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印度尼西亞佛教藝術古建築。梵文意為山丘上的佛塔”。建於公元8-9世紀。用石塊砌成。有十層平臺一至七層方形,共有四百三十二個神龕;八至十層為圓形,中央有高7米的主佛塔,周圍環繞七十二座小塔,氣勢雄偉。 |
|
婆羅浮屠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距離中心城市日惹41公裏婆羅浮屠美食日惹有豐富可口的菜食,如印尼菜、日惹菜、中菜、西菜和海鮮等,但飯店內的餐廳以西餐為主。鄉土名菜有ayamgoreng和gudeg二道菜。ayamgoreng是日惹特有的烤雞。gudeg是一種名叫"南卡"的水果加上特製的香辣調味料,拌飯食用,味道稍帶甜味,屬於爪哇式咖哩飯,是當地人喜愛的早餐。
婆羅浮屠住宿最具代表性的飯店是ambarrukmopalace飯店。除此之外,還有荷蘭時代的舊式飯店和巴釐式的小型飯店。在中央車站附近,有許多價格較低的旅館可供住宿。每逢5-10月,拉瑪耶那芭蕾舞演出期間,每傢飯店都會客滿,最好能事先預訂。
婆羅浮屠購物日惹的金銀製品、陶瓷器和巴迪布揚名國內,如要買金銀製品可以到庫塔歌德村(kotagede);買陶瓷器可以到卡索根村(kasongan);巴迪布可至市區內各製造廠及市區以東的班得丹村(babadan)選購。
婆羅浮屠交通從日惹乘車前往參觀,行程約40分鐘
現今世界最大之佛塔遺跡在印度尼西亞,這就是建於8世紀的婆羅浮屠(borobudur)佛塔。它還是南半球最宏偉的古跡,世界聞名的石刻藝術寶庫,東方五大奇跡之一,並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稱。
婆羅浮屠(borobudur)是世界最大的古老佛塔,位於爪哇島中部馬吉冷婆羅浮屠村,在日惹市北邊,距高區約41公裏,遊客一般都從日惹乘車前往參觀,行程約40分鐘。這座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宏偉佛教建築,與中國萬裏長城、埃及金字塔和柬埔寨吳哥窟一起,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是外國遊客首選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天都有大批國內外遊客來此參觀遊覽。
“婆羅浮屠”,就是建在丘陵上的寺廟的意思。它大約建於公元778年,長寬各123米,高42米,動用了幾十萬名石材切割工、搬運工以及木匠,費時五十至七十年纔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遺址。隨着15世紀當地居民改信伊斯蘭教,婆羅浮屠旺盛的香火日漸衰竭。後因火山爆發而遭堙沒。直到十九世紀初,人們纔從茂盛的熱帶叢林中把這座宏偉的佛塔清理出來。1973年,婆羅浮屠佛塔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開始了大規模的修復工程。
婆羅浮屠佛塔是由100萬塊火山岩一塊塊巨石壘起來的十層佛塔,可分為塔底、塔身和頂部三大部分。塔底呈方形,周長達120米。塔墻高4米,下面的基石亦高達1.5米,寬3米;塔身共五層平臺,愈往上愈小。第一層平臺離地面邊緣約7米,其餘每層平臺依次收縮2米。塔頂由三個圓臺組成,每個圓臺都有一圈鐘形捨利塔環繞,共計72座。在這同一圓心的三圈捨利塔中央,是佛塔本身的半球形圓頂,離地面35米。
全塔共有姿態各異的佛像505尊,分別置入佛龕和塔頂的捨利塔中。捨利塔中的佛像是被塔身罩住的,衹能從塔孔看到,相傳如能用手從石塊之間的孔中摸到佛像的手,便會為摸者帶來好運,到這裏後,不妨一試,看看是否能得到好運。
婆羅浮屠浮雕藝術也極為傑出,其中,塔底四面墻內有160幅浮雕,而塔身墻上、欄桿上均飾有浮雕,在全長2500米的範圍裏,共計有1300幅敘事浮雕,1212幅裝飾浮雕。第一層走廓的正墻上,描繪了佛陀從降生到涅的全部過程。第二、三、四層的浮雕描繪勝財到處參訪、尋求人生真諦的情節。佛陀、菩薩往往與動物飛鳥、舞女樂師、漁民獵人雜處,國王、武士和戰爭也都是經常表現的題材。尤其突出的是藝術傢能在布滿小孔及微粒的火長石上較好地表現出人體肌膚的柔潤感,使得人物栩栩如生。
佛教徒必須按特定的路綫登婆羅浮屠。從東面進入,按順時針方向繞行。走嚮廟頂象徵着一個人逐步達到完美的精神境界。
在1006年,婆羅浮屠周圍的居民因地震和附近一座火山噴發而紛紛逃離。這個地區似乎已被遺棄,直到1814年纔重新被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對婆羅浮屠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用電腦技術將石塊進行復位。1991年底,婆羅浮屠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産名錄。目前,整修後的婆羅浮屠古趣盎然,風貌如初,已被印尼政府擴建為面積達85公頃的遊覽勝地,是外國遊客首選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數十萬佛教徒和旅遊者到這裏朝拜或觀光。婆羅浮屠是實心的佛塔,沒有門窗,也沒有梁柱,完全用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約用200萬塊石頭。佛塔的基層呈四方行,塔基地面部分戰地1.23萬平方米。從塔底到塔頂最尖端,原高42米,塔頂鐘形大佛龕的尖端因觸雷而被毀掉,所以實際高度不到35米。塔的建築形式體現大乘和密宗教義的結合,整個建築物猶如一個巨大的曼荼羅(壇場)。佛塔共有10層,四周的中間各有一條筆直的石級通道,由基角直到達頂層。佛塔第一層至第六層是四方形,第七層至第九層像是頂塔的座腳,呈圓形。第十層是鐘形的大塔,直徑9.9米。按照佛教解釋,塔的下部四方形平臺表示所謂“地界”,上部圓形平臺表示所謂“天界”。“地界”各層共建有石壁佛龕432個,每座佛龕內有一蓮座及結跏跌坐的佛像。“天界”各層建有72各個鐘形小塔,每個小塔內供奉一尊成人大小的結跏跌坐的佛像,形狀別緻,設計巧妙。佛像按東、西、北、中不同方位。分別作出“指地”、“施與”、“禪定”、“無畏”、“轉法輪”等各種手姿。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指、手掌、手臂等各部也是千姿百態,迥然各異,工藝精巧傳神。整個建築物共有大小佛像505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塔內各層都有回廊,回廊兩旁的石壁上刻有各式各樣的浮雕,其中有很多是佛教故事浮雕,也有當時人民生活習俗、人物、花草、鳥獸、熱帶果品等雕刻。所有浮雕玲瓏剔透,栩栩如生,堪稱藝術珍品,所以這裏又有“石塊上的史詩”之稱。婆羅浮屠因為是建在山丘上,基礎不牢,又因年代久遠,整個建築及浮雕都有毀損,1973年開始全面修繕,用了10年時間全部完工。現在這裏山環水抱,林秀泉清,古木參天,已被闢為面積達85萬平方米的國傢遊覽勝地,開增建了許多遊覽設施,每年都有很多國內外遊人到此旅遊觀光。 |
|
婆羅浮屠是佛教著名建築。
舉世聞名的佛教千年古跡,位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部馬吉冷婆羅浮屠村,在默拉皮火山山麓一個長 123 米、寬 113 米、呈矩形的小山丘上,於日惹市西北 39 公裏處。
這座宏偉瑰麗的佛教藝術建築,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古跡和埃及的金字塔齊名,被世人譽為古代東方的五大奇跡。婆羅浮屠梵文意為“山丘上的佛塔”,據稱約建於公元 8 世紀後半期至9 世紀初,印尼夏連特拉國王為了收藏釋迦牟尼的一小部分骨灰,動用了幾十萬農民和奴隸,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建成。15 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印尼以後,佛教衰微,婆羅浮屠被火山灰及叢莽堙沒,直至 19 世紀纔被重新發掘。婆羅浮屠是實心的佛塔,沒有門窗,也沒有梁柱,完全用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約用 200 萬塊石頭,底層石頭每塊重約1噸。佛塔的基層呈四方形,塔基地面部分占地 1.23 萬平方米。從塔底到塔頂最尖端,原高 42 米,據傳塔頂鐘形大佛龕的尖端因觸雷而被毀掉,因而現在實際高度近 35 米。塔的建築形式體現大乘和密宗教義的結合,整個建築物猶如一個巨大的曼荼羅(壇場)。佛塔共有 10 層,四周的中間各有一條筆直的石級通道,由基角直達頂層。佛塔第一層至第六層是四方形,第七層至第九層象是頂塔的座腳,呈圓形。第十層是鐘形的大塔,直徑是 9.9 米。按照佛教解釋,塔的下部四方形平臺表示所謂“地界”,上部圓形平臺表示所謂“天界”。“地界”各層共建有石壁佛龕 432 個,每座佛龕內有一蓮座及盤足趺坐的佛像。“天界”各層建有 72 個鐘形小塔,每個小塔內供奉一尊成人大小的盤坐佛像,形狀別緻,設計巧妙。佛像按東、南、西、北、中不同方位,分別作出“指地”、“施與”、“禪定”、“無畏”、“轉法輪”等各種手姿,而且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指、手掌、手臂等各部也是千姿百態,迥然各異,工藝精巧傳神。整個建築物共有大小佛像 505 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塔內各層都有回廊,回廊兩旁的石壁上刻有各式各樣的浮雕,其中有很多是佛本生經故事浮雕,也有當時人民生活習俗、人物、花草、鳥獸、熱帶果品等雕刻,所有浮雕玲瓏剔透,栩栩如生,堪稱是藝術珍品,所以這裏又有“石塊上的史詩”之稱。婆羅浮屠因為是建在山丘上,基礎不牢,又因年代久遠,整個建築及浮雕都有毀損,1973 年開始全面修繕,用了 10 年時間全部完工。現在這裏山環水抱,林秀泉清,古木參天,已被闢為面積達 85 公頃的國傢遊覽勝地,並增建了許多遊覽設施,每年都有很多國內外遊人到此旅遊觀光。婆羅浮屠是南半球最大的古跡,同中國長城、柬埔寨吳哥窟、埃及金字塔合稱“東方四大古跡”。
據專傢研究,婆羅浮屠佛塔是為供奉佛祖釋迦牟尼遺物而建的。佛祖去世後,遺體火化,骨灰分別安放在8座城市的墓地。阿育王即位後,下詔命令挖掘佛祖的7座墳墓,將遺灰放在8.4萬個瓶甕中,然後分發給佛教徒,在所到之處就地安葬,婆羅浮屠佛塔即是為此建築的。至於裏面是否有佛祖骨灰則沒有記載。
婆羅浮屠佛塔歷盡滄桑和劫難。首先是伊斯蘭教傳入爪哇後,伊斯蘭教王國取代了佛教王國,夏連特拉王國遂衰亡,政治文化中心從此轉移到東爪哇。佛塔於是處於無人管理和問津狀態,逐漸衰落下去。其次是自然災害的影響。附近的墨拉比火山幾次爆發,將佛塔掩埋於火山灰、岩漿和野草莽林之中。藻類和菌類植物的迅速繁殖以及風吹雨打,嚴重侵蝕了佛塔。第三是人為的破壞。19世紀末,當地州長曾將佛塔內的一些藝術珍品作為禮物贈送給來訪的鄰國國王,荷蘭殖民者曾將一批寶物盜走。直至20世紀初,經過多次修復和挖掘清理,纔使這一沉睡了900多年的藝術瑰寶重見天日,不過仍不盡如人意。1975年至1982年期間,再次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復工程。當時印尼政府呼籲聯合國協助輓救這一歷史性建築,於是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和印尼政府共同主持,耗資1550萬美元,將120多萬塊石頭一一剝下,剔除腐爛植物,再噴灑先進的除草劑,然後再重新裝上。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經過此次修繕,婆羅浮屠佛塔終於重放異彩。此後每年吸引50多萬遊客前來參觀。
關於佛塔有不少美麗的傳說。一說如果你能將手從孔洞中伸進去摸到佛像的手掌,那你將福星高照,隆運亨通;又傳說那些石雕怪獸和佛像可以避邪,於是引來不少遊客頂禮膜拜,祈求平安和幸福。 |
|
【婆羅浮屠(Borobudur)】 印度尼西亞著名佛塔。位於爪哇島中部古魯州馬吉朗地區,始建於9世紀初年塞林多羅王朝的全盛時期。它是一座獨具特色的“窣堵波”(塔)。自下而上的十層可分為塔底、塔身和頂部三大部分。塔底呈方形,周長達120米。底墻高4米,下面的基石亦高達1.5米,寬3米;塔身共五層平臺,愈往上愈小。第一層平臺離地面邊緣約7米,形成環繞佛塔四周的寬平臺。其餘每層平臺依次收縮2米,四周裝欄桿變平臺為走廊;頂部由三個圓臺組成,每個圓臺都有一圈鐘形捨利塔相繞,共計72座。在這同一圓心的三圈捨利塔中央,是佛塔本身的半球形圓頂,離地面35米。這種宗教象徵性建築融合概括了大乘佛理。漸次升高的十層,象徵菩薩成佛前的十地。塔底代表欲界,此界中人們擺脫不了各種欲望;五層方臺代表色界,此界中人們已摒棄各種欲望,但仍有名有形;三個圓臺和大圓頂代表無色界,此時人們不再有名有形,永遠擺脫了世間一切桎梏。此塔的另一精神意藴是祖先崇拜。按照當時人的觀念,階梯式錐形建築,是祖先住所的象徵。
婆羅浮屠的雕刻藝術附屬於整個建築設計之內,共有壁龕(佛龕)432個。各層平臺的壁龕、頂部的捨利塔中皆置一尊佛像,總計505尊,加深了佛教主題的表現。其淺浮雕尤具特色。塔底四面墻內有160幅浮雕,宣傳業報輪回、來世解脫。塔身墻上、欄桿上均飾有浮雕,在全長2500米的範圍裏,有1300幅敘事浮雕,1212幅裝飾浮雕。第一層走廊的正墻上,描繪了佛陀從降生到涅槃的全部過程。第二、三、四層的浮雕描繪勝財到處參訪、尋求人生真諦的情節。佛陀、菩薩往往與動物飛鳥、舞女樂師、漁民獵人雜處,國王、武士和戰爭也都是經常表現的題材。藝術傢技藝精湛,能在布滿小孔及微粒的火長石上較好地表現出人體肌膚的柔潤感。畫面佈局完美,結構和諧。據傳造此塔曾組織農民和奴隸幾十萬人,用15年時間建成,用去石塊5500立方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
(表現佛本生故事的浮雕)
隨着15世紀當地居民改信伊斯蘭教,婆羅浮屠旺盛的香火日漸衰竭。後因火山爆發而遭堙沒,直到19世紀初纔被重新發現。1985年2月正在修繕之際,又遭到破壞。(羅照輝)
(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大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