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寫作 > 孩子劇團
目錄
No. 1
  1937年9月3日,上海22個失掉家庭和失學的少年兒童組成。其中最大的18歲,最小的衹有8歲。劇團幹事長是吳新稼。他們在宣言中說:“抗日戰爭爆發了,我們不能上前綫去同鬼子拼”,但我們“愛演劇,愛唱歌”,“我們衹有以我們所有的力量,團结起來,以過去所愛好的工作來為國傢服務,為民族盡力”。1938年1月,孩子劇團到達武漢,受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的歡迎。孩子劇團被周恩來參與領導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收編為正式演出單位,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開展活動。它的出現,反映了我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廣泛性和深入性。皖南部變後,演出揭露國民黨黑暗統治的《樂園進行麯》《猴兒大王》等劇,演出《火綫上》、《打回老傢去》、《放下你的鞭子》等街頭活報劇。真摯純樸的愛國熱情激起廣大上海市民和各地逃亡難民的深切同情和強烈的民族義憤,收到了積極的宣傳鼓動效果。上海淪陷後,在中共組織的周密安排下,孩子劇團22人(8~19歲)幾經周折,跋涉幾千裏,歷時50多天,到達武漢,編入郭沫若主持的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民國28年,劇團遷往重慶。劇團在周恩來、郭沫若等的關心鼓勵下隊伍不斷擴大,在廣大都市、城鎮、鄉村傳達團结抗戰的呼聲。皖南事變後,孩子劇團被迫於民國31年解散,團員陸續疏散。茅盾曾親切地稱劇團為“抗戰血泊中産生的一朵奇花”。
百科大全
  Haizi Jutuan
  孩子劇團
  中國少年兒童藝術團體。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上海,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中國共産黨國難教育社黨組織派共産黨員吳新稼(吳莆生)前往,並於9月3日正式成立孩子劇團,吳新稼為幹事長(後改為團長),隸屬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11月,上海淪陷,吳新稼率領劇團22人(約8~16歲)離開上海,經南通、徐州、鄭州,於1938年1月抵達武漢。1938年4月,孩子劇團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收編,由第三廳廳長郭沫若領導,蔡馥生任政治指導員,鄭君裏任藝術指導員。 1941年孩子劇團在重慶演出《樂園進行麯》的劇照
  1939年1月,劇團遷往重慶。分兩隊到四川各地農村集鎮進行抗日宣傳,並派出工作隊幫助中小學校及兒童保育院排練戲劇歌詠和組織演出。分隊演出歸來,便集中學習文化、政治及藝術等課程。同年9月,吳新稼調育才學校工作,由共産黨員林犁田(許翰如)繼任團長。
  1941年國民黨當局製造“皖南事變”,為加強對劇團的控製,3次下令將孩子劇團調歸重慶市衛戍司令部管轄,強行改組並撤換劇團原有各級領導幹部。在周恩來、鄧穎超等的關心愛護下,一部分團員送往解放區,大部分留在國民黨統治區上學或工作。
  孩子劇團建團初期,在上海街頭裏弄演出了吳雪導演的《放下你的鞭子》及《仁丹鬍子》、《捉漢□》、《街頭》等兒童劇,激發了人們的抗日熱情。到達鄭州後,在隴海公園大禮堂首次公演了吳新稼編導的獨幕兒童話劇《幫助咱們的遊擊隊》。其後,劇團又陸續演出了吳新稼新編兒童劇《孩子血》、《這怎麽辦》、《孩子們站起來》,劇團集體創作的兒童啞劇《不願做奴隸的孩子們》,舒強創作的兒童劇《為了大傢》及成人話劇《打鬼子去》、《復仇》、《最後一計》,李伯釗編、冼星海作麯的新歌劇《農村麯》,這些演出都獲得了強烈的宣傳效果。
  孩子劇團演出的《禿禿大王》廣告
  1941年春,劇團演出了石凌鶴編導的六幕兒童話劇《樂園進行麯》,因揭露國民黨的黑暗腐敗遭到阻撓,並強令刪去劇中“刺激人”的情節。“皖南事變”,1942年12月劇團演出了石凌鶴、張鶯等根據張天翼的同名小說改編的5幕童話劇《禿禿大王》,國民黨當局藉口此劇影射蔣介石而下令禁演,後經交涉和修改,將劇名改為《猴兒大王》始得演出。
  《樂園進行麯》與《猴兒大王》的演出,標志着孩子劇團的戲劇藝術活動邁嚮演出大型舞臺劇的新階段。
  孩子劇團自成立至1942年9月被迫結束,5年中足跡遍及八個省、市和幾十個農村集鎮,以戲劇歌詠為武器,動員和鼓舞了廣大少年兒童及人民群衆抗日鬥爭的熱情,為宣傳抗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吳莆生 許翰如)
相關詞
革命抗戰革命歷史抗戰時期膠東宣傳
包含詞
膠東孩子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