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安徽刺黃柏
目錄
簡介
  安徽刺黃柏
  落葉灌木
  藥名
  安徽刺黃柏
  別名
  黃柏、刺黃柏、三顆針
  漢語拼音
  an hui ci huang bai
  英文名
  root of anhwei barberry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
  歸經
  肝;胃;大腸經
  科屬分類
  小檗科
  拉丁文名
  radix berberidis anhweiensis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400m的山間灌叢、溪邊或林下石隙間。
  采收和儲藏
  秋季采收莖枝,去葉,洗淨,曬幹。
  資源分佈
  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功效分類
  清熱燥濕藥
  性味
  味苦;性寒
  藥材基源
  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莖枝。
理化性質
  理生鑒別
  (1)取粉末少許置載玻片上,加2%????酸1滴,靜置片刻後鏡檢,可見????酸小檗鹼針晶簇。
  (2)取粉末少許置載玻片上,滴加30%硝酸1-2滴,青置片刻後鏡栓,可見黃色硝酸小檗鹼針晶簇,加熱後結晶消失並顯紅色。
主治與功效
  主治
  濕熱痢疾;泄瀉;黃疸;淋濁;帶下;瘡瘍;咽喉腫痛;目赤腫痛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動植物形態
  刺黃柏,落葉灌木,高1-2m。小枝稍有棱角,老枝黃色或暗棕色,有少數黑色疣點,刺單生或3叉,長1.5-3cm。葉簇生;柄長0.5-1cm;葉片橢圓形,倒卵形勤儉到卵狀橢圓形,長2-6cm,寬1.5-3.5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邊緣有刺狀鋸齒15-25,齒距2-3mm,上面緑色,下面灰白色,網脈明顯。總狀花序頂生,長3-4cm,有花10-20朵;花黃色,直徑約1cm,花被6,內輪花瓣基部有2枚腺體;雄蕊6,花藥2瓣裂;子房1,內含1-2枚胚珠。漿果橢圓形,紅色,略被粉狀物。花期4-7月,果期8-10月。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稍直,多分枝,直徑1-5mm,長短不一。表面黑褐購或棕黑色,具縱皺紋,針刺多單一,稀三叉。質硬,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懷;橫切面皮部淡黃色,木部黃色,有較密放射狀紋理,髓部較小,黃白色。氣微,味苦。
  以莖枝粗壯、斷面色黃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10餘列木栓細胞,排列緊密。皮層較窄;纖維單個散在,壁薄。維管束外韌型,20-28個環列;韌皮部較窄;束中形成層2-3列細胞;木質部發達,導管直徑可達50μm,木纖維衆多,排列緊密。射綫較平直,寬1-7列細胞。髓約占直徑的1/4,由薄壁細胞組成,有的細胞含草酸鈣柱晶或方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