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飲食 > 寧波年糕
目錄
No. 1
  紅蘿蕁片 1/3杯
  小黃瓜片 1條
  魷魚 1/4
  大白菜 3兩
  年糕 1/2斤
  魚板 少許
  蔥段 適量
  淡醬油 1/3小匙
  香油 3小匙
  ???? 1又1/2小匙
  鬍椒粉 1小匙
  水 1/2杯
  油 2大匙
  製作:
  (1)將菜洗淨分別切好備用。
  (2)將寧波年糕切0.3公分厚片,先用熱油煎過至略焦盛起備用。
  (3)炒菜鍋中加熱倒入2大匙油放入蔥段爆香,依序將材料放入翻炒後再加入調味料(1)~(5)攪拌炒勻改中小火將水收乾後,即可盛起放入盤中。
No. 2
  紅蘿蔔片 1/3杯
  小黃瓜片 1條
  魷魚 1/4
  大白菜 3兩
  年糕 1/2斤
  魚板 少許
  蔥段 適量
  淡醬油 1/3小匙
  香油 3小匙
  ???? 1又1/2小匙
  鬍椒粉 1小匙
  水 1/2杯
  油 2大匙
  製作:
  (1)將菜洗淨分別切好備用。
  (2)將寧波年糕切0.3公分厚片,先用熱油煎過至略焦盛起備用。
  (3)炒菜鍋中加熱倒入2大匙油放入蔥段爆香,依序將材料放入翻炒後再加入調味料(1)~(5)攪拌炒勻改中小火將水收乾後,即可盛起放入盤中。
  由臺灣漢聲雜志社2009年最新出版大陸簡體版《慈城·寧波年糕》詳細的記錄了寧波年糕的淵源,發展,營養,以及製作的程序,以及盡可能全的收錄了寧波年糕的各種食用方法,喚起了多少人的兒時記憶。
  《慈城·寧波年糕》是一本書,更是一件藝術收藏品,打開藍底碎花的硬殼包裝,一股“傳統風味”撲面而來,這也應和了漢聲出版社的宗旨與風格:在消費文化衝擊下,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在快速傾頽、消失,要為它們建立基因庫。《漢聲》1971年創刊於臺灣,名為雜志,實際上每期都是一本主題書,38年來致力於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整理和保護,已出版140多期。2004年進入大陸後,漢聲董事長兼發行人黃永鬆及其團隊,像文化修行者,抱着“捨我其誰”的精神走南闖北,為福建土樓、北方剪紙藝術、18世紀的風箏譜、中國童玩、惠山泥人、貴州蠟染等文化遺産建立“基因庫”,每本書常常要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不衹從文化上尋根溯源,更詳細記錄了這些古老的民間工藝的製作過程,探討民間工藝代表的生活哲學與生活文化。
  身為慈城古城保護與開發研究的文化顧問,黃永鬆及其團隊選擇了“年糕”這一主題,編輯們采用實際調查法,走訪了寧波地區的農友、水庫、作坊、百姓人傢及香港、臺灣、新加坡、加拿大、美國和澳洲等地的“阿拉寧波人”,採集相關信息,集結成書。《慈城·寧波年糕》從“三個年糕的傳說”講起,分稻米、工藝、食譜、科學和知味鄉親五個篇章,完整地呈現了寧波年糕浸米、水磨、蒸煮、搗搡等步驟的加工過程。書中記錄的46道年糕菜,分別以煨、烤、爆、火靠、煮、燴、蒸、炒、煎、蜜汁、拔絲等方法烹調出色香味俱佳的菜餚。記錄皆來自“民間”,圖文並陳,淺顯易懂,人人都可照樣製作。可以這麽說,就像美國科幻片《侏羅紀公園》展示的那樣,恐竜從地球上消失了,但衹要其基因存在,科學家仍然能讓其“復活”一樣,如果真的有一天,年糕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但衹要有《慈城·寧波年糕》這本書在,我們一樣可以做出地道可口的“寧波年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像別的書,衹說年糕多麽好吃,《慈城·寧波年糕》不僅說年糕好吃,還從稻米分類談品質、營養,總結出慈城晚梗米最適合做寧波年糕的道理。並從蛋白質及脂類含量、直鏈澱粉的多少、膠稠度及糊化溫度各方面一一驗證,充分說明寧波年糕“好吃”是有原因的。
  之所以說是“讀看《慈城·寧波年糕》”,是因為,這本書無論攝影、編排、印刷與裝幀,無一不美,值得認真讀,更值得細細看,那感覺,就像一盤大白菜肉絲炒年糕,美在其味,更美在其形。慈城·寧波年糕》是一本書,更是一件藝術收藏品,打開藍底碎花的硬殼包裝,一股“傳統風味”撲面而來,這也應和了漢聲出版社的宗旨與風格:在消費文化衝擊下,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在快速傾頽、消失,要為它們建立基因庫。《漢聲》1971年創刊於臺灣,名為雜志,實際上每期都是一本主題書,38年來致力於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整理和保護,已出版140多期。2004年進入大陸後,漢聲董事長兼發行人黃永鬆及其團隊,像文化修行者,抱着“捨我其誰”的精神走南闖北,為福建土樓、北方剪紙藝術、18世紀的風箏譜、中國童玩、惠山泥人、貴州蠟染等文化遺産建立“基因庫”,每本書常常要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不衹從文化上尋根溯源,更詳細記錄了這些古老的民間工藝的製作過程,探討民間工藝代表的生活哲學與生活文化。
  身為慈城古城保護與開發研究的文化顧問,黃永鬆及其團隊選擇了“年糕”這一主題,編輯們采用實際調查法,走訪了寧波地區的農友、水庫、作坊、百姓人傢及香港、臺灣、新加坡、加拿大、美國和澳洲等地的“阿拉寧波人”,採集相關信息,集結成書。《慈城·寧波年糕》從“三個年糕的傳說”講起,分稻米、工藝、食譜、科學和知味鄉親五個篇章,完整地呈現了寧波年糕浸米、水磨、蒸煮、搗搡等步驟的加工過程。書中記錄的46道年糕菜,分別以煨、烤、爆、火靠、煮、燴、蒸、炒、煎、蜜汁、拔絲等方法烹調出色香味俱佳的菜餚。記錄皆來自“民間”,圖文並陳,淺顯易懂,人人都可照樣製作。可以這麽說,就像美國科幻片《侏羅紀公園》展示的那樣,恐竜從地球上消失了,但衹要其基因存在,科學家仍然能讓其“復活”一樣,如果真的有一天,年糕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但衹要有《慈城·寧波年糕》這本書在,我們一樣可以做出地道可口的“寧波年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像別的書,衹說年糕多麽好吃,《慈城·寧波年糕》不僅說年糕好吃,還從稻米分類談品質、營養,總結出慈城晚梗米最適合做寧波年糕的道理。並從蛋白質及脂類含量、直鏈澱粉的多少、膠稠度及糊化溫度各方面一一驗證,充分說明寧波年糕“好吃”是有原因的。
  之所以說是“讀看《慈城·寧波年糕》”,是因為,這本書無論攝影、編排、印刷與裝禎,無一不美,值得認真讀,更值得細細看,那感覺,就像一盤大白菜肉絲炒年糕,美在其味,更美在其形。
  本文摘自:http://www.52hansheng.com/forum-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