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365400 代碼:350424 區號:0598
拼音:Níng Huà Xiàn 英譯:Ninghua County
寧化縣位於福建省西部,與江西省石城、廣昌縣毗鄰。北緯25°58′-26°40′,東經116°22′-117°02′。總面積3381.3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2006年)。通行閩西客方言清寧話。全縣轄4個鎮、1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城郊鄉、城南鄉、濟村鄉、淮土鄉、方田鄉、安樂鄉、曹坊鄉、治平畲族鄉、中沙鄉、河竜鄉、水茜鄉、安遠鄉。縣政府駐翠江鎮。
地處閩江九竜溪上遊,地形以低山丘陵地為主,年降水量1750毫米,年均氣溫18℃。礦藏有鎢、錫、鉬、鈷、稀土、石灰石、大理石、白雲岩、螢石、硅石和煤。省道福五公路、建文公路、洋萬公路縱橫境內。清代黃慎墓、伊秉綬墓為省文物保護單位。湖村天鵝洞、石壁客傢祖地為省級風景區。 |
|
郵編:365400 代碼:350424 區號:0598 拼音:Ninghua Xian
寧化縣位於福建省西部,北緯25°58′-26°40′,東經116°22′-117°02′。總面積3381.3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31.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7萬人。通行閩西客方言清寧話。隸屬於三明市。
縣人民政府駐翠江鎮,全縣轄4個鎮、1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城郊鄉、城南鄉、濟村鄉、淮土鄉、方田鄉、安樂鄉、曹坊鄉、治平畲族鄉、中沙鄉、河竜鄉、水茜鄉、安遠鄉。
寧化是中央蘇區縣之一,享受西部地區政策待遇。寧化也是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之一。寧化縣石壁村是客傢祖地。
寧化古稱黃連峒,唐乾封二年(667年)設鎮,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升為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黃連縣為寧化縣,1950年3月成立寧化縣人民政府,1959年2月寧化、清流合併為清寧縣,1961年又分為清流、寧化兩縣,1968年11月成立寧化縣革命委員會,至1980年12月恢復寧化縣人民政府,現屬三明市管轄。
全境屬於閩贛臺地大面積擡升區的相對下陷地帶,地勢由西嚮東遞降,並形成由北到南五條地帶性地貌,低山、丘陵、盆地占全境總面積的96%。縣城海拔320米。
境內溪河縱橫分註四方,流入閩、贛、韓三江。主要河道東溪、西溪會合於縣城東郊,稱翠江,縣城所在地稱翠江鎮。寧化縣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5-18℃,夏無酷暑,鼕無嚴寒,春季長達四個月,無霜期214-248天,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毫米,年均日照1757小時,為發展農、林、牧各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寧化擁有耕地44萬畝,是國傢和省商品糧基地縣,年産稻穀2.2億公斤以上。蓮子、辣椒、薏仁米、茶葉、食用菌、水果、獼猴桃、魔芋等農副土特産品,産量高、品質優良。其中辣椒幹為閩西"八大幹"之一,名揚海內外;河竜米及延祥茶等歷史上被列為貢品。
寧化是全省最大的烤煙生産基地、是全國八大烤煙生産基地之一,種植面積、産量等居全省首位。煙葉質量好,已進入多種名牌捲煙的配方。
寧化是全國南方56個重點林區縣之一。全縣279萬畝山地中有林地260萬畝,毛竹32萬畝,森林覆蓋率73.4%。每年可提供商品材10萬立方米以上。境內山地土質鬆軟肥沃,適宜培育種植竹木、茶果、藥材等多種經濟作物。大宗林産品有鬆香、鬆節油、毛竹、筍幹、山蒼子、黑木耳、中藥材等。
寧化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鎢、稀土、錫、瑩石、石灰石、高嶺土、硫鐵礦等33種,礦點116處。其中:鎢金屬含量達30萬噸,WO3平均品位金屬0.45%,是全國四大鎢礦點之一;稀土幾乎遍及全縣各鄉村,稀土儲量達3萬多噸,釤、銪、釓、鐿含量在30%以上;瑩石儲量40萬噸,平均品位在80%以上;石灰石儲量14億噸以上,CaO含量55%以上;錫儲量3萬噸以上。
寧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寧化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軍長徵的四個起點縣之一,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都曾在寧化進行過革命實踐活動。1930年1月,著名的古田會議後,毛澤東同志率部途經寧化時,曾寫下光輝的詞章《如夢令.元旦》。當時全縣13萬人口,參加紅軍的就有13700多人,為革命犧牲6600多人,其中民政部在册烈士達3300人。解放後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寧化籍將軍有張新華、張雍耿、孔俊彪3人。
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傢地質公園天鵝洞群位於寧化東部的湖村鎮,屬喀斯特地貌。景區以上百個風貌各異的溶洞雄居福建洞群之冠,被稱為中國東南地區罕見的"洞群世界"。現該景區已開發三個溶洞供遊覽。其中:天鵝洞縱深5公裏,分上中下3層,前後7個大廳49個大景,小廳小景數不勝數;神風竜宮是全省唯一的地下河景觀,長達數華裏,泛舟蕩槳於此,猶如進入銀河仙境,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寧化是舉世聞名的客傢祖地。客傢民係是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經過大約從東晉到南宋的900左右年的時間而孕育成熟的。位於寧化西部的石壁村是客傢民係形成的重要地域。自東漢開始,已有中原漢人入境定居。唐朝末年,當時由中原遷居到鄱陽湖附近等地的客傢先民,為避戰亂,又嚮贛、閩、粵三省的結合部遷移,並大多數進入寧化,且主要聚居在石壁。後來先民們又以寧化為據點,嚮外拓殖。客傢先民進入寧化定居繁衍的最盛時期,正是客傢民係形成時期,自寧化遷播到各地的客傢被稱為正宗客傢。因此,石壁被稱為"客傢搖籃"、"客傢祖地"。近幾年來,一批批客家乡賢懷着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情,回到這塊神秘的土地上尋根祭祖。為聯誼世界客屬,弘揚客傢精神,由海內外著名客傢社團首領共同發起,經省、市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批準,從1995年起,將每年的10月定為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月,並於10月16日在石壁客傢公祠舉行盛大的公祭儀式。每年一度的世界客屬祭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客傢後裔前來晉謁。 |
|
唐乾封二年(667年)以黃連峒置黃連鎮,開元十三年(725年)升為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名寧化縣,歷屬建州、汀州府(臨汀郡)、汀漳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境內分設寧化、彭湃、泉上蘇區縣。1949年10月21日和平解放,歷屬永安專區、竜岩專區、三明專區(地區)、三明市。1959年2月至1961年6月曾與清流縣並為清寧縣。
1995年,寧化縣轄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濟村鄉、城郊鄉、橫鎖鄉、禾口鄉、淮土鄉、方田鄉、安樂鄉、曹坊鄉、治平鄉、中沙鄉、水西鄉、安遠鄉、河竜鄉,5個居委會、207個村委會。
2000年7月6日,三明市人民政府(明政文122號)批復同意撤銷治平鄉,設立治平畲族鄉,以原治平鄉的行政區域為治平畲族鄉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寧化縣轄4個鎮、11個鄉、1個民族鄉: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城郊鄉、城南鄉、濟村鄉、淮土鄉、方田鄉、安樂鄉、曹坊鄉、中沙鄉、水茜鄉、安遠鄉、河竜鄉、治平畲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9843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翠江鎮 46701 泉上鎮 19345 湖村鎮 16175 石壁鎮 28566 城郊鄉 18282 城南鄉 8026 濟村鄉 11898 淮土鄉 24493 方田鄉 8757 安樂鄉 15428 曹坊鄉 20'291 治平鄉 10746 中沙鄉 12281 河竜鄉 6974 水茜鄉 23046 安遠鄉 27425。
2003年,寧化縣轄4個鎮、11個鄉、1個民族鄉。 |
|
翠江鎮 代碼350424100
轄5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001_中山居委會、~002_紅衛居委會、~004_朝陽居委會、~006_小溪居委會、~007_雙虹居委會、~201_中山村、~202_紅衛村、~203_雙虹村、~204_小溪村。
泉上鎮 代碼350424101
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001_泉上居委會、~201_泉上村、~202_羅李村、~203_聯群村、~204_謝新村、~205_青瑤村、~206_延祥村、~207_黃新村、~208_泉正村、~209_泉永村、~210_豪亨村、~211_新軍村。
湖村鎮 代碼350424102
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001_湖村居委會、~201_鄧坊村、~202_陳傢村、~203_竜頭村、~204_石下村、~205_湖村村、~206_黎坊村、~207_巫坊村、~208_城門村、~209_彭高村、~210_下埠村、~211_店上村、~212_諶坑村。
石壁鎮 代碼350424103
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001_石壁居委會、~201_紅旗村、~202_立新村、~203_楊邊村、~204_小吳村、~205_大路村、~206_溪背村、~207_陂下村、~208_陳傢村、~209_劉村村、~210_隆陂村、~211_官坑村、~212_石碧村、~213_江傢村、~214_桃金村、~215_陳塘村、~216_三坑村、~217_鄧坊村、~218_張傢地村、~219_江口村、~220_南田村、~221_江頭村、~222_拱橋村。
城郊鄉 代碼350424200
轄18個村委會:~201_高塹村、~202_連屋村、~203_馬元亭村、~204_馬源村、~205_舊墩村、~206_下巫坊村、~207_揚禾村、~208_上畲村、~209_九柏嵊村、~210_夏傢村、~211_瓦莊村、~212_茶湖崗村、~213_雷陑村、~214_社下村、~215_都寮村、~216_李七村、~217_社背村、~218_巫高村。
城南鄉 代碼350424201
轄9個村委會:~201_上坪村、~202_城南村、~203_魚竜村、~204_水口村、~205_橫鎖村、~206_肖傢村、~207_竜下窠村、~208_青塘村、~209_茜坑村。
濟村鄉 代碼350424202
轄13個村委會:~201_濟村村、~202_神壇壩村、~203_武層村、~204_肖傢山村、~205_洋地村、~206_湖頭村、~207_羅傢村、~208_三村村、~209_上竜頭村、~210_長坊村、~211_新田村、~212_昆崗村、~213_吾傢湖村。
淮土鄉 代碼350424203
轄21個村委會:~201_淮陽村、~202_橋頭村、~203_水東村、~204_禾坑村、~205_吳陂村、~206_青平村、~207_周坑村、~208_羅坑村、~209_團结村、~210_竹園村、~211_際下村、~212_鳳山村、~213_孫坑村、~214_五星村、~215_梨樹村、~216_赤嶺村、~217_大王村、~218_仕邊村、~219_隘門村、~220_寒𠔌村、~221_田背村。
方田鄉 代碼350424204
轄8個村委會:~201_方田村、~202_朱王村、~203_嶺下村、~204_泗溪村、~205_大羅村、~206_南城村、~207_泗坑村、~208_村頭村。
安樂鄉 代碼350424205
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001_安樂居委會、~201_劉坊村、~202_夏坊村、~203_馬傢圍村、~204_安樂村、~205_謝坊村、~206_洋坊村、~207_三大村、~208_黃莊村、~209_丁坑口村、~210_羅坊村、~211_賴畲村。
曹坊鄉 代碼350424206
轄14個村委會:~201_上曹村、~202_下曹村、~203_雙石村、~204_羅溪村、~205_黃坊村、~206_滑石村、~207_三黃村、~208_根竹村、~209_黃金進村、~210_官地村、~211_坪上村、~212_寶豐村、~213_南坑村、~214_曾傢背村。
治平鄉 代碼350424207
轄12個村委會:~201_鄧屋村、~202_彭坊村、~203_治平村、~204_湖背角村、~205_社福村、~206_坪埔村、~207_泥坑村、~208_高地村、~209_下坪村、~210_高峰村、~211_田畲村、~212_光亮村。
中沙鄉 代碼350424208
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001_中沙居委會、~201_中沙村、~202_下沙村、~203_半溪村、~204_廖傢村、~205_練畲村、~206_何屋村、~207_武昌村、~208_高坪村、~209_葉坊村、~210_樓傢村、~211_樟榮村、~212_石門村、~213_雙元村。
河竜鄉 代碼350424209
轄8個村委會:~201_河竜村、~202_前進村、~203_大洋村、~204_永建村、~205_下伊村、~206_高陽村、~207_明珠村、~208_沙坪村。
水茜鄉 代碼350424210
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001_水茜居委會、~201_水茜村、~202_安寨村、~203_上謝村、~204_棠地村、~205_張坊村、~206_下洋村、~207_下付村、~208_蕉坑村、~209_沿溪村、~210_沿口村、~211_楊城村、~212_石寮村、~213_邱山村、~214_廟前村、~215_儒地村。
安遠鄉 代碼350424211
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001_安遠居委會、~201_安遠村、~202_岩前村、~203_伍坊村、~204_永躍村、~205_黃塘村、~206_張恆村、~207_豐坪村、~208_硝坊村、~209_營上村、~210_馬傢村、~211_割畲村、~212_杜傢村、~213_井坑村、~214_洪圍村、~215_裏坑村、~216_厚溪村、~217_增坑村、~218_靈豐山村、~219_東橋村。 |
|
2008全年實現生産總值31.10億元,增長16.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50億元,增長6.9%;第二産業增加值7.45億元,增長33.5%,第三産業增加值11.15億元,增長16.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2.9億元,增長7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8億元,增長19.6%。財政總收入1.57億元,增長25.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7元,增長30.0%;財政支出3.91億元,增長44.7%。
農業生産。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0.05億元,增長6.4%,其中:農業産值10.38億元,增長5.8%;林業産值3.86億元,增長9.4%;牧業産值4.21億元,增長5.7%;漁業産值1.19億元,增長6%;農林牧服務業産值0.41億元,增長4.5%。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34億元,增長6.3%。
工業經濟。全年新增20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縣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産值13.86億元,增長53.6%。工業效益綜合指數為199.8%,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67億元,增長35.7%,拉動GDP增長5.6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全年出口總額1209萬美元,增長4%。全年新批辦外資企業16個,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資1140萬美元,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310萬美元,增長2.6%;內資實際到資額6.3億元,增長13.2%。
交通、郵電和旅遊。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99億元,增長20.0%;道路運輸完成客貨運量24507萬噸千米,增長26.0%,其中貨運周轉量21320萬噸千米,增長29.0%。全年郵政業務總量1841萬元,增長11.8%。全年接待遊客4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43億元,分別增長16.2%和18.1%。
社會事業。全年小學在校學生數19032人,學齡兒童小學入學率99.85%;普通初中在校生13839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8032人。全縣文史類、理工類達到省定高職(高專)以上最低錄取控製分數綫的考生共有3007人,高考本科上綫人數1556人,高考本科以上萬人口上綫率居全市第三。科技創新推廣步伐加快,全縣有1個項目列入省級科研項目,專利申請量15件,專利授權量5件,比上年增加4件。
品牌建設。寧化穗利牌大米和緑風牌細木工板被評為省名牌産品,“正泉盛”、“淮土”2個商標獲市知名商標稱號,三和木業有限公司通過國傢“十環認證”,客傢源牌紅薯粉絲、寧花牌山茶油、碧水牌姬鬆茸3個産品獲緑色食品標志,緑色食品認證取得零的突破。寧化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客傢習俗)之鄉”獲省政府批準命名;寧化客傢山歌、客傢擂茶製作工藝及寧化石壁客傢祖地祭祖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人民生活。全縣戶籍人口為348604人,比上年末增加1850人,增長5.3‰;總戶數90962戶,平均每戶數3.83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7元,增長25.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400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4579元,增長12.9%;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389元,增長11.3%。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47.5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積51平方米。全縣共有4068戶被納入城鄉低保戶範圍,25.8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
|
寧化縣城南工業園區是福建省政府於1999年批準成立的寧化縣華僑經濟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縣城東南部的城南鄉境內。園區總體規劃面積4.2平方公裏,集工業、倉儲、居住、商業服務於一體,是城區發展規劃“一中心四組團”板塊之一。項目建設用地將在完成“五通一平”的基礎上,根據投資額度等情況,按每畝0.1~3萬元的價格出讓,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逐步把該園區建成實施招商興工戰略、加速工業發展的強磁場和新平臺。園區一期工程規劃占地1.2平方公裏、總投資約1.4億元人民幣,現已完成入園大橋主橋等有關工程。目前已有4傢投資上千萬元的企業與園區簽訂入園建廠意嚮書。 |
|
寧化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21個原中央蘇區重點縣,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徵4個起點縣之一,具有許多珍貴的紅色遺存(址)和文物,其中“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紅軍醫院舊址、北山革命紀念園”等3個景點被國傢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景點之列。為充分發掘和保護寧化這一珍貴的革命紅色遺産,發展紅色旅遊業,寧化縣計劃大力發展以弘揚“蘇區烏剋蘭、長徵出發地”為主題的紅色旅遊産業,現已完成《福建省寧化縣重點“紅色旅遊”景區建設方案》的修編和初審,擬建設景區配套幹綫公路(大跨度交通)、景點基礎設施、景點遺跡遺址修繕與文物維修及布展陳列等3個項目,概算總投資77968萬元,其中景區4條外部配套幹綫公路項目投資67936萬元,景區基礎設施項目投資7812萬元,文物維修和布展陳列項目投資2220萬元。該項目建成後,全縣將形成“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廣場—北山革命紀念園—石壁客傢祖地—牙梳山自然保護區”及“天鵝洞群國傢地質公園—紅軍醫院舊址—湖村蛟湖”等兩條旅遊綫路,形成2日遊規模,預計每年可增加遊客數量30萬人次以上。
【永寧高速公路概況】
永寧高速公路全長123公裏,設計行車速度100公裏/小時,全綫采用雙嚮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度26米,全綫在吉山、大湖、明溪、嵩口、清流、寧化、石壁7處設置互通式立交,另建互通立交連接綫31.9公裏,項目估算總投資為91.02億元,是三明市目前設計標準最高、每公裏造價最高的高速公路。項目工期為三年半。
永安至寧化高速公路是國傢《高速公路網規劃》的重點幹綫公路中“泉州至廣西南寧”(泉南高速公路)橫綫的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三縱四橫”高速公路骨架網佈局第三橫的西段。項目路綫起自永安,接在建的泉三高速公路,經大湖、嶺後、梧地、清流、寧化、石壁,止於石壁鎮五裏亭(閩贛界),接江西省在建的石城(閩贛界)至吉安高速公路。它的建設將使三明市增加一條出省快速通道,極大地改變三明市西部地區和革命老區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有利於開發和利用沿綫豐富的自然資源。項目的建設對加快山區的經濟發展,縮小山區與沿海的差距,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 |
|
寧化地處福建省西部,武夷山東麓,為閩贛兩省交界縣之一。寧化緊鄰江西石城、廣昌縣,這裏是三江(閩江、贛江、汀江)源頭之一。寧化於唐開元十三年置縣,至今已有1280年歷史。縣域面積236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4萬畝,轄4鎮12鄉1個華僑農場,總人口35萬,85%是農民,是比較典型的傳統農業大縣。
寧化縣在隋唐時期便初有開發,“開山伐木,泛筏於吳”,溝通了與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經濟、文化往來。正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環境,所以,自西晉“永嘉之亂”開始,中原南遷漢人源源不斷地聚集攏來,特別在唐末至兩宋間,客傢先民溯撫河、贛江高度聚集於寧化及其石壁地區。在這裏休養生息,拓荒墾殖,建傢立業。他們以其傳統優勢文化和生産技術,同以寧化石壁為中心的閩贛連結地區(亦稱三江之源)的原住居民相互融合,在宋代,創造出盛極一時的繁榮景象,宣告漢民族一支新的民係—客傢民係的誕生。在宋代, 聚居在寧化及其石壁客傢先民有150姓以上,人口達11萬之衆。唐朝末年,在寧化便誕生了汀州府的第一位進士。歷史上寧化共50名進士,唐末至南宋便有30名,占60%,《嘉慶重修—統志》所載汀洲唐宋二代人物共11人,其中寧化人5名,占45.45%,若以唐至北宋計算,寧化人物則占62.5%,北宋“靖康之難”後,宰相詹學傳攜眷來到寧化石壁設館講學,著名理學家朱熹前來拜他為師,充分說明了客傢崇文重教的傳統,也說明當時教育之興盛。正是寧化及石壁的特殊歷史,所以她早就引起海內外學者的關註,清光緒溫仲和編纂的《嘉應州志》便述及寧化同嘉應州的重要關係。《嘉應州志》雲:“梅州人民抗元的壯烈,地為之墟。閩之鄰粵者,相率遷移來梅,大約以寧化為最多。所有戚友詢其先世,皆來自寧化石壁人。”若以此時開始算起,至今已有一百餘年。在這百年中,研究石壁者難以計數。如英國傳教士肯貝爾早在1912年發表的《客傢源流與遷移》一文中說:“嶺東之客傢,十有八九皆稱其祖先係來自福建汀洲府寧化縣石壁村者。肯貝爾當時的論斷是歷史的真實,並不為過。百年中論石壁的書文不下千萬字。寧化學人在大環境的推動下,1991年成立寧化縣客傢研究會,成為國內第一個縣級客傢學術機構,同年編輯出版縣級第一本客傢學術刊物《寧化客傢研究》,1992年成立寧化石壁客傢宗親聯誼會,“兩會”密切合作,2000年編輯正式出版了第一部客傢社區文化叢書《客傢祖地石壁叢書》達155萬字。分別於1997年、2000年成功地舉辦了二屆《寧化石壁與客傢世界學術研討會》。出席研討會的專傢、學者160餘人次,他們來自包括臺、港在內的中國十餘省、市、區和日本、法國, 交流論文110萬字,分別正式出版論文集兩册。迄今,寧化客聯會、客研會合作編輯出版書、刊20餘種、410萬字。 |
|
1、燒賣:寧化客傢傳統小吃。把芋子煮爛,剝皮,搗皮糊狀,摻入地瓜粉反復揉搓,切成小圓團,捍成圓形的皮,再用蔥、香菇、瘦肉丁、蘿蔔等做餡,包成圓錐形,放入蒸籠約20分鐘,取出裝盤,灑上麻油、醬油,趁熱食用,有嫩、香、鮮的美味。
2、魚生:又名生魚片,寧化傳統名菜。限3-4斤重的活草魚一尾,去鱗、皮、內臟,再剔去排刺,然後橫切成薄片,灑上麻油,再蘸醬油、芥辣即可食用,魚生鮮脆爽。為下酒名菜。
3、韭菜包:寧化縣客傢傳統小吃。用優質大米磨漿,入熱鍋不斷攪動,熬成糊狀,出鍋待用。將頭茬韭菜、臘肉、香菇、鼕筍、蝦仁等原料切成餡,把米團揉捏成皮包餡,入籠蒸熟,後裝盤,趁熱即食。特點:清香撲鼻,味鮮皮滑,一食難忘。
4、大捲:寧化客傢傳統宴席上的主菜。做法是:把豆腐搗碎,拌入切成丁狀的蘿蔔、瘦肉、筍等原料,調入適量的地瓜粉,放籠內蒸熟後切塊裝盤,再淋上醬油、麻油,灑上少許蔥花,其味鮮美。
5、老鼠幹:寧化縣特産,舊"汀州八大幹"之一。它係用捕獲的山、田鼠,剝去皮毛,置糠入鐵鍋,將鼠架其上加蓋,用炆薫成幹。寧化田鼠幹有滋補功能,能治小孩夜尿;以豬肉、鼕筍、大蒜炸炒田鼠幹,香酥適口,為下酒名菜。
6、辣椒幹:又名牛角椒,寧化名産。它以色澤鮮紅、透明、皮薄、味香、油質多、辣味適中六大特色而馳名中外,暢銷港澳、新西蘭、馬來西亞等國傢和地區。
7、客傢擂茶:寧化客傢特有飲料。製法:將自製茶葉(淮山茶葉或大茶葉)、青草藥、茶油、放入擂鉢,擂爛,再倒入煮熟的緑豆(或赤豆)、豬小腸、花生、炒米、粉皮、粉幹混合而成後,即可食用。擂茶味道鮮美,既可解渴,又可充饑,且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之功效。 |
|
12月17日,閩浙贛護林聯防委員會第六聯防區第四十四次會議在寧化召開。該區八縣(市)的有關領導和森林防火指揮部、林業局、森林公安分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江西省撫州市和福建省三明市森林公安局、市防火辦領導莅臨指導。
會議由寧化縣委副書記楊勝主持,寧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平生代表閩浙贛護林聯防委員會第六聯防區作2008年度工作報告。會議表彰了護林聯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交流了工作經驗,探討了在新形勢下護林聯防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了護林聯防章程,部署了下一階段的護林聯防工作。
據悉,閩浙贛第六聯防區由江西省撫州市的廣昌縣,贛州市的會昌縣、瑞金市、石城縣,福建省竜岩市的武平縣、長汀縣,三明市的建寧縣、寧化縣等八個縣(市)組成,每年召開一次聯防區會議。
今年以來,毗鄰八縣(市)按照"自防為主,積極聯防,團结互助,保護森林"的方針,積極開展護林聯防各項工作,在毗鄰地區森林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維護林區秩序穩定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促進了毗鄰地區的林業發展。
會上,八縣(市)代表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加強護林聯防工作的組織領導,嚴格執行護林聯防各項規章制度,充分發揮"聯防聯心、團结互助"精神,在火源管理、火災撲救、林業生産、林政管理、案件查處、糾紛調處、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加強信息溝通,增進交流合作,構建護林聯防網絡,共同保護森林資源。 |
|
- n.: Ninghua County
|
|
寧化 |
|
福建 | 地理 | 地方 | 地名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四川 | 行政區劃 | 鄉鎮 | 湖南 | ????業公司 | ????務局 | 行政村 | 博物館 | 社會 | 圖書館 | |
|
|
寧化縣志 | 寧化縣醫院 | 寧化縣圖書館 | 寧化縣博物館 | 寧化縣????務局 | 寧化縣越劇團 | 寧化縣中醫院 | 寧化縣第七中學 | 寧化縣城南中學 | 寧化縣第二中學 | 寧化縣安遠中學 | 寧化縣水茜中學 | 寧化縣淮土中學 | 寧化縣民族學校 | 寧化縣第一中學 | 寧化縣第六中學 |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 | 寧化縣實驗幼兒園 | 寧化縣衛生防疫站 | 寧化縣婦幼保健所 | 寧化縣竹木工藝廠 | 寧化縣羽絨服裝廠 | 寧化縣石壁客傢中學 | 寧化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福建省寧化縣衛生防疫站 | 寧化縣治平鄉竹製品工藝廠 | 福建省寧化縣濟村鄉羽絨廠 | 福建省寧化縣服裝廠 | 寧化縣高等與中等專業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寧化縣工作站 | 寧化縣宏興鞋業服裝有限公司 | |
|
|
濟村鄉 | 淮土鄉 | 曹坊鄉 | 水茜鄉 | 安樂鄉 | 城郊鄉 | 城南鄉 | 治平鄉 | 泉上鎮 | 安遠鄉 | 翠江鎮 | 湖村鎮 | 石壁鎮 | 方田鄉 | 中沙鄉 | 河竜鄉 | 治平畲族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