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 河北 >承德 >承德市區 > 安遠廟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安遠廟投訴電話承德市旅遊投訴電話:0314-2024548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安遠廟門票價格10元
  安遠廟在承德市避暑山莊東北、武烈河東平崗上,舊時俗稱伊犁廟,建於乾隆二十九年,是為了安置投奔清朝的準噶爾蒙古族達什達瓦部而特意建造的。在形製上仿新疆伊犁河畔的固爾紮廟(是藏傳佛教在漠西的傳教基地),所以帶有明顯的少數民族特色。
  
  安遠廟佈局規整,風格簡潔大方,由門殿、二進院落配殿和普渡殿組成。普渡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上下三層,面闊七間,一層供緑渡母塑像,四壁繪有壁畫,內容以佛事活動為主,以色彩絢麗為主要特點;二層供三世佛;三層供大威德金剛像,並存放乾隆習武打獵的甲仗等。殿前有乾隆御筆臥碑一塊,以滿、漢、蒙、藏四體文字鎸刻。
No. 2
  安遠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其建築形式是仿新疆伊犁河畔的“固爾紮廟”,又稱“伊犁廟”。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於當時阿睦爾撒納的叛亂,達什達瓦寡妻衝破阻撓,歷盡千辛萬苦,舉部投歸清政府。乾隆皇帝為了安撫達什達瓦部落,將他們遷徙到承德定居,並在駐地山岡上建安遠廟,寓意安定遠方,團结邊疆各民族,鞏固北部邊防,維護國傢統一。安遠廟落成後,不僅成為達什達瓦部衆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清王朝用來團结邊疆各少數民族的政治活動場所。 安遠廟占地26,000平方米,其建築佈局整齊對稱,中軸綫分明,以山門,碑亭,普渡殿,後山門為主體建築,進入山門,有一片空地,是當年達什達瓦部衆舉行“跳步踏”的場所。主殿普渡殿,殿頂全部覆蓋黑色琉璃瓦,形式獨特,具有蒙古喇嘛寺廟中傳統的都綱(講經堂)法式,佈局嚴整。
  主體建築普渡殿,外觀四層,實際三層:一層供緑渡母,二層供三世佛,三層供大威德金剛像,並存放乾隆習武打獵的甲仗等。樓頂是重檐歇山黑琉璃瓦覆蓋。黑瓦覆頂在寺廟建築和皇傢建築群中是極為罕見的。
  安遠廟位於武烈河東的山崗上,分三層墻垣。從正面進入山門,有一片空曠的平地,是當年達什達瓦部衆在此舉行“步踏”(打鬼)宗教活動的地方。山門以內中軸綫上還有三層門。第一層門為欞星門,有腰墻橫隔,兩側各有5間配房;第二、三層門用磚石構成三個拱形門洞,檐歇山頂;第三層門周圍以單層群房圍繞,共64間,群房正中是安遠廟的主殿——普渡殿。殿前有一塊臥碑,正面刻寫乾隆皇帝《安遠廟瞻禮書事》碑文,兩側刻乾隆皇帝的詩,敘述安遠廟建立的歷史背景和經過。
  普渡殿是該廟主殿,重檐歇山頂,用黑色琉璃瓦覆蓋。內部是一座三層樓房。第一層正中,一尊木雕坐像,名為緑渡母,四周壁畫,精工豔麗,豐富多彩,人物傳神,描繪佛教故事。二層樓上,原供釋迦牟尼、迦葉、彌勒三尊佛像,現陳列三樓。第三層,有一尊九頭、三十四臂、十六衹腳的護法神像,名為大威德金剛。
  安遠廟具有明顯的蒙古建築風格。其佈局平坦、寬敞、開闊。中軸綫分明,規整對稱,主體建築是藏族寺廟的“都綱”(都綱是可以容納幾千僧人念經的殿堂)法式,又揉合了漢族寺廟的某些藝術手法,在承德外八廟中獨具一格。
包含詞
承德安遠廟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