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黑竜江 >黑河 > 孫吳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Sunwu Xian County
  孫吳縣面積4454平方千米。總人口10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孫吳鎮。郵編:164200。代碼:231124。區號:0456。拼音:Sunwu Xian。
  
  行政區劃
  孫吳縣轄2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城區街道;孫吳鎮、辰清鎮、西興鄉、沿江滿族鄉、腰屯鄉、臥牛河鄉、群山鄉、奮鬥鄉、紅旗鄉、正陽山鄉、清溪鄉。良種場、種畜場、前進林場、大河口林場、正陽林場、平山林場、沿江林場、辰清林場、紅旗林場、嚮陽林場、紅色邊疆農場。
  
  歷史沿革
  孫吳縣名源於駐地名稱。相傳此地原有孫、吳兩姓人居住,故命名“孫吳”。原為璦琿縣境內的一個村落,後劃歸竜鎮縣。東北淪陷後,日本侵略者於孫吳一帶安插武裝移民。1935年11月1日,北(安)黑(河)鐵路辰清(今孫吳縣南境)至黑河段通車,在此設立孫吳站。日本殖民主義者視孫吳為戰略要地,1937年12月1日,將璦琿縣和竜鎮縣各劃出一部分區域,設置孫吳縣,偽縣公署駐孫吳街。隸屬黑河省。1940年5月,將奇剋縣的西霍勒莫津、東霍勒莫津、東地營子等村落劃歸孫吳縣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由黑竜江省管轄。1946年2月,劃歸黑河專區(始稱地區)管轄。1947年 2月至9月,改隸黑嫩省第五專區(原黑河專區)管轄。黑嫩兩省分開後,仍歸黑竜江省黑河專區管轄。1951年全縣總人口1.03萬人,為丁等縣。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孫吳之稱的由來,據說在很久以前,有孫、吳二姓居住於此,故名孫吳。
  此地原屬璦琿縣地,是一個極小的村落,日偽時期,日本武裝移民於此地開拓,並設置青少年義勇隊孫吳訓練所,北黑綫鐵路通車後,在此地設一驛站,自此以後逐漸發展起來。康德四年(1937年〕由璦琿縣析出,設置孫吳縣,隸屬黑竜江省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北光復,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黑河、北安兩省合併為黑竜江省,孫吳縣為黑竜江省所轄。
  
  1992年,孫吳縣位於黑竜江省北部,小興安嶺山脈北麓。北抵黑河市,東與遜剋縣毗連,南與德都縣接壤,西與嫩江縣為鄰,東北以黑竜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國境綫長37公裏。全縣總面積4154平方公裏。全縣共轄14個鄉、鎮,有漢、滿、達斡爾、蒙古、鄂倫春等民族。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7.98 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萬人。縣政府駐地孫吳鎮。 (根據《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1999年,孫吳縣轄:孫吳鎮、辰清鎮、四季鎮、奮鬥鄉、群山鄉、腰屯鄉、興北鄉、臥牛河鄉、西興鄉、紅旗鄉、嚮陽鄉、清溪鄉、正陽山鄉、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
  
  2000年,孫吳縣轄2個鎮、1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9586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孫吳鎮 34183 辰清鎮 4755 紅旗鄉 2665 奮鬥鄉 4298 西興鄉 5852 清溪鄉 2474 正陽山鄉 3570 嚮陽鄉 1536 興北鄉 6742 腰屯鄉 6008 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 7303 臥牛河鄉 3426 群山鄉 3339 紅色邊疆農場虛擬鄉 9716 
  
  2001年,孫吳縣轄:孫吳鎮、西興鄉、清溪鄉、正陽山鄉、紅旗鄉、辰清鎮、奮鬥鄉、群山鄉、臥牛河鄉、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腰屯鄉。
  2002年,孫吳縣轄:孫吳鎮、西興鄉、清溪鄉、正陽山鄉、紅旗鄉、辰清鎮、奮鬥鄉、群山鄉、臥牛河鄉、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腰屯鄉。
區域概況
  孫吳縣隸屬於黑竜江省黑河市,地處中國東北邊陲,隔黑竜江與俄羅斯相望,邊境綫長38公裏.位於東經126度 40分──128度,北緯48度59分──49度42分。東西長73公裏。南北寬61公裏, 總面積4454平方公裏,現在全縣人口為104717人(2005年公安統計,含農場),設孫吳、辰清2鎮,8個鄉和1個民族鄉,縣政府駐孫吳鎮。
  孫吳縣共設孫吳鎮、辰清2個鎮;腰屯、西興、臥牛河、清溪、正陽、紅旗、奮鬥、群山8個鄉;1個沿江滿族達斡爾族民族鄉;大河口、平山、正陽山、沿江、前進、嚮陽、紅旗、辰清8個林場;1個良種場、1個種畜場;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94行政村。
  本縣自西北至東南被綿延的小興安嶺所環抱,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部為主要林區,南部和西北為農業區。東北沿江平原為全縣經濟發達區。東南部丘陵河𠔌區曾發現火山群。
  全縣現有耕地60萬畝,草原面積81.9萬畝,林地面積500萬畝,森林覆蓋面積達45%,境內有大小河流、湖泊和森林礦泉等天然水面18.6萬畝。現已探明具有開發價值的石材、煤炭、黃金、澎潤土等十餘種礦藏。花崗岩、玄武岩儲量尤為豐富,。分別為125億和3億立方米,材質優良,礦址近臨鐵路、公路,便於採集運輸。石材資源已黑竜江省列為重點經濟開發項目。
  本縣地處邊疆,土地資源豐富,氣候宜種植小麥、大豆、𠔌子、水稻、甜菜、油菜、嚮日葵等是國傢確定的大豆及出口商品糧基地。
  本縣山多林密,樹種主要有落葉鬆、魚鱗鬆、柞、楊、椴、樺等針闊混交林,還盛産木耳、猴頭蘑、都柿、蕨菜等同産品及五味子、百裏香一百多種野生藥材,每年都大量出口。
  工業主要有礦業開採、紡織、木材加工、皮革、機械修配等。自1993年6月6日被批準為國傢一類口岸以來,對俄及獨聯體國傢的邊貿經濟不斷發展已與境外 150多個企業建立了聯繫。北黑鐵路,黑大公路過境沿江有碼頭,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全縣農業糧豆薯總産量超過1億斤。農民人均收入超過3'000元。質量效益型農業在增産增收上的比重明顯提高。已經形成了多渠道、多角度特色型的農業經濟結構。農業科技人員培育的優質超早熟大豆、馬鈴薯、玉米良種,是高緯度寒帶地區特色突出的品種,在種子市場上居有相當的優勢。建設了種源基地,市場空間不斷擴大,在提高了農業經濟的質量的同時,引導了農業經濟步入了科學發展的軌道。
地方特産
  孫吳象棋
  孫吳縣雖然地處偏遠,但有一樣産品卻蜚聲海外。它就是被譽為國貨之冠的孫吳“雙喜牌”木質象棋。孫吳的象棋之所以能成為東方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可謂是“天人合一”的佳作。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從孫吳走出一位象棋名將,他叫王嘉良,他在1956、1959和1965年獲的一屆、第二屆和第四界全國象棋亞軍。1982年獲中國象棋大師稱號。1984年獲中國象棋特級大師稱號。王嘉良因此成了孫吳人的驕傲。
  孫吳鼕長夏短,春冷秋涼的氣候原因,在小興安嶺的山林中生長着一種適應這種氣候的楓樺樹,樹皮呈黑色的成為黑樺樹,白色的為白樺樹。白樺樹木色潔白,紋理細膩,木質堅硬。以白樺為原料製作出的象棋,材質堅硬,質地細膩,潔白如玉,厚薄均勻,清秀典雅,手感適度,造型美觀,精巧別緻,這種不加任何油漆的白茬象棋,長期玩魔會形成古玩一樣的象牙色,撞擊聲清脆悅耳。據棋類專傢說,好的象棋棋子重量要適度,手感要好,棋子撞擊棋盤上要有金石之聲,雙喜牌象棋就具備了這些特點。同時 ,在雙方臨局交爭時,一招關鍵棋子落下時棋子間的碰撞聲,給自己能增加信心,給對手能造成一種氣勢,雙喜牌象棋就能很好地表達出這種感覺。因此成了中國象棋愛好者們愛不釋手的優質産品。孫吳北疆木製品廠生産“雙喜牌“木質象棋具有30多年的歷史,分中國象棋、圖形象棋、國際象棋、三軍戰棋四大類20個規格。41個品種。“雙喜牌”象棋屢獲殊榮:1983年榮獲輕工部優質産品奬,同年獲全國包裝裝潢奬和全國裝潢設計奬。1985年圖形象棋榮獲輕工部優秀奬、優秀新産品奬和國傢質量審查委員會頒發的國傢唯一的銀質奬(圖形象棋是孫吳人的發明創造:1984年6月試製成功新棋參照宋棋之寓意進行圖形設計。如“將”為嶽飛鳳翎盔;“士”為青絲諸葛巾……行棋方法不改動)。1992年圖形象棋再次獲國傢産品銀質奬。1997北疆文體用品廠趕製了6600副優質木質象棋,作為邊疆人民送給香港同胞的厚禮,在香港回歸前運抵香港,1997年12月,孫吳縣生産出來的立體國際象棋作為珍貴禮品出現在 江澤民(當時的國傢主席)出訪馬來西亞的禮單上。1984年9月6日在馬尼拉舉辦的第五次為原大會上,雙喜牌象棋被確定為國際比賽用棋,同年作為“七星杯”中國象棋國際邀請賽比賽用棋,1998年作為“黑魚杯”第八屆全國農民象棋大賽指定用棋。 孫吳象棋為那些熱衷於這項包含體育、藝術和科學的運動的愛好着提供優良象棋。這是孫吳人對中國象棋事業的貢獻。孫吳出名手,孫吳名棋,“雙喜牌”象棋——這顆中華文化寶庫中光芒奪目的明珠,在中國東北邊陲熠熠增輝。
英文解釋
  1. n.:  Sunwu County
近義詞
孫吳
相關詞
黑竜江地理地名行政村
包含詞
孫吳縣賓館孫吳縣防疫站孫吳縣中醫院
孫吳縣人民醫院孫吳縣電大工作站孫吳縣教師進修校
孫吳縣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黑竜江省孫吳縣亞麻原料廠孫吳縣獸醫衛生防疫站
孫吳縣五大連池職工療養院孫吳縣中醫院門診部孫吳縣糧食飛達賓館
孫吳縣腰屯鄉山河小學孫吳縣行政幹部學校黑竜江省孫吳縣衛生防疫站
孫吳縣農業生産資料公司夢鄉賓館
分類詳情
張開清溪鄉張開紅旗鄉張開種畜場張開沿江鄉張開腰屯鄉
張開紅色邊疆農場張開城區街道張開良種場張開孫吳鎮張開辰清鎮
張開西興鄉張開沿江滿族鄉張開臥牛河鄉張開群山鄉張開奮鬥鄉
張開正陽山鄉張開紅旗林場張開孫吳城區街道嚮陽林場前進林場
大河口林場正陽林場平山林場沿江林場辰清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