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 香煙 > 寶塔
目錄
bǎo tǎ bǎo tǎ
  原為塔的美稱,今泛指塔。
bǎo tǎ bǎo tǎ
  佛教徒所建用以藏佛捨利的塔。因裝飾有佛教七寶,故稱寶塔。現泛指一種類似多層塔樓的遠東建築,常具有華麗的裝飾,典型地在分層處挑出翹麯的屋檐,屋角有嚮上的翹角
No. 3
  佛塔。原為美稱,後泛稱塔。《法華經·寶塔品》:“爾時 多寳佛 於寶塔中分半座與 釋迦牟尼佛 。” 唐 王維 《為舜闍黎謝禦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降出天門,升於寶塔。” 清 顧張思 《土風錄》捲四:“本以衆寶裝飾,故稱寶塔,今則瓦磚所成動稱寶塔矣。” 陳毅 《延安寶塔歌》:“ 延安 有寶塔,巍巍高山上。”參見“ 佛塔 ”。
工業寶塔
  該寶塔被廣泛應用於化工、機械、傳動領域,在連接水管、高壓軟管、氣管中使用。有多種規格,含內蠃紋和外蠃紋,口徑大小各一。
佛教百科
  【寶塔】 (雜名)嚴飾珍寶之塔也。法華經寶塔品曰:“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佛祖統紀四十一曰:“無著禪師入五臺,至金剛窟見山翁。翁說偈曰:一念淨心是菩提,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
佛教百科
  【寶塔】  佛塔俗稱“寶塔”,又稱“浮屠”、“浮圖”。如清·顧張思《土風錄》捲四:“本是衆寶裝飾,故稱寶塔,今則磚瓦所成動稱寶塔矣。”又如陳毅《延安寶塔歌》:“延安有寶塔,巍巍高山上。”寶塔起源於古印度,本有兩類:一類是窣堵波(Stupa,或稱浮圖Buddhastupa),“塔”是省音譯,意為方墳、靈廟等,是收藏佛捨利和高僧遺骨的建築。《說文解字》中沒有“塔”字,最早見於晉·葛洪的《字苑》。一類是支提(Chaitya),不放捨利、遺骨,而放佛像、經捲等。相傳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國國王分取其捨利,造塔供奉。後阿育王立佛教為國教,據說造了“八萬四千”寶塔。印度的窣堵波一般為復鉢狀的半圓塚,傳入中國後,同中國故有的建築形式相結合,形成習見的樓閣式、密檐式等,用木、磚、石等建造,亭亭玉立,千姿百態。寶塔的平面以八角或四方形居多。層次通常為單數,五、七、九級居多。寶塔分為塔剎、塔身和地宮三大部分。藏傳佛教的塔,如北京北海的白塔,與印度窣堵波的形製比較接近。一說,寶塔為“七寶塔”的省稱,指用“七寶”(衆寶)裝飾之塔。典出《法華經·見寶塔品》:“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爾時大衆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獅子座上結跏趺坐。”佛教認為造塔功德很大,故佛教徒廣建佛塔,使佛塔星羅棋布,為大好河山生色不少。在語詞中,塔亦泛指高聳細長的塔形建築物,如燈塔、鐘塔等。(李明權)
英文解釋
  1. n.:  pagoda
法文解釋
  1. n.  pagode
近義詞
寶塔
寶塔社區
寶塔
寶塔居委會
寶塔
寶塔
寶塔街道
相關詞
武鄉汕頭建築名勝古跡景觀旅遊遼寧文物
陽市宗教佛教大正藏湖北文化古跡古跡連州
歷史地理漣水荊門古建築旅遊景點當陽寺廟
更多結果...
包含詞
寶塔區寶塔詩寶塔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