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名詞 : 物理學類 : 醫學心理學 : 農業 : 法學 : 工商行政管理 : 計算機 > 學習
目錄
·xué xí xué xí·xué xí xué xí·No. 3
·No. 4·No. 5·No. 6
·No. 7·什麽是學習 What is the learning·學習是個體生存的必要手段 Learning is a necessary means of individual survival
·學習可以促進人的成熟 Learning can promote the maturation·學習可以提高人的素質 Learning can improve people's quality·學習是文明延續和發展的橋梁和紐帶 Learning is a continuation of civ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ridge and link
·廣義的學習的定義 Broad definition of learning·學習和記憶 Learning and memory·學習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學習的定義 Definition of learning·學習對動物適應環境的意義 Learn the meaning of the animals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學習最佳的時間 Best time to learn
·學習的名言警句 Learn the famous aphorism·學習環境 Learning environment·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learning"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英文解釋·法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更多結果...
xué xí xué xí
  個體由經驗或練習引起的在能力或傾嚮方面的變化,也指變化的過程。是人類和動物普遍具有的活動。按內容可分為認知的、情感的、運動技能的;按是否理解可分為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
xué xí xué xí
  通過閱讀、聽講、研究、實踐等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
No. 3
  學習一種語言
No. 4
  學習數學
No. 5
  小鳥學飛。《禮記·月令》:“鷹乃學習。” 陳澔 集說:“學習,雛學數飛也。”
No. 6
  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史記·秦始皇本紀》:“士則學習法令闢禁。” 宋 葉適 《毛積夫墓志銘》:“稍長,親師友,學習今古。” 毛澤東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一章第四節:“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No. 7
  明 清 時稱在某一部門實習的官員或侍從等為學習。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靈臺,掌印太監一員,近侍僉書數員,看時刻近侍三十餘員,學習數十員。”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捲一:“又大拜不階,協辦樞廷不始學習,皆異數也。”
什麽是學習 What is the learning
  在中國,學習這一詞,是把“學”和“習”復合而組成的詞。最先把這兩個字聯在一起講的是孔子。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意思是,學了之後及時、經常地進行溫習和實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很明顯,學習這一復合名詞,就是出自孔子的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國古代教育傢的看法,“學”就是聞、見,是獲得知識、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識與書本知識,有時還包括思想的含義。“習”是鞏固知識、技能,一般有三種含義:溫習、實習、練習,有時還包括行的含義在內。“學”偏重於思想意識的理論領域,“習”偏重於行動實習的實踐方面。學習就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聰明才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思、習、行的總稱。
  [心理學]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嚮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學習是個體生存的必要手段 Learning is a necessary means of individual survival
  動物和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動物和人與環境保持平衡、維持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條件,也是適應環境的手段。
  動物要在後天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種群延續,首先要依靠先天遺傳的種群本能行為,但這種先天本能衹能適應相對固定或變化較小而緩慢的外界環境。
  動物和人為了生存下去,還必須通過學習獲得個體經驗。這種後天習得行為經驗可適應相對迅速的變化,與先天本能相比,其意義顯然要重要得多。譬如,一隻小羊羔通過不斷地嚮羊媽媽學習,知道了哪裏可以尋找到豐富的食物,知道了怎樣躲避狼的追捕。如果小羊不學習,就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也就無法生存下去。
  然而,學習對個體生活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程度,在各種動物之間的差異很大。越高等的動物,生活的方式越復雜,本能行為的作用也越小,學習的重要性就越大。在低等動物中,習得的行為很少,獲得的速度也很慢,學習對其生活可以說不起什麽作用。例如原生動物剛出生不久,其一生中的大部分動作就已出現了,後天所需要的反應也已大都具備。它們學習的能力很低,保持經驗的時間也很短,因而學習的結果對它們生活的作用是很小的。
  人是最高等的動物,生活方式極為復雜,固定不變的本能行為最少。人類行為的絶大部分是後天習得的,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習在人類個體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是最大的。人類嬰兒與初生的動物相比,相對來說,獨立能力低,天生的適應能力也低。可以說,離開父母的養育,嬰兒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但是人類卻有動物不可比擬的學習能力,可以迅速而廣泛地通過學習適應環境。如,種植𠔌物,獲取糧食,靠的是學習;戰勝毒蛇猛獸等天敵,對付可怕的瘟疫,以免於被消滅,靠的也是學習。總起來看,人和自然界的其它動物如獅子、老虎甚至麻雀相比,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人能夠成為萬物之靈,靠的是學習。國外有句名言,叫做“不學習就滅亡”。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著名的研究報告,題為《學會生存》,就把學習同生存直接聯繫在一起,可見學習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對人類的學習下了這樣的定義:人的學習是在社會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和個體的經驗的過程。這個定義說明,人類的學習需要個人的自覺行動,積極參與,主動獲取;吸收的內容可以是知識,可以是技能,也可以是智慧;學習的範圍既可以是整個社會,也可以是某個個體。你如果不自覺、不主動、不積極,你就不會産生學習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你在學校有學籍,並不意味着你進入了學校的學習
學習可以促進人的成熟 Learning can promote the maturation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生理和心理會逐漸成熟。但成熟並不是完全脫離環境和學習影響的純自然過程。學習對成熟的影響作用,首先得到了動物心理研究的支持。
  近二三十年以來,許多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發現,動物,尤其是初生動物的環境豐富程度,可以影響動物感官的發育和成熟,也會影響大腦的重量、結構和化學成分,從而影響智慧的發展。
  剋雷奇(D.Krech,1966)將幼鼠分成三組:對第一組給予豐富刺激,使它們的反應越來越復雜;讓第二組在籠中過着通常的生活;第三組與環境刺激完全隔離。80天之後對三組幼鼠進行解剖比較分析。結果發現,在大腦皮層的重量和密度方面,第一組最優,第三組最差;在與神經衝動的傳遞密切相關的乙酰膽鹼酯酶方面,三個組也呈現重大差異,第一組含量最豐富,第二組次之,第三組含量最少。
  羅森茨韋格(M.R.Rosenzweig,1972)也發現,接受豐富多變的環境刺激和適當學習訓練的一組幼鼠與另一組在環境單調貧乏而又缺乏學習訓練的幼鼠相比,在4-10周中,前者大腦皮層的重量與厚度增加,神經膠質細胞數量增多,神經突觸增大或增多,乙酰膽鹼酯酶含量更豐富且活動提高,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的比率也有所改善。
  關於人類學習對成熟的促進影響,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1969)認為,必須通過技能的練習來促進兒童的成熟。他還說:“兒童年齡漸長,自然及社會環境影響的重要性將隨之增加。”
  懷特關於對初生嬰兒眼手協調的動作訓練的實驗研究說明了學習和訓練對成熟的促進作用。懷特發現,經過訓練的嬰兒,平均在3.5月時便能舉手抓取到面前的物體,其眼手協調的程度相當於未經訓練的5個月的嬰兒的水平。這就說明了學習、訓練對成熟的促進作用,學習促進了潛能的表現和能力的提高。
  有的學者研究表明,在嬰兒出生後的四五年裏,除了營養條件外,缺乏適當的學習訓練或教育不當,也會給腦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有人研究聾啞人死後的大腦皮層,發現控製視聽器官的部位趨於萎縮;對先天盲人復明後進行測驗,發現他們眼運動不規則,難以集中註意於一點,不能精確地區分圓形和正方形。印度狼孩卡瑪拉回到人類社會時雖然大約已七八歲了,但智力水平僅相當於6個月的嬰兒;她死時大約16歲,可能衹相當於三四歲幼兒的智力水平。
  所有這些研究與事實說明,早期的學習、訓練以及相應的文化環境,對人的感覺器官和大腦等機體功能的發展是有着一定影響的。
  據此,對兒童的幫助,要以其成熟程度為依據,又絶不能等待成熟。應該在合適的“生長點”上將恰當的學習內容、合理的訓練方法和教育方式結合運用,促進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熟。
學習可以提高人的素質 Learning can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養。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特別是精神文化,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們通過學習去獲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缺乏一定文化素養的人不能算做真正健全的人,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必須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
  學習可以優化人的心理素質。一個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應該具備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質,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氣質,敬業的精神,目標專一的性格,以及堅忍不拔的意志,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學習來達到。正如薩剋雷所言:“讀書能夠開導靈魂,提高和強化人格,激發人們的美好志嚮,讀書能夠增長才智和陶冶心靈。”
學習是文明延續和發展的橋梁和紐帶 Learning is a continuation of civ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ridge and link
  美國著名民族學家,原始社會歷史學家摩爾根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可概括為三個時代,即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在蒙昧時代,人類世代相沿地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實、植物根莖為食,還有少部分棲居在樹上。隨着地殼的變化,氣候的改變,人類不得不從樹上移居地面,學會了食用魚類、使用火、打製石器、使用弓箭、磨製石器等生存的本領,世代相襲。到了野蠻時代,人類又學會了製陶術、動物的馴養繁殖和植物的種植。這一時代的後期,還學會了鐵礦的冶煉,並發明了文字,從而使人類歷史過渡到文明時代。
  由此看來,人類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就如同一場規模宏大而曠日持久的接力賽:前代人通過勞動和生活獲得維持生存和發展的經驗,不斷總結,不斷積纍,不斷提高,形成知識和技能,傳給後人;後輩人在學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豐富和提高,以適應時代與環境的變遷。如此代代傳遞,便形成了一部人類文明延續發展的歷史。
  顯而易見,野蠻時代的人類如果不世代相襲地嚮先輩學習使用火,就衹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樣過着茹毛飲血的生活;文明時代的人類如果不世代相襲地嚮先輩學習畜牧業和農業,也衹能像自己的遠祖一樣靠現成的天然産物為食。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由於人類文明在一定意義上存在加速發展的趨勢,所以學習活動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更加明顯。
  十八世紀的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的出現為標志。那時,格裏沃斯、紐科門、瓦特等革新能手,通過學習,掌握物理學、機械學等知識,設計、製造、試驗,最終發明了蒸汽機。十九世紀的技術革命是以電力為標志。而這一新生産力的創造是無數人學習、創造的結晶。德國赫茲發現電生磁,法拉第發現磁生電,建立電磁感應定律,麥剋斯韋又建立電磁理論、麥剋斯韋方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德普勒研製出高壓輸電技術,等等,從而促使人類進入電力時代。本世紀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空間技術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又一次證明學習的巨大促進力。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衹要考慮一下這個事實:以極便宜的價格買到性能優良的個人電腦,自由地在網上漫遊,不出門而立知天下事。就不能不驚詫於科學技術給現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不能不心悅誠服地承認學習對我們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的重要作用。
廣義的學習的定義 Broad definition of learning
  (1)素普(Thorpe,1963):
  學習是通過由經驗産生的個體行為的適應性變化而表現出來的過程。
  (2) 金布爾(Kimble,1961):
  學習是由強化練習引起的有關行為潛能的持久性變化。
  (3) 加涅(Gagne,1965):
  學習是人的傾嚮或能力的變化,這種變化能夠保持而不能單純歸因於生長過程。
  (4) 威特羅剋(Eittrock,1977):
  學習是描述那種與經驗變化過程有關的一種術語。它是在理解、態度、知識、信息、能力以及經驗技能方面學到相對恆定變化的一種過程。
  (5) 溫非爾德(Wingfield1979):
  學習是由練習或經驗引起的行為或知識的較持久的變化。
  (6) 鮑爾和希爾加德(Bower,Hilgard,1981):
  學習是指一個主體在某種規定情境小的重複經驗引起的、對那個情境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
  (7) 潘菽(1980):
  學習是人及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獲得個體的行為經驗的過程。
  (8) 張春興(1994):
  學習是因經驗而使個體行為或行為潛勢産生改變且維持良久的歷程。
  (9) 陳崎(1997):
  學習是由於經驗所引起的行為或思維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10) 皮連生(1997):
  學習是機體通道與其環境相互作用導致能力或傾嚮相對穩定變化的過程。
  但學習不是為了吃飯!
  學習與記憶是腦的重要功能之一。學習是指人和動物依賴於經驗來改變自身行為以適應環境的神經活動過程,而記憶則是學得的信息貯存和“讀出”的神經活動過程。條件反射的建立就是最簡單的學習和記憶過程。
學習和記憶 Learning and memory
  (一)人類的學習與記憶過程
  外界環境中經常有大量的信息通過感覺器官從而進入大腦。據估計衹有1%的信息能較長期地被貯存起來,而大部分卻被遺忘了。能被長期貯存的信息是反復作用於大腦,並且對個體具有重要意義的信息。大腦對信息的貯存可分為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兩個階段。在短時記憶中,信息的貯存是不牢固的。例如,剛剛看過一個電話號碼,很快就會忘記,衹有通過反復運用,才能轉入牢固的長時記憶。
  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可進一步分成四個連續的階段:即感覺性記憶、第一級記憶、第二級記憶和第三級記憶。前兩個階段相當於短時記憶,後兩個階段相當於長時記憶。感覺性記憶是指信息通過感覺器官進入大腦感覺區內貯存的階段,貯存的時間不超過1秒鐘。若經過處理,把那些不連續的、先後進入的信息整合成新的連續的印象,則由感覺性記憶轉入第一級記憶。信號在第一級記憶中貯存的時間也衹有幾秒鐘。如果進一步反復學習運用,信息便在第一級記憶中循環,延長第一級記憶的時間,這樣便可轉入第二級記憶,記憶持續時間可達幾分鐘到幾年。有些記憶的痕跡,如自己的名字和每天都在進行的操作手藝等,通過長年纍月的運用,是不容易忘記的,這類記憶屬於第三級記憶。
  (二)學習和記憶的機製
  在神經生理方面,神經元活動的後作用是感覺性記憶的基礎。在神經係統中,神經元之間形成許多環路聯繫,可能是第一級記憶的基礎。前文已提到,海馬環路與記憶密切相關。
  在神經生化方面,較長時的記憶可能與腦內蛋白質的合成有關。在金魚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中,如果用嘌呤黴素抑製腦內蛋白質的合成,則動物不能建立條件反射,學習記憶能力發生明顯障礙。
  在神經解剖方面,永久性的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實驗中觀察到,生活在復雜環境中的大鼠,其大腦皮層較厚,而生活在簡單環境中的大鼠,則大腦皮層較薄。這說明學習記憶活動多的大鼠,其大腦皮層發達,突觸聯繫也多。
  (三)影響學習和記憶的神經遞質
  中樞的膽鹼能遞質係統與學習記憶有關。腦幹網狀結構上行激動係統以及大腦皮層內部均有乙酰膽鹼遞質,它對大腦皮層起興奮作用,為學習與記憶提供基礎性活動背景。海馬環路中也有豐富的乙酰膽鹼遞質,它的活動可促進第一級記憶的保持,並促使第一級記憶轉入第二級記憶。實驗觀察到,正常青年受試者長期服用阿托品後,可引起記憶減退;動物中也觀察到,註射抗膽鹼藥東莨菪鹼也可使學習記憶減退。其作用機製,可能是阻斷了海馬環路的功能,影響了由第一級記憶嚮第二級記憶轉移的過程。老年人的健忘癥可能是由於中樞膽鹼能遞質係統的功能減退而造成的;給予膽鹼藥可使老年人的記憶功能改善。但是,應用膽鹼藥過量,反而使記憶力減退,因此用藥必須慎重。
  此外,垂體後葉的升壓素(抗利尿激素)也與學習記憶有關。動物訓練後,將升壓素註入海馬齒狀回,可增強記憶。臨床研究發現,老年人血液中垂體後葉素含量減少,用升壓素噴鼻可使記憶效率提高;用升壓素治療遺忘癥,能收到一定效果。
學習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學習是一種既古老而又永恆的現象。
  由於不同的歷史條件,不同的研究角度,也形成各種不同的學習觀,縱觀古今中外學者關於學習概念的論述,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十種:一是說文解字說。我國古代,學與習總是分開講的。《辭源》指出,“學”乃“仿效”也,即是獲得知識;“習”乃“復習”、“練習”也,即是復習鞏固。最早把學與習聯繫起來的是孔子,《論語》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後來,《禮記》又曰:“鷹仍學習”。這就是學習一詞的由來。二是行為變化說。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行為變化的過程”。三是經驗獲得一行為變化說。《教師百科辭典》認為:“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獲得個體行為經驗的過程。”四是信息加工說。信息論學者認為:“學習學習者吸取信息並輸出信息,通過反饋與評價得知正確與否的整體過程。” 五是學習功能說。《現代漢語詞典》中將學習解釋為 “從閱讀、聽講、研究中獲得知識或技能”。六是學習認識說。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潘菽認為,“人的學習是個體掌握人類社會經驗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是認識的一種特殊形式”。七是學習活動說。軍隊學者朱兆民認為,“學習是在師授、書授(自然條件)等外部因素影響下,個體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的一種社會活動。”八是學習“求知”說。謝德民在《論學習》中指出:“學習的定義最一般、最簡單、最本質的表述是求知。”九是學習“效應”說。學習學研究者寇清雲認為,“學習過程是産生效應的過程”。十是學習“內化”說。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認為學習“是客觀世界在主體中內化並使主體發展的過程”。上述十種學習觀各有其合理的方面,為我們充分認識學習的本質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啓發。
  從學習科學的角度來研究學習,我們認為要通過兩個方面來理解學習的概念。第一,從學習的外延來看,是泛指包括動物和人類在內的學習活動;第二層次,次一級的學習,是指人類的學習;第三層次,是指在校學生的學習;第四層次,是指在校學生不同學段的學習。而我們通常所講的學習一般是指人類的學習或在校學生的學習。第二,從學習的內涵來看,學習就是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經過內化而獲得經驗並外化為行為表現的活動。所謂“主體”即是參加學習活動的主體,可以指人類,也可以指學習;可以是個體(個體學習),也可以是群體(集體學習)。所謂“環境”,即是學習的客體,學習的外部刺激。這個客體包括社會生活、社會實踐等直接因素,也包括各種書刊、實驗設備、電教手段等間接因素。所謂“內化”就是客體作用於主體的學習過程,通過感知—理解—鞏固—運用的學習過程,所謂“獲得經驗”是指個體或群體參加學習活動獲得的以內隱的知識形態表現的結果。所謂“外化”就是主體反作用於客體的學習過程。其所獲得的結果是表現於主體的外顯的行為變化。所謂“活動”,是反映學習既是一種認識活動,又是一種實踐活動。從發展的意義上講,學習是促進學習者身心的全面發展,即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過程。總之,學習活動應包括學習的主體,客體和學習活動的結果三個基本要素,即學習就是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經過內化而獲得經驗並外化為行為變化的活動,這就是學習的實質。
  學習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變化的行為方式。
  我們希望活動主體——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具備某種經驗,並且通過經驗的積纍達到一定的能力。對經驗的簡單理解就是對文化知識及社會認識的獲得,而能力則是實際行為中表現出的自我掌控程度。
  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這既包括通過正規的教育和訓練獲得知識技能,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實踐活動中積纍知識經驗。
學習的定義 Definition of learning
  學習的這種含義在日常用語和科學術語中都是一樣的。但是,傾嚮於行為主義理論的心理學家認為這一定義過分寬泛,不能確切地界定學習一詞的含義,而且,這樣的理解可以用來說明人類的學習行為,卻不適於解釋所有動物特別是某些低等動物的簡單學習行為。因此,他們給學習下的定義是“因受到強化的練習而出現的潛在反應能力的較為持久的改變”。
  這個定義包括4個對於瞭解學習過程至關重要的要點
  第一 “較為持久的改變”
  這就排除了因疲勞、饜足或習慣化而造成的動機和反應能力下降等臨時性的行為變化,這類變化都不屬於學習
  第二 “潛在反應能力”
  這說明通過學習不僅發生外部行為的明顯改變,也出現難以直接觀察到的內在的變化。比如因接觸某些對象和情境而使學習效能明顯提高的潛伏學習和無意學習就都屬於學習的範圍。
  第三 “受到強化”
  這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最重視的關鍵部分,因為沒有強化(沒有無條件刺激伴隨或對作出的反應不給予奬賞)就不會有“潛在反應能力的較為持久的改變”,而且會使已經獲得的反應能力出現消退。
  第四 “練習”
  要學習的行為必須實際出現並經過反覆纔會發生學習。當然,通過觀察和模仿而實現的學習也可以衹有內在的變化而沒有明顯的外部行為表現。此外,強調學習要經過練習還可以把某些物種的先天傾嚮(如鴨類的印刻現象)和由機體成熟而引起的變化(如鳥的飛翔)排除於學習之外。
  但是,這個定義也存在一些問題。此如,究竟多長時間纔算“較為持久”﹖假如一個人記下一個電話號碼,幾分鐘後要打電話時還得去核對一下數字是否正確,這算不算較為持久﹖一般人把這當作學習。另外,經過練習以後究竟造成的是什麼後果﹖是神經係統的變化還是使原本不能引起反應的刺激具有了可以引發反應的能力﹖是形成了聯想,達到了頓悟還是使學習者得到了新的看法﹖因為關於學習的定義存在這類問題,所以許多學習理論傢都試圖從學習的內在過程,從神經活動、知覺和聯想過程對學習的本質作出解釋。
學習對動物適應環境的意義 Learn the meaning of the animals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因為所有動物,從最低級的原生動物起就顯示出學習行為。但學習方式的復雜和靈活程度卻因神經係統演化所達到的水平而有巨大的差異。一般說來,低等動物占優勢的是本能行為,這種行為是先天决定而不是後天獲得的,能夠通過學習發生的行為變化較少。高等動物,特別是人類則以習得的行為為主,而且學習的方法靈活多樣。學習不僅是人類個體獲得知識技能的手段,社會文化的世代傳遞也是靠學習活動實現的。
  學習的本質在於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聯繫,但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如嘗試錯誤學習、經典性條件作用、操作性條件作用、頓悟學習、潛伏學習、觀察學習等。也可以根據學習活動的內容和産生學習的情境不同的復雜程度作另外的分類(見學習類型、學習分類學說)。
  學習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哲學家和教育傢的關註。古希臘哲學家和中國古代思想傢都有不少這方面的論述。如希臘的亞裏士多德對感覺和記憶作過論述,中國的孔子對教育心理特別是性與習的問題作過闡述。
  17世紀以後,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剋,J.、貝剋萊,G.等又把聯想的概念引入學習心理學中,認為心理過程都是由作為基本成分的觀念通過建立聯想而構成的,而空間和時間的接近,重複,類似性和生動性是使聯想易於形成的條件。這種看法到19世紀曾為歐洲心理學界普遍接受,並影響到北美的心理學家。但對學習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是從19世紀末纔開始的。比較著名的有巴甫洛夫關於條件反射的研究,桑代剋,E.L.關於試誤學習的研究,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關於工具性或操作性條件作用的研究,以及格式塔心理學家關於頓悟的研究。
  為了對這方面的研究發現作出係統解釋並闡明學習所由産生的機製,不同學派的心理學家都提出了自己關於學習的理論。其中行為主義者主張衹對機體的學習行為進行實驗分析,而不求助於假設的內部過程或生理活動。
  另外一些學習理論傢則考慮到下列3種情況而不同意這種觀點﹕
  (1)機體的行為和引發這一行為的事件,往往存在相當長的時間間隔,需要設想有習慣或記憶這樣的中間變量來填補這種缺口。
  (2)機體在看來相同的環境中往往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要說明這種差別就需要考慮存在著觀察不到的不同動機狀態。
  (3)復雜的種係演化史和個體的發展史都影響著機體的行為表現,而這些有許多都是難以直接觀察的。因此必須考慮有作為仲介的神經活動和無法觀察的認知過程來說明所觀察到的行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曾對學習進行大量研究,並在實驗方法上作出過重大貢獻,但目前認知理論則在心理學界以及關於學習的研究方面居於優勢地位。(見學習理論)
  關於學習的神經生理機製,已知任何學習活動,即使是最簡單的學習也不是靠單個細胞的活動,而是靠大量神經元的綜合活動,這些神經元之間構成復雜的關係網絡。人們對這種關係模式在各種不同學習中的具體表現曾有多種理論假設,但到目前為止對學習所涉及的生理過程仍然瞭解甚少。
  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的關係學習的名言警句教育包括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要素中,以達到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為目標。教師的作用,簡單說來,就是教學生學,就是說,教師的最為關鍵的作用不是把知識交給學生,最為關鍵的是以知識為載體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因為,知識無限,而方法卻可以受益終生。
學習最佳的時間 Best time to learn
  1.清早可能學習需記憶性的內容效果好些.如語言.
  2.晚上回顧、總結性的記憶內容要好些。
  3.一般學習中註意力衹能集中大約30-40分鐘,因此,隔一段時間應休息一下,適當運動。
  4.愉快的內容可以幫助、加強記憶。
  5.學習與記憶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學習某些經驗或技能後一小時內最好及時記憶。也就是說,在進行專門學習後的一小時內是此次學習的最佳時間。
  6.如果要想有好的學習效果,建議在對某個事物産生興趣的同時進行研究。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學習的名言警句 Learn the famous aphorism
  (1)勸人珍惜光陰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存光陰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告戒人要誠信
  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國思想傢
  2.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傢
  3.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國詩人
  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周,戰國哲學家
  5.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嚮,漢朝經學家
  6.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韓嬰,漢朝詩論傢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
  8.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程頤,宋朝哲學家
  9.多虛不如少實。
  --陳甫,宋朝哲學家
  10.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楊簡,宋朝學者
  11.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賽,英國作傢
  12.言忠信,行篤敬。
  --論語
  13.欺人衹能一時,而誠實卻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英國學者
  14.生命不能從謊言之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德國詩人
  15.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16.對己能真,對人就能去偽,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隨着身形。
  --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傢
  17.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賽羅,古羅馬政治傢
  18.人如失去了誠實,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裏,英國散文傢
  19.誠實最好的政策。
  --弗蘭剋林
  20.人若能摒棄虛偽則會獲得極大的心靈平靜。
  --馬剋吐溫
  (3).勸人寬容,凡事要看得開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
  (4)堅強的意志堅定的决心
  我成功是因為我有决心,從不躊躇。拿破侖一世 名言警句
  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寬容、忍讓、和善。-《人性的弱點》 名言警句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裏的一粒沙子。-佚名 名言警句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名言警句
  (5)關於愛情
  真正的愛就要把瘋狂的或是近於淫蕩的東西趕得遠遠的。柏拉圖 名言警句
  (6)關於修身
  君子之修身,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歐陽修 名言警句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 名言警句
  品德,應該是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法)孟德斯鳩 名言警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名言警句
  (7)人要時常自省——認識自己
  最睏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希臘)
  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知識。(西班牙)
  要想瞭解自己,最好問問別人。(日本)
  衹有在人群中間,才能認識自己。(德國)
  天上的繁星數得清,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馬來西亞)
  給自己唱贊歌的人,聽衆衹有一個。(日本)
  莫笑別人背駝,自己把腰挺直。(蘇聯)
  最靈繁的人也看不見自己的背脊。(非洲)
  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挑剔別人的錯兒。(愛爾蘭)
  每個人都知道鞋子擠腳的地方。(拉丁美洲)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緊在哪裏。(西班牙)
  自己的飯量自己知道。(蘇聯)
  不會評價自己,就不會評價別人。(德國)
  如果你指揮不了自己,也就指揮不了別人。(美國)
  當面怕你的人,背後一定恨你。(英國)
  (8)名言警句精選(音序排列)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其它
  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衹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麯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釐,謬以千裏。(《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非學無以廣纔,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富貴不能*,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衆器者為良匠,觀衆病者為良醫。(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會當凌絶頂,一覽衆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近水樓臺先得月,嚮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麯·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緑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培訓提升價值,知識改變命運,學習創造財富。
  Q
  其麯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漢書)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顔真卿)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竜則靈。(劉禹錫)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嚮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士為知己者死。(史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孔子)
  課堂上的學習是為了生活中的實踐(程鳳海)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苟子》)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W
  玩物喪志。(書經)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李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我自橫刀嚮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X
  夕陽無限好,衹是近黃昏。(李商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小荷纔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裏)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學然後知不足。(禮記)
  學無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魯迅)
  Y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
  《陽春》之麯,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一年之計,莫如樹𠔌;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於》)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劉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Z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遊)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睏,然後能自強也。(《禮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絶知此事要躬行。(陸遊)
  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呂氏春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學習環境 Learning environment
  是指供學習學習的外部條件。狹義地講,就學生的學習環境可分為學校學習環境、家庭學習環境和社會學習環境。學校學習環境是指學校的校捨、師資、教學條件、教學手段、校風、學風等,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家庭學習環境是指家庭為學生學習而提供的物質條件,如安靜舒適的房間,和睦的家庭關係,能夠輔導學生學習的家庭成員。社會學習環境是指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學習目的的社會氛圍。
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learning"
  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産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適應性變化。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xuexi
  學習
  learning
    人和計算機增長知識和提高技能的過程或技術。在人工智能研究中,一般指知識獲取(顯式知識和非顯式知識)和理論形成(假說形成和歸納推理)。
    研究“學習”的基本目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從認知建模角度出發(見認知模型),通過建立學習的計算機模型來研究人的學習機製;二是從工程技術角度出發,研究計算機如何具有學習能力,即機器學習問題。這兩方面的研究互相關聯,不可分割。機器學習,歸根結蒂是人的學習問題,即人學習如何教會機器學習的問題。
    發展簡況 人工智能研究中對學習問題的研究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①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者(20世紀50年代)曾經研究自適應、自組織係統,試圖模擬神經元的係統,典型的代表是A.羅森布盧埃特的感知機。這類從原來“一無所知”狀態出發,通過反饋進行學習以改善其結構參數的電子裝置並未獲得預期結果。60年代初期,人工智能研究從學習問題轉嚮問題求解和自然語言理解等方面,而自適應控製係統則沿着另外路綫發展,成為現代控製理論的組成部分。②70年代對學習的研究又有回升,人們總結出一條重要經驗:學習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而任一學習係統如果從一無所知的起點出發是不可能學到高級知識的。這樣便開始嚮兩方面努力。理論方面主要通過簡單問題深入研究人的學習機製,實踐方面則開始研究將大量與問題領域有關專門知識通過學習程序(即知識獲取程序)嚮知識型係統轉移。③70年代後期,一方面繼續研究學習機製,並從理論上提高認知科學或思維科學的水平;另一方面則研究在知識型係統中采用更復雜而有效的學習方式。
    學習係統的簡化模型 學習係統可通過一個由環境、學習元件、知識庫、執行元件四個基本部分組成的簡化模型來研究(圖1 學習係統的簡化模型)。其中環境提供信息,學習元件從環境信息獲取知識並存儲於知識庫,由執行元件運用,運用的效果再反饋給學習元件。
    基本學習方式 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和問題的性質,可歸納出例行手續學習方式、原則說明學習方式、典型示範學習方式和類比學習方式等幾種基本的學習方式。
    例行手續學習方式 例行手續學習方式的實質是信息檢索。它適用於環境提供的信息和執行程序所需信息屬於同一層次,因而無需建立假設的情況。衹有在檢索時間短於重新計算所需時間的情況下此種學習方式纔有應用價值。
    原則說明學習方式 原則說明學習方式的實質是將告知的抽象原則具體化。它適用於環境提供的信息涉及整個一類問題的較一般的高層次信息,而執行程序所需的信息則是屬於某一特定問題所需的低層次信息的情況。例如MYCIN係統的知識獲取程序TEIRESIAS就采用這種學習方式。
    典型示範學習方式 典型示範學習方式的要點在於歸納推理。它適用於環境提供的信息衹涉及特定問題的低層次信息,而執行程序所需的則是適用於整個一類問題的較一般的高層次信息的情況。示範的例子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BACON程序是采用典型示範學習方式的例子。這個程序能通過歸納推理學習新的簡單概念並重新發現若幹經典的科學定律。 BACON程序的基本思想並不復雜,即反復檢查所得數據並運用不同算子逐次建立新項,直到項等於常數為止。BACON程序的工作可以發現開普勒第三定律為例來說明。所謂開普勒第三定律指的是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們的軌道半長徑的立方□□成正比,即有□□/□□=□(常數)。BACON提供的每個訓練範例用一組特徵值表示,BACON程序采用不同算子,依次生成□/□、□□/□和□□/□□的新項,一直到新項的值等於常數(圖2特徵值
英文解釋
  1. n.:  learning,  school,  copy the example of,  follow the example of,  study; learn,  power of learning, understanding and reasoning,  mental ability,  intelligence,  process of gaining knowledge of a subject, esp from books,  , esp by reading, attending a university, etc
  2. v.:  learn,  study,  teach,   learn,   study
  3. vt.:  studied
法文解釋
  1. v.  étudier, apprendre
近義詞
頭腦, 頭腦酒, 智力, 想像力, 理解力, 腦力, , , 悟性, 推理的能力, 體力, 精神, 精力, 魄力, 道義, , 勇氣, 活力, 志氣, 膽量, 洞察力, 智慧, 力量, 朝氣, 血氣, 青春, 青春村
確認, 確定, 認可, 答應, 同意, 接受, 過繼, 挑選, 采納, 采取, 采用, 收養, 認為, 弄清, 查明, 接收, 收養某人, 指定, 無疑, 證實, 指令, 強行規定, 官方的指示, 正式的指示, 决定, 選定, 决定要某人, 調查, 詳細研究, 探測, 探查, 證明, 驗證, 驗算, 接待, 接納, 探討, 研究, 規定, 預先安排, 建立, 講明, 研讀, 攻讀, 用事實支持, 决心, 肯定, 决定要做的事
相關詞
文體語文寫作合肥高校林業大蜀山名詞
科研成語古文孟子成語詞典人物教育傢財富人生
文學經典朱自清散文經驗經營政治行政
英語考試詞彙工具書書籍百科辭典更多結果...
包含詞
x學習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