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良:網盛科技董事長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74
畢業院校:瀋陽工業大學
籍貫:杭州蕭山
所在行業:互聯網
職務:總裁
主要經歷:
1995年畢業於瀋陽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7年以來,成功運營了中國化工網、全球化工網、中國紡織網、國際紡織網、醫藥網等全國知名的電子商務網站集群。2001年建立了全球化工網,合併了全球最大的化工數據庫搜索引擎。
其帶領的網盛科技為中國“互聯網寒潮”時代第一個贏利的互聯網公司,被媒體譽為“中國互聯網産業的另類標桿”。
2006年12月15日,國內a股市場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網絡股——網盛科技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國內互聯網第一股”的誕生。
同一個行業,同樣的體形特徵,孫德良撰寫着和馬雲不一樣的故事采訪孫德良之前就聽說他和馬雲長相出奇地相似。見到“真人”後,雖然覺得“出奇”二字略顯誇張,但那瘦小的身材、尖尖的下巴和鼻子,的確讓人不由地將他與馬雲進行對比。
人心底的那股子逆反心理大都不願拿自己同別人比較,尤其是同行業的後來者,但是,孫德良聽了衹笑道,“主要是我們倆的那股子瘦勁兒比較像。”
拍腦袋創業
拿老父親房屋作抵押藉來2萬元錢,孫德良開始了他的創業。
每位成功人士都有一段創業史,尤其是互聯網的企業傢們,他們不光會講故事,更懂得如何將故事演繹好來營銷自己。
孫德良同樣如此,他會在不同場合,見縫插針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以至於人們可能不知道網盛科技的三大主打網站,但一定知道網盛科技董事長孫德良白手起傢的創業史。
孫德良的老傢在浙江蕭山的農村,父母都是農民。1995年大學畢業後,孫德良漂泊了近兩年。1997年,互聯網行業風生水起,孫德良决定投身互聯網。創業需要資本,可是晃蕩了兩年的孫德良根本拿不出本錢,衹能嚮鄰居藉,但鄰居壓根兒就不相信孫德良的償還能力。無奈之下,孫德良的老父親出面,將傢裏的幾間房屋作抵押纔藉到2萬元錢。孫德良開始了所謂的創業。
“說實話,創業的時候,我沒想過要把企業做成多大,一年要賺多少錢,從來沒想過。”孫德良當年的想法很簡單:每年賺5萬~10萬元錢,三年之後攢到30萬元。擁有30萬元,孫德良就可以在美麗的杭州買房成傢。這就是孫德良創業之初的憧憬。
浙江的服裝業全國有名,大企業、小作坊,遍地都是。孫德良因此打算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做服裝網站。就在他準備參加一個服裝展覽會的時候,一場大雨將他逼到了在展覽會附近工作的一個朋友的辦公室。無聊時,他翻開朋友的抽屜,看到一堆化工企業的名片。對於無心者,這衹是名片而已;但孫德良看到的是資源。在毫無人脈的服裝領域和眼前大把的化工企業之間,孫德良一拍腦袋,隨即决定將創業目標轉嚮做化工專業網站——中國化工網由此誕生。
偶然的機遇讓孫德良走對了方向,他說:“做網站,行業的選擇很重要,要權衡企業的數量、分佈狀況以及規模結構等。”化工是一個大行業,目前,僅化工生産企業就有5萬傢左右。
1997年12月,孫德良創立了自己的網站。到2006年初,網盛科技的業務已經達到一定規模,旗下有中國化工網、全球化工網、中國紡織網、醫藥網、服裝網等諸多專業行業網站。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達3214.435萬元,淨利潤1399.65萬元,化工係網站是主要利潤源。
孫德良用“拍腦袋”來描述創業初期的衝動。如果說“拍腦袋”的表象是一時衝動,其實質是善於發現和捕捉機會。這一點,孫德良在後來的官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打官司造勢
一則短新聞,一場跨國官司,孫德良沒有花一分錢做了一場免費宣傳
公司成立之後,運轉順利,經過四年的發展,在當地小有名氣。但是,孫德良追求的不僅僅是專業層面的影響力,他瘦小的身體裏面有顆不安定的野心。
2001年,孫德良花了9000美元從韓國買了一個域名chemnet.com,這本是件尋常事,沒想到卻招致了一場官司。
據孫德良介紹,他1997年年底創辦化工網的時候就想註册chemnet.com這個名字,發現這個名字在1995年2月份已經被美國人註册,因此,當時衹能註册china.chemnet.com.“在網絡泡沫年代,美國人曾砸了2000多萬美元在這個域名上,泡沫破滅後,這傢公司倒閉了,域名被澳大利亞一傢公司買走。”直到2001年的一天,孫德良發現該域名因沒有續費而被註銷了。第二天一早,孫德良就打電話找到註銷方,並買下了這個他 “追求”了四年的域名。
買下域名不久,當時世界500強排名第57位的澳大利亞一傢公司把網盛科技告上了法庭,辯稱這個域名是他們的。
當時的情形,孫德良記憶猶新。那天早上,他剛到單位,聯邦快遞遞給他三個大郵包,他以為是朋友送來的禮物,打開一看,發現是三份全英文的起訴書。這讓孫德良有些誠惶誠恐,“當時,我非常緊張。但有一點我很清楚,這場官司,必須打,必須立即請律師。”但是,沒有一個律師事務所願意接這個案子。首先,這個官司的標的不大;再者,這是一起源於網絡域名的知識産權方面的官司,還是跨國的,根本沒有先例,難度很大。無奈之下,孫德良决定公司內部組建團隊,自己打官司。
一天晚上,孫德良恰巧看到中央電視臺的一則新聞,“北京市民熱烈慶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直覺告訴他,機會來了,孫德良意識到這個機會遠比官司本身的輸贏更有價值。
“當時,中國企業在涉外的知識産權方面的官司勝訴的幾率太小了,特別是中小企業,幾乎屢戰屢敗。如果我們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時間點擊敗‘世界500強’,就有特殊的意義,會引發高度關註。”孫德良沒有跟媒體接觸過,為此,他一傢傢走訪,與各傢媒體的總編溝通,由於事件本身具有典型意義,媒體開始給予高度關註。
孫德良終於打贏了這場官司,這也成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的第一場知識産權官司。據統計,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從中央到地方的多傢媒體都對這場官司進行了報道,篇幅在1000篇以上。一起成功的新聞營銷案例,孫德良藉此對公司及本人做了回免費宣傳。
相對慧聰、百度和新浪這樣知名的門戶網站,網盛科技這樣從事專業性網站的企業缺乏亮點。因此,孫德良告誡自己,“哪怕稍縱即逝的亮點也要抓住,然後放大。”他的這種策略類似整合營銷,就是利用多種渠道和媒介表達同一種思想,傳遞同一種聲音;采用多種動作和方法,遵循同一個規則,追求同一個目標。
憑概念融資
2006年底,孫德良將“中國第一隻互聯網股票”推嚮中國資本市場
孫德良贏得了官司,網盛科技卻因此錯失了香港上市的機會。不過,孫德良並不感到失落,“當年在香港上市的不少互聯網股票大都銷聲匿跡了”。乍一聽,孫德良似乎還逃過一劫。
但企業融資難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中小企業。因此,上市成為衆多企業理想的融資渠道,孫德良也一直惦記着網盛科技的上市。
2006年底,號稱“中國第一隻互聯網股票”的網盛科技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市。企業上市並不值得渲染,但孫德良硬是為網盛科技罩上這麽一個名號,再次成為媒體的焦點。
說到這兒,孫德良的神情有些神秘:“我主要是為了鼓勵中介機構們好好幹活纔這麽說的。”原來,孫德良擔心網盛科技由於盤子太小而遭到券商、律師和會計師的忽視,為了讓他們慎重,他為這些中介機構畫了這樣一張餅,“告訴他們,未來中國互聯網第一股就是我們。”衹是沒有想到,戲言成真了。
2006年10月31日,孫德良在中國證監會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的答辯,答辯後5分鐘又被叫了進去,工作人員拿着一張紙條宣佈,“浙江網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市獲通過”。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孫德良頓時熱淚盈眶,他第一次在公共場合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淚。
2006年10月31日下午1:05成為網盛科技一個新的轉折點。此時的孫德良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他繼續着他的另外一項計劃。當天下午3點鐘,孫德良趕回賓館,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材料發給媒體。
2006年12月15日,網盛科技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挂牌當天,網盛科技一開盤就躥至68.1元,盤中最高達到78元,最終以62.8元收盤,漲幅345.71%.以當天收盤價62.8元計算,孫德良控股62.25%,價值27億元人民幣。一夜之間,孫德良躋身中國巨富之列。
如果沒有資本市場,孫德良要積纍27億元的財富,按照公司每年2500萬元左右的利潤,他需要一百七十三年才能達到這個數字,而孫德良從創建這個公司到上市衹花了十年。
角逐b2b三國紛爭
網盛科技的突起改變了b2b (business-to-business,即商業對商業,是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模式)兩強對峙的局面,三國紛爭又將如何演繹
上市了,有錢了,怎麽花?
孫德良對未來早已成竹在胸,“我們就做兩件事:第一件事,做好三大專業網站,化工、紡織和醫藥,而且衹做這三大專業網站;第二件事,做好行業聯盟。未來三到五年,別的不幹,就幹好這兩件事情。”公司募集來的資金,孫德良表示將部分投入到專業搜索和電子教育平臺等b2b創新的盈利模式,並有意並購或參股其他行業網站。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是采訪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的時候,他推薦給記者的。書中說,在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機會對於每個企業都是均等的。電子商務恰恰為採購端和製造端提供了一個平臺,從而降低了企業採購成本,同時可以解决規模不對稱的問題。
最近得到一組數據,淘寶網2006年全年交易總額突破了169億元,這一數字超過易初蓮花和沃爾瑪在中國的全年營業額。網上交易的優勢已經顯現,b2b電子商務市場前景嚮好。
對於網盛科技這樣氣勢洶洶的後來者,慧聰董事長郭凡生表現出了一股老大哥的勁頭,“中國曾有五個門戶網站,當時很多人都說至少要‘死掉’四個,現在不是競爭得很好?專業的b2b電子商務網站面臨的問題是,很多行業的採購完成不了。所以,無論是哪傢專業網站,我都希望做得很好。這樣在專業網站採購不了的東西,就可以到我這兒來,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你好我也好,我好你更好,而不是你死我活。”
3月22日,在“第二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發展大會”上,獲“2006年電子商務年度風雲人物”的是:阿裏巴巴的馬雲,慧聰的郭凡生,網盛科技的孫德良。這是否說明,網盛科技已經打破了b2b行業阿裏巴巴和慧聰兩強對峙的局面,而進入了三國演義時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