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驍將 Northwest Xiao Qiang |
孫連仲原名孫席儒,他曾說過,他幼時傢裏養有騾馬,雇有長工。孫上過幾年私塾,可是他對讀書沒有多大興趣,經常逃學,而最好擺弄牲口,或趕趕大車。以後長得身材高大,膀闊腰圓,頗為強壯。但他既不想繼續讀書,也不肯務農,因而鄉裏人給他起了一個諢名,叫他“傻套兒”他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清末民初,社會動盈,青年中頗流行“從軍報國”的思想。辛亥革命後的第二年,即1912年2月,北洋軍第二鎮派孔祥標到雄縣招兵。時年十九、並已與同邑蘇姓女子結了婚的孫連仲秘密赴招兵處報名應募。其母聞訊,命他的哥哥孫連喜趕至招兵處婉勸,以傢道富實,田産年年增加,不但不必去當兵,而且傢業尚需他幫助料理為詞,要他回傢;同時托雄縣縣長王瑚代為嚮招兵處交涉除名。孫連仲表示:“男兒應立志報效國傢,豈能終老田園與草木同腐?從軍之志,不可更改!”其兄為之感動,放棄勸說而歸。入伍後,孫連仲被編入第二鎮八標二營八連為學兵。清帝退位後,北洋陸軍各鎮改為師,孫連仲隸王占元的第二師之下。此時孫已調入炮兵營,並由學兵升為正兵。1914年,袁世凱親信陸建章的京衛軍被派往陝西鎮壓白朗起義軍,行軍前在各旅成立炮兵營,從他部調選人員,孫連仲被選中,來到了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炮兵營充任班長。有一次,馮下連檢查,適逢孫連仲所在連的連長正在考問士兵“五十二條精神訓條”(此為馮玉祥為部隊所規定)的內容,就悄悄站在後面聽。不料長時間無人主動回答,最後孫連仲站了起來,不僅流利地背誦了一遍,還頭頭是道地講解了一番。孫連仲從此為馮玉祥所賞識。
孫連仲頗具軍人膽識,性格忠厚,作風樸實,然諾必行。軍旅生活中既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又於作戰取勝和地位升遷後毫無驕色。因此,同階青年軍官與之友好,士兵擁護。這些,都為他地位的不斷上升創造了條件。
1915年底護國戰爭爆發後,當時駐在四川的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與雲南護國軍在瀘州、敘州(宜賓)間作戰。孫連仲在竜頭山一役中,曾一人扛起二百三十八斤的山炮,帶領士兵抄後路襲擊護國軍,一炮擊中對方陣地,給馮軍帶來暫時勝利。馮玉祥擢升他為炮兵營第一連連長。
1917年,第十六混成旅已回駐京津之間的廊坊,馮玉祥一度調離該旅。張勳復闢事件發生後,段棋瑞要馮玉祥返回部隊任旅長。馮未到達前,一群少壯軍官醖釀對“辮子軍”作戰。當時群竜無首(原任旅長楊桂堂亦不在部隊),孫連仲乃聯合孫良誠、韓復榘、石友三、劉汝明、佟麟閣等共十二位連長,在萬莊一帶阻截張勳軍,並追擊至永定門。馮玉祥復任旅長後,孫連仲被提為營長。孫當營長時,在一位師範畢業的同鄉幫助下,讀了一陣《左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然而“衹會念不會講”,自覺收穫不大。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馮玉祥任命孫連仲為炮兵團長。孫曾以自己缺乏學歷,未進過中學而稍露怯意。馮鼓勵他說:“論帶兵打仗,大學生也不如你們,中學生更不用說。”繼又許諾:“將來我會讓你們進陸軍大學。”當年10月底,馮玉祥以陸軍檢閱使兼第十一師師長,移駐北京南苑,集訓練兵,孫連仲隨其前後,頗為倚重。隨着馮玉祥軍事力量的發展,出現下一批他所親信的少壯將領,所部5個團長後來被稱為5虎,13個營長被稱為十三太保,包括孫連仲、石友三、孫良誠、劉汝明等。
1924年秋,馮玉祥聯合鬍景翼、孫嶽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直係新頭目,賄選總統曹錕。事變之前,馮玉祥提升孫連仲為衛隊旅旅長,管轄手槍團、學兵團、炮兵營三個單位。孫親自率手槍團化裝為接運糧餉部隊,由古北口潛回北京。10月22日晚,孫連仲的參謀長王德晉宴請曹錕的衛隊團團長張漢臣。當張、王等人飯後打牌寸,孫連仲指揮手槍團包圍了總統府,繳收警崗槍支,派兵接替了警位。其時曹錕衛隊團官兵多在酣睡中,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全體解决。事變後,孫連仲調任國民軍第一軍炮兵旅旅長。不久,馮部擴軍,孫又升任了騎兵第二師師長。
孫連仲對部隊訓練抓得很緊。平日練兵時,他經常深入營連直接檢查示範,與士兵一起操練演習;作戰中,他與士兵生活上同甘共苦,所以博得了部下愛戴。他對於軍紀也要求甚嚴,恪守馮玉祥為國民軍提出的“不擾民,真愛民,誓死救國”的要求,因而得到駐地群衆的稱贊和支持。
1925年,孫連仲部隨同國民一軍在京津地區活動,曾參加國民軍一、二、三軍會戰天津之役。在攻打韓傢墅、楊柳青時,孫連仲親率部隊衝鋒十餘次,從上午8時戰至午後,未能剋敵。適第二軍鄧寶珊由南路夾攻楊柳青,配合孫連仲部迫敵嚮天津敗退。1926年初,孫連仲師駐山海關。時奉直已達成諒解,不久奉係張作霖與直係吳佩孚以五十萬兵力聯合進攻國民軍。1926年4月,國民軍撤至位於居庸關與昌平之間的要隘——南口,以劣勢兵力抵抗奉直精銳達四月之久。後因寡不敵衆,回退綏遠,並打算以西北為後方根據地,養兵待戰。南口大戰時,孫連仲師奉派參加攻打山西。及南口戰事失利,國民軍進攻山西之計劃遂告失敗,孫連仲率領部隊隨同綏遠部統兼第—卜二師師長蔣鴻遇經包頭、五原到達寧夏。當時孫連仲的部隊僅剩一千多人,乃整飭隊伍,與蔣聯合馬鴻逵,驅逐地方小軍閥張兆鉀、孔繁錦退回甘肅。
1926年9月,馮玉祥從蘇聯返國,舉行“五原誓師”,宣佈響應南方國民革命軍北伐。當時,河南軍閥劉鎮華奉吳佩孚之命圍攻西安已達數月之久。守衛西安的是國民軍楊虎城、李虎臣部。楊、李屢電求援,急如星火。馮玉祥接受李大釗建議,全力南下援陝。孫連仲此時已接任了蔣鴻遇的第十二師師長,馮玉祥又加委他為“全軍總執法”,對旅長、道尹以下,均有權處置。但孫由寧夏入甘肅後,擅自往隴南收編了孔繁錦部,繼入漢中以圖發展國民軍勢力。馮玉祥為此電責其“率部火速援西安”,孫纔率部隊參加瞭解西安之圍吶戰鬥。11月28日,在孫良誠、劉汝明、孫連仲等人的協同作戰下,劉鎮華主力敗於猴兒寨,加上其總司令部被襲,劉衹好率其鎮嵩軍東撤、西安之圍乃解。
1927年5月1日,馮玉洋部隊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接受武漢國民政府領導。第二集團軍東出參加北伐後,孫連仲率部在豫西南一帶作戰,先後進擊直係於學忠,改編了閻德勝的部隊,追擊過嚮四川流竄的吳佩孚。嗣後移駐唐河、確山,解决了直係舊部靳雲鶚的部隊,占據了平漢綫,靳衹身逃往上海。
蔣介石、馮玉祥合流後,孫連仲為馮的第九方面軍總指揮兼第十四軍軍長,進駐新鄉。不久與鹿鐘麟對調,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並任蔣、馮“北伐軍”的京漢前綫總司令,率韓占元、秦德純、馮治安、龐炳勳四個軍,在漳河沿岸與奉軍作戰,激戰二十六天,屢挫奉軍楊宇霆指揮的部隊,傷亡敵軍以萬計。奉軍雖竭全力一再增援猛攻,均不能得逞,京漢、隴海兩綫戰況得以穩定,蔣、馮於整個戰局遂得從容調度。孫連仲部在接受通電嘉勉及奬勵後,以激戰過久,疲勞特重,奉命往鄭州整補休養。
1928年5月,孫連仲部調陝西綏靖地方。此前一月,甘肅發生了馬仲英領導的“河州事變”,動亂日益擴大。馮玉祥即命孫連仲就近移師入甘。孫於7月入甘,於9月以第二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名義率部打敗了自武威進攻永登的馬廷剿,並一舉攻占了古浪、武威。馬於9月底退走青海樂部。馬廷勃是甘肅回軍早期著名人物馬安良之子,曾歸服國民軍,此時加入了馬仲英的反馮活動。連年作戰,孫部兵力由兩萬人減至一萬左右。為了補充兵力,孫連仲在甘肅廣為招募,整頓操練。
同年9月,國民黨中央决定設立青海省。這是時任行政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的馮玉祥為鞏固實力采取的一項措施。12月,孫連仲在蘭州先行就任青海省主席。省府委員五人,孫之外有建設廳長馬麒、民政廳長林競、財政廳長郭立志、教育廳長鄭道儒。未赴青海視事前,經甘肅財政廳長張省三的夫人介紹,孫連仲與前清端王載漪之孫女羅毓鳳結婚,婚禮於1929年元旦舉行。此後孫的軍旅生活,羅多時相隨,頗盡內助之力。抗日戰爭中,羅毓鳳曾創辦傷兵救護醫院、難童教養院、眷屬工廠,並參與組織軍隊俱樂部活動,親自為官兵演京劇,軍中一時傳為佳話。
1929年2月,孫連仲到青海履任。青海地區嚮為甘肅回軍勢力馬麒、馬麟所盤踞。他們對孫之主青,明迎暗拒。尤以馬麒次子馬步芳與旅長馬子乾等,軍事上威脅最大。馮玉祥為使孫連仲順利進入西寧,確立對青海的統治,乃用釜底抽薪的辦法,電調馬步青旅開往潼關,委以該處警備司令職務;又調馬子乾旅駐湼源;馬步芳的第四混成旅則令駐循化、巴戌。孫到青海後,以其第九十一旅駐樂都,第九十二旅、第九十三旅及直屬部隊移駐西寧附近,控製局勢。
除軍政事務外,孫連仲也希圖間津青海建設。青海地處偏僻,土地廣袤,加以交通不便,內部各地以及全省與外界的聯繫睏難,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孫下令修築公路,以利開發,又提倡栽樹、修渠引灌。睏任期短暫,成效不著。
在青海,孫連仲註意拉攏當地少數民族上層人士,希望建立較山和睦的關係。他看到伊斯蘭教阿訇在回族、撒拉族群衆中很有號召力,便以發揚伊斯蘭教的名義,令各縣成立“回教促進會”,並由哲政府撥款八萬元,修建各地清真寺,開辦“阿訇訓練班”,想控製伊斯蘭教阿訇,防止其聯絡群衆“造反”。
1929年2月,駐湟源的馬子乾旅受人唆使鼓動,發動了討孫戰爭,進攻西寧。事初起時,孫連仲力避戰事擴大,下令招撫,無效後,始令安樹德、魯崇義兩旅進剿,但提出“要捉活趙雲,不要死子竜”。這是因為馬子乾係馬麟傢族成員,孫怕引起更大事端。進剿不到半月,俘虜了馬子乾。然而由於士兵未執行上級意圖,將馬打死了。為安定馬麒傢族並防止回、漢民族間對立情緒的增長,孫親自迎接馬子乾的靈柩於西寧城外,並主持了追悼會。此舉取得了馬麒的諒解。
是年8月,原甘肅省主席劉鬱芬奉命東調,就陝西省主席一職。孫連仲接任甘肅省主席。孫入甘後不久,青海大權落入了馬麒、馬步芳父子手中。他們因此對孫具懷感激之情。後來“西北諸馬”中最有實力的“青馬”,從此走上了大發展時期。
蔣介石召開所謂“編遣會議”後,馮玉祥和蔣的矛盾更加尖銳,積極準備與蔣的武裝决戰。陝甘兩省的馮係將領,紛紛厲兵秣馬。孫連仲為使其部士飽馬騰,不甘落後,徵收甚重,計得現金七十萬元有餘。正遭大旱之災的甘肅人民,因此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這是甘肅民間多年來對馮玉祥及其國民軍頗多微詞的一個重要原因。
1930年4月,東調的孫連仲被任命為馮部第八路軍總指揮。他率領高樹勳的第十二師,連同騎、炮、工兵等部隊經隴東、陝西到河南,留雷中田師駐防蘭州,維持後方秩序。孫連仲對這場即將掀起的蔣、馮戰爭的看法是:西北軍實力不夠,後方地方軍閥勢力未完全削平、民變、土匪活動時有發生,仗還不到打的時候。如果孤註一擲,打敗了連退處都沒有。但多年養成的對馮玉祥的服從性格,使他還是遵從命令全力投入了戰鬥。孫部入豫後,駐防漯河、太康、歸德及安徽亳州等處。6月,孫部與蔣方的何成瀎、朱紹良部激戰,打敗了何、朱。此時孫連仲電請馮王祥允許他南下攻取武漢,馮來電阻止,要孫進攻杞縣,以解亳州之圍。解圍後,孫又提出南進,馮仍不允,要他東進解商丘之圍。商丘解圍後,交給孫殿英守備。7月,戰場形勢開始轉嚮有利蔣方,馮軍在隴海綫上奮力支撐,希望能依托鄭州扭轉戰局。但原先支持馮玉祥的閻錫山見大勢已去,令其部隊撤出主要戰場,馮軍獨木難支,退往豫北。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擁蔣,並派大軍入關參戰,馮軍失敗已成定局。10月,馮玉祥離鄭州北去。孫連仲率部到新鄉,西北軍擁鹿鐘麟為總司令,孫為副總司令,高樹勳、張自忠師歸孫指揮。鹿、孫請劉驥去嚮馮玉祥請示下一步怎麽辦,馮回電衹四個字“西望長安”,意思是帶部隊嚮西開。這時,鹿鐘麟亦準備離部隊去天津,孫連仲趕到火車上去彌留,無奈鹿執意要走,並請孫收拾西北軍殘局。孫怏怏而歸後欲說服鄧隊西退,但部下都不願意。孫也明白,大戰前西北軍幾乎傾巢出動,陝甘地盤實已放棄,西退也是絶路一條。乃於思慮再三後派田鎮南、李顯堂、冉寅𠔌為代表,赴鄭州謁見何應欽,表示願意服從中央,軍隊靜候改編。10月18日,在新鄉發出通電,聲明今後“擁護中央,和平統一建國,决不參加內戰”。 |
江西剿共 Jiangxi Communist suppression |
孫連仲接受蔣介石改編後,被委為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不久,孫率部開往山東濟寧一帶整編就食。第二十六路軍下轄第二十五師(孫自兼師長)、高樹勳的第二十七師、關樹人的第一騎兵師共約4萬餘人。
當時山東省主席是韓復榘,同孫連仲交情較深。孫到山東後,韓打起了如意算盤,企圖利用孫的力量壯大自己。孫此時亦有與韓互為依托的想法。但蔣介石認為,韓復榘野心大,反復多變,故對其時加防範;而孫連仲勇於作戰,忠於上司,一旦拉過來,定當甘為驅使,所以對孫極為籠絡。蔣派曾任馮玉祥部參謀長的曹浩森去濟寧做孫的說服工作;繼而分批邀請孫部將領到南京一一召見,贈款甚厚。孫連仲派其軍需處長兼秘書長袁其祓等赴南京謁蔣,蔣介石親自設宴款待,席間對孫頗多稱贊。蔣懷柔備至,孫連仲漸為感動,遂决意為蔣效力。
1931年初,孫連仲奉命開往江西,以江西清鄉督辦的頭銜率領第二十六路軍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4月初,第二十六路軍由樂安、宜黃嚮東韶、小布進攻,紅軍朱德所部采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並以集中兵力,先打弱敵,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的戰術,經過激烈的戰鬥,使孫連仲部損失了約一個旅的兵力。同年7月,蔣介石親自出馬,指揮三十萬大軍嚮中央蘇區進犯。孫連仲部改番號為第二軍團,屬右翼集團軍總司令陳銘樞指揮。紅軍組織第三次反“圍剿”作戰,采取運動戰術,“避敵主力,打其虛弱”,取得了六戰五捷的勝利,斃傷和俘虜敵軍三萬餘人。在這次“圍剿”中,孫連仲部連接打了敗仗,損失慘重。另外,孫部官兵多出身於西北,不習南方水土,營中瘧疾、赤痢流行,死亡日有發生。加上紅軍的政治瓦解,軍心日漸不穩。適孫連仲本人患牙疾,乃請假赴南京就醫,並請求蔣介石將其部隊調離駐地寧都,找一適當地點休整。加之第二十六路軍開到江西以後,孫連仲感覺人地生疏,所以不斷去南昌、南京等地,聯絡應酬,以期在蔣介石的統治之下,能夠保住地位,站穩腳步,因而他在防地的時間較少。孫走後,部隊交參謀長趙博生(中共地下黨員)指揮。在他的部隊中,有一部分軍官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對共産黨有一定的好感,對參加“剿共”較為反感。曾經擔任過國民聯軍總政治部主任的劉伯堅,當時也在中央蘇區,孫部軍官中有不少人和他認識。因此,二十六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趙博生,師長董振堂,旅長季振同、黃中嶽等,乘孫連仲不在防地之時,率領一萬七幹名官兵舉行了著名的寧都起義。蔣介石對孫連仲轄下發生如此重大的事件十分震驚,立即派陳誠陪孫飛返寧都(起義部隊已開往蘇區),收拾殘局。由於打內戰的需要,蔣撥款重建了孫的部隊,並恢復第二十六路軍稱號,但編製縮小。這段時間,蔣介石對孫連仲不如前時那麽重視了。
1932年春,高樹勳第二十七師奉命駐防宜黃一帶,突遭紅軍的圍攻,高棄城而逃。宜黃之敗,使孫部實力又減。作戰失利,士氣消沉,孫連仲為鞏固部隊和取得蔣介石的諒解,主要請求撤其江西清鄉督辦和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名義,將所部分並為一個師,以充實人數,健全戰鬥組織。蔣介石接呈後準去其江西清鄉督辦,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仍保留,原有部隊並編為第二十七師及一個獨立團,師長由孫自兼,池峰城、馮安邦分任旅長。正當孫連仲為自己的前途擔憂的時候,蔣介石得到吉鴻昌與紅軍秘密聯絡的密報,深恐再發生“寧都起義”那樣的事件,故搶先下手,把吉的第二十六路軍縮編為第三十師,歸孫指揮。孫認為蔣這樣做是使自己絶處逢生,感激之至。
1932年3月,孫連仲在金溪縣滸灣駐防,迎戰紅軍林彪部。孫親臨前綫指揮,與紅軍展開拉鋸戰。紅軍終以不剋而退,孫部進駐永豐。蔣介石旋發表他為第四十二軍軍長,仍兼任第二十七師師長。1933年7月,蔣在廬山設訓練團,自兼團長,委孫為團副,教育長為陳誠。訓練團结束,孫連仲返防後率部攻占寧都、贛縣。同年9月,駐湖北麻城之第三十軍張印湘部不穩,蔣介石乃調張任第四十二軍軍長,發表彭振山為第三十軍軍長,命孫連仲以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名義前往整頓。孫積極整訓該部,又一次得到了蔣的稱許。
1934年初,孫連仲率第三十軍再到江西,駐永豐,蔣又將第二十七軍、第四十二軍劃其指揮。是年,孫連仲參與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第二年初,又奉命率部到湖北追擊紅軍賀竜、蕭剋部,10月,孫部調往蘇北地區,總部駐淮陰,全軍分駐宿遷、漣水、泰縣、東臺、如臯、南通等處,從事修築國防工事以及導淮工程。孫在各師提倡舉行工作競賽,進展順利。在同年11月舉行的中國國民黨“五大”上,孫連仲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
“西安事變”後,孫連仲部駐河南信陽、確山一帶。及“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孫部於7月12日接到北上增援命令。日本擴大對我國的侵略,使孫連仲義憤填胸,情難自己。他曾與宋哲元懇談,鼓勵宋應戰,决不可妥協自誤。部隊北上出發前,孫召集本部高級軍官會議,在會上慷慨陳詞說:“日本蓄意侵略我國已久,現國傢命運已至最後關頭,吾人須以全力報效國傢,輓救危局,以盡軍人天職!”全體軍官聽後至為感奮。全軍乘平漢路火車北上,行進途中,曾接宋哲元電報要孫暫緩前進,將部隊停於彰德(安陽),以免刺激日軍。孫連仲電告蔣介石請求繼續北上,獲準後揮師到保定。 |
|
平時整個華北戰場的態勢是:7月中旬,日軍入關部隊已達五個師團,兵力約十萬人。26日,宋哲元拒絶了日本方面的最後通牒,令第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在豐臺、廊坊、天津車站等處擊敗日軍。但中國軍隊在南苑作戰失利,佟麟閣、趙登禹壯烈殉國,日軍乘勢包圍北平。月底,平津相繼失陷。
河北戰場
華北戰場形勢空前嚴峻,蔣介石命孫連仲為第二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劉峙)兼第一軍團司令。8月10日,孫部與日軍河邊旅團在良鄉西南之竇店對峙。15日起,戰鬥日趨激烈,孫將全部兵力投入,迭予日軍重創。由於敵軍炮火猛烈,孫部陣地被摧毀。不得已乃行後退。8月下旬,轉進至馬頭鎮、琉璃河一綫。時日軍已占南口,敵指揮官板垣徵四郎指揮三個師團嚮平漢綫進攻。9月15日,固安失守,孫連仲率部由琉璃河轉進,在涿縣與敵激戰。嗣以關麟徵、萬福麟等部戰敗南退,孫部在涿縣處突出地位。日軍正面進攻多次不逞後,采用從左翼迂回包圍戰術,孫部池峰城師在坨裏附近南大寨山區被敵突破。孫部被迫轉進冀西南,保定失守。
是年10月,日軍川岸師團直撲山西娘子關,直接威脅太原。中國軍隊决定組織娘子關戰役,以阻擊日軍。此時,孫連仲部正撤至娘子關附近,奉命參加這次戰役,擔負總預備隊任務。
川岸師團以一部攻擊娘子關正面,而王力則進攻娘子關右側的舊關。舊關地理位置重要,關係這次戰役的成敗。由於中國軍隊在舊關一帶佈防薄弱,所以敵軍一舉占領了該地。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玻焦急萬分,立即下令中央軍第三軍曾萬鐘增兵反攻,决心收復。不料日軍增援部隊趕到,情況十分危急。此時,孫連仲率第二十七師趕赴前綫,他嚴令部下沉着作戰,相機殲敵,屢敗日軍,把戰局穩定了下來。由於敵軍繼續增援,慘烈的拉鋸戰爭展開了。激戰兩周後,敵軍集中炮火猛轟孫部陣地,掩體工事被摧毀;加以人右友軍傷亡過大,無力配合,且先行轉進,孫部被迫棄守。娘子關失陷了。
此後,孫連仲率部撤到陽泉。部隊前段作戰中傷亡過大,除馮安邦的第二十七師外,其他兩個師已無戰鬥力了。但他一腔抗日熱情,仍命令馮固守陽泉,說:“無命令後撤,就要把你槍斃!”孫、馮是連襟,孫治軍之嚴,亦可由此見一斑。不久,陽泉、太原相續失守,孫連仲部經晉南開往河南。
河南戰場
在華北保定地區作戰中,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峙畏敵如鼠,愴惶逃遁河南,時人譏之為“長腿將軍”。蔣介石為樹軍威,撤劉峙之職,而以孫連仲代之。但孫所轄之軍仍是原有部隊,幾番激戰,傷亡甚大。他到河南後立即派人到豫東、魯西一帶招募兵員,還吸收了不少從家乡河北逃亡出來的青年學生,在許昌設立幹部訓練所,培養幹部,充實下級軍官隊伍。
1938年春季,日寇的精銳部隊第十師團的一個旅團等,企圖沿津浦綫南下攻占徐州。當時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負責指揮徐州一帶戰事。蔣介石於徐州方面告急時,也認為在戰略上有加強第五戰區之必要,乃倉促檄調第一戰區駐河南補充訓練尚未完成的湯恩伯軍團與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星夜增援。
第五戰區長官部判斷,恃戰勝餘威、驕狂分萬的磯𠔌師團長一定不待蚌埠方面北上敵軍的增援呼應,便要直撲臺兒莊,以期一舉攻下徐州,搶先奪取打通津浦路的大功,故調兵遣將,張網以待。除以孫連仲部正面迎敵外,又派湯恩伯潛行南下拊敵之背,協同孫部包圍日軍而殲滅之。
3月19日,孫連仲接到命今後,立即指揮部隊東調,指定參謀人員先行赴徐州以北地區選定前進指揮所。同時命令池峰城第三十一師進駐臺兒莊及其附近地區,構築工事,掩護他部陸續集中。第二集團軍完成後的佈防概況是:臺兒莊城寨由第三十一師一八四團防守;該師其他部隊一部分防守臺兒莊以西七裏之範口村及以東約三裏之官莊,準備協同臺兒莊核心之作戰;另一部分沿大運河南岸佈防。池峰城在城寨外指揮。第二集團軍的第二十七師、第三十師和第四十四旅陸續集結於賈汪東北和臺兒莊以南地區。總司令部設在距臺兒莊城寨五公裏處。
3月22日,池峰城師進駐完畢。次日,由嶧城南下之敵進犯臺兒莊,中國軍隊還擊,形成對峙狀態。劉蘭齋率騎兵從臺兒莊北門出擊日軍,乜子彬旅長率第一八三團跟進,在康莊與日軍騎兵遭遇,出擊部隊邊戰邊退,誘敵深入。第一八三團在獐山與日軍激戰至晚。同日下午,敵機多架在臺兒莊一帶低空飛行,進行偵察掃射、一場喋血大戰即將展開。24日晨,日軍三個聯隊約五六千人,在飛機、坦剋、重炮配合下,嚮臺兒莊猛撲。臨戰之際,孫連仲親赴前綫調令下屬:“面臨強大的敵人,我們衹能依靠地形擋住它,再利用夜裏的小突擊拖住它。沒有命令,决不撤退廠戰鬥中,日軍摧毀了臺兒莊北城墻,從突破口衝了進來。池峰城親率敢死隊與敵拚殺。李宗仁聞報,明令以十萬銀元奬賞。但敢死隊員一致表示:“衹要抗戰,不要銀元!”當晚,池峰城身先士卒,率隊夜襲敵陣,在第一八六團配合下,殺出一條血路,將從突破口衝入日軍全部消滅。此後連續數日,敵軍仗其優勢武器裝備,利用白晝作戰。中國軍隊堅决抵禦,同時摸黑夜襲,消滅敵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29日凌晨,孫連仲召集軍、師、旅長及炮兵團長會議,重申固守臺兒莊之志。並指出:當面之敵似在待援中,我以鉗形攻勢當可聚殲之;第三十一師仍須獨自為戰,以利外綫組織戰鬥。
戰鬥延續到4月3日,日軍攻占了臺兒莊的東南門,侵入城寨內百米,同時擲催淚瓦斯彈。臺兒莊三分之二的地方為日軍占領,中國守軍死傷十之七八。孫連仲的部隊據守南關一隅,死拚不退。這時,李宗仁來電話,嚴令第二集團軍守至次日拂曉,等待湯恩伯軍團前來增援。孫大義凜然地說:“長官有此决心,我第二集團軍犧牲殆盡不足惜,連仲亦以一死報國傢。”旋集合可用之兵,包括炊事兵、擔架兵都一並參加,組成一個敢死隊,於午夜襲擊敵人。這時,池峰城來電話請示可否撤退至運河南岸,孫連仲命令說:“士兵打完了,你自己填上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進去。有誰敢過河者,殺無赦!”池部乃以必死之决心,逐屋抵抗至4日黃昏,將敵增援部隊擊退。
4月6日,中國軍隊完成了合圍任務後,全綫出擊。日軍磯𠔌、板垣兩師團陣腳大亂,狼奔豕突,漸嚮北撤去。孫連仲部與友軍內外夾擊,橫掃殘敵。臺兒莊指揮抗倭臺兒莊戰役以中國軍隊的全勝而結束,史稱臺兒莊大捷。此役中,孫部武器雖劣,但官兵勇於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彌補了這一點。近戰時大刀發揮了很大威力。孫部官兵還用十二枚一捆的束集手榴彈炸毀敵軍坦剋。
臺兒莊戰役結束後,孫連仲的部隊傷亡嚴重,但仍在運河東岸參加了掩護徐州國民黨軍大部隊撤退的軍事行動。後來日軍沿津浦綫攻下了徐州,孫連仲部的後路被切斷,蔣介石特由漢口派了一架專機把他接回去,他的隊伍也由徐州以南越過津浦鐵路,開到信陽一帶集結整理。 日軍占領徐州和津浦綫前段、隴海綫東段地區後,又以武漢為目標大舉進犯。我國軍隊佈置在鄂皖和鄂豫邊界的高山地帶,奉令進行保衛大武漢的作戰。1938夏,孫連仲部開到湖北麻城至河南潢川之間的小界嶺、兩路口一帶參加戰鬥,仍歸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孫部在這裏憑藉有利地形,節節阻止日軍的進攻,支持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到了9~10月間,保衛大武漢的戰綫逐漸瓦解,武漢終於淪陷,孫連仲部退到南陽一帶集結。在退卻途中。第四十二軍軍長馮安邦被日軍飛機炸死。到南陽後,孫撤銷了第四十二軍的番號,調第三十軍軍長田鎮南為集團軍副總司令,以第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為第三十軍軍長,轄第二十七、三十、三十一三個師。獨立第四十四旅改歸總司令部直轄。當時第二十七師師長是黃樵鬆,第三十師師長是張華堂,第三十一師師長是乜子彬,獨立第四十四旅旅長是吳鵬舉。
孫連仲的部隊在南陽附近駐了一個時期後.又開到葉縣、舞陽一帶補充整訓,改歸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指揮,作為這個戰區的預備兵團,蔣介石還給孫連仲加了一個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的官銜。
第五戰區
1939年夏,孫連仲乘部隊整訓的機會,到重慶住了兩個月。他覺得自己的部隊在抗日戰場上表現不壞,尤其是臺兒莊一戰打得很出名,他想謀求到一個戰區司令長官或省主席的地位。但由於他沒有加入派係,在國民黨軍政要員中,除了和張厲生私人關係較近外,別的沒有得力的奧援,而蔣介石是不輕易把較大的權位授予雜牌將領的。活動了兩個月,蔣介石對於像孫連仲這樣一個有功之臣也不能不應付一下,便决定把孫調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作為李宗仁的副手,因為李宗仁是個老將,讓孫做他的副手,比做“後起之秀”衛立煌的副手面子上要好看些。同時蔣還把第六十八軍劉汝明部編入孫的第二集團軍的序列。第六十八軍也是原西北軍的部隊,當時轄有一一九、一四三兩個師和獨立二十七旅。六十八軍副軍長是李金田和陳新起,一一九師師長是田溫其,一四三師師長是李曾志,獨立第二十七旅旅長是劉汝珍。這樣,孫的第二集團軍就有了五個師和兩個獨立旅。
孫連仲回到葉縣不久,調他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的命令就發表了,接着李宗仁就命令第二集團軍總部移駐唐河,並令第三十軍和第六十八軍接替泌陽以東確山以南地區的第—綫防務,與信陽方面的日軍對峙。另外還有活動於平漢路東側的豫南遊擊總指揮田鎮南部,活動於桐柏山地區的豫鄂邊區遊擊總指揮閻廷俊部,也都歸孫連仲指揮。這個時期,他的總司令部的骨幹人物如下:副總司令劉汝明、田鎮南,原參謀長王苑亭稱病辭職,由高級參謀何章海繼任,參謀處處長荊得文,副處長宋秀德(聿修);副官處處長鄧德堂,軍法處處長張丁楊,特別黨部書記長兼政治特派員黃任材;第二兵站分監部分監王鑄民;高級參謀田席珍和高鬆元。
這年年底,第五戰區發動了一次“鼕季攻勢”。第二集團軍的任務是攻占信陽。當時信陽和湖北廣水一帶駐有日軍一個旅團,而孫連仲指揮的部隊有七八萬人,按說攻占信陽是不成問題的,但孫部的將領看到蔣介石把嫡係部隊大部分放在後方,把雜牌軍隊放在第一綫,所以他們也都抱定“全軍為上”的方針,誰也不肯去和日軍死拼。這個攻勢進行了一個多月,連日軍的外圍據點也沒有攻下一個。衹是第三十軍抽出一個團,乘夜襲入信陽城內,亂打了一陣槍,到天明前自動撤回。這個“鼕季攻勢”延續到1940年春節纔停止下來。
1940年春,蔣介石曾打算叫孫連仲接替鹿鐘麟任冀察戰區總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帶一部分隊伍去河北省打遊擊。孫連仲接到蔣介石徵求意見的電報後,曾和高級幕僚們研究,當時有人主張接受這個職務,因為蔣介石是不會把正式的戰區司令長官和後方的省政府主席職位讓給孫連仲的。河北省條件雖不好,總算獨當一面。但也有人主張不接受,認為河北省不僅有日偽軍,而且有八路軍。到那裏以後,如果和八路軍合作抗日,蔣必不答應;如果與八路軍鬧磨擦,恐怕很難站住腳,結果有可能連“老本”都保不住。孫連仲權衡利害,認為還是不去為好,就復電蔣介石表示推辭,大意是:河北省情況復雜,自己才疏學淺,深恐完不成任務,有負委座重托、謹乞另簡賢能。但是如果蔣介石非讓他去不可,也衹好前往,所以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在部隊中挑選了一部分原籍在河北省的官兵,辦了一個諜報訓練班,想訓練一批特務人員,準備在進入河北省時使用。後來蔣介石把冀察戰區總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職務給了龐炳勳。
1940年5月間,豫南、鄂北方面的日軍發動了棗宜會戰,其目的在於把第五戰區的主力部隊擊破,以免第五戰區再次發動攻勢。孫連仲的部隊在第一綫抵抗了兩天,防綫就被日軍突破了,六十八軍退到泌陽以北地區,三十軍退到新野以南地區,第二集團軍總部也由唐河撤到鎮平附近。這時日軍的主力轉趨湖北襄樊,接連打敗了孫震、王瓚緒、張自忠等幾個集團軍,當襄樊失守,戰局緊張的時候,李宗仁曾令孫連仲以副司令長官身分擔任前敵總指揮,前往襄樊一帶督戰。孫連仲到達襄陽附近的隆中時,日軍已經退走。日軍撤退後,孫連仲把指揮所推進到唐河縣的湖陽鎮附近,在那裏駐了兩個多月,等到第五戰區部隊完全陝復了原來的態勢,纔由湖陽回到南陽。
1941年下半年,第五戰區長官部把第五十五軍曹福林部調到鄧縣一帶整訓,並編入第二集團軍序列。這個軍原來是韓復榘的部隊,韓被捕後,孫桐萱繼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曹福林任副總司令兼五十五軍軍長。因為曹對孫桐萱不大服氣,無法合作。後來蔣介石就把第五十五軍編入第三十三集團軍序列,歸張自忠指揮。張自忠殉國後,馮治安繼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曹福林又不願歸馮指揮,而孫連仲在舊西北軍將領中資格較老,聲望較高,所以李宗仁就把曹福林的五十五軍調歸孫指揮了。五十五軍當時有兩個師:一個是第二十九師,師長是許文耀;一個是第七十四師,師長是李益智。該軍副軍長是榮光興,參謀長是李明亞。
五十五軍編入第二集團軍後,孫連仲已經指揮三個軍,下面有七個師和兩個獨立旅,大約10萬之衆了。但孫覺得劉汝明、曹福林和他屬於“合股生意”,貌合神離,不會完全聽他的,於是就想法把劉、曹換掉,讓自己手下的人去帶這兩個軍。從此以後,孫就在總司令部接連召開了幾次全集團軍參謀長會議和高級軍官會議,並印發了一本由孫連仲署名的小册子《第二集團軍軍官備忘錄》,匯集了一些帶兵、練兵、用兵的辦法,軍官們人手一册,作為工作中的參考。總司令部還組織了校閱組,對各軍進行了—次全面校閱。校閱後,對較差的給予批評,較好的給予表揚。
在進行了這樣一係列工作後,即以調整編製,加強團结,互相學習,提高戰鬥力為理由,把兩個獨立旅合編為暫編第三十六師,以原第二十七旅旅長劉汝珍為師長,以吳鵬舉為副師長,列入第三十軍建製,把原屬第三十軍的第三十師張華堂部調歸第六十八軍建製。接着又把第三十軍第二十七師師長黃樵鬆調為第六十八軍第一四三師師長,把一四三師師長李曾志調為第五十五軍第二十九師師長,把第二十九師師長許文耀調為第二十七師師長。劉汝明和曹福林對於這樣的人事調整,表面上雖然接受了,但實際采取了消極抵製的辦法。對於調到自己部隊的師長,使他有職無權,起不到多大作用。對於調歸自己指揮的部隊,則不聞不問,使其無所依從。而劉汝珍對於他的暫編三十六師則把持得很緊,暗中仍然接受劉汝明的指示,使三十軍軍長池峰城無法過問。這樣僵持了一個時期,池峰城和張華堂均感不便,經池、張的請求,孫連仲又把第三十師調回第三十軍,把暫編第三十六師調到第六十八軍去了,不久,第二十九師師長李曾志病故,曹福林立即保他的五十五軍副軍長榮光興繼任。許文耀和黃樵鬆以後也調任別的職務。孫連仲對付劉、曹的第一步計劃未能成功。以後孫連仲調到第六戰區,劉汝明和曹福林不再歸他管轄,他也就無計可施了。
1941年5月初,駐豫南的日軍主力沿平漢鐵路北進.首先衝垮了六十八軍的防綫,緊接着直撲舞陽、葉縣一帶,擊潰了湯恩伯集團的主力,然後轉回頭來,進攻南陽。這時南陽駐軍很少,三十軍和五十五軍都在豫鄂邊區一帶的第一綫,一時抽不回來。孫連仲手中又沒有預備隊,眼看要唱“空城計”,幸而馮治安三十三集團軍的第五十九軍劉振三部正在鄧縣整訓,遂電請李宗仁,飛調該軍嚮南陽增援。李宗仁還派來獨立炮兵第十六團、準備在南陽附近和日軍打一仗。日軍主力從南陽以北的大石橋渡過白河後,即嚮南陽急進。劉振三軍主力佈置在南陽以北山地予以阻擊,打了一天多,該軍被日軍壓縮在南陽城郊一帶。到了夜間,大概是為了保存實力,劉部便把南陽城放棄了。這時孫連仲的總司令部退到內鄉附近,他和幕僚們判斷,日軍到南陽後已經很疲勞,後面又有湯恩伯的追兵,在南陽不會久停。如果日軍走了,湯恩伯的隊伍必先進駐南陽,這對孫的面子不好看。所以孫連夜趕到南陽以西王村鋪附近劉振三的軍部,從該軍派出一團人,嚮南陽進行攻擊。拂曉時進到南陽郊外.放了一陣槍,遂即進入城內。放棄了一天多的南陽城於是“剋復”了。五十九軍的部隊進城後,還搜到十幾個因病落伍的日本兵,交到了孫連仲的總部。孫讓該部擬了戰報,把戰鬥的經過渲染了一番。
從1941年初夏豫南戰役後,到1943年初孫連仲離開第二集團軍,豫南、鄂北方面的戰局呈現膠着狀態,沒再發生大規模的戰鬥。
孫連仲離開第二集團軍前,在中原戰場上,可以和孫連仲抗衡的大將是湯恩伯。湯是蔣介石的嫡係,抗戰前,蔣把他放在北方。抗戰開始以後,湯的隊伍一再擴編,發展到十幾萬人。蔣介石是要支持湯占據北方的重要地盤;以便戰後排擠雜牌將領,對付八路軍。孫連仲和他的慕僚們,對於他和湯進行過比較分析。第一,孫和他的官佐絶大多數是北方人,在北方比較人地相宜。而湯部的官佐絶大部分是南方人,對北方情況不熟悉。第二,孫的部隊大都是西北軍舊部,紀律較好;湯的部隊紀律壞,民衆恨之入骨。第三,孫對人比較和氣,和地方官紳相處得較好。而湯則盛氣凌人,地方官紳對他都有反感。第四.孫的資格比湯老,在抗日戰爭中表現比湯好,因而聲望較湯為高。但湯恩伯甚得蔣介石的寵信,要想勝過湯恩伯取得在河南的國民黨軍政界領導地位,除了繼續發揚上面那些有利條件外,還必須取得蔣介石的信任,並在國民黨中央找到有力的“靠山”。
在發揚有利條件方面,孫連仲在南陽時期做了一些工作。那時在南陽出版的《前鋒報》,在中原地區有一定聲譽,是比較進步的報紙。《前鋒報》社社長李靜之,在河南政界和教育界有一定影響,孫連仲就給李靜之和《前鋒報》一些支持。孫嚮《前鋒報》社資助了一部分款項,並和李靜之合辦了一所私立景武高級中學,孫當董事長,李當校長。據說“景武”是景仰諸葛武侯的意思。孫還請李到他的總司令部當秘書長,李表示願以在野之身為孫幫忙,起的作用會更大一些。李也確實給了孫一些幫助,如在《前鋒報》不斷發表揚孫抑湯的文章,又如李所認識的河南軍政界要員和文教界名人到南陽時,李都陪同他們到孫那裏去拜會,為孫增添了許多朋友。
對於南陽專區所屬各縣的地方武裝,孫連仲和湯恩伯都想抓到手裏。湯采取高壓手段,強迫那些地方武裝的首領聽他的。但以別廷芳為首的這些人不聽他那一套。孫對他們則采取懷柔政策,又加上這些地方武裝的軍官中,有不少是舊西北軍的人,他們都很自然地傾嚮於孫。特別是別廷芳的族侄別光漢,在馮玉祥的衛隊旅學兵團當排連長時,孫正當該旅的旅長,他更把孫當成自己人。所以那些首領們和孫來往都很密切,願意聽孫指揮。在衛立煌兼河南省政府主席時,曾在南陽專區所屬各縣的地方武裝中抽調了幾個團,集結在南陽附近,號稱河南第六區自衛軍,以別廷芳為司令。別廷芳死後,別光漢繼任司令。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以南陽一帶屬第五戰區,命令該自衛軍歸孫連仲指揮。1940年日軍進犯豫南時,孫連仲曾令該自衛軍開到唐河一帶參加戰鬥。因為戰鬥力較差,一觸即潰。後又集結南陽整訓,孫曾派人到該部檢閱。
1941年鼕,河南省政府突然下令免去別光漢的司令職務,以三青團在河南省的負責人王汝泮繼任。王汝袢是南陽人,黃埔軍官學校畢業,是軍統係統的人。自衛軍的頭目們和各縣的要人聽到這個消息後,一致表示反對,並找孫連仲設法輓回。而王汝泮奉令後,立即由洛陽到南陽,想盡快走馬上任。他到南陽後,知道這個任不太好上,也找孫連仲想辦法。孫便以調停人身份,把雙方有關人員召集到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開會,討論解决辦法。參加會議的人,除了別光漢和王汝泮外,還有南陽的劉魯門,鄧縣的丁叔恆,鎮平的王金聲,淅川的任泰升,內鄉的薛炳靈,新野的王佑民,唐河的趙守忠,泌陽的薛子正等。會上,大傢紛紛發言,大意是:我們並不是反對彩芹(王汝泮字彩芹)先生個人,而是希望省方尊重地方團隊的傳統習慣,實踐別香齋(別廷芳字)先生“槍不離人,人不離鄉”的約言。如果認為別明甫(別光漢字明甫)當司令不適當,可以在各縣團隊中物色繼任人選。現在驟然換個官兵都不熟識的人來帶自衛軍,恐怕引起官兵懷疑,甚至激起事故,所以請彩芹先生慎重考慮。而王汝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也當場表示:“我離開家乡很久,對地方情況不大瞭解,這次突然接到省府的命令,也不能不回來看看。各位先生既然有不同意見,我可以回去嚮省府報告,聽候省府解决。”孫連仲最後說:“各位都是本地方人,都是從愛護地方出發,我看事情容易解决。彩芹回去後把這方面的實際情況嚮省府報告一下。現在明甫身體不好,可以先請假休養,暫由韻五(王金聲字韻五)代理自衛軍司令職務。諸位看看可以不可以?”大傢都表示同意,會議便結束了。孫連仲在會後也給河南省政府發了電報,大意說:在此抗戰期間,對地方團隊以息事寧人為好,不必急於更張。並建議以王金聲繼任自衛軍司令。省政府看到有孫連仲這樣的擁兵大員出來說話,也就不再堅持前項命令,而按照孫的意見辦理了。
第六戰區
關於在國民黨中央找靠山問題,孫連仲和他的高級幕僚們也做了一些工作。孫和張厲生是河北同鄉,在抗戰以前就建立了較密切的關係,張厲生還把親信萬福曾、趙鑒湖等介紹給孫連仲,作為孫的隨從秘書。但張在蔣介石跟前還不是第一流角色,而且不管軍事。所以對孫的升遷起不了多大作用。1941年秋天,陳誠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的身份,到湖北老河口第五戰區聯絡和視察,孫連仲聽到這個消息後,就趕往老河口去迎接。陳誠和孫個別談話時,孫說:“我是一個粗人,不懂政治,請部長多多指教,今後唯部長之命令是從。”陳誠說:“仿魯兄是老成宿將,咱們又是多年的朋友,和青年將領們不同,請不要過於謙遜,今後我們在事業上密切合作好了。”不久,陳誠就同孫一起到南陽第二集團軍總部,並嚮孫部的高級軍官們講了話。1942年春天,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表孔令恂為第二集團軍副總司令。孔是陳誠的親信,陳誠派他來,大概是想看看孫連仲的誠意如何。孫對孔當然表示歡迎。孔是河北人,和孫也很能談得來。孔在南陽住了兩個月,就藉口養病返回重慶,以後沒有再來。到了1943年1月,蔣介石忽然電令孫連仲去重慶,孫就偕同參謀長張知行前往。孫到重慶後,軍事委員會就發表他代理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多年來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第六戰區長官司令部當時駐在湖北恩施,該戰區司令長官原來由陳誠兼任。第六戰區的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仍由陳誠的心腹郭懺留任,長官部裏各處仍然是陳誠的原班人馬,衹增設了一個副參謀長職位,由張知行擔任。以後陳誠陸續調走了一些人,孫連仲纔由第二集團軍調去一些人來填補。
孫連仲到第六戰區後,本來想把第二集團軍的部隊都帶過去,以壯聲勢。但李宗仁衹答應把第三十軍調走,剩下第五十五軍和第六十八軍仍稱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由劉汝明升任。
1943年5月,日軍嚮鄂西大舉進犯,鄂西會戰爆發,孫連仲在宜昌、沙市以南地區組織抵抗失利後,又在長江西岸石牌進行阻擊。繼沿江反攻,宜昌、宜都間江防態勢全告恢復。此役對穩定重慶形勢,頗有關係。蔣介石因此來電奬勉,並升任孫為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長官部仍設湖北恩施。同年11月,孫連仲組織領導了常德會戰,驅逐進占常德之敵。繼剋復湖南南縣、安鄉、津市、澧縣王傢廠,湖北枝江、鬆滋、公安等地。此次戰役,亦很激烈,國軍有三個師長許國璋、彭士量、孫明瑾犧牲 |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陳誠立即保舉孫連仲為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負責平津河北等地的接收。陳除調其親信第三十二軍軍長宋肯堂去給孫當參謀長外,其餘所有長官部人員,都由孫物色,至於省政府主要人員,則由內政部長張厲生和孫研究安排。孫連仲接受這項任務後,立即趕到西安,進行長官部和省政府的組織工作。在這些工作大致就緒之後,就將指揮所推進到新鄉,佈置嚮河北、平津進軍。當時撥歸孫連仲指揮的隊伍,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魯崇義的第三十軍、馬法五的第四十軍(原係龐炳勳的部隊,在龐投敵後,由馬法五收集未隨龐投敵的部隊編成)、高樹勳的第三十九集團軍。這些部隊都是西北軍舊部.與孫的關係較近。第二部分是李文的一個集團軍,屬於鬍宗南係統,過去和孫連仲沒有關係。第三部分是由第六戰區抽調的第九十二軍和九十四軍,屬於陳誠係統,在第六戰區歸孫連仲指揮過一個時期。第四部分是由門緻中的偽華北治安軍被蔣介石授以“先遣軍”的名義,控製平、津、保等地,等候孫去接收。
9月9日,孫派前進指揮所進駐北平,安排受降事宜。10月9日,孫本人由新鄉飛抵北平。次日,在故宮太和殿主持了受降典禮。北平群衆二十多萬人聚集在殿前及天安門廣場觀禮。當敵酋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官根本博等嚮孫連仲俯首呈上降書,並交獻出他們視為最珍貴之物的“武士道”軍刀後,歡聲雷動,震撼全城。
抗戰勝利後,孫連仲對國民黨接收大員滿天飛、貪污之風蔓延的現象十分不滿;蔣介石嫡係軍隊在接收戰略物資時的跋扈自私以及對非嫡係部隊的歧視,亦使他十分不快。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鬍宗南曾欲插手華北地區接收事務,搶先嚮平津地區派出辦事處,到處張貼佈告。孫連仲氣憤地表示自己不想在華北幹了,對何應欽說:“別人想幹,我不想幹。為什麽不叫願意的人幹呢?”並將此意報告蔣介石。蔣為安撫孫,一紙手令,第一戰區的辦事處全部撤銷了。儘管這樣,孫連仲仍不能安心華北軍政事務,因為國民黨政府的各部、各委員會,在平津都設立了辦事處。這些辦事處的人拿着第十一戰區的“封條”到處去“接收”,其中“一些人把東西往傢裏接收”。孫被他們架空了,卻又擔着“接收”造成的後果的責任。另外,北平市長熊斌、天津市長張廷鍔,皆為蔣介石所派,名義上由孫“指導監督”,但多各行其是。總之,孫連仲認為“一切都亂了”。但他也不虧,在辦理接收工作中,他和他的高級官員們都發了一些接收財,差不多每人都有了闊氣的公館和漂亮的小汽車。
當時第十一戰區長官部的計劃是:以第一部分兵力由孫連仲指揮,從新鄉沿鐵路北進,打通平漢綫,與第二部分兵力在石傢莊一帶會師。第二部分兵力由李文指揮,從山西進駐石傢莊,然後以主力南下,夾擊八路軍,接應第一部分北進。第三部分兵力由副司令長官上官雲相指揮,海運至天津一帶,然後在第四部分兵力配合下,鞏固平津保等地防務,維持平榆鐵路交通,並以一部沿平漢鐵路南下,與李文集團會師。
當孫連仲在華北受降任務發表之後,由於於急欲趕往北平受降,所以有關部隊北上事宜,便交給參謀長宋肯堂代為處理,而宋肯堂又不是孫連仲係統的人,根本指揮不動部隊。在典禮舉行過後,孫連仲就應當立即轉返部隊駐地去指揮大軍北上纔是。但孫認為八年抗戰都過來了,憑土八路那點破槍破跑,根本無法阻攔他的前進。衹要10天急行軍就可輕鬆北上,這時又接到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一道命令,命令中有如下的辭句:「奉主席蔣手令:據鬍長官(指鬍宗南)電話報告,十一戰區部隊逗留不進,貽誤大局,着以最嚴厲命令,督促北進等因,仰即尅日率隊北進具報。……」孫連仲在奉行命令下,衹好毫不考慮的采納了秘書長徐惟烈的意見,命令三個軍,尅日北上。隊伍開始行動,孫本人仍留在北平並未南返,此時,已經到達北平的高級幕僚人員,覺得孫的做法不大妥當,曾經聯名給孫上過一個建議,痛陳利害得失,其中警句有雲:「統帥離開戰場之後,最大的毛病,是功則歸人,過仍須由自己負擔。……」孫氏覺得這些話不錯,但仍在踟躕考慮,不能立作决斷,結果,孫畢竟决定飛返河南新鄉去親自指揮。可惜時間躭誤了,等他飛抵新鄉,十一戰區部隊與中共軍的一場鬥爭,已接近尾聲,他不過是趕到那裏收拾殘局,1945年10月,第十一戰區所轄的第三十軍、第四十軍和新八軍共四萬五千多人,奉命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下旬侵入磁縣、邯鄲地區,遭到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的人民軍隊的痛擊。30日,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勳陣前起義,歸嚮人民陣營。31日,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四十軍軍長馬法五在漳河以北旗桿樟、辛莊、馬營一帶遭到大敗,馬法五及其部下二萬多人被俘。魯崇義的第三十軍此役中也遭到重大損失,不久撥歸鬍宗南指揮,這樣,孫連仲所能直接指揮的部隊幾乎沒有了。衹剩下李文集團軍、侯鏡如的第九十二軍和李及蘭的第九十四軍了。門緻中的偽華北治安軍改成了地方團隊。孫連仲把李文集團佈置在南起石傢莊、北到南口的鐵路沿綫,把九十二和九十四兩軍佈置在從北平經天津至山海關鐵路沿綫。但這些軍隊皆各有背景,人事黜陟和兵力運用,孫均不能幹預。他抱着勉為維持現狀的思想,在任內堅持了兩年。其間第十一戰區於1947年3月改為保定綏靖公署,孫任主任。發揮善於防禦的特點,指揮部隊在平津保三角地帶擊退過共軍的數次進攻,但是後來睏守石傢莊的第三軍軍長羅歷戎帶一個師單獨北上,在清風店被楊得志兵團殲滅,接着就是石傢莊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剋,華北形勢對國民黨很不利,這時又發生了一場更致命的事件,《北平諜案》,保密局用電臺測嚮破獲了中共在北方的諜報係統,抓住了保定綏靖公署內的中共黨員作戰處處長謝士炎,政治部主任餘心清,”孫連仲大為震動。 |
退隱江湖 Retreated into the shadows |
1947年4月,孫連仲就通過陳誠嚮蔣介石表示:“想要加強華北的軍事力量,應當將察(哈爾)、綏(遠)的部隊調河北。為達此目的,最好將傅作義調任華北‘剿匪’總司令。”孫連仲“知難而退”的原因是他考慮自己主持華北軍政事務以來,往往一籌莫展,處境艱難。更深刻的原因從宏觀方面講,孫係一職業軍人,長於軍事,不善主政,任青海、甘肅主席,均為時不長,其於國民黨官場交際,缺乏手腕,河北省主席一職對他壓力甚大;華北軍事力量的調動,孫因此纔失去實力,亦指揮不靈。客觀方面講,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已大大削弱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蔣介石的全面進攻失敗後已改為“重點進攻”,孫瞻念前景,不願在無權力運用、束手坐睏的情況下為華北戰場國民黨軍的失敗承擔責任。11月底,蔣介石莅北平視察,孫又再次當面嚮蔣提出辭去自己在華北的本兼各職,終獲蔣的同意。12月,孫連仲被調往南京出任首都衛戍司令。衛戍司令部的組織很簡單,用不了幾個人,他的老部下大部分留在北平,為傅作義所收容錄用。衛戍總司令部所指揮的憲兵、警察和衛戍部隊等,實際上都由蔣介石直接指揮,孫沒有多少事情可做,衹是在蔣介石出門時跟跟班,平常應酬應酬,閑時打打網球而已。1948年6月,奉令特派為總統府參軍長,掌管軍令宣達、文件承轉及總統府行政事務。
蔣介石於1949年1月引退後,孫連仲亦辭職到上海暫住。2月,孫往溪口見蔣,蔣告以陳儀被扣事。3月,孫偕夫人羅毓鳳飛往臺灣。孫在臺初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56年1月退役;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後由蔣介石提名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還曾任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1990年8月14日,孫在臺灣病逝,享年九十七歲。
子女
孫連仲有子女八人,長子孫湘德、長女孫惠書為蘇氏所出;子孫鵬九、孫鵬程、孫鵬萬,女孫少茹、孫幼茹、孫小茹;均為羅氏所出。子女皆受高等教育或留學。女少茹曾在意大利音樂學院深造,1963年獲法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