後,留戀家乡風味豆腐幹,便寫信並匯上路費給河田擅長製豆腐幹的親族,請他去臺灣專做豆腐幹。
  長汀有許多古樸美麗的村莊坐落在崇山峻嶺中,“千裏鶯啼緑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不論村莊大小,必有豆腐幹和酒一起經營的小店。本地的樸實農民、浙江的香菇客、江西的淘金老表及各地的來往旅客,經過酒店小憩,皆喜歡沽一碗米酒,買一塊豆腐幹,慢飲細嚼。豆腐幹的香、鹹、甜、韌,令人回味。
  永定菜幹
  永定菜幹有400多年的歷史,不僅省內外聞名,在南洋華僑中也頗有影響。在南洋居住時,就常托人帶去家乡的菜幹。
  永定菜幹有兩種:甜菜幹和酸菜幹。甜菜幹顔色烏黑油亮,味道香甜鮮美。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淨,曬1-2天,至菜葉曬軟,然後用蒸籠熏蒸,蒸後再曬,曬後又蒸,如此反復三次以上,即所謂的“三蒸三曬”。
  有的加工精細的要七蒸七曬。酸菜幹顔色黃褐,味道酸中帶甜。
  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淨,然後曬軟切碎,加????揉搓入甕內,使之發酸,待一周左右取出燜煮曬幹,再用蒸籠熏蒸,蒸後曬幹,曬後再蒸,蒸曬兩次以上後收藏。
  永定菜幹配肉炒、燉、蒸、煮皆味美可口。
  連城地瓜幹
  地瓜幹在閩西各縣都有,但連城地瓜幹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製作方法出名。它是用隔田、隔川、揭樂、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紅心地瓜製作而成,所以又稱紅心地瓜幹。
  這些鄉村土質鬆軟,酸鹼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地瓜生長。這種地瓜幹保留着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顔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鬆軟耐嚼,而且還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維生素a、b含量。
  製作方法一般是將整塊地瓜蒸熟去皮,然後壓製、烘烤。製成之後可保存幾年不壞,既可當零食,也可切成小塊,拌上面粉、雞蛋、香料,經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為酒席名菜。
  所以,連城地瓜幹實為饋贈親朋之佳品。 客傢首府玩法 參觀、旅遊、攝影、
  沒有客傢先民,就沒有"客傢首府"古汀州的形成。而沒有汀江,就不會有客傢先民的落腳。這樣說並不為過。
  
  汀江源起福建長汀、寧化境內,自北遠通南流,穿過閩西流入廣東,與梅江匯合成韓江,經潮州奔騰入海。因"天下水皆東",惟此江"獨南也";按八卦所示,南方屬丁,故名"丁水",後丁水合成"汀"字,而名"汀江"。這是福建四條著名大江之一。
  
  古來汀江流域竹木蔥鬱,資源富饒,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是一塊休養生息、世代繁衍的寶地。從晉代開始,成千上萬中原漢人——客傢先民為躲避戰亂、災荒,紛紛南遷,定居於汀江流域,墾荒造田,薪火相傳,形成中國漢民族中一支獨特的民係——客傢。爾後,無數客傢人又從這裏起步,順着八百裏滔滔汀江水不斷嚮外遷移,播衍海內外,開拓新的生存空間。汀江滋潤兩岸土地肥美豐腴,養育着一代代客傢人。因此,汀江流域成為客傢民係的搖籃、天下客傢人的主要聚居地和祖籍地,汀江被稱為"客傢母親河"。
  
  而客傢先民的大量涌入,使位於汀江上遊的汀州以有"避役百姓三千餘戶"而置州。客傢先民創建了汀州,又帶動了汀州的繁榮和發展。汀州成為客傢的大本營和"首府"。
  
  汀州古城,深深地烙上了客傢的印痕,洋溢着客傢人吃苦耐勞、奮鬥不止、開拓革新的氣息。
  
  城中那個客傢博物館,是古城與客傢深厚淵源的展現,是客傢歷史、文化、風情的濃縮。婦女戴的涼笠和穿的大襟衣服、各式圍裙、鞋子,兒童圍兜,男子傳統馬褂,新娘的嫁衣、嫁裙等等客傢人的傳統服飾及各種生活用具獨特而別緻。
  
  客傢母親園,猶如一艘航船,靠泊在城中江邊、母親間的臂彎裏,等待着張帆啓航,乘風破浪。
  
  站在"客傢母親"塑像前,望着汀江流水悠悠南去,一首客傢山歌,餘音裊裊。有一個聲音,越來越強烈:"長汀就是我夢裏千百度尋覓的故土,是客傢人共同的根。"
  
  漫步古街區狹長的古街古巷,偶爾會在一些古祠門外,看到一兩根竪立的高高石桿,其造型奇特,古色古香。這是客傢特有的石竜旗,並非用於懸挂旗幟的旗桿,而是傢族的族表,嚮世人炫耀着這個傢族的功名和榮耀。考取功名者越多,這個傢族祠堂門外石竜旗就越多,從中可見客傢人千百年來形成的重教傳統。
  
  汀州古城民風淳樸,汀州人熱情好客。不論何方來客,客傢人都端茶遞煙,留客吃飯喝米酒,盛情款待,一片至誠。"有朋自遠2方來,不亦樂乎!"汀州的米酒出了名,但出名的不在釀酒的技藝,不在酒的色香味,也不在喝酒的海量,而是客傢人以酒交友的好客之誼。
No. 2
  客傢首府--汀州
  福建汀州是客傢首府,汀江是客傢母親河。自唐明皇開元年間置汀州至清末的1000多年間,長汀都是州郡路府治所。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福州長史唐循忠於潮州北,虔州東,福州西,光竜洞等處檢責得諸州避役百姓三千餘戶,又開福,撫二州山峒,奏請設置汀州,於九竜水源長汀置長汀縣。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汀州建置完成,州治在新羅,初轄長汀,新羅,黃蓮三縣。建置時,縣境東接沙縣,西接江西於都,東南接竜岩縣,西北接江西虔化,東北接寧化縣,西南接廣東海陽程鄉二縣;包括現今長汀,武平上杭 ,連城等縣及清流西南部分地區。
  唐天寶元年(742年)汀州改名臨汀郡,郡治遷長汀村。大歷十四年(公元769年),福建節度使李承昭奏請遷州治於汀江上遊長汀白石鄉東坊口,大歷二十四年(779年)又遷臥竜山陽,縣治一同隨遷。當時,汀州已成為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之一。宋《臨汀志》載:“迨宋朝承平日久,生聚日滋,《元豐九域志》已載主戶66157,客戶15299,視唐既數倍。慶元舊志載主客戶218570,主客丁453231,視元豐又數倍......”。可見宋時南遷入汀者日多。經唐,宋,元歷代,汀州管轄區域和稱謂多次變更,至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汀州府管轄長汀,寧化,清流,歸化,連城,上杭,武平,永定八縣。清順治三年(1646年)11月清兵入閩,置府縣仍如明製,版圖如舊。故明清兩朝汀州府管轄八縣。民國初年廢府建置,長汀縣屬汀漳道。民國二十四年設第八行政督察區,後改為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在長汀,管轄長汀,連城,清流,明溪,寧化,建寧,泰寧,武平八縣。長汀在漫長的歲月裏,人文稱盛,不減江浙中州。汀州有優越的地理環境,有汀江流域的水路交通,有州府治所所在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故而成為客傢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心,各地紛紛在汀州建會館,如歷史上曾有廣東會館,湖南會館,杭永會館,江西會館,竜岩會館等。汀州八縣的生員到汀州考秀纔.汀州仁人志士薈萃,商賈工匠雲集。由於這些歷史原因,汀州自然成為客傢首府
  汀江為閩西最大河流。客傢人入閩後,沿着汀江兩岸定居,故汀江流域各縣市均為客傢人聚居之地,汀江流域成為客傢人的大本營。汀江孕育了客傢人,逐步發展壯大了客傢民係。飲水思源,慎終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