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謝尼埃
目錄
創作背景
  安德烈·謝尼埃(Andrea Chenier)
  《安德烈·謝尼埃》是意大利作麯傢翁貝托·焦爾達諾(Giordano Umberto,1867—1848年)於1896年創作的一部浪漫主義歌劇,它以18世紀後半葉的巴黎為舞臺講述了著名詩人和政治傢安德烈·謝尼埃的生平事跡。全劇共分四幕,腳本使用意大利語,是由路易吉·伊利卡編寫的。1896年3月28日在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舉行首次演出。
  作麯者焦爾達諾大體上與普契尼是活躍在同一時代的人物,他除了這部作品之外,還留下了《費朵拉》(Fedo1a)及其他幾部歌劇。現在看來,那幾部歌劇都得不到多少上演的機會,衹有《安德烈·謝尼埃》至今還經常在各地上演,並為廣大觀衆所喜愛。
  這部《安德烈·謝尼埃》,是現實主義歌劇盛行時期的作品,所以受到這種創作風格的影響很深,有很強烈的戲劇效果和鮮明、復雜的個人心理描寫。劇中適當地運用了優美、抒情的表現手法,而且還使用了當時法國的革命歌麯,可以看出作者的法國傾嚮。當然從這部作品裏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瓦格納的影響。但從整體來看,在和聲上沒有新鮮感,也沒有使用比較顯著的革新手法。不過還應該註意到他在管弦樂的配器方法上,處理的是很巧妙的。
劇情介紹
  第一幕:科伊尼伯爵夫人別墅中豪華的舞廳。
  僕人們正在為傍晚將要舉行的舞會忙碌着。其中有一個僕人叫傑拉爾德(男中音),他是一個革命主義者,很討厭有錢的貴族這種揮霍浪費的玩樂。他心裏暗暗地懷着對伯爵夫人(次女高音)的女兒馬達萊娜(女高音)的愛戀之情,同時在等待着爆發革命。客人陸續來到,開始上演田園劇,扮成男女牧羊人的人們,合唱着《噢,牧羊女》。由於運用了透明的和聲,音樂非常優美,以優雅的小行板速度唱出了牧羊人嚮牧羊女告別並將走嚮旅途的心情。客人中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安德烈·謝尼埃(男高音),有人請他作一首即興待,他拒絶了,但因馬達萊娜又請他以愛為主題吟詩一首,他終於答應即興賦詩。但這是一首抒發對祖國之愛、反對暴政、反對壓迫窮人的詩歌。聽了這首作品,使富有者暴跳如雷,但卻吸引了馬達萊娜的心。
  第二幕:巴黎的玫瑰油咖啡館的外面,距第一幕五年後,爆發革命不久。
  謝尼埃因為寫了一篇攻擊羅伯斯庇爾的文章,遭到嫌疑,偵探正監視着他。朋友們勸他趕快從巴黎逃走,他唱道:“我相信暗中存在的力量。”他因為熱戀着一位每天都寄情書但還沒有見過面的女性,所以不肯離開巴黎。以後得到一個機會,與這個女人見面之後,纔出乎意料地知道她卻是馬達萊娜。兩個人歌唱着《假如你有力量》,在互相傾訴着愛情。兩個人準備逃離巴黎,但這一情景卻被現在已經成為羅伯斯庇爾心腹的傑拉爾德發現。傑拉爾德與謝尼埃决鬥,結果傑拉爾德受了重傷。
  第三幕:在革命黨的法庭上。
  傑拉爾德想用書面告發已被逮捕的謝尼埃,但又考慮到這樣做,對於廣大民衆來說實際上等於是叛變行為,於是唱起了《祖國之歌》這首詠嘆調。接着管弦樂奏出了《馬賽麯》。這時馬達萊娜被帶進來了。她的母親已經去世,衹要謝尼埃能得到自由,她願意把自己許配給傑拉爾德,於是她把這種心情在詠嘆調《我死去的母親》中唱了出來。這種發自內心的愛情,深深地打動了傑拉爾德,所以他打消了想和她結婚的念頭。這時開始審判,謝尼埃否定了指控自己是叛逆者的起訴書,他在詠嘆調《是的,我是一名士兵》中唱道:“死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名譽受到損傷。”傑拉爾德原來出於嫉妒心告發了謝尼埃,現在被他們純真的愛情感動了,就又為謝尼埃辯護起來了,但是力所不及,謝尼埃被宣判為死刑。
  第四幕:聖·拉紮爾監獄的院子裏。
  被判處死刑的謝尼埃,正在吟誦他的絶命詩。這首名為《象五月的時光一樣美好》的詠嘆調,是一首能深深地打動人心的歌麯。傑拉爾德秘密地把馬達萊娜帶到這裏來。馬達萊娜决心要與謝尼埃一同死去,就買通獄卒,換穿了被判處死刑的女囚的服裝。兩個人熱烈地唱起了歌頌愛情的二重唱《我在你的身邊》,就這樣,在描寫死亡給愛情帶來了勝利的音樂高潮中,他們被送上了斷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