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名。在今陝西省沔縣西南。兩峰對峙,山上有平坂。東漢末年劉備部將黃忠大敗曹操軍於此。山下有諸葛亮陵墓及廟宇。 |
|
定軍山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5千米,三國時期古戰場。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原屬武侯墓鄉,今屬定軍山鎮轄區。
三國時,蜀將黃忠斬夏侯淵、趙顒於此,在歷史上遂負盛名。屬大巴山脈,其脈自高廟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號稱“十二連峰”,再東為當口寺孤峰,自西嚮東綿延十多公裏,如遊竜戲珠,故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主峰定軍山為最高處,海拔833米,山頂原有“古定軍山”石碑,文革被毀,今新立。山南有一個天然鍋底形的大窪,周長1.5千米,即三國時稱為“可屯萬兵”的“仰天窪”。北麓有一片廣漠沃野,就是當年諸葛亮大布“八陣圖”、設“督軍壇”的武侯坪,黃忠大戰夏侯淵的戰場,時常發現“紮馬釘”和箭鏃,傳為蜀軍用兵之物;山旁有“斬將橋”,“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頁細花紋漢磚砌成,皆不存。山半腰有一大石,高約3.3米,寬約2米,中開一縫,寬窄不一,名曰“擋箭牌”,傳為諸葛亮遮擋敵箭的遺物。
《沔縣新志》載:南宋紹興三年(1133),金人陷洋州(今洋縣)、逼興元(今漢中),宋將劉子羽邀吳玠同守定軍山。
(宋)孫應時作品 《定軍山嘆》:
仲達受巾國,佐治來閉營。君看此情事,豈辨吾孔明。八陣有天威,千裏無留行。但度渭水去,賊勢能不爭。便當截狼頭,三輔即日平。連年計茲役,獨坐糧運縈。所以五丈原,駐軍方雜耕。俶載維首夏,望望秋𠔌升。雲何西風至,忽已落大星。痛哉萬世功,於此喪垂成,炎精遂淪謝,王路終榛荊。三馬肆蹄齒,群雄迄縱橫。公科少徐死,此禍何由生。天機定誰執,變化紛可驚。喬木定軍山,空有身後名,世論復齒莽,嗚咽志士情。朗詠少陵詩,何誅陳壽評。
定軍山下武侯墓廟宇堂皇,古木交錯,山道盤桓,是旅遊觀光、懷古覓幽的佳處。 |
|
夕照定軍山
定軍山山脈的延伸方向受走嚮近東西嚮的一組大斷層控製,由於構造運動的差異性,使定軍山北側地層下沉,因而在山前形成一片開闊的平地。定軍山與平地的高差為250米,山前為第四紀沉積物。
12連珠山的形成,應與走嚮北偏東的一組高度角的斷層有關;北偏東的一組斷層將本來連續的震旦紀地層割成數段,再經過長期風華剝蝕,逐漸形成了緩矮的12個像連珠一樣的山了。 |
|
位於城南5公裏處,三國時期是魏蜀兩軍交戰的古戰場。有12連山自西嚮東逶迤十多公裏,宛如遊竜戲珠,素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 自縣城可乘5路公交車直達。 |
|
定軍山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綫、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溫潤、鼕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 |
|
定軍山不像大巴山主脈那樣峰巒高聳,連延數百裏;它好像一串連珠近東西方向延伸,位於漢江以南近東西嚮的略陽、勉縣、洋縣大斷層與走嚮為北東東北嚮的陽平關,勉縣大斷層相交地帶的南側。
沿定軍山北緣有近東西方向,傾角大於60度的大斷層,在山前地帶岩層産狀變化很大,並見有斷層角礫岩,因此定軍山北緣與平地間,應屬斷層接觸。定軍山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優越。 |
|
軍山狐(狸):
黃白相間,雜以黑斑,尾巴帶有“天”字紋者為最名貴,曾為貢品。
茶葉:
以“定軍茗眉”為代表的“定軍牌”係列名茶,揚名天下。80年代以來,漢江源頭海拔800-1380米的古戰場定軍山域建立了無污染的良種生態茶園,茶區常年霧氣潦繞,氣候濕潤,漫射光,短日照,土壤肥沃,微酸,其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形成了獨特的茶葉品質。“定軍茗眉”以其“外形勻齊顯毫,細秀如眉,色澤嫩緑,嫩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黃緑明亮,葉底嫩緑,茶葉完整”曾多次獲奬,先後榮獲中國西部名優茶評比第一、“陸羽杯”奬、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銀質奬、陝西名優茶金奬、漢中市優質産品奬,96年被中央辦公廳選為國宴用茶。
礦産:
鐵爐溝——定軍山白雲岩礦帶,石灰岩,淺海沉積型。附近有水泥廠。 |
|
武侯墓背倚筆峰山,西南有定軍山主峰吞吐呼吸,連峰橫亙,壁立如屏。西北則有巴山餘脈,高大雄峻,或騰躍直出,或麯折逶迤,據縣志記載:“每當月明,忽見定軍山頭旌旗閃爍,帳房參差。……及早,遍訪實無兵至”雲雲。
墓門左側的停車場中央,有諸葛先生的白色石雕像一座。步入武侯墓,但見眼前崗巒起伏,前書案梁、後筆峰山、左土地嶺、右武崗山,將武侯靈塚緊緊圍護,轉過書案梁,前面豁然開朗,玉帶溪從內山門前蜿蜒而過,更為景區平添了幾分幽靜和神秘的色彩。
入內山門,見山門側兩幅壁畫栩栩如生,一幅“三顧茅廬”,描述劉備為求東山再起,冒風雪嚴寒第二次到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圖中劉、關、張落馬扣門,童子相迎;另一幅“將星隕落”,描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中,臨終之前給姜維、楊儀叮囑後事的場景。
拜殿是歷代人們叩拜祭祀武侯的地方,又稱“獻殿”。拜殿外正上方有一塊大清光緒三年當地民間團體集體贈送的一塊匾額“三代遺纔”。
武侯墓的主體建築——大殿,在這裏供奉着一組非常珍貴的明末泥塑。大殿門楣,是清嘉慶年間一提督學政所題,上書:“萬古雲霄”。
神龕之上正中是諸葛亮的坐像,左手撫膝,右手持捲,凝目沉思,似運籌帷幄之中而决勝千裏之外;兩童一持劍,一捧印,侍立左右;龕下,左有竜驤將軍關興(關羽之子),右有虎賁將軍張苞(張飛之子),體態威武,護衛兩旁。
塑像之後有4幅屏風式壁畫,從左往右依次為:(1)劉備取得定軍山之戰的勝利後欲返還西川,留大將魏延鎮守漢中;(2)定軍山之戰中蜀漢老將黃忠刀劈曹魏名將夏侯淵;(3)諸葛亮北伐調兵遣將;(4)年過半百的劉備去東吳招親。大殿兩側是木刻諸葛亮文學作品《隆中對》、《誡子書》等,其中一側《出師表》為南宋抗金名將嶽飛所書,文章理明詞暢、情真意切,書法流暢自如、一氣呵成,堪稱“兩絶”。
站在中院,環顧四周,匾聯層層,古木參天,其中緑色防護欄特意保護起來的柏樹均為漢柏,乃是武侯安葬於此的同時栽種的。更有奇者,是那雙株古漢柏,粗至三人合抱,枝杈橫空蔽日,濃蔭匝地生寒,最顯“獨含天靈”的氣質。
大殿之後,諸葛亮墓塚青草瑩瑩,肅然聳立,呈覆鬥狀的墓塚是漢代高貴者的墓塚形狀。四周以漢白玉石護欄圍護,石欄上浮雕35幅“諸葛亮生平”故事圖案。墓嚮頭西腳東,暗示着“永懷西蜀,不忘北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夙願。 |
|
1.諸葛亮
曾排演八陣於定軍山下,卒於五丈原後,葬於定軍山下(今勉縣武侯墓)。
2.黃忠
西元219年,蜀魏為爭奪漢中,在這裏發生了起决定性作用的著名戰役——定軍山之戰,蜀漢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於定軍山下,挫敗了曹魏之銳氣,使蜀漢奪取了漢中。 |
|
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到蜀國,無論官吏,百姓無不為之慟哭,街頭田野祭祀悼念者隨處可見,故而亂了當時的“禮秩”。為此,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嚮寵等文臣武將聯名嚮後主劉禪上書,引經據典,陳說利害,強烈要求朝廷為諸葛亮修廟,“以表武侯功德,而千秋祭祀”,上慰英靈,下安百姓,以此維護禮秩,鞏固政權。劉禪迫於無奈,於景耀六年(西元263年)下詔“因近其墓”為亮“立廟於沔陽”,同時規定:立廟之後“凡親屬、臣吏、百姓等賜祭、供奉”諸葛亮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祭,以崇正禮”,從此以後,掃墓、祭祀、憑吊武侯的節禮“始從之”。這就是武侯墓一年一度清明廟會的由來,千百年來一直傳承延續,從未間斷。這盛大的歷史性廟會凝聚着人民群衆對一代賢相的追思和敬仰之情,也是對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繼承和發揚。
據說當年武侯駐軍於此,薑伯約隨侍最久,“武侯曾以斯穴親點於伯約”。 |
|
定軍山之戰
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漢中,並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蕩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蕩山的張郃後,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踞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 |
|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概況簡介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傢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電影,標志着中國電影的誕生。進入中國伊始,電影便成了本地商業文化的盛載和延伸,傳統的趣味找到了最新、最時髦的表達方法,而以後的事實會證明,這種結合會在偏離與拷問中證明自己的必要性。
1905,適逢譚鑫培60壽辰。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獲得了拍攝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的靈感。這一年,離狄剋遜發明電影放映機過了16年,離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車到站》過了10年。
劇目內容
《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漢中,並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蕩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蕩山的張郃後,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踞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定軍山劇照
一名《取東川》,又名《一戰成功》。情節不盡同。漢劇、川劇、滇劇、徽劇、秦腔、晉劇、同州梆子、粵劇均有此劇,河北梆子有《葭萌關》。
劇情簡介
公元1905年,此時的中國已經遭遇了八國聯軍以及各國列強的塗炭,一係列喪權辱國的條款仍在簽署。這塊土地和在這裏休養生息的中國百姓,隱忍地接受着那些頤指氣使的洋人們和他們的帶來的一切。
洋人們已經把這塊土地當成自己的樂土而樂不思蜀。
慈禧仍在東暖閣內垂簾……
而國傢已經是內擾外攘、民不聊生……
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 l00 年前的中國。
北京,天橋,熱鬧無比,洋人開設的西洋影戲院門庭若市,先進技術帶來的新鮮玩意兒很快被民衆接受,雖然年景蕭索,但是,人們卻依舊得在苟活中苦中作樂。同樣一條街,國人任景泰傢開設的西洋影戲院卻門可羅雀,原因衹有一個,洋人的機器、洋人的片源,人傢不賣你新片子,任你幾部老片子放映到地老天荒,無人問津。
任景泰,曾經留洋日本學習照相技術的有識之士,京城有名的照相師傅。自從買了臺攝影機,景泰心中就有了不能遏止的想法——拍國人自己的西洋影戲!用時洋人之技藝,記錄自己國傢之精粹。一個偶然的機會,任景泰參加聲震京城內外的京劇名角“譚叫天”譚鑫培的壽誕,便有了將譚鑫培之京劇拍成西洋影戲的念頭。然而,就在任景泰想實視自己的理想時,一係列事端先後發生了……
故事中,任景泰拍攝西洋影戲無怨無悔赤子一樣的情懷,盡現他拳拳愛國之心和正義之氣。
任景泰最心儀的徒弟劉仲倫最解師傅心意,攝影機無端被毀之後,他幾乎殫精竭慮地希望彌足過穴,然而事情並非都隨人願,仲倫找到撞毀攝影機的女子,卻發現她也是厄運在身。從怨懟到誤會冰釋,處子情懷的仲倫和女子暗生情愫,然而情到濃處卻被大觀樓戲院的一場大火阻隔了女子的生死消息,仲倫痛苦難擋,了無生趣,生生地應承了自己是縱火之人,情若父子的一對師徒驟然成了陌路人。仲倫入獄成招,被罰作苦役。就在仲倫已經斷了塵念的時候,王府特召回仲倫為即將去蒙古和親遠嫁的格格拍照。仲倫到了京城王府,在王府花園看到誤以為已絶塵寰的女子正是要遠嫁的雅琪格格。雅琪格格雖情深意重,但是國命難違,於是在遠嫁之時,召來仲倫一別,也為仲倫留下了價值不菲的玉牌。格格遠嫁,仲倫轉化悲痛,將玉牌當掉,換回攝影機帶給師傅,師傅也終於瞭解了仲倫的苦惰,師徒前嫌盡釋。攜手共同拍成了京劇《定軍山》“請纓”等幾個經典片段。
是年,某月,某日,京城的某開闊地,任景泰、劉仲倫拍攝的《定軍山》影戲為百姓免費放映。一時間,萬人空巷,大傢聚攏至一處,觀看《定軍山》。情至酣處,出現了衆人齊唱《定軍山》,為譚鑫培影戲配唱的感人場面。在酣唱中,任景泰劉仲倫師徒二人終於釋然,淚落如雨……
至此,中國第一部電影産生了。
踞今整整 100 年。
此片是以為記,謹獻小國電影百年。
拍攝情況
20世紀50年代末,曾有人對豐泰照相館學徒劉仲明做過采訪,那次采訪留下瞭瞭對《定軍山》拍攝情況的最詳細的記載:
“……廊子下藉着兩根大紅圓柱,挂上一塊白色布幔。屋內成了譚老闆臨時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師、敲鑼鼓傢夥的,都來了。屋外院子裏,把那架號稱‘活動箱子’的攝影機,擺在了靠前院後墻邊。由照相技師劉仲倫擔任拍照(即攝影),他是‘豐泰’最好的照相技師了。雖然前幾天練過幾回,但真的上陣,仍顯得有些緊張。一通鑼鼓過後,布幔後閃出一個戴髯口、持大刀的古代武將來,這就是譚鑫培最拿手的《定軍山》裏的老黃忠,衹見他配合着鑼鼓點兒,一甩髯口,把刀一橫,立成頂梁柱一般,就聽旁邊有人喊:‘快搖’,劉仲倫便使勁搖了起來,那時的膠片衹有二百呎一捲,很快便搖完了,算告一段落……”
同類電影
早期中國電影和戲麯結有深厚的緣份。因為當時的中國人缺乏拍攝敘述性影片的經驗,而戲麯又是當時吸引觀衆熱情的保障,因此早期的中國電影與戲麯的聯繫很緊密。除了《定軍山》是一部戲麯紀錄片外,豐泰照相館拍攝的那批電影都是戲麯片段。1931年誕生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不但描述的是戲麯藝人的悲歡生涯,而且還穿插了四個演唱片斷,1948年攝成的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也是根據同名京劇改編並由梅蘭芳主演的。
任慶泰挑選要拍攝的劇目時,會先派職員去戲院把受觀衆歡迎的戲記下來,然後選出其中做、打動作多於唱、念的片斷拍成影片。早期的這些戲麯片絶大多數是武工戲中的一些武打、雜技等戲麯舞蹈場面片斷,而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京劇演員,如譚鑫培、俞菊笙、朱文英等,從而突出了視覺運動的銀幕感受。
相關人物和場景
1.任慶泰
字景豐,青年時在日本學習過照相技術,是一個典型的技術派商人。1892年在北京開設豐泰照相館,成為京城最早開業的照相館老闆。因其技術優勢,生意異常興隆。最初,他的大觀樓像中國當時的所有影戲樓一樣,放映的是舶來品。漸漸地,任慶泰痛感“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僅有戲法與外洋風景”,他動了自己拍片的念頭。攝製《定軍山》之後的三年裏,他還拍攝了《青石山》、《豔陽樓》、《紡棉花》等戲麯的片段。1909年,照相館遭受火災,任慶泰的電影活動就此終止。1932年去世。
2.譚鑫培
著名老生演員,戲路廣博,文武昆亂,無所不能,是當時北京演藝界的明星人物,慈嬉的御用演員,人稱“伶界大王”,因拍攝《定軍山》而成為中國第一位電影演員。稍後他還拍攝過《長坂坡》的片段。
3.大觀樓影院
建於1905年,創始人即任慶泰,前身為大亨茶園。《定軍山》在此上映時,人潮洶涌,一時無兩。20世紀20年代成為中國第一傢男女同座的影院。解放前一直由任傢經營,1955年起公私合營,1965年改建成北京當時唯一一傢立體電影院。 |
|
國傢郵政局於2005年8月28日發行了《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紀念郵票1套1枚。郵票主圖為我國第一部電影——京劇《定軍山》,一代京劇名伶譚鑫培飾演黃忠的劇照。
中國郵政在發行這張0.8元郵資的同時,還為特地為2005年彩色故事片《定軍山》製作了四版32張,限量出版的個性化郵票,這也是惟一的紀念中國電影100年的《定軍山》個性化郵票。這四版郵票由北京青年報社美編室設計製作,相互呼應,附圖《定軍山》題字由著名書法傢歐陽中石所提寫,該書法“定軍山”三個字也將出現在影片片名上。
由薑薇策劃編劇的彩色故事片《定軍山》將作為今年11月在三亞舉行的第14屆中國金雞奬電影節的開幕特別放映影片。 (中國京劇收藏網——黎明郵訊 朱國民 2005-11-23) |
|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衆”。
黃忠在定軍山和曹將夏侯淵相遇,初戰告捷。夏侯淵於是堅守山寨,不再出來交戰,黃忠率領部隊逼到定軍山下。法正四面望了望定軍山的地勢,對黃忠說:“在定軍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聳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嘔艱險,在這座山上,能夠充分探察定軍山夏侯淵的虛實。將軍如果能攻占這座山,再攻打定軍山就易如反掌了。”黃忠擡頭看了看,見山頂比較平緩,山上人馬也不是很多,就决定先攻打這座山。這天夜裏,黃忠帶領軍士,趁着敵軍防範鬆懈的時候,突然敲鼓鳴鑼,一直殺上山頂。這座山是由夏侯淵的部將杜襲把守的,衹有幾百人。當時望見黃忠大批人馬一擁而上,聲勢駭人,慌忙丟下營寨,逃下山去。黃忠非常輕鬆地占領了山頂,正好和定軍山相對立,地勢特別優越。法正說:“將軍可以駐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頂。等夏侯淵來進攻時,我舉起白旗將軍按兵不動;等他倦怠了,疏於防備時,我就舉起紅旗,將軍迅速地下山衝擊曹軍。我們以逸待勞,一定能夠獲勝。”黃忠聽後,連說妙計,便帶領大部人馬在半山腰紮下營寨。
杜襲丟了山寨,逃回定軍山,說黃忠奪取了對面的山頂。夏侯淵非常惱怒,說:“黃忠占領了對山,不由得我不出戰!”張郃勸阻說:“這是他們的計謀,將軍衹宜堅守,不能出戰。”夏侯淵說:“他占了我的對面山頂,觀察我的軍情虛實,我怎麽能不出戰呢?”張幾次苦苦地勸阻,夏侯淵就是不聽。
夏侯淵命令兵士圍住黃忠占領的對山,大駡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任憑夏侯淵在山下怎樣百般辱駡,黃忠就是不出戰。等到中午以後,法正見曹兵已經疲倦,心不在焉,不見絲毫銳氣,大都下馬,倚在石頭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舉起紅旗。黃忠見山頂上紅旗招展,一聲令下。戰鼓齊鳴,蜀漢的軍隊大喊着衝下山來,那種陣勢猶如天崩地塌。夏侯淵措手不及,黃忠閃電般已經來到他的面前,大喝一聲,像平地驚雷。夏侯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黃忠的寶刀砍落馬下,連頭帶肩被砍成兩段。曹兵見主帥被斬,潰不成軍。黃忠乘勝追擊,占領了定軍山。 |
|
導演: 任景豐
主演: 譚鑫培
上映: 1905年
類型: 戲麯片
地區: 中國大陸
顔色: 黑白
劇情介紹:
京劇傳統劇目。曹將張郃攻打葭萌關,老將黃忠嚮諸葛亮討令拒敵,諸葛亮因他年老而不允,黃忠當場舞刀、斷弓,於是討得令箭殺退張郃,並乘勝攻占曹軍屯糧之天蕩山。黃忠愈戰愈勇,又智斬敵大將夏侯淵,奪取了曹軍重鎮定軍山。本片為中國攝製的第一部影片。 |
|
簡介
定軍山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5千米,三國時期古戰場。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原屬武侯墓鄉,今屬定軍山鎮轄區。
三國時,蜀將黃忠斬夏侯淵、趙顒於此,在歷史上遂負盛名。屬大巴山脈,其脈自高廟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號稱“十二連峰”,再東為當口寺孤峰,自西嚮東綿延十多公裏,如遊竜戲珠,故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主峰定軍山為最高處,海拔833米,山頂原有“古定軍山”石碑,文革被毀,今新立。山南有一個天然鍋底形的大窪,周長1.5千米,即三國時稱為“可屯萬兵”的“仰天窪”。北麓有一片廣漠沃野,就是當年諸葛亮大布“八陣圖”、設“督軍壇”的武侯坪,黃忠大戰夏侯淵的戰場,時常發現“紮馬釘”和箭鏃,傳為蜀軍用兵之物;山旁有“斬將橋”,“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頁細花紋漢磚砌成,皆不存。山半腰有一大石,高約3.3米,寬約2米,中開一縫,寬窄不一,名曰“擋箭牌”,傳為諸葛亮遮擋敵箭的遺物。
《沔縣新志》載:南宋紹興三年(1133),金人陷洋州(今洋縣)、逼興元(今漢中),宋將劉子羽邀吳玠同守定軍山。
(宋)孫應時作品 《定軍山嘆》:
仲達受巾國,佐治來閉營。君看此情事,豈辨吾孔明。八陣有天威,千裏無留行。但度渭水去,賊勢能不爭。便當截狼頭,三輔即日平。連年計茲役,獨坐糧運縈。所以五丈原,駐軍方雜耕。俶載維首夏,望望秋𠔌升。雲何西風至,忽已落大星。痛哉萬世功,於此喪垂成,炎精遂淪謝,王路終榛荊。三馬肆蹄齒,群雄迄縱橫。公科少徐死,此禍何由生。天機定誰執,變化紛可驚。喬木定軍山,空有身後名,世論復齒莽,嗚咽志士情。朗詠少陵詩,何誅陳壽評。
夕照定軍山定軍山下武侯墓廟宇堂皇,古木交錯,山道盤桓,是旅遊觀光、懷古覓幽的佳處。
形成原因
定軍山山脈的延伸方向受走嚮近東西嚮的一組大斷層控製,由於構造運動的差異性,使定軍山北側地層下沉,因而在山前形成一片開闊的平地。定軍山與平地的高差為250米,山前為第四紀沉積物。
12連珠山的形成,應與走嚮北偏東的一組高度角的斷層有關;北偏東的一組斷層將本來連續的震旦紀地層割成數段,再經過長期風華剝蝕,逐漸形成了緩矮的12個像連珠一樣的山了。
地理交通
位於城南5公裏處,三國時期是魏蜀兩軍交戰的古戰場。有12連山自西嚮東逶迤十多公裏,宛如遊竜戲珠,素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 自縣城可乘5路公交車直達。
水文氣候
定軍山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綫、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溫潤、鼕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
地質地貌
定軍山不像大巴山主脈那樣峰巒高聳,連延數百裏;它好像一串連珠近東西方向延伸,位於漢江以南近東西嚮的略陽、勉縣、洋縣大斷層與走嚮為北東東北嚮的陽平關,勉縣大斷層相交地帶的南側。
沿定軍山北緣有近東西方向,傾角大於60度的大斷層,在山前地帶岩層産狀變化很大,並見有斷層角礫岩,因此定軍山北緣與平地間,應屬斷層接觸。定軍山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優越。
資源物産
軍山狐(狸):
黃白相間,雜以黑斑,尾巴帶有“天”字紋者為最名貴,曾為貢品。
茶葉:
以“定軍茗眉”為代表的“定軍牌”係列名茶,揚名天下。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江源頭海拔800-1380米的古戰場定軍山域建立了無污染的良種生態茶園,茶區常年霧氣潦繞,氣候濕潤,漫射光,短日照,土壤肥沃,微酸,其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形成了獨特的茶葉品質。“定軍茗眉”以其“外形勻齊顯毫,細秀如眉,色澤嫩緑,嫩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黃緑明亮,葉底嫩緑,茶葉完整”曾多次獲奬,先後榮獲中國西部名優茶評比第一、“陸羽杯”奬、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銀質奬、陝西名優茶金奬、漢中市優質産品奬,96年被中央辦公廳選為國宴用茶。
礦産:
鐵爐溝——定軍山白雲岩礦帶,石灰岩,淺海沉積型。附近有水泥廠。
旅遊資源
武侯墓背倚筆峰山,西南有定軍山主峰吞吐呼吸,連峰橫亙,壁立如屏。西北則有巴山餘脈,高大雄峻,或騰躍直出,或麯折逶迤,據縣志記載:“每當月明,忽見定軍山頭旌旗閃爍,帳房參差。……及早,遍訪實無兵至”雲雲。
墓門左側的停車場中央,有諸葛先生的白色石雕像一座。步入武侯墓,但見眼前崗巒起伏,前書案梁、後筆峰山、左土地嶺、右武崗山,將武侯靈塚緊緊圍護,轉過書案梁,前面豁然開朗,玉帶溪從內山門前蜿蜒而過,更為景區平添了幾分幽靜和神秘的色彩。
入內山門,見山門側兩幅壁畫栩栩如生,一幅“三顧茅廬”,描述劉備為求東山再起,冒風雪嚴寒第二次到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圖中劉、關、張落馬扣門,童子相迎;另一幅“將星隕落”,描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中,臨終之前給姜維、楊儀叮囑後事的場景。
拜殿是歷代人們叩拜祭祀武侯的地方,又稱“獻殿”。拜殿外正上方有一塊大清光緒三年當地民間團體集體贈送的一塊匾額“三代遺纔”。
武侯墓的主體建築——大殿,在這裏供奉着一組非常珍貴的明末泥塑。大殿門楣,是清嘉慶年間一提督學政所題,上書:“萬古雲霄”。
神龕之上正中是諸葛亮的坐像,左手撫膝,右手持捲,凝目沉思,似運籌帷幄之中而决勝千裏之外;兩童一持劍,一捧印,侍立左右;龕下,左有竜驤將軍關興(關羽之子),右有虎賁將軍張苞(張飛之子),體態威武,護衛兩旁。
塑像之後有4幅屏風式壁畫,從左往右依次為:(1)劉備取得定軍山之戰的勝利後欲返還西川,留大將魏延鎮守漢中;(2)定軍山之戰中蜀漢老將黃忠刀劈曹魏名將夏侯淵;(3)諸葛亮北伐調兵遣將;(4)年過半百的劉備去東吳招親。大殿兩側是木刻諸葛亮文學作品《隆中對》、《誡子書》等,其中一側《出師表》為南宋抗金名將嶽飛所書,文章理明詞暢、情真意切,書法流暢自如、一氣呵成,堪稱“兩絶”。
站在中院,環顧四周,匾聯層層,古木參天,其中緑色防護欄特意保護起來的柏樹均為漢柏,乃是武侯安葬於此的同時栽種的。更有奇者,是那雙株古漢柏,粗至三人合抱,枝杈橫空蔽日,濃蔭匝地生寒,最顯“獨含天靈”的氣質。
大殿之後,諸葛亮墓塚青草瑩瑩,肅然聳立,呈覆鬥狀的墓塚是漢代高貴者的墓塚形狀。四周以漢白玉石護欄圍護,石欄上浮雕35幅“諸葛亮生平”故事圖案。墓嚮頭西腳東,暗示着“永懷西蜀,不忘北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夙願。
歷史人物
1.諸葛亮
曾排演八陣於定軍山下,卒於五丈原後,葬於定軍山下(今勉縣武侯墓)。
2.黃忠
西元219年,蜀魏為爭奪漢中,在這裏發生了起决定性作用的著名戰役——定軍山之戰,蜀漢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於定軍山下,挫敗了曹魏之銳氣,使蜀漢奪取了漢中。
故事傳說
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到蜀國,無論官吏,百姓無不為之慟哭,街頭田野祭祀悼念者隨處可見,故而亂了當時的“禮秩”。為此,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嚮寵等文臣武將聯名嚮後主劉禪上書,引經據典,陳說利害,強烈要求朝廷為諸葛亮修廟,“以表武侯功德,而千秋祭祀”,上慰英靈,下安百姓,以此維護禮秩,鞏固政權。劉禪迫於無奈,於景耀六年(西元263年)下詔“因近其墓”為亮“立廟於沔陽”,同時規定:立廟之後“凡親屬、臣吏、百姓等賜祭、供奉”諸葛亮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祭,以崇正禮”,從此以後,掃墓、祭祀、憑吊武侯的節禮“始從之”。這就是武侯墓一年一度清明廟會的由來,千百年來一直傳承延續,從未間斷。這盛大的歷史性廟會凝聚着人民群衆對一代賢相的追思和敬仰之情,也是對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繼承和發揚。
據說當年武侯駐軍於此,薑伯約隨侍最久,“武侯曾以斯穴親點於伯約”。
歷史事件
定軍山之戰
建安廿年(公元215年),曹操平漢中,並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蕩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蕩山的張郃後,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踞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 |
|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概況簡介
導演: 任景豐
主演: 譚鑫培
上映: 1905年
類型: 戲麯片
地區: 中國大陸
顔色: 黑白
劇情介紹:京劇傳統劇目。曹將張郃攻打葭萌關,老將黃忠嚮諸葛亮討令拒敵,諸葛亮因他年老而不允,黃忠當場舞刀、斷弓,於是討得令箭殺退張郃,並乘勝攻占曹軍屯糧之天蕩山。黃忠愈戰愈勇,又智斬敵大將夏侯淵,奪取了曹軍重鎮定軍山。本片為中國攝製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傢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電影,標志着中國電影的誕生。進入中國伊始,電影便成了本地商業文化的盛載和延伸,傳統的趣味找到了最新、最時髦的表達方法,而以後的事實會證明,這種結合會在偏離與拷問中證明自己的必要性。
1905,適逢譚鑫培60壽辰。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獲得了拍攝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的靈感。這一年,離狄剋遜發明電影放映機過了16年,離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車到站》過了10年。
劇目內容
《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漢中,並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蕩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蕩山的張郃後,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踞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定軍山劇照
一名《取東川》,又名《一戰成功》。情節不盡同。漢劇、川劇、滇劇、徽劇、秦腔、晉劇、同州梆子、粵劇均有此劇,河北梆子有《葭萌關》。
劇情簡介
公元1905年,此時的中國已經遭遇了八國聯軍以及各國列強的塗炭,一係列喪權辱國的條款仍在簽署。這塊土地和在這裏休養生息的中國百姓,隱忍地接受着那些頤指氣使的洋人們和他們的帶來的一切。
洋人們已經把這塊土地當成自己的樂土而樂不思蜀。
慈禧仍在東暖閣內垂簾……
而國傢已經是內擾外攘、民不聊生……
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100 年前的中國。
北京,天橋,熱鬧無比,洋人開設的西洋影戲院門庭若市,先進技術帶來的新鮮玩意兒很快被民衆接受,雖然年景蕭索,但是,人們卻依舊得在苟活中苦中作樂。同樣一條街,國人任景泰傢開設的西洋影戲院卻門可羅雀,原因衹有一個,洋人的機器、洋人的片源,人傢不賣你新片子,任你幾部老片子放映到地老天荒,無人問津。
任景泰,曾經留洋日本學習照相技術的有識之士,京城有名的照相師傅。自從買了臺攝影機,景泰心中就有了不能遏止的想法——拍國人自己的西洋影戲!用時洋人之技藝,記錄自己國傢之精粹。一個偶然的機會,任景泰參加聲震京城內外的京劇名角“譚叫天”譚鑫培的壽誕,便有了將譚鑫培之京劇拍成西洋影戲的念頭。然而,就在任景泰想實視自己的理想時,一係列事端先後發生了……
故事中,任景泰拍攝西洋影戲無怨無悔赤子一樣的情懷,盡現他拳拳愛國之心和正義之氣。
任景泰最心儀的徒弟劉仲倫最解師傅心意,攝影機無端被毀之後,他幾乎殫精竭慮地希望彌足過穴,然而事情並非都隨人願,仲倫找到撞毀攝影機的女子,卻發現她也是厄運在身。從怨懟到誤會冰釋,處子情懷的仲倫和女子暗生情愫,然而情到濃處卻被大觀樓戲院的一場大火阻隔了女子的生死消息,仲倫痛苦難擋,了無生趣,生生地應承了自己是縱火之人,情若父子的一對師徒驟然成了陌路人。仲倫入獄成招,被罰作苦役。就在仲倫已經斷了塵念的時候,王府特召回仲倫為即將去蒙古和親遠嫁的格格拍照。仲倫到了京城王府,在王府花園看到誤以為已絶塵寰的女子正是要遠嫁的雅琪格格。雅琪格格雖情深意重,但是國命難違,於是在遠嫁之時,召來仲倫一別,也為仲倫留下了價值不菲的玉牌。格格遠嫁,仲倫轉化悲痛,將玉牌當掉,換回攝影機帶給師傅,師傅也終於瞭解了仲倫的苦惰,師徒前嫌盡釋。攜手共同拍成了京劇《定軍山》“請纓”等幾個經典片段。
是年,某月,某日,京城的某開闊地,任景泰、劉仲倫拍攝的《定軍山》影戲為百姓免費放映。一時間,萬人空巷,大傢聚攏至一處,觀看《定軍山》。情至酣處,出現了衆人齊唱《定軍山》,為譚鑫培影戲配唱的感人場面。在酣唱中,任景泰劉仲倫師徒二人終於釋然,淚落如雨……
至此,中國第一部電影産生了。
拍攝情況
20世紀50年代末,曾有人對豐泰照相館學徒劉仲明做過采訪,那次采訪留下瞭瞭對《定軍山》拍攝情況的最詳細的記載:
“……廊子下藉着兩根大紅圓柱,挂上一塊白色布幔。屋內成了譚老闆臨時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師、敲鑼鼓傢夥的,都來了。屋外院子裏,把那架號稱‘活動箱子’的攝影機,擺在了靠前院後墻邊。由照相技師劉仲倫擔任拍照(即攝影),他是‘豐泰’最好的照相技師了。雖然前幾天練過幾回,但真的上陣,仍顯得有些緊張。一通鑼鼓過後,布幔後閃出一個戴髯口、持大刀的古代武將來,這就是譚鑫培最拿手的《定軍山》裏的老黃忠,衹見他配合着鑼鼓點兒,一甩髯口,把刀一橫,立成頂梁柱一般,就聽旁邊有人喊:‘快搖’,劉仲倫便使勁搖了起來,那時的膠片衹有二百呎一捲,很快便搖完了,算告一段落……”
相關人物和場景
1.任慶泰
字景豐,青年時在日本學習過照相技術,是一個典型的技術派商人。1892年在北京開設豐泰照相館,成為京城最早開業的照相館老闆。因其技術優勢,生意異常興隆。最初,他的大觀樓像中國當時的所有影戲樓一樣,放映的是舶來品。漸漸地,任慶泰痛感“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僅有戲法與外洋風景”,他動了自己拍片的念頭。攝製《定軍山》之後的三年裏,他還拍攝了《青石山》、《豔陽樓》、《紡棉花》等戲麯的片段。1909年,照相館遭受火災,任慶泰的電影活動就此終止。1932年去世。
2.譚鑫培
著名老生演員,戲路廣博,文武昆亂,無所不能,是當時北京演藝界的明星人物,慈嬉的御用演員,人稱“伶界大王”,因拍攝《定軍山》而成為中國第一位電影演員。稍後他還拍攝過《長坂坡》的片段。
3.大觀樓影院
建於1905年,創始人即任慶泰,前身為大亨茶園。《定軍山》在此上映時,人潮洶涌,一時無兩。20世紀20年代成為中國第一傢男女同座的影院。解放前一直由任傢經營,1955年起公私合營,1965年改建成北京當時唯一一傢立體電影院。
同類電影
早期中國電影和戲麯結有深厚的緣份。因為當時的中國人缺乏拍攝敘述性影片的經驗,而戲麯又是當時吸引觀衆熱情的保障,因此早期的中國電影與戲麯的聯繫很緊密。除了《定軍山》是一部戲麯紀錄片外,豐泰照相館拍攝的那批電影都是戲麯片段。1931年誕生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不但描述的是戲麯藝人的悲歡生涯,而且還穿插了四個演唱片斷,1948年攝成的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也是根據同名京劇改編並由梅蘭芳主演的。
任慶泰挑選要拍攝的劇目時,會先派職員去戲院把受觀衆歡迎的戲記下來,然後選出其中做、打動作多於唱、念的片斷拍成影片。早期的這些戲麯片絶大多數是武工戲中的一些武打、雜技等戲麯舞蹈場面片斷,而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京劇演員,如譚鑫培、俞菊笙、朱文英等,從而突出了視覺運動的銀幕感受。 |
|
定軍山鎮 |
|
|
|
定軍山鎮 | 定軍山嘆 | 定軍山剿匪 | 定軍山之戰 | 定軍山選段 | 定軍山風景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