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孔水洞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萬佛堂下有孔水洞,原為一岩溶洞穴,洞內有泉,水勢洶涌。洞壁存有陪大業十年(614年)刻經和隋唐時代雕像。刻經大部溺於水中。孔水洞由人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天然溶洞,洞內有泉,可乘舟駛入。離洞口不遠的石壁上有隋唐時代的造像和刻經。造像高1米,寬2.5米,依岩開鑿,總計6尊,與雲崗、竜門石窟相似。1982年該洞一度幹涸,曾出土動物化石、鐵器和7條唐代金竜。萬佛堂孔水洞的兩翼各有一座塔,左翼是小龕密佈的花塔,遼代創建,通高約20米。右翼名叫“齡公和尚捨利塔”,創建於元代,為八角形七級密檐式,通高約18米。萬佛堂孔水洞是房山石經早期刻經地點之一,在“房山石經學”方面占有重要位置。為北京市級重點保護文物。另在洞附近小崗上有一座遼代華塔和一座元代磚塔,華塔上有“鹹雍六年”、“壽昌七年”等題記和伎樂人磚雕,為探討我國華塔出現年代提供了實物資料。 |
|
萬佛堂孔水洞位於房山區西北雲蒙山南麓、河北鎮萬佛村西約200米處。萬佛堂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臺上。創建於唐玄宗時期(713—756),原名竜竜泉寺,後改大歷禪寺。現存的萬佛堂為3間無梁殿,歇山頂,建於明末。門循上嵌 有四周浮雕蓮花瓣石匾。殿內正面和兩山墻下端鑲嵌的 “萬菩薩法會圖”,長23.8米,高2.4米,由31塊長 方形 漢白玉浮雕而成。是唐代浮雕藝術的代表。孔水洞由人 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天然溶洞,洞內有泉,可乘舟駛入。 離洞口不遠的石壁上有隋唐時代的造像和刻經。造像高1米,寬2.5米,依岩開鑿,總計6尊,與雲崗、竜門石窟相似。1982年該洞一度幹涸,曾出土動物化石、鐵器和7條唐代金竜。萬佛堂孔水洞的兩翼各有一座塔,左翼是小龕密佈的花塔,遼代創建,通高約20米。右翼名叫“齡公和尚捨利塔”,創建於元代,為八角形七級密檐式,通高約18米。萬佛堂孔水洞是房山石經早期刻經地點之一,在 “房山石經學”方面占有重要位置。為北京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