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853400 代碼:542425 區號:0896
拼音:ān Duō Xiàn,Anduo Xian
安多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那麯地區的中部,北與青海省接壤。總面積43410.85平方千米,人口3.28萬人。
地處唐古拉山南麓,海拔在4700米左右。屬高原亞寒帶半濕潤性季氣風氣候,晝夜溫差大,四季不分明,多風雪天氣。年均溫-3℃,年降水量411.6毫米。境內河流有長江源流水係,怒江源流水係,色林湖源流水係。湖泊大於2平方千米的有122個,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有17個。境內有青藏公路和安(多)獅(泉河)公路。屬純牧業縣。 |
|
該縣地形屬高原山川類型。
安多縣地處西藏北部,著名的唐古拉山脈南北兩側,東與青海省治多縣、紮多縣、西藏聶榮縣為鄰,南與那麯縣接壤,西與班戈縣、雙湖特別行政區搭界,北靠青海省格爾木市。全縣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裏,縣城所在地位於109國道3420至3430公裏處,距那麯地區所在地那麯鎮135公裏,距自治區首府拉薩市464公裏,離格爾木市703公裏。
安多附近有超基性岩侵入,唐古拉山以南和安多南部有燕山期花崗岩侵入。以川藏公路為界,東部為高山灌叢草甸地帶,屬怒江上遊;西部為高山草甸地帶,屬紮加藏布上遊和桑麯流域。
該縣地形屬高原山川類型。以唐古拉山主脈為脊,無數大小山峰造迄連綿,高低起伏,由西嚮東,北有唐古拉山、可可西裏山和祖爾肯烏拉山,中部有托爾火山,南部有桑卡等山脈,是中間高南北低、西高東低之勢,由中部唐古拉山主脈的6600米逐漸下降到店北的4700多米、唐南的4500多米,形成“屋脊”狀。
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藏語意為“高原上的山”,又稱當拉山或當拉嶺,是長江和怒江的分水嶺,在國內的知名度非常高。它與喀拉昆侖山脈相連,在蒙語中意為“雄鷹飛不過去的高山”。唐古拉山西段為藏北內陸水係與外流水係的分水嶺,東段則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係的分水嶺。怒江、瀾滄江和長江都發源於唐古拉山南北兩麓。
可可西裏山
昆侖山脈南支,或稱可可稀立山,蒙古語為“青山”之意。橫貫西藏自治區東北部與青海省中西部。西起木孜塔格峰(海拔7723米)之南,東止楚瑪爾河與沱沱河間的青藏公路以西,呈東西走嚮。
祖爾肯烏拉山
祖爾肯烏拉山蒙古語意為“像心髒的山”,近東西走嚮,長240公裏,寬40-60公裏,平均海拔4700-5500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最高峰崗欽紮仲,海拔6137米。
境內主要有三條水係:即長江源流水係、怒江源流水係和色林錯源流水係。
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河流交匯縱橫,河床均屬第四係全新統現代河床。縣境西南多湖泊,較大的有錯那、茲格塘錯、懂錯、蓬錯等。
錯那湖
錯那湖位於西藏安多縣境內,面積400多平方公裏,被當地藏族群衆奉為“神湖”。錯那湖是怒江的源頭湖,海拔4800米,面積約300平方公裏,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唐古拉山山脈南部河溪均匯入錯那湖流入怒江。
茲格塘錯
茲格塘錯距離公路有4公裏,湖畔草叢稀疏,鋪蓋無數小石子,黑、白、灰、紅、緑,五彩繽紛。一條寬約3米的河流通往湖泊,但已完全幹涸,河床正逐漸沙化。 |
|
安多縣是一個純牧業大縣。改革開放給安多牧民家庭經濟註入了新的活力。牧民家庭的牲畜存欄數和出欄數有了較大的發展,據安多縣計委對腰恰鄉的牲畜統計,1986年牲畜總數為36294衹(匹、頭)、到1994年為71590衹(匹、頭),四年增加了35296衹(匹、頭),年增長率為24.3%;出欄率占各類牲畜比重為1986年是12.03%,到1994年為27.7%,四年增加了15.67%。 截止2000年底,全縣各類牲畜存欄93萬頭(衹匹),全縣牧業總産值5688.36萬元,牧民人均收入2388.54元。全縣國內生産總值為6632.41萬元;其中一産為4363.56萬元;二産為410.73萬元;三産為1895萬元。全縣年財政收入379.6萬元。 |
|
安多縣轄4鎮、9鄉:紮仁鎮、雁石坪鎮、強瑪鎮、帕那鎮、措瑪鄉、灘堆鄉、紮麯鄉、崗尼鄉、瑪麯鄉、色務鄉、瑪榮鄉、多瑪鄉、幫愛鄉,共有79個行政村(居委會)。註:雁石坪鎮及其所轄的8個行政村、多瑪鄉及其所轄的7個行政村、瑪榮鄉及其所轄的4個行政村、瑪麯鄉及其所轄的12個行政村、色務鄉及其所轄的3個行政村均在青海省境內,此部分由西藏自治區安多縣實際管理範圍的面積為47502.45平方千米。 |
|
西藏民主改革前,安多有4大部落,由安多千戶長管轄。隸屬羌基。1959年民主改革後建縣,隸屬於那麯專區管轄。1970年那麯專區改稱那麯地區,安多縣即由那麯地區管轄至今。建縣時臨時駐地在拉日。1960年下半年遷往兩道河。1961年9月遷往帕那。縣府現駐紮那鎮。
1997年,面積9.6萬平方千米,人口3.4萬,均為藏族。轄17鄉,縣政府駐地帕那,距行署駐地138千米。
2000年,安多縣轄1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284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腰恰鄉 5283 布麯鄉 1370 多瑪鄉 1482 瑪麯鄉 1595 吉日鄉 1589 灘堆鄉 1016 強瑪鄉 1953 邦愛鄉 1704 措瑪鄉 3279 果祖鄉 2074 加傲鄉 2344 納色鄉 2592 瑪榮鄉 904 紮麯鄉 956 色務鄉 734 崗尼鄉 1534 德莎鄉 2434
2001年,安多縣轄17鄉:布麯鄉、幫美爾鄉、措瑪爾鄉、多瑪鄉、德薩鄉、果祖鄉、崗尼鄉、吉日鄉、江傲鄉、馬麯鄉、瑪絨鄉、納色鄉、強瑪鄉、色務鄉、灘堆鄉、宇恰鄉、紮麯鄉。
2002年,安多縣由1區,17鄉,136村委會調整為4鎮、9鄉,30居委會、35村委會:帕那鎮、紮仁鎮、雁石坪鎮、強瑪鎮、瑪麯鄉、措瑪鄉、幫愛鄉、灘堆鄉、紮麯鄉、崗尼鄉、色務鄉、多瑪鄉、瑪榮鄉。 |
|
- n.: Anduo County
|
|
安多 |
|
|
|
瑪鄉 | 強瑪鎮 | 措瑪鄉 | 灘堆鄉 | 紮麯鄉 | 崗尼鄉 | 瑪麯鄉 | 色務鄉 | 瑪榮鄉 | 多瑪鄉 | 幫愛鄉 | 腰恰鄉 | 吉日鄉 | 布麯鄉 | 強瑪鄉 | 果祖鄉 | 加傲鄉 | 納色鄉 | 德沙鄉 | 帕那鎮 | 紮仁鎮 | 雁石坪鎮 | 德莎鄉 | 江傲鄉 | 馬麯鄉 | 瑪絨鄉 | 宇恰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