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柯
  孔祥柯(1888—1920) 字則君。社會活動傢。麯阜縣(今麯阜市)城內考棚街人。少時好學,曾在直隸、江蘇、浙江等地學堂讀書,後進天津中學堂。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畢業後,入京師譯學館(北京大學前身)。1911年(宣統三年)畢業,獲“奬勵舉人”稱號,仕官於京曹。辛亥革命爆發後,毅然辭官,回到山東參與革命活動。是年11月,山東宣告獨立,被任命為山東高等學校教務長。1912年任山東臨時省議會議員,次年當選省議會副議長,兼山東高等學堂(山東大學前身)校長。他還聯合有識之士在濟南創辦了育英中學,自為校董。1914年任財政部參事。次年回山東,任山東法政專門學校校長。1916年,再次任山東省議會副議長。
  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日本代表的無理要求,激起全國人民尤其山東人民極大憤慨。為促進山東問題的解决,廢除賣國的“二十一條”,山東各界公推他和許宗祥為代表, 赴美、英、法3國宣傳、申述,並嚮“和會”請願。他抱定“非
  達到廢約目的不回”的决心,在法國凡爾賽會場內外,發表演講,據理力爭,聞者無不動容。其愛國言行,對維護國傢主權、收復青島等地作出了積極貢獻。
  “巴黎和會”結束後,赴歐美進行考察。回國後,任經濟調查局參議。因積勞成疾,突患急性闌尾炎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