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江西 >贛州 > 宋代古墻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宋代古墻投訴電話贛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797--8220603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在西津門至東河大橋一段,沿江蜿蜒,是江西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城墻。它長3664米,墻高5-7米,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給古老的贛州增添了幾分英姿。它是北宋嘉伯年間為防洪水用磚石修築的,現為全國屈指可數的北宋磚墻之一。除城墻外,還保存有炮城、馬面、拜將臺等軍事設施和數以萬計的銘文城磚。這些銘文城磚是研究贛州古城,特別是宋城的最珍貴的遺存。
No. 2
  贛州城,設置於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由於戰亂和洪水災害曾數次搬遷,最後於南朝梁承聖元年(公元552年)纔在章貢兩江之間即現城址固定下來,至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
  五代後梁時,盧光稠占據虔州(今贛州)並統轄虔韶二州(今贛州地區和韶關地區),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需要,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擴建工程。擴建後的贛州城三面臨江,在不靠江的南面開挖了深廣的護城河,直至民國時期,贛州城城區的範圍一直未動。
  宋代以前,贛州城的城墻係用黃土構築,自北宋中期以後,由於大餘嶺道的開通,贛州城成了中國東南地區的交通樞紐,經濟空前繁榮,加上章貢兩江之水“歲歲壞城”,因而贛州從北宋嘉估年間起,便開始使用磚石構築城墻了。《宋史》記載:“宗翰字周翰,登進士弟......知虔州,城濱章貢兩江,歲為水嚙,宗翰伐石為址,冶鐵固之,由是屹然。”此後,歷經南宋、元、明、清、民國共八百餘年,歷代均不斷對城墻進行修繕、加固。根據近年來的孝古調查,現已在贛州古城墻上找到了40 餘種不同的銘文磚,其中帶有紀年銘文的就有二十餘種,年代上起北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下迄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且城墻上銘文與地方志中修城的記載相吻合,實際上一份不可多得的古代城市建設史的寶貴資料。
  贛州城城墻全長6900米左右,平均高度約5米,厚6.5米,墻垛高1.5米。整個城池建有鎮南、西津、涌金、建春、百勝五座帶有城樓的大城門,沿城墻上建有數十座值更用的警鋪,在南段城墻的中部有五代護城時所建的南門、大南門、西津門、八鏡臺等交通要道口,還有鹹豐年間所建的五座炮城。贛州城城池堅固雄偉、是我國古代東南地區的一處軍事重鎮。
  贛州古城墻現存3700多米,是江南保存最長的宋代古城墻,沿貢水、章水段3664米,南面拜將臺尚存52米,東南面現養濟院處尚存城墻基礎41米。古城墻一般高7米,寬4米多。垛口完好的城墻有2420米。墻上警鋪殘存10個,馬面一個,東北城墻上之八境臺是幾經修復的唯一城樓,尚存西門炮城。
  贛州古城是我國現存唯一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墻,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