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寧夏 >銀川 >銀川市區 > 寧夏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寧夏大學投訴電話銀川市旅遊投訴電話:0951-6723298
  寧夏省旅遊投訴電話:0951—672329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寧夏大學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學校始建於1958年。1997年年底,與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四校合併;2002年2月26日,又與寧夏農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寧夏大學
  學校現有三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2060畝,校捨建築面積63.9萬平方米。在校教職工2800人,其中50%為專任教師。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達50%,碩士以上學歷達42%,入選“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9人;全日製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7800餘人,研究生1000餘人,少數民族預科生1000餘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校生近15000人。
  學校設有13個學院,3個直屬係,兩個教學部及成人教育學院、獨立二級學院╠╠新華學院等教學機構。現有九大學科門類中的65個本科專業和29個專科專業;有3個博士學位授予點,48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和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12個自治區重點學科;有各類科研機構42個,各學科領域實驗室90餘個,其中能源化工(天然氣轉化)重點實驗室、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西北退化生態係統恢復與重建重點實驗室為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西夏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準的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各類藏書110餘萬册,固定資産8.5億元。1995年建成的網絡管理中心是中國教育科研網寧夏主結點。
  寧夏大學建設與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力爭在“十一五”末把學校建設成為西部地區具有學科特色的較高水平綜合大學。
No. 2
  寧夏大學校徽學校簡介:
  寧夏大學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是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和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建於1958年,1997年12月,原寧夏大學與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併;2002年2月,又與寧夏農學院合併,組建了新的寧夏大學
  在5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弘揚 “不怕睏難,不畏風寒,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沙棗樹”精神和一代代寧大人 “艱苦創業、負重拼搏”的傳統,勇於創新,開拓進取,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寧夏大學主樓
  “十五”期間,學校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合併辦學、“一省一校”重點建設、對口支援、省部共建等有利時機,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的“重點建設寧夏大學”和“努力把寧夏大學辦成高水平大學”的决策,奮力拼搏,加快發展。在博士學位授權點、國傢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國傢級教學成果一等奬、國傢級教學名師奬、國傢級精品課程等諸多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辦學水平、辦學層次、辦學質量不斷提高,辦學條件、辦學環境大大改善,總體實力顯著增強,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較好實現了“補歷史欠賬、抓當前建設、打未來基礎”的工作目標,為學校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現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2307畝,校捨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另有教學實驗農場1695畝。在校教職工2700餘人,專職教學科研人員13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占50%,碩士、博士學位人員占68%。17人入選“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26人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工程”,1人獲“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1人獲“國傢級教學名師奬”,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學校面嚮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製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5000餘人,研究生2300餘人,少數民族預科生1482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學生14000餘人。
  學校設有23個學院。現有九個學科門類中的68個本科專業,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各類科研機構38個,各學科領域實驗室93個。其中,能源化工(天然氣轉化)重點實驗室為國傢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北退化生態係統恢復與重建實驗室為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西夏學研究中心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公開出版學術期刊4種,其中《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為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確定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1995年成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西北地區寧夏主節點。學校固定資産11億元。
  “十一五”期間,學校以“211工程”立項建設為契機,按照“內涵與外延相結合,以內涵提升為主”的思路,着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進一步增強服務社會能力,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奮鬥。
  校長:何建國
  地址:寧夏銀川西夏區賀蘭山西路489號
  院係:
  【人文學院】
  【政法學院】
  【外國語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數學計算機學院 】
  【物理電氣信息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資源環境學院】
  【農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
  【土木與水利學院】
  【教育學院】
  【體育學院】
  【音樂學院】
  【美術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部】
  【民族預科教育學院】
  【成人教育學院】
  【遠程教育學院】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新華學院】
  211工程
  2008年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宣佈寧夏大學將列入“211工程”第三期進行重點建設,成為全國第一個列入三期建設的大學。劉延東對面臨新的歷史機遇的寧夏大學寄予厚望,並提出了6點要求。她說,要樹立大局意識,在服務中彰顯價值,在貢獻中實現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要樹立責任意識,既要加強宏觀思考和戰略研究,又要着眼關鍵環節和重點突破,更好地承擔起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工作方針的責任。要樹立質量意識,把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作為中心任務,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要樹立特色意識,把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把潛力進一步展現出來,把寧夏大學建成一個有區域特色的、專業特色的高水平大學。要樹立機遇意識,以 “211工程”三期建設為契機,把學校的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要樹立創新意識,在人才培養和辦學模式上進行新的探索。
  歷史沿革
  寧夏大學的前身是寧夏師範學院、寧夏農學院和寧夏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9月。1962年9月30日,三院合併正式成立了寧夏大學
  1970年、1971年,寧夏醫學院、寧夏農學院先後從寧夏大學分出單獨設院。寧夏大學實際上是在原師範學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97年12月26日,寧夏大學與寧夏工學院、銀川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含寧夏教育學院)四校合併組建新的寧夏大學
  2001年11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寧夏大學與寧夏農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寧夏大學,並於2002年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2004年,寧夏大學成為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相關詞
學校中學寧夏慈善公益自強社蘭州大學西部大開發
銀川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學者敦煌學西夏學人物教授碩導
高校記者團漢語言文學古代漢語管理學經濟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社科
包含詞
寧夏大學學報寧夏大學農學院寧夏大學記者團
寧夏大學圖書館寧夏大學美術學院寧夏大學政法學院
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寧夏大學音樂學院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寧夏大學附屬中學寧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寧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寧夏大學物理電氣信息學院
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寧夏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寧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寧夏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寧夏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寧夏大學膳食處直屬食堂寧夏大學木土與水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