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地名。一稱 葦澤關 。在 山西省 平定縣 東北, 河北省 井陘縣 西。相傳 唐 平陽公主 率娘子軍駐此,故名。 宋 至 明 ,並為軍事要戍。 |
|
太行山中段著名關隘。在山西平定縣與河北井陘縣交界處。出入山西的主要門戶。形勢險要,嚮為軍事要地。石太鐵路經此。 |
|
娘子關投訴電話陽泉旅遊投訴電話:0353-2010110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平定縣城東北45公裏處,是古代的一處關隘,原名葦譯關,世傳為萬裏長城第九關。這一關隘處於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山西人把娘子關內外作為省內外的代稱,是山西河北的界關,山西人把娘子關內外作為省內外的代稱。娘子關的城堡,背依高接雲天的嵯峨綿山,面臨澗壁如削的萬丈深峪,山腰的垣堞,隨山勢蜿蜒,桃河環繞其西北,麯折奔流,真是“襟山帶水,金城湯池”,整個關城兩翼是依山勢蜿蜒起伏的長城,這裏的長城,歷史上成為山西、河北兩省間的天然屏障,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十分險要。娘子關歷史悠久,隋代開皇年間曾在此設葦澤縣,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曾率領娘子軍據守此關,所以後人皆稱之為娘子關。關城,現存關城,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築,有南、東兩座關門和長達650米的城墻,中間為居民區。城南門,下為磚券,上為門樓。城門上方書額“京畿藩屏”四個大字,門洞前是近百米的石鋪古車馬道。城門樓建於門洞之上。關城內,還有關帝廟,真武閣等古建築。城內民宅、街道仍保持原貌,當地居民多為明、清兩代“車戶”後裔。東門為磚券門洞,上為平臺。洞門上鎸刻有“直隸娘子關”五個大宇。綿山上的避暑樓,相傳為唐代平陽公主所建。關外是麯折綿延的燕趙古道。娘子關東門裏,有處磚砌的高臺,相傳為平陽公主的點將臺。據說,平陽公主在娘子關任元帥期間,表現非常勇敢,常常身不離鞍,手不離刀。就在她嫁給大將軍柴紹後,也不忘軍營生活,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中英豪,娘子關與她的英名共存,一直延續到今。登上宿將樓臺,天地寥廓,別開生面,頓覺心曠神怡。憑欄眺望,或仰看蒼山巍巍,或俯視大河滔滔。山光水色,與古老的娘子關城堡相映成趣,有明有暗,若濃若淡,宛如進入一幅水粉描繪的山水風景畫中。位於娘子關城堡東門附近約300米的妒女祠下,有一飛泉,因臨娘子關而得名娘子關瀑布,是澤發水的源頭,人稱水簾洞,位於娘子關城東門東南方向的500米處。飛瀑奔瀉,懸流百尺,散縷似珠,山城溝𠔌中泉眼纍纍。當地人稱為“海眼”的懸泉,是衆泉眼中最大的一個。瀑布落差30餘米,寬約10多米,“海眼”泉水翻滾,激起層層白色浪花,響聲震耳。平地涌出的泉水,從“海眼”旁邊的峭壁上直瀉而下,匯入桃河,形成水簾洞瀑布。壁面布滿常青苔蘚,一串串銀花紛揚其外,水霧彌漫,蔚為奇觀。山坡𠔌中泉眼纍纍,形成懸泉。瀑布由多股泉水匯流而成,沿懸崖峭壁傾瀉而下,懸空如白練挂在石壁前,形成高達十幾丈高的飛流。“海眼”是最大的泉眼,泉水翻滾,激起層層浪花,響聲震耳。瀑布旁有“趵突泉”突突噴涌,並有諸多小“趵突泉”相映襯。一股股水流噴吐冒出,浪花紛飛,日夜不息,常年涌流,給娘子關風光增色不少。 |
|
原名葦澤關,位於山西陽泉市平定縣城東北45公裏處,是長城上的著名關隘,人稱萬裏長城第九關。娘子關地處山西、河北兩省的交界處,山西人把娘子關內外作為省內外的標志。關城坐落在懸崖之上,居高臨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嚮東北,環繞關城奔騰而過。這裏山險溝深,形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傢必爭之地。這裏山明水秀,風光綺麗,是旅遊的好去處。 |
|
娘子關是長城的著名關隘,有萬裏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現存關城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保,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南門危樓高聳,氣宇軒昂,堅厚固實,青石築砌。城門上“宿將樓”巍然屹立,相傳為平陽公主聚將禦敵之所。門洞上額書“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關的重要性。關城東南側長城依綿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環繞,終年不息。險山、河𠔌、長城為晉冀間築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們、烽火臺、點將臺、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說為當年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
|
娘子關還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𠔌底。瀑布旁又有水簾洞、趵突泉等景點,景色極為優美。這裏傢傢流水,處處涌泉,組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傢”的天然畫捲。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有聯曰:“雄關百二誰為最,要路三千此並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 |
|
娘子關歷史悠久,據記載,隋開皇時曾在此設置葦澤縣。唐高祖的三女兒、唐太宗的妹妹--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在此設防、駐守,故名娘子關。另一說為此處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據說有婦女豔妝而過,必然雷電交加,娘子關因此而得名,現今祠已廢,有唐人書《妒女頌碑》,現藏山西省博物館。
娘子關之名,最早見於金人元好問《遊承天懸泉》詩,該詩有“娘子關頭更奇崛”之句。乾隆二十九年(1764)編修的《大清一統志》是首次收入娘子關這一名稱的官修文獻。關於娘子關這個名稱的來源,有不少傳說。明代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說,凡“婦人 服靚妝”經過妒女祠時,“必興雷電”,大發嫉妒,故為妒女,娘子關因此得名。《元和郡縣志》則說,春秋時晉國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綿山,後人為之築妒女祠。另一個傳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曾率娘子關在此鎮守,並創建關城,因而把此關稱作娘子關。然而這些說法皆無信史可據鐵路(即石太鐵路)建成通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相繼修通了經過娘子關的陽井公路和娘子關至舊關的葦舊公路,並完成了石太鐵路的復綫工程和電氣化工程,這些交通設施在經濟建設方面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娘子關
我們眼前這座娘子關,是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2年)所築。有東、南關門兩座和長約650米的城墻。東城門為磚券門洞,又稱外城門,雄偉堅固,門洞上方鎸刻“直隸娘子關”五個字。上為平臺,是為檢閱士兵、瞭望敵情而築。現已修起城樓,蔚為壯觀,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十分險要。關外古道,蜿蜒起伏,為著名的燕趙古道。
南城門,也稱內城門,下為磚券,上為門樓,復檐懸有“天下第九關”匾額,雄偉高大,蔚為壯觀。門洞上方額書“京畿藩屏”四個大字。城樓建於門洞之上。關城內還有關帝廟、真武閣等古跡。街道、民宅仍保持着唐代風貌。居民多為明清時期的“軍戶”後裔。娘子關東門裏,桃河岸邊,有處磚砌石臺,傳說是平陽公主的點將臺。據說,平陽公主在娘子關任帥期間,常常身不離鞍,手不離刀,表現異常勇敢,就在她與柴紹將軍結婚以後,仍不忘軍中生活。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中英傑,娘子關與她的英名共存,一直延續到今天。
娘子關,一稱葦澤關。它位於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是萬裏長城的一個險要關口。關上有對聯雲:“雄關百二誰為最?要塞三千此關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充分描繪出這座古關名隘的獨特風貌和秀麗天成的優美景物。它有“三晉門戶”和“天下第九關”的稱號。 |
|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坐落在太行山的娘子關,曾與相對應的坐落在呂梁山西麓的柳林孟門關齊名,有“東有娘子關,西有孟門關”之說,。
孟門關位於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孟門鎮,它東依寨東烽臺,西為天塹黃河,南靠軍渡要塞,北鄰黃河“二磧”,居於秦晉通衢,地理險要,是控山帶河的重要關隘,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春秋戰國時期為趙國藺邑,秦國多次攻打,直到趙武靈王十三年(前313) 纔“拔我藺”。據傳秦莊襄王曾在此安營紮寨。隋唐時期則是河西綏州與河東石州的交通要衝。孟門關之地竜堡,建於宋初,曾由楊傢將把守。清同治年間,武將劉山大鎮守黃河時也住此堡。
憑藉地利,孟門戰國時設“藺”,為當時全國性大都市;東漢時漢武帝封其代共王子熹為藺侯;北周大象元年置定鬍郡(縣);元朝至元八年初改置孟門縣,歷為縣治駐地,其間也曾為州郡治駐地,前後長達1500多年。歷史上的孟門縣,地跨今柳林和中陽部分村鎮、臨縣三交以南、陝西省吳堡縣全境以及今天的孟門鎮全境,是陝北與晉中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民族來往的必經之地。明清時期的孟門逐漸由軍事重地轉變為商業重鎮。今天的孟門鎮又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而大開旅遊業,這一切都是孟門關之功勞。 |
|
1、娘子關鎮社火:自古在娘子關鎮諸多村莊每年正月十六都要表演,是村民歡度新春佳節的形式:有武打、耍叉等其內容多為模擬古戰場故事。在正月十六上午村民自發組織帶上長矛、大刀、鋼鞭、劍、戰旗等道具上街,鑼鼓擂起社火便開始,圍觀人群越聚越多,形式很熱鬧的場面。
2、娘子關鎮河燈:是流傳於娘子關的一種古老習俗。每年農歷六月六日是河神的節日,俗語有“六月六,大河大水鬥一鬥”之說,是日,為祈求河神的護佑,村民在晚上成群結隊將燈放於河中,河燈隨水漂流,燈光與水色互相映輝,構成了一道美妙水鄉夜景。
據民間傳說,此俗最早參與者為開河磨的人傢和水邊居住的人傢,後來參與者逐步擴大,演變為村民的一種祭典行為。最初的河燈是用木板作為底座,四周彩紙糊貼,中間放麻油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資料:價值特色·核心區生活延續性·非物質文化遺産燈,現在用泡沫塑料作底座,糊紙、點臘,製作也比較講究。
娘子關特色美食
水磨面
娘子關的水磨面有玉米麵、豆面、小麥面以及各種雜面,以味道香甜,享譽三晉。成為娘子關的一大特産;石榴和柿遍布娘子關的村村落落,味美價廉。
娘子關特産
上水石是一種表面粗糙、造型奇異而且能吸水的石頭,是製做盆景和假山的上好材料。這種神奇的石塊産於娘子關本地,五顔六色,形狀奇特,經愛好石刻者精心雕刻,更顯其神奇的魅力,如今已成為當地的旅遊特産。
娘子關-交通
火車
北京南站、石傢莊和太原均有直達娘子關的火車,陽泉到娘子關中巴車程約40分鐘,太原到娘子關中巴車程約需1個半小時。
自駕車
高速路過石傢莊46公裏處。沿公路下山,40多公裏處既是娘子關,水上人傢即在此。 |
|
Niangzi Guan
娘子關
Niangzi Guan
太行山著名關隘,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位於省境平定縣東北45公裏,鄰接河北省井陘縣。原名葦澤關,相傳唐太宗妹平陽公主率娘子軍駐守於此,改稱娘子關。明嘉靖年間築城置戍,有關門兩座,中為居民區,與故關(今稱舊關)相唇齒。關城兩翼之長城依山勢蜿蜒,為晉冀間的屏障。石太鐵路由此穿過。娘子關東門外的水簾洞,瀑布水來自娘子關泉。泉水流量為12.7立方米/秒,是山西省著名大泉。泉水沿百尺石壁直瀉而下後入桃村,流往河北,部分泉水被娘子關電廠利用,該電廠是晉東電力的支柱。
(蕭樹文) |
|
娘子關鎮 |
|
|
|
娘子關鎮 | 娘子關泉 | 娘子關村 | 娘子關站 | 娘子關前 | 娘子關瀑布 | 娘子關電廠 | 娘子關戰鬥 | 娘子關戰役 | 娘子關風景區 | 陽泉娘子關風景區 | 陽泉至娘子關一級公路 | 陽泉市娘子關電廠飯店多種經營公司 | 山西省娘子關旅遊公司工藝品加工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