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安徽省博物館聯繫方式地址:合肥市三孝口嚮北100米
電話:0551-2824655安徽省博物館投訴電話合肥市旅遊投訴電話:0551-2619228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安徽省博物館門票價格10元
安徽省博物館,位於合肥市長江路三孝口北側,占地面積約70畝.1956年建成,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以皖南、皖北文物館和科學館等合併組建。建築面積約l.6萬平方米,陳列面積8886平方米。館藏有各類文物10.5萬多件,包括珍貴藏品136件。
安徽省博物館是安徽省唯一一座集自然、歷史、社建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解放初期,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博事業,在合肥成立了合肥科學館、皖北文管會,在蕪湖成立了蕪湖科學館、皖南文物館。1953年4月23日,在合併上述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館籌備處"。1954年8月,建築面積達11580平方米的陳列大樓破土動工,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館正式成立。
多年來,安徽省博物館一直不懈地加強自身建設。1978年建築面積達300平方米的古生物陳列室建成並對外開放,1985年一座建築面積達4156平方米的文物庫房建成使用;1993年一座面積達1257平方米的新辦公樓落成;1995年面積達1800平方米的大型係列專題陳列--《安徽古代文明陳列》正式嚮社會推出;2000年對原古生物陳列室進行了擴建,擴建後的古生物陳列館面積是原來的兩倍多,並采用了現代化的陳列設施和技術手段。
經過多年的徵集、收藏和保護,安徽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23餘萬件,其中以商周青銅器、楚國貨幣、漢畫像石、文房四寶、元代金銀器、新安書畫、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約文書等最為突出;在現代藝術品中,著名旅法女畫傢潘玉良的4000餘件作品珍藏於我館,為國內外所矚目。安徽省博物館現常年對外開放的基本陳列有《安徽古代文明陳列》、《安徽古生物陳列》,另有《潘玉良作品陳列》展覽在全國巡回展出。 |
|
安徽省博物館位於省會合肥市安慶路中段,占地面積約70畝,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解放初期,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博事業,在合肥成立了合肥科學館、皖北文管會,在蕪湖成立了蕪湖科學館、皖南文物館。 1953年4月23日,在合併上述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館籌備處”。1954年8月,建築面積達11580平方米的陳列大樓破土動工,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館正式成立。陳毅為該館題寫館名。
建館以來,黨和國傢領導人十分關心安徽省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繼1958年1月周恩來總理首先視察我館之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先念、葉劍英、陳雲、陳毅、彭德懷、聶榮臻、彭真、喬石等領導同志先後來館視察。1958年9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視察我館時指示說:“一個省的主要城市,都應該有這樣的博物館,人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緊的事”。這一指示不僅對我館,也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從而確立了安徽省博物館在全國博物館界獨特的歷史地位。1961年11月陳毅同志在視察我館時親筆題書的館名,更使安徽省博物館倍添光彩。
多年來,安徽省博物館一直不懈地加強自身建設。1978年建築面積為300平方米的古生物陳列室建成並對外開放,1985年新建4156平方米的文物庫房投入使用;1993年1257平方米的新辦公樓落成;1995年展綫為1800平方米的大型係列專題陳列——《安徽古代文明陳列》正式嚮社會推出;2000年對原古生物陳列室進行了擴建,擴建後的古生物陳列館面積是原來的兩倍多,並采用了現代化的陳列設施和技術手段。
安徽歷史悠久,豐富的文化遺産使她位居全國文物大省之列。經過多年的徵集、收藏和保護,安徽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近23萬件,其中以商周青銅器、楚國貨幣、漢畫像石、文房四寶、元代金銀器、新安書畫、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約文書等最為突出;在現代藝術品中,著名旅法女畫傢潘玉良的4000餘件作品珍藏於我館,為國內外所矚目。
新的世紀,新的發展,經過安徽省博物館的積極爭取,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確立了安徽省博物館建設的新藍圖,即保留、維修原館,規劃、籌建新館。2006年5月,原館陳列大樓維修竣工。推出了《徽州古建築陳列》、《館藏青銅器精品展》、《潘玉良作品展》、《安徽古生物陳列》、《元瓷之珍》五個基本陳列。其中《徽州古建築陳列》榮獲第七屆(2005—2006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奬。位於政務新區文化博物園內的新館已於2007年1月16日動工興建。
從1956年至2006年,半個世紀櫛風沐雨,五十載春華秋實,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安徽省博物館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其中雖有麯折,但發展亦有目共睹。當前全國上下越來越重視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相信在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關註下,安徽省博物館未來的發展會更好。 |
|
安徽省博物館陳列大樓建築面積11580平方米,文物庫房4156平方米。館藏文物有歷代銅、陶、瓷、金、 銀、玉器、貨幣、書畫、民俗、磚雕石刻、文房四寶、革命文物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物等,總計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册 (其中善本書8000餘册),一級藏品135件。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歷年來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如壽縣蔡侯墓出土的蓮瓣銅壺,通高80釐米,器形高大,蓋頂作鏤空的蓮瓣形,頸部有對稱的獸形雙耳,四獸作足,造型生動,為春秋時期少見的藝術珍品;壽縣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通高113釐米,口徑87釐米,重約400千克,形體高大,是現存周代以來最大最重的鼎,僅次於1939年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鼎。該館珍藏的古代瓷器有1963年宿鬆縣北宋元祐二年(1087)墓中出土的青白瓷註子與註碗,註子高20.2釐米,碗高13.9釐米,是景德鎮青白瓷中少見的佳作,也是宋瓷斷代中的珍貴標準器物。鐵畫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一種,具有立體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館藏清初鐵畫名傢梁在邦的作品《蘆蟹圖》,是鐵畫中的代表作。
該館陳列以地方歷史為重點,有《安徽古代史》、《安徽革命史》和《安徽古生物化石》 3個基本陳列。1981~1986年6月,該館先後舉辦各種展覽120多個,每年觀衆15~22萬人次。1984年 4月,《安徽古代文房四寶展》曾在日本東京展出。
該館從事文物保護科研的人員,曾對青銅器防腐蝕進行研究,用局部電蝕法去除青銅器上的粉狀銹,並結合使用苯駢三氮唑化學浸蝕劑保護青銅器,已取得較好的效果。科研室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的科研項目“激光全息文物無損檢測”,獲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表揚奬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科技成果三等奬。
該館編輯出版的書刊有《壽縣蔡□墓出土遺物》、《安徽名人畫選》、《毛主席視察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藏品選》、《安徽畫傢匯編》、《安徽古代文房四寶展覽圖錄》、《明清徽州社會資料選編》、《歙事閑談》(校訂本)、《新四軍在皖南》及《安徽文博》等。
館藏文物有歷代銅、陶、瓷、金、 銀、玉器、貨幣、書畫、民俗、磚雕石刻、文房四寶、革命文物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物等,總計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册 (其中善本書8000餘册),一級藏品135件。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歷年來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如壽縣蔡侯墓出土的蓮瓣銅壺,壽縣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等。該館珍藏的古代瓷器有1963年宿鬆縣北宋元祐二年(1087)墓中出土的青白瓷註子與註碗,是景德鎮青白瓷中少見的佳作,也是宋瓷斷代中的珍貴標準器物。另外,館藏清初鐵畫名傢梁在邦的作品《蘆蟹圖》,是鐵畫中的代表作。
安徽省合肥市三孝口嚮北100米 |
|
館長
副館長
館務委員會
行政部門:辦公室
人事老幹部科
保衛科
業務部門:保管部
陳列部
群衆教育部
信息資料部
文物科技保護中心
文化服務中心
附 設:工藝廠 |
|
李則綱(男 1892-1977),新中國第一批文物工作者,文史理論傢。1953年3月被任命為安徽省博物館籌備處處長。1956年1月14日至1958年5月出任安徽省博物館首任館長。
馬數鳴(男 1908-- 2003),哲學史論專傢,曾任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長。1958年5月至1979年期間出任、復任安徽省博物館館長。
祁超(男 1920-1983),江蘇阜寧人,1941年參加革命,長期從事黨的新聞宣教工作。1955年至1969年任安徽省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1973年至1977年3月任省出版局編輯部副主任,安徽畫報社副主任。1979年4月至1983年任安徽省博物館館長。
趙春鳴(男 1929-- ),江蘇銅山縣人,1949年2月參加革命,長期從事黨的宣教工作。1964年至1971年任安徽省委宣傳部巡視員,1973年至1984年任省話劇團副團長兼黨支部副書記,1984年7月至1987年5月任安徽省博物館黨總書記兼副館長,1987年5月至1989年任館長。
朱世力(男 1932-- ),安徽天長縣人,研究館員,國傢文物局博物館專傢組成員,中國博物館學會名譽理事,長期從事文物、博物館管理工作,為安徽文博事業的發展作了大量的基礎工作。曾擔任《中國古代文房用具》、《文房珍品》、《中國民族建築·安徽捲》等圖書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博物館捲》、《中國文物精華辭典》、《中國博物館志》、《安徽古籍叢書》等圖書編委,著有《博物館概論》(合著)、《中國博物館工作概論》(合著),並在海內外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1989年至1994年期間任安徽省文物局局長兼省博物館館長。
鄧朝源(男 1939-- ),重慶市人,1963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研究館員,曾任安徽省文物局局長、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省文物保護委員會專傢委員、省博物館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陳列藝術理論研究及展覽設計,曾策劃、設計、組織各類陳列展覽200餘項,其中主持擔綱大中型陳列展覽總體或專題設計40餘項,包括《安徽古代史陳列》、《安徽革命史陳列》、《安徽古代文明陳列》、《歷代古硯展覽》等。主編或合編《安徽省博物館四十周年論文選集》、《汪采白畫集》、《潘玉良美術作品選集》。1994年7月至2000年8月任安徽省博物館館長。
鬍欣民(男 1954-- )河北????山縣人,安徽大學歷史係畢業,研究館員,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中國楚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安徽錢幣學會理事。先後就職於安徽考古研究所、省文物局。1995年調任省博物館,歷任館長助理、副館長,2000年9月任安徽省博物館館長。主要致力於田野考古,古陶瓷、錢幣研究,曾參加長豐楊公戰國墓、李三孤堆楚王墓、舒城九交墳春秋墓、定遠頂傢寨新石器遺址、含山凌傢灘新石器遺址及淮北地區先秦文化遺址、壽春城址的發掘與調查,主持舒城鳳凰嘴戰國漢墓、鳳臺南金西晉墓、五河漢墓、合肥漢墓等發掘工作,並主持劃定安徽省20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及建設控製地帶,為我省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主編《安徽省博物館四十年論文選集》、《安徽省博物館藏瓷》,合作編著了《安徽文物大全》、《黃山文化旅遊大辭典》、《安徽玉器》、《安徽考古論綱》等書,先後發表各種論文20餘篇。
黃秀英(女,1954-- ),廣東鬱南縣人,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係,副研究館員,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革命紀念館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省錢幣學會常務理事,現任安徽省博物館副館長。主要從事徽州文化及文房四寶鑒賞研究,發表了《目蓮戲雕的收藏與研究》、《鄧石如和他的鐵硯》、《鬍開文與地球墨》等文,並合作編著《安徽省博物館名品》、《文房珍品》、《中國古代文房用具》。
鄧峰(男 1961-- ),安徽金寨縣人,大專文化,助理經濟師,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安徽省旅遊協會會員,安徽省收藏傢協會理事,現任安徽省博物館副館長。主要從事行政管理、文化産業開發等工作。曾多次被選派參加文化部全國文化産業研討班。 |
|
石𠔌風(男 1919-- ),湖北黃梅縣人,1938年畢業於北平藝專國畫科,研究館員,國畫傢,文物鑒定傢。曾任北平古物陳列研究館研究員,現任國傢文物出境鑒定安徽站副站長(兼職),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安徽美術傢協會名譽理事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擅山水、花鳥、走獸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1987年在日本東京舉辦兩次個人畫展,1995年於安徽合肥舉辦個人畫展。發表美術史論文160篇,出版《石𠔌風的動物畫》、《石𠔌風畫集》等畫册及《徽州墨模雕刻藝術》、《𠔌風堂藝談》等專著。
劉和惠(男 1929-- ),安徽合肥市人,195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係,研究館員,楚文化研究專傢。曾任安徽省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現為全國楚文化研究會名譽理事,安徽省考古學會名譽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從事考古和歷史文獻研究,以楚文化研究和徽州文化研究最為突出。治學主實,長於考證,微觀研究與宏觀考察並重。曾發表論文70餘篇,著有《楚文化的東漸》、《徽州土地關係》等。
閆玉敏(女 1932-- ),河北省冀縣人,1959年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研究生畢業,一級美術師,著名雕塑工藝大師。曾參加建國十周年民族文化宮大廳浮雕、淮海戰役紀念浮雕工程及毛主席紀念堂雕塑工程。1973年為安徽馬鞍山李白紀念館塑李白像,由郭沫若審稿,瀋從文、劉開渠定稿。1984年完成安徽省大澤鄉陳勝、吳廣紀念碑,後被選為紀念郵票題材。1994年創作出中國第一件大型燒陶藝術品-水月觀音像。
董伯信(男 1938-- )山東平原縣人,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築裝飾美術係,研究館員,陳列藝術設計專傢、書畫傢。現任中國博物館學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常委,安徽省博物館學會副秘書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和研究,主張以人為中心,科學和藝術相結合。主持設計省內外大型陳列展覽50餘項,1979年參加人民大會堂安徽廳裝修設計,1994年主持完成的《安徽古代文明陳列》被業內譽為"安徽模式",2000年設計策劃並任藝術總監的《新四軍在皖南》陳列榮獲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奬。主要著作有《花草圖案集》、《展示藝術設計》、《潘玉良美術作品選集》(合著)、《博物館陳列藝術》(合著)等。
盧茂村(男 1937-- ),安徽廬江縣人,1960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係,研究館員,考古學家。安徽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安徽歷史學會、安徽考古學會理事,省政協第七屆委員,曾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參加多次大型考古發掘,如福建泉州灣宋代海船發掘等,發表論文300餘篇。 |
|
書 名: 安徽省博物館
作 者:本社 編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4-8-1
ISBN: 9787501007226
開本: 16開
定價: 460.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安徽省博物館所藏的青銅器、陶瓷器、繪畫、書法、硯、墨及墨模、徽州磚雕、鐵畫及其它工藝品。
安徽省博物館建立於1956年,全省文物和自然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現收藏有歷史、藝術、自然各類文物、標本及古籍文獻20多萬件(册)。同時,它又是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機構,擁有從事歷史考古、書畫藝術、陶瓷、民間工藝、文物鑒定和保護、自然標本、陳列設計等方面的專傢和工作人員150餘人。設有學術委員會、保管部、文獻研究部、歷史部、藝術部、陳列部、群衆工作部、科學技術保護部、辦公室等部門。並附設有工藝廠。
目錄
序
圖版目錄
圖版
青銅器
陶瓷器
繪畫、書法
硯、墨及墨模
徽州磚雕
鐵畫及其他工藝品
圖版說明
主要參考文獻 |
|
安徽 | 安慶 | 文物 | 瓷器 | 陶瓷 | 西周 | 考古 | 器皿 | 元代 | 五彩瓷 | 青銅器 | 商代 | 博物館 | 安徽省 | 東漢 | 合肥市 | 宜子孫鐘形金飾 | 更多結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