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 : 軍事 : 中國鐵路客運營業站 : 中國 >貴州 >遵義 >遵義縣 > 婁山關
顯示地圖
目錄
一稱 婁關 、 太平關
  一稱 婁關 、 太平關 。在 貴州省 遵義市 北 大婁山 中。為 黔 北險地。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中,曾攻剋此關。 毛澤東 有《憶秦娥·婁山關》詞。
No. 2
  婁山關聯繫方式地址:遵義縣境內。
  郵編:563000婁山關投訴電話遵義市旅遊投訴電話:0852-8234910
  貴州省旅遊投訴電話:0851-6818436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婁山關節慶活動仡佬年(農歷三月初三)
  農歷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節,屆時要準備雞、酒、肉、飯等敬奉山神或土地,認為敬了這些神就會保佑平安。供品用過以後,就在山上或寨門前聚食。當地仡佬族人民叫做過年。
  小知識:仡佬族是貴州歷史最悠久的土著民族,多居住在本省,自稱為貴州“本地人”。人口約5萬多,散居在黔西南和黔北等地。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係,很多人都會說漢語、苗語、布依語等。但沒有文字,通用漢文。服飾與漢族及鄰近的少數民族大體相同。
  牛王節(農歷十月初一)
  農歷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每到這一天,當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殺雞備酒,點香燃燭,放響鞭炮,在牛廄門前敬牛王菩薩,祈願它保佑耕牛身軀健壯、無病無災。同時,還要給牛披紅挂彩,打糍粑挂在牛角上,表示替牛祝壽。
  供粑(除夕夜)
  即用精米敬獻祖先。在鄉間,每當除夕的晚上,傢傢都要做好米飯和菜餚舉行祭祀。同吃一餐飯後,整個寨子都會在堂屋正中祭祀祖先,同時還要進行叩頭、唱歌、敬獻等儀式。
  貴州名酒節(公歷7月至8月)
  分別在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赤水市十丈洞等地舉行。活動內容主要為參觀遵義酒文化博物館、茅臺酒廠、遵義會議會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而對於嗜酒人士來說,最吸引人的是可遍嘗當地名酒。
  婁山關最佳旅遊時間遵義一年四季皆可遊覽。婁山關特別提醒貴州茅臺享譽四海,是我國的“國酒”,茅臺酒産於貴州省西南部仁懷市以西13公裏處的茅臺鎮,茅臺酒因而得名,而該鎮也被稱為“國酒之都”。
  貴州仁懷的茅臺酒是醬香型白酒的鼻祖,酒質具有“低而不淡、香而不豔”的特點。酒香幽雅、回味綿長,喝完以後,空杯中的酒香仍存,不愧為中國國酒。
  酒鎮茅臺,前臨赤水(當年紅軍長徵曾四渡赤水),後依寒婆嶺,釀酒條件得天獨厚。早在盛唐時代,就已經釀出美味的蒸餾白酒,這可能便是茅臺酒的前身。
  現在,茅臺酒已經與法國的“白蘭地”和英國的“威士忌”齊名,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婁山關美食遵義的特色菜大多是一些野味,在別的地方並不多見。如竜爪肉絲,所謂“竜爪”,是貴州山上出産的一種蕨菜;折耳根炒臘肉,“折耳根”即中藥裏的魚腥草等。比特色菜還有特色的,其實是遵義的小吃。遵義的小吃大多有着上百年的歷史,因其久遠,更見其品質。比如羊肉粉、豆花面、遵義雞蛋糕等等,每一樣都讓你齒頰留香。
  來到遵義,這裏星羅棋布的路邊小吃攤,樣樣美味,樣樣不貴,絶對值得你盡情品嚐,吃過絶對讓人交口稱贊。
  婁山關住宿遵義的住宿條件還算不錯,但星級賓館不多,條件較好的賓館主要集中在紅花崗區。三星級賓館遵義賓館環境很好,但收費稍貴。湘山賓館、體育賓館、碧雲賓館也都不錯。此外在國酒之鄉——仁懷也有部分條件較好又富有酒鄉特色的賓館,比如處於仁懷????津河風景區的國酒門度假山莊,設施齊全,集住宿、觀光、休閑於一體。遊客住在這裏,可以感受到濃郁的酒文化氣息。
  此外,各縣縣政府所在地通常都有幹淨衛生、服務較好的招待所。風景區則可以住宿在農傢樂,價格便宜不說,還可以吃到風味正宗的農傢菜。
  至於那些在火車站出口站着兜客的私人旅社,最好不予理睬。
  婁山關購物地處雲貴高原嚮川湘過渡的遵義,氣候非常適宜茶葉生長,遵義毛峰為貴州四大名茶之一;湄潭湄江茶、紅碎茶、遵義縣的五珍茶都是茶中佳品,適合買回傢饋贈親友。
  遵義為著名的酒鄉,除國酒茅臺之外,還有董酒、習酒、湄窖、珍酒等知名好酒。
  遵義還是全國主要辣椒産區之一,綏陽朝天椒為全國七大名椒之一,其椒尖簇簇嚮上,朝天而長,故而得名。朝天椒采摘曬幹,色澤紅亮、紅潤透明殷殷可愛,早在50年代就遠銷東南亞各國,近來又出口日本、美國等國。如果你是個熱愛吃辣的人,不妨在這裏買上一些形形色色的辣椒製品,帶回去一一品嚐。
  遵義市的步行街一頭靠近公園路,另一頭出去就是紅旗路,靠近遵義會議會址。這一帶有許多賣小商品和特産的小店,價格也很公道。
  婁山關玩法觀光、攝影、旅遊、
  婁山關又名婁關、太平關,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撥1576米,南距遵義市50公裏,在遵義、桐梓兩縣的交界處。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是兵傢必爭之地。
  婁山關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絶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川黔公路盤旋而過。據《明史紀事本末》載,萬歷年間,總兵劉與播州土司楊朝棟曾激戰於此。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從遵義市紅花崗沿川黔公路北至遵義縣板橋白石口,進入深山峽𠔌,行至上灣,盤旋而上,即達婁山關,海拔1,400米,兩側有大婁山(俗稱筍子山),是婁山山脈主峰,靠近南關口的兩個山頭為小婁山,東側為懸燈山,婁山關石碑立於此。
  婁山關地勢奇險,是川黔的重要關隘,也是兵傢必爭之地。據《方輿紀要》己載,明代萬歷年間,播州土司楊應竜在海竜囤大興土木,構築營盤,與明王朝分庭抗禮,又在婁山關排柵挖坑,建造13座木關,令撓將統苗軍踞守。明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二月,明朝廷派官兵都司王之翰率兵進剿,被楊應竜軍擊敗,血染婁山關。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朝廷聚集各省兵馬24萬,分八路進剿。蜀將劉鍵率兵由重慶出發,取道綦江,破九盤,攻婁山,“從間道攀藤毀柵入陷”,占領婁山關製高點築壘紮營,以“點燈”為號,
  
  “以攻對面之水牛城”。劉鋌部與楊應竜兵輾轉激戰,雙方死傷慘重,最後以楊應竜敗北告終,婁山關更名為“太平關”。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李定國、孫可望率領農民軍(“大西軍”),經綦江進攻婁山關,大敗守關清兵,橫掃大西南。清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八月,桐梓楊隆喜(楊鳳),與遵義大溪裏(今山盆鎮)義軍舒裁縫同舉義旗,占領桐梓縣城,嚮南攻剋婁山關,繼而在關南打敗清朝副將常勝和遵義知府朱曾的團練武裝,直搗遵義城,在雷臺山紮營,聲振貴州。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所屬曾廣依部,為支援貴州各族農民起義,從北嚮南奪取婁山關,聯合西南黃號、白號軍共同奮戰,所嚮披靡。
  婁山關載入史册成為全國人民嚮往的革命勝地,還是在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二萬五千裏長徵之後。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在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朱德等同志率領下,由南嚮北分三路突破烏江,進軍遵義城。中央軍委命令紅一軍團一個團追殲黔軍侯之擔部,攻下婁山關,占領桐梓縣城。紅軍過關之後,敵軍又捲土重來占領婁山關。1月9日,紅軍搶占了關口,繳獲大批物資,俘敵數百人。1月10日,紅軍分兩路追殲敵人,大部隊趕到桐梓,與川軍對峙,為保證遵義會議順利召開創造了有利條件。1月15日,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為了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分三路北上。1月29日,紅軍在土城渾溪口和赤水元厚渡口一渡赤水河,進入川南。2月10日,中央軍委决定放棄北渡長江的計劃,揮戈東進。2月19日,前衛部隊在二郎灘二渡赤水,接着攻占了桐梓縣城。2月25日晨,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指揮一、三軍團攻下婁山關,取得紅軍長徵以來的第一次大勝利,為遵義戰役揭開了序幕。2月26日下午,毛澤東策馬經過婁山關,後又寫出了千古不朽的詞章《憶秦娥?婁山關》。為紀念遵義會議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這段偉大歷史,中共貴州省委决定立碑刻石,碑寬25米,高13.55米,用396塊雲南大理石嵌成碑面,鎸刻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手跡全文: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金箔帖字,燦爛奪目。如今委山關既是人民群衆遊覽的勝地,又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No. 3
  婁山關,又名婁關、太平關,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拔1576米,南距遵義市50公裏,在遵義、桐梓兩縣的交界處。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是兵傢必爭之地。婁山關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絶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川黔公路盤旋而過。據《明史紀事本末》載,萬歷年間,總兵劉與播州土司楊朝棟曾激戰於此。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婁山關,位於遵義縣北大婁山脈中段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海拔1440米,古稱天險,“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為兵傢必爭之地。
  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殲滅黔軍四個團,攻下婁山關,揭開遵義大捷的序幕,贏得長徵以來的第一次巨大勝利,展示了遵義會議的曙光。從此,紅軍戰鬥過的婁山關,便成為黔北著名的革命紀念地。婁山關原名婁關,後稱太平關。關名的來歷,源於古代對婁山山脈的稱謂。婁山關載入中國革命史册,是因為中國工農紅軍為保證遵義會議勝利召開而進行的由南嚮北攻剋婁山關的戰鬥,以及遵義會議後紅軍再次進行的由北嚮南攻剋婁山關的激戰,兩次均取得偉大勝利。紅軍的英雄壯舉寫下了光輝的歷史。
  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由南嚮北分三路突破烏江天險。1月6日,紅軍先頭部隊進入遵義城。為了建立黔北防禦,保證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新根據地”,中央軍委决定派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追殲北竄之黔軍侯之擔部,攻剋婁山關,占領桐梓縣城。命令一下,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和一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即到遵義城北門四團駐地部署了戰鬥任務。四團團長耿飈、政委楊成武當即率部隊北進。部隊抵板橋,消滅敵人一個前哨排。同時對婁山關敵情進行偵察,决定采用一路正面強攻、一路繞關東小道抄襲的戰鬥攻剋婁山關。1月9日,四團由板橋分道出發。一營長李光順率一營擔任正面主攻,沿公路以梯隊形式展開嚮關口推進。二營為二梯隊集結山腳待命。偵察隊長潘峰率偵察隊和工兵連從關東側小路嚮敵人側後前進,意在截斷敵後路,並襲擾桐梓縣城。扼守在婁山關上的敵人,是從烏江防綫潰退下來的黔軍第三旅林秀生部兩個團,膽寒若驚弓之鳥。紅軍尚未攻關,敵軍即用電話嚮其軍部請求增援,敵軍部電話命令守敵“不準後撤一步”,並命其註意警戒關口東邊小路,提防紅軍從側後襲擊桐梓。時正下雨,紅軍通信班戰士搭電綫於敵人電話綫上,竊聽敵人通話,知敵人東側空虛。耿飈團長即命正面部隊暫緩進攻,命令關東側偵察隊、工兵連迅速斷敵退路。通信班又竊聽到敵人軍部命關上守敵撤退的電話,知道守敵要棄關退守桐梓。正面強攻部隊即以密集火力,從關南發動總攻,迅猛殺上婁山關。敵人利用有利地形,妄圖死守關口,嚮北退卻。紅軍冒着槍林彈雨,衝入敵陣,與敵人白刃肉博,占領關口。敵人嚮北狼狽逃竄,沿途丟棄武器、煙槍和大量軍用物資。四團乘勝追擊下關,經南溪口、紅花園直撲桐梓縣城。潘峰率領的側翼部隊已剋桐梓,俘敵數百,繳獲大量物資。當天,紅二師師部進占桐梓,婁山關戰鬥大獲全勝。1月10日,紅軍追殲敵人,在新站與敵侯之璽部兩個團激戰一整天,並擊退川敵廖海濤部,11日進占鬆坎。紅一師與第十團亦從遵義趕到,進駐桐梓、新站、鬆坎、酒店埡與川軍對峙,組成了遵義的北面防綫,為保衛遵義革命中心區的安全和黨中央在遵義召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作出了重要貢獻。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是我黨歷史上的轉折點。但是,蔣介石從各省調集40多萬兵力,分七個縱隊四面八方撲嚮黔北,妄圖把3萬多紅軍“聚而殲之”。為了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央軍委製定了在宜賓、瀘州間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的作戰計劃。1月19日,紅軍分三路離開遵義北上。1月29日,紅軍在土城渾溪口、赤水元厚渡口勝利渡過赤水河進入川南。長江沿綫敵情嚴重,不利紅軍渡江,中央軍委電令各軍團轉移到敵兵力薄弱的雲南紮西。蔣介石令川軍、滇軍嚮紅軍側擊,並在川南部署兵力合圍紅軍。2月10日,中央軍委决定放棄北渡長江的計劃,突然離開紮西、揮戈東進。2月19日,左縱隊和右縱隊分別在二郎灘和太平渡渡過赤水河。2月14日,紅一軍團前鋒一師一團消滅黔軍王傢烈第四團一部,攻占了桐梓縣城。紅軍回師迅速,打亂了蔣介石在黔北的軍事部署。
  2月25日晨,中央軍委發出“應乘虛占領婁山關”的指示,命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負責指揮一、三軍團及幹部團進攻婁山關。彭德懷接受任務後立即命三軍團第十三團主攻婁山關,一軍團第一團嚮關東側石炭關迂回,其餘各部隨前鋒嚮婁山關挺進。25日上午9時,十三團在嚮婁山關疾進途中,在紅花園與趕赴桐梓增援的黔軍杜肇華旅(王傢烈的主力部隊之一)的第六團遭遇,敵且戰且退,由南溪口退守婁山關。其團長劉鶴鳴急命“雙槍兵”進入隘口兩側高地,右翼由第二營扼守,左翼由一連防守,阻止紅軍正面進攻,並掩護敵一、三兩營在關上構築工事。敵旅長杜肇華退駐關南黑神廟指揮。敵師長柏輝章命宋華軒率第十團嚮婁山關右翼增援,令十五團駐守板橋,防止紅軍從東側抄襲後路,還命令敵第六團團長劉鶴鳴“固守婁山關三日”,以掩護吳奇偉部由貴陽渡烏江馳援遵義守敵。紅軍由紅花園進抵關北南溪口,經偵察决定,由十三團主攻關口,紅十團及一軍團一部從兩側包抄,斷敵後路。十三團團長彭雪楓、政委蘇振華率領紅軍攻關,在強大火力掩護下發起猛烈仰攻。一營攀懸崖進攻製高點金山,兩個衝鋒梯隊喊聲如雷,投出排排手榴彈,端着刺刀衝出敵陣,經過激烈肉搏戰,終於打垮守敵,攻占點金山高地。敵軍組織強大火力,拼湊“敢死隊”反撲,敵軍官以手槍督戰,逼“雙槍兵”冒死攻山。紅軍與敵人在點金山和大尖山一綫進行了反復拼殺的拉鋸戰。下午4時,紅軍在軍團組織的火力掩護下,發動五次衝鋒,擊斃敵督戰官,乘勢猛衝,連續攻占了婁山關兩側的十多座山頭,完全突破敵防綫,在黃昏前牢牢控製了關口。劉鶴鳴收拾殘兵敗卒,退守關南黑神廟一綫。25日晚,為奪取婁山關戰鬥的最後勝利,中央軍委命令謝嵩、鐘赤兵率領三軍團十二團從桐梓楚米鋪連夜趕赴婁山關,接替與敵人血戰一天一夜的十三團一營;命令張宗遜、黃剋誠率領紅十團從婁山關東側,由小箐、牛王屯迂回打擊板橋馳援之敵十五團;命令鄧國清、張愛萍率領紅十一團遠出婁山關西翼,由小水田經混於場直播高坪大橋,截斷板橋和遵義的聯繫,斷敵退路。26日清晨,婁山關上籠罩着濃雲密霧。盤踞關南的敵軍精銳第四團,排成密集隊形嚮關口發起集團衝鋒;劉鶴鳴第六團殘部也蜂擁攻關,企圖奪回點金山高地。敵旅長杜肇華令第十團宋華軒部、十六團金祖典部,分從左右兩翼包抄關口,在輕重機槍掩護下,發動6次衝鋒,占領了婁山關口以南沿公路的軍事哨和小哨。紅十二團居高臨下,擊潰敵人多次反撲。敵人仰仗兵多彈足,又多次嚮婁山關猛攻,作垂死掙紮。紅軍正面出擊,左右迂回包抄,前後夾攻,沿公路嚮南縱深追擊。戰鬥從清晨持續到下午五時,紅軍牢固地占領了關口,在關口至板橋一綫,殲滅和擊潰敵人四個團,滿山遍野和公路上擺滿了敵人的屍體、武器、轎子和煙槍。紅軍乘勝猛追,在高坪、董公寺一綫又殲敵四個團。傍晚,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相繼策馬登上婁山關,又先後下馬觀看剛結束戰鬥的戰場。毛澤東突然想起一月前經過婁山關時哼過的幾句新詞。他再次跨上馬背,續完了《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嗽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2月27日,紅軍占領遵義新城。28日晨,紅軍在城南紅花崗、老鴉山與趕來增援的偽中央軍激戰,殲滅吳奇偉五十九師、九十三師大部,並將敵趕到烏江以南,勝利結束了遵義戰役。婁山關激戰與遵義戰役的勝利,使紅軍擺脫了被動地位,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在川、滇、黔邊區全殲紅軍的夢想。遵義戰役後,紅軍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兵臨貴陽,西進雲南,巧渡金沙江,衝出絶境,實現了北上抗日的偉大戰略計劃。遵義會議會址
百科大全 百科 Daquan
  Loushan Guan
  婁山關
  Loushan Guan
  貴州省遵義市門戶,入黔出川咽喉要道。位於黔北大婁山山脈中段。地理位置險要,為歷代軍事要隘。關口岩石由寒武係婁山關白雲岩組成。位於隆升的背斜軸部,因張性裂隙發育,在強烈的侵蝕和溶蝕作用下形成分水嶺隘口,海拔1226米。周圍懸崖峭壁,山峰均高達1400~1600米。關口東西兩側為大、小尖山鎖峙,南北又是高低相差 400米的峽𠔌。群山之中僅有川黔公路通過。以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時聞名中外的婁山關戰役而著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婁山關上竪立了毛澤東手書《憶秦娥·婁山關》的詩詞大理石碑刻。
  川黔公路上的婁山關景色
  (楊明德)
近義詞
婁山關
包含詞
婁山關村婁山關鎮婁山關站
婁山關路攻占婁山關婁山關戰鬥
婁山關路站天山婁山關店憶秦娥婁山關
武夷路婁山關路仙霞路婁山關路長寧路婁山關路
韓國館婁山關店天山路婁山關路婁山關路仙霞路
婁山關路天山路蘭桂坊婁山關店迪歐咖啡婁山關店
冰冰蒟篛婁山關店憶秦娥·婁山關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
天山路芙蓉江路天山路婁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