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東 >臨沂 >蒙陰縣 > 孟良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孟良崮聯繫方式地址:山東省蒙陰縣和沂南縣交界處。
  郵編:276000孟良崮投訴電話臨沂市旅遊投訴電話:0539-8303678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孟良崮景區榮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孟良崮門票價格20元/人孟良崮節慶活動送祝美(送粥米):給剛剛生了孩子的婦女送賀禮(送月子);一般是送些雞蛋、小米、挂面、紅糖等。近些年演變成除了上述東西外,還送些數額不等的現金以及嬰兒服飾、用品等。孟良崮開放時間8;00——17:00孟良崮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孟良崮美食魯菜,也稱山東菜係,是我國四大菜係之首。早在春秋時期已久負盛名,是北方菜的代表。元朝時魯菜始入宮廷,成為御膳的主體。其特點是色形講究、醇厚不膩,清香鮮美,酥脆質嫩。代表菜為糖醋黃河鯉魚。其特色為黃魚呈琥珀色,外焦裏嫩,甜酸鹹香四味俱佳。孟良崮住宿臨沂市旅遊接待服務設施完備。目前已擁有旅遊涉外飯店16傢,其中四星級賓館1傢,三星級賓館4傢,二星級賓館4傢,另外還有多種旅館、招待所;為廣大遊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孟良崮購物徐公硯
  徐公硯是魯硯中的重要品種。早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唐代顔真卿、柳公權,宋代歐陽修、蘇軾、米芾等名人,在其有關著述中都曾作過介紹和品評,而且評價甚高。徐公硯之石産於沂南縣青駱鎮徐公店村,是該鎮獨有的礦産資源,屬玄武層,儲量豐富。其石質堅硬,密度極高。叩之清脆,其聲如磬,下墨如挫,發墨如油,色澤鮮潤,且不損毫,堪稱硯石材中之上品。
  相傳最初以此石製硯的,是一徐姓舉子,適大比之年,赴京應試,路經沂地,偶爾發現溝土中有奇型石片,因愛其形色,試磨成硯,攜帶入京,用於考場。時值天氣寒冷,諸考生硯中之墨全被凍結,唯有徐生硯中墨汁不凍,書寫流利,墨色晶瑩,甚得主考官賞識,因之得進士。後徐公休官,緬懷奇硯,遂定居該地,故該地村名徐公店,後此地以産徐公硯而聞名。今驗證,徐公硯之墨汁在-4℃的確不結冰,果然名不虛傳。在臨沂、沂南各文物店有售。
  燕子石
  沂蒙山區峰奇崮秀,美石繁多,石中瑰寶又首推燕子石。燕子石,又名蝙蝠石,是5億年前三葉蟲形成的化石。它不僅是研究地球演變史和生物進化史的寶貴實物資料,而且溫潤如玉,色澤光潔,耐磨下墨,自然古樸,獨具天趣,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與觀賞價值,是製硯和雕刻各種工藝品的優質材料。近年來,燕子石的應用已由傳統製硯發展到雕刻筆筒、筆架、鎮尺及各種各樣的座屏、插屏、古青銅器等。文化部代部長賀敬之稱贊曰:“琅琊多美石,費鄉出俊纔,星耀催竜起,燕子含春來。”
  在臨沂、費縣、沂南縣等地的奇石一條街有售。
  黑陶、蛋殼陶
  蛋殼陶是竜山文化黑陶中的精品。它器壁極薄,器型規整,器物光亮漆黑,造型多樣,是古陶中的瑰寶。
  臨沂市是竜山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1973年,在臨沂市河東區大範莊發掘的竜山文化遺址,得到數百件工藝精良、光亮漆黑的黑陶,其中蛋殼陶製品達40多件。從而證明,臨沂市在竜山文化時期,黑陶的製造技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燒製時,用刃口鋒利的颳刀,邊旋轉邊颳修坯泥,當器壁達到極薄時,再用磨光石反復壓磨,從而獲得器型規整、表面光亮、器壁極薄、有纖細劃紋和鏤孔的蛋殼陶精品。這種成型技藝費工費時,且要耐心細緻,稍有疏忽,將前功盡弃。因此,精美華貴的蛋殼陶,的確是經難度極高的成型階段,精工細雕而成的。
  沂蒙民間玩具
  沂蒙民間玩具多以木、紙、布、泥土等為原料製成,以蒼山縣小郭村生産的泥玩具水平為代表。小郭村的泥玩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些恰似出土的唐俑。就是這些不起眼的泥巴,經過民間藝人靈巧的雙手就變成了各式各樣的飛禽走獸、戲麯人物、吉祥的壽桃和令人喜愛的胖娃娃。臨沂的泥玩具,外部造型完整統一,誇張而又逼真,簡潔而不粗俗。其功夫主要放在彩繪上。彩繪和在泥模的外型上先塗以白粉作底子,再根據需要塗以膠水調出的大紅、桃紅、翠緑、黃、紫等品色顔料,最後用墨來“提神”。色彩豔麗,對比活潑,給人以熱烈明快之感,充分體現了我國彩繪藝術的特點。泥玩具的底部和背後大都露出泥土的本質,乍看似不經意,其實頗具匠心。泥玩具的背後或底部還大都裝有蘆哨,輕輕一吹就發出“嗚嗚”的音響,深受兒童們的歡迎。
  在臨沂市的各縣區集貿市場、攤點有售。孟良崮交通沂蒙公路、205國道縱貫南北,兗石公路橫穿東西,縣城距鐵路幹綫30公裏,距日照港150公裏,距濟南機場160公裏。孟良崮玩法參觀、祭拜、學習、
  
  孟良崮戰役紀念地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和沂南縣交界處,屬蒙山山係,主峰海拔575.2米,面積1.5平方公裏。相傳宋朝楊傢將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
  
  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孟良崮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擊斃該師師長張靈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揚海內外。孟良崮戰役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孟良崮地處交通要道,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1948年建孟良崮戰役紀念碑,聳立於大崮頂之巔的白色碑身,高20米,分外引人註目。
  
  1984年為紀念孟良崮戰役在山上修建的紀念碑高30米,由三塊狀如刺刀的灰色花崗石築成,象徵着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的武裝力量體製。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位於山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園內,館內共分5個展廳,分別為門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紀念館後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將軍骨灰撒放處,其後是烈士英名塔。
No. 2
  孟良崮位於臨沂市沂南縣孫祖鎮鎮境內,屬蒙山山係,主峰(當地人稱為大崮)海拔575.2米,面積1.5平方公裏(在蒙陰縣境內)。主峰東北方向側峰纔稱為孟良崮(在沂南縣境內,整個山係絶大部分在沂南縣境內)。相傳宋朝楊傢軍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於孟良崮一舉殲滅了國民黨的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及援軍一部,共32000餘人,該師師長張靈甫在戰役中陣亡,孟良崮由此而名揚海內外。孟良崮旅遊區主要景點有孟良崮國傢級森林公園、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和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國傢級森林公園 占地800公頃。孟良崮主峰上建有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山下建有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現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孟良崮戰役紀念碑] 位於孟良崮旅遊區內孟良崮山頂,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1984年為紀念著名的“孟良崮戰役”而建。紀念碑碑高30米,由三塊狀如刺刀的灰色花崗石築成,象徵着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的武裝力量體製。底座為邊長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體,組成一個槍托,象徵着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槍托的周圍是紅色圍墻,象徵着高山下的花環。紀念碑的上下部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象徵着軍民團结必勝,人民戰爭必勝。碑中部正面鎸刻着鬍耀邦同志親筆題寫的“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碑東面鎸刻着陳毅元帥《蔣軍必敗》詩詞和粟裕將軍的題詞,碑西鎸刻着劉少奇、朱德、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的題詞。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位於孟良崮烈士陵園內,坐北朝南,占地面積8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40平方米。館內共分5個展廳,分別為門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門廳正面是中共中央三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的題詞和孟良崮戰役大型沙盤。戰役廳以時間先後為序,展示了戰役經過及華東野戰軍戰鬥序列表和參戰部隊的進攻、阻援情況。支前廳展示了沂蒙人民踴躍支前的情況。英烈廳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戰鬥英雄的事跡情況。雙擁廳介紹了蒙陰縣走出山門,開展異地擁軍,獲得全國擁軍優屬模範縣的情況。紀念館前面是陳毅元帥、粟裕將軍侍馬而立的大型花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紅色花崗岩上鎸刻着陳毅元帥的《孟良崮戰役》長詩,兩位將帥雕像栩栩如生,再現了當年作為孟良崮戰役主要指揮者的光輝形象。紀念館後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將軍骨灰撒放處,其後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鎸刻着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區內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遺骨。
  軍事地圖[孟良崮國傢級森林公園]位於沂南縣界湖鎮西25公裏的孫祖鎮境內,經營總面積近2萬畝,經過30多年來造林、營林,已形成幹果林、防護林構成的萬畝森林規模,主要樹種有鬆類、刺槐、板慄、赤揚、淡竹、火炬樹、五角楓等。林場林草茂密,怪石林立,是景色優美的森林旅遊勝地。孟良崮森林公園於1992年1月被國傢林業部定為國傢級森林公園。
百科大全
  Menglianggu
  孟良崮
  Menglianggu
  山東省中南部沂蒙山區中的一座石質小山。位於蒙陰、沂南 2縣之間。“崮”是當地對於頂平坡陡的方山地形之俗稱。孟良崮雖係沂蒙山區“七十二崮”之一,但其山體不同於其他石灰岩山峰,而由花崗岩組成。花崗岩巨石裸露於山體上部,相互依撐,構成天然石棚。頂部雖無峭壁,但山勢險峻。孟良崮屬低山,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最高峰大頂子575米。孟良崮地處沂蒙山區南北交通要道上,形勢險要,自古即為兵傢必爭之地。1947年震撼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即發生於此。孟良崮現經緑化,蠶果業發展迅速。尤以花椒著稱。
  (李樹德)
相關詞
旅遊歷史遺址文物國軍名將抗日
包含詞
英雄孟良崮孟良崮戰役孟良崮旅遊區
孟良崮戰役遺址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孟良崮戰役紀念地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國傢級森林公園孟良崮國傢森林公園
孟良崮戰役中代理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