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福建 >莆田 > 寧海橋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寧海橋投訴電話莆田市旅遊投訴電話:0594-2697690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寧海橋距莆田市區約15公裏的木蘭溪入海處,古為寧海渡,故名寧海橋。因這裏溪海匯集,潮大流急,泥沙滾滾,建橋工程十分艱巨。從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至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三百多年間,六建六圯。現存的橋,是從清雍正十年(1732年)開始,耗費15年修建的。橋為石梁式,全長225米,面寬5.8米,兩墩之間的淨跨徑在8.8-11.8米之間,比我省著名的五裏橋和洛陽橋的跨徑還大。橋面用75塊長13米、厚1.2米的巨石敷設而成。兩旁有扶欄,望柱頭雕刻着姿態不一,綫條簡練的石獅浮雕。橋的兩端,原竪有高約3米的戴盔披甲、手執長劍的護橋將軍石像四尊,現衹存兩尊。從橋上觀日出,萬道金光直投橋下,猶如金竜逐波,儀態萬千,蔚為奇觀,故有“寧海初日”之譽。寧海橋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在橋上加鋪了一層水泥橋面,秀嶼港至涵江的公路從此通過,與福廈公路銜接。
No. 2
  位於莆田市涵江與黃石兩地交界處,木蘭溪下遊的入海口,古為寧海渡,故名寧海橋寧海橋初建於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由於溪海在此處匯流,工程十分艱巨,自元至清,300多年間六建六圮。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第七次修建,歷時15年纔建成功。是一座勢如長虹、凌空飛架的大石橋,雄偉壯觀。每年端午節,拂曉站在橋上觀日出,蔚為奇觀;旭日初升,極似一面大圓鏡,放射出萬道金光;橋下波光粼粼 ,猶如金竜逐波,十分壯觀,故有“寧海初日”之雅稱,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該橋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海橋為石梁式,仿泉州洛陽橋構造。全長225.7米,寬5.8米,有船形石墩14座,高10米,兩墩間的淨跨徑8.8?11.8米,比我國著名的五裏橋和洛陽橋的跨度還大。橋面用75塊長13米、寬、厚各1.2米的巨石條鋪設而成,每塊條石上都刻有捐施者的姓名和捐資數額。橋面兩旁有石扶攔,望柱頭均雕有姿態各異的石獅。橋的兩端,立着高約3米、頭戴盔身披甲、手執長劍、威武雄壯的護橋將軍石像,係明代雕造。
  1983年,在原有的橋面上,加高1米多,鋪設水泥橋面,涵江至秀嶼港公路從此橋上通過。橋北岸有座建橋時同建的吉祥寺,大門外4根花崗岩石柱,目審手捫,並無刻鑿或書寫痕跡,但站在3米之外的一定角度審視,卻有兩對書法遒美的隸書對聯,誠為奇跡。其對聯曰:“取我物必殃、捨我物必昌;入吾門不貧,出吾門不富”。
包含詞
寧海橋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