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 > 孤雁兒
目錄
《孤雁兒 Lone Wild Goose children》
詩人: 李清照 Li Qingzhao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鈎。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
  更誰傢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
  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孤雁兒 Lone Wild Goose children》
詩人: 程垓 Cheng Gai

  在傢不覺窮鼕好。
  嚮客裏、方知道。
  故園梅花正開時,記得清尊頻倒。
  高燒紅蠟,暖熏羅幌,一任花枝惱。
  
  如今客裏傷懷抱。
  忍雙鬢、隨花老。
  小窗獨自對黃昏,衹有月華飛到。
  假饒真個,雁書頻寄,何以歸來早。
  
《孤雁兒 Lone Wild Goose children》
詩人: 李清照 Li Qingzhao

  (並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
  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
  瀋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裏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No. 4
  《孤雁兒》是一種詞牌名,代表作是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簫簫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作者李清照,其序為: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此序何其狂哉,世上惟有易安足言此!
  詩詞釋譯 :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寄托了詞人對於朝廷南遷後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詞以景襯情,將環境描寫與心理刻畫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詞調原名《禦街行》,後變格為《孤雁亡》,專寫離別悼亡等悲傷之情。詞人取後者,蓋以自況。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開門見山,傾訴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據明高濂《遵生八箋》記載,藤製,上有倚圈靠背,後有活動撐腳,便於調節高低。紙帳,亦名梅花紙帳。據宋林洪《山傢清供》雲,其上作大方形帳頂,四周用細白布製成帳罩,中置布單、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詞作中,這種陳設大都表現凄涼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嬌》雲:“照我藤床涼似水。”意境相似,寫一榻橫陳,日高方起,心情孤寂無聊“沉香斷續玉爐寒”,使人想起詞“銷金獸 ”。然而着一“寒”字 ,更突出了環境的凄冷與心境之痛苦。
  此時室內唯有時斷時續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伴我情懷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遊春意。”以漢代橫吹麯中的《梅花落》照應詠梅的命題,讓人聯想到園中的梅花,好象一聲笛麯,催綻萬樹梅花,帶來春天的消息。然“梅心驚破”一語更奇,不僅說明詞人在語言的運用上有所發展,而且顯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剎那的波瀾,然而意思很含蓄。聞笛懷人,因梅思春,在她詞中是不止一次用過。這是一歇拍,詞從這一句開始自然地過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寫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則着重寫對愛侶趙明成的思念。
  下闋正面抒寫悼亡之情,詞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脈相續 。“小風 ”句,將外境與內境融為一體。
  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伊人枯坐,淚下千行。以雨催淚,以雨襯淚,寫感情的變化,層次鮮明,步步開掘,愈寫愈深刻;但為什麽“無佳思 ”,為什麽“情懷如水”和淚下千行,卻沒有言明。直至“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纔點明懷念丈夫的主旨。“吹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的典故,見《列仙傳》。這裏的“吹簫人”是說簫史,比擬趙明誠。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她倚闌同賞呢?詞人回想當年循城遠覽,踏雪尋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愴然感傷。
  結尾三句化用陸凱贈梅與范晔的故事,表達了深重的哀思。陸凱當年思念遠在長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賦詩以贈。可是詞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其中“人間天上”一語,寫盡了尋覓苦;“沒個人堪寄”,寫盡了悵然若失之傷。全詞至此,戛然而止,而一麯哀音,卻繚繞不絶。
  這首詞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詠梅悼亡,渾然一體;口語入詞,以俗寫雅
包含詞
孤雁兒並序孤雁兒/禦街行
孤雁兒·世人作梅詩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
禦街行(雙調七十八字,孤雁兒孤雁兒(有尼從人而復出者,戲用張子野事賦此)
禦街行雙調七十八字孤雁兒孤雁兒有尼從人而復出者戲用張子野事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