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民間偏方 : 動物 : 被子植物 > 威靈仙
目錄
No. 1
  威靈仙 radix clematidis chinensis
簡介
  【英文名】 radix clematidis
  【別名】鐵腳威靈仙、百條根、老虎須、鐵掃帚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威靈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棉團鐵綫蓮(山蓼) 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東北鐵綫蓮(黑薇)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乾燥根及根莖。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幹。
  【採集時間】秋季采挖。
  【製法】揀淨雜質,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段,曬幹。
  【性狀】
  威靈仙:根莖呈柱狀,長1。5~10cm,直徑0。3~1。5cm;表面淡棕黃色;頂端殘留莖基;質較堅韌,斷面纖維性;下側着生多數細根。根呈細長圓柱形,稍彎麯,長7~15cm,直徑0。1~0。3cm;表面黑褐色,有細縱紋,有的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木部;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較廣,木部淡黃色,略呈方形,皮部與木部間常有裂隙。氣微,味淡。
  棉團鐵綫蓮:根莖呈短柱狀,長1~4cm,直徑0。5~1cm。根長4~20cm,直徑 0。1~0。2cm ;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斷面木部圓形。味鹹。
  東北鐵綫蓮:根莖呈柱狀,長1~11cm ,直徑0。5~2。5cm。根較密集,長5~23cm,直徑0。1~0。4cm;表面棕黑色;斷面木部近圓形。味辛辣。
  【鑒別】
  本品根的橫切面:威靈仙 表皮細胞外壁增厚,棕黑色。皮層寬,均為薄壁細胞,外皮層切嚮延長;內皮層明顯。韌皮部外側常有纖維束及石細胞,纖維直徑18~43μm 。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全部木化。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棉團鐵綫蓮 外皮層細胞多徑嚮延長,緊接外皮層的1~2列細胞壁稍增厚。韌皮部外側無纖維束及石細胞。
  東北鐵綫蓮 外皮層細胞徑嚮延長,老根略切嚮延長。韌皮部外側偶有纖維及石細胞。
  【性味歸經】辛、鹹,溫。歸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用量】 6~9g 。
  【貯藏】置乾燥處。
  【採集】秋季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及泥土,曬幹。
  【藥材】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黃褐色,上端殘留木質莖基,下側叢生多數細根。
  根細長圓柱形,長約8~16釐米,直徑約1~4毫米,略彎麯,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有細縱紋。
  質堅脆易折斷,皮部與木部易脫離,斷面平坦,類圓形,皮部灰黃色,木部黃白色。
  根莖質較堅韌,斷面不平坦,纖維性。
  氣微弱。
  味微苦。
  以條勻,皮黑、肉白、堅實者為佳。
  主産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山東、四川、廣東、福建等地亦産。
  四川所用的威靈仙是地上部分,為乾燥的莖葉,莖之表面黑色,有縱溝與節,中空,質脆,易斷。
  氣微、味淡。
  同屬植物作威靈仙使用的尚有:①山蓼又名:綿團鐵綫蓮、黑薇。
  根莖呈短柱狀,黃褐色,上端殘留莖基,下側叢生細根。
  根長4~10釐米,徑0.8~1.5毫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細縱紋,少數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細條狀木部;質堅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木部與皮部間常有裂隙,木部類白色,略呈方形。
  根莖及莖基部質堅韌;折斷面不平坦,纖維性。
  氣微,味微苦。
  使用於東北、華北、山東、江蘇。
  ②小木通,使用于云南、湖南、廣西、浙江,參見川木通條。
  ③柱果鐵綫蓮,又名:老虎師藤,使用於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福建、浙江、江西。
  ④毛柱鐵綫蓮,使用於廣西、福建、湖南。
  ⑤單葉鐵綫蓮,使用於廣西、江西、安徽、浙江,參見雪裏開條。
  ⑥山木通,使用於廣西、江西、浙江、安徽,參見山木通條。
  ⑦東北鐵綫蓮,使用於東北。
  ⑧黃藥子,使用於江蘇、浙江,參見鐵腳威靈仙葉條。
  此外,尚有以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使用於陝西,參見金剛刺條)、鞘柄菝葜(使用於甘肅,參見鞘菝葜條)及華東菝葜(使用於山東,參見粘魚須條)的根莖及根作威靈仙使用。
  《開寶本草》、《本草圖經》、《救荒本草》等所載的威靈仙,為玄參科植物輪葉婆婆納,此種威靈仙目前未見使用。
  《滇南本草》所載的威靈仙,係菊科植物顯脈旋復花,參見草威靈條。
  【備註】
  (1)用於風濕所致的肢體疼痛及腳氣疼痛等癥,常與羌活、獨活、牛膝、秦艽等配伍同用。用於諸骨鯁喉,可單用威靈仙15g,水煎,或加米醋煎汁,分數次含口中,緩緩吞咽。
  植物形態 藤本。新鮮莖光滑無毛,有明顯的縱行纖維條紋。莖葉幹後變黑色。羽狀復葉對生,粉緑色,光滑;小葉3 ~5,狹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7cm,寬1.5~3.6cm,先端鈍 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上面沿脈有毛;葉柄長4.5~6.5cm。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被片一,白色,外面邊緣密生白 色短柔毛。瘦果狹卵形而扁,疏生柔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坡、山𠔌或灌叢中。主産安徽、江蘇、浙江,廣泛分佈兩廣地區。
  采製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乾燥。
  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狀,長1.5~10cm,直徑0.3~1.5cm,表面淡棕黃色,頂端殘留莖基,兩側及下方有多數細長根。根圓柱形,略彎麯,長7 ~25cm,直徑0.1~0.3cm,表面棕黑色,有時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木部。質硬脆,斷面木部類方形。味微苦。
  化學成分 含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 頭翁素(anemonin)、毛茛甙(ran-unculin)、鐵綫蓮皂甙(clematoside),尚含多種甙元為齊墩果酸的皂甙。
  性味 性溫,味辛、鹹。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哽咽喉。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
  1、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幹淨,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藥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用威靈仙(炒)五兩,生川烏頭、五靈脂各四兩,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湯送下。忌茶。
  3、喘咳嘔逆,不能進食。用威靈仙(焙)、半夏(薑汁浸,焙),共研為末,加皂有水熬膏,做成丸子如緑豆大。每服七至十丸,薑湯送下。一日服三次。一月後見效。忌茶、面。
  4、腹中痞積。用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方名“化鐵丸”。
  5、腸風瀉血。用威靈仙、雞冠花各二兩,在米醋二升中煮幹,炒為末,以雞蛋白調作小餅,炙幹後再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6、痔瘡腫痛。用威靈仙三兩,水一鬥煎湯先熏後洗。
威靈仙新用妙方
  傳統認為威靈仙有祛風濕、通經絡、消骨哽三大功效,常用量5~15g。因其性走竄,藥理學證實其還有解除食管、支氣管、輸尿管、胃及膽道等處平滑肌痙攣的作用,並有較強的消炎止痛作用,因此,臨床實踐中又摸索出其許多新用妙方。
  急性腰扭傷 威靈仙20g,當歸尾10g,牛膝15g,牛蒡子l0g。水煎服,日1劑。一般3~5劑收功。
  慢性咽炎、梅核氣 威靈仙、全栝樓各20g,青蒿、茯苓、陳皮各15g,黃芩、枳殼各12g,浙貝母、竹茹、桃仁各10g,生甘草5g。水煎服,日1劑。或威靈仙30g,水煎去渣,加醋、蜂蜜各10g,煮沸,分2次服,日1劑。
  急性龜頭炎、陰囊濕疹 威靈仙60g,濃煎250ml,溫洗患處,日2~3次。局部紅疹、水皰、瘙癢、疼痛等癥狀一般可很快消失。
  呃逆 威靈仙30g,黑芝麻20g,蜂蜜30g,加水750ml,水煎30分鐘,日1劑。
  跟骨骨刺、足跟痛 威靈仙50~100g,放入2000~2500ml的清水中,煮沸30分鐘,待藥液溫度適宜,加入陳醋50ml,浸泡患足l小時。每日1次,連用7~10天。也可取本品200g,煎汁300ml,熏洗患處,每次半小時,日1~2次,連用15天。
  膽結石 威靈仙60g,每日2次煎水內服;或威靈仙45g,海金砂(包)、鬱金、金錢草各30g,柴鬍、延鬍索各15g,黃芩、枳殼、厚樸各10g。水煎服,日l劑。
  外傷性食道炎 威靈仙30g,綿白糖100g,開水浸泡或煎煮。晾微溫時代茶頻飲。日1劑。
  面神經麻痹 威靈仙、防風各30g,水煎服,日1劑。
  外傷性神經損傷 威靈仙20~50g,當歸、紅花各15g,地竜l0g,雞血藤30g為基本方。上肢加薑黃、桑枝;肩胛胸脊部加葛根、桔梗、狗脊;腰部及下肢加續斷、桑寄生、川牛膝;氣虛加生黃芪;血瘀加乳香、沒藥;肢體屈伸不利、運動障礙明顯加伸筋草。水煎服,日1劑。
  痔瘡出血 威靈仙60g,芒硝30g,煎水熏洗、坐浴患處。日1~2次。
  虛寒胃痛 威靈仙30g,水煎去渣留汁,加入生雞蛋2個,紅糖適量,煮成蛋湯溫服。日1劑。此外,本品還可治療肝硬化、黃疸性肝炎、腮腺炎、輸尿管結石、支氣管炎等。
種植
  1.選地與整地:選背陽、日照時間較短、土壤較深厚的地塊,全墾,深耕耙細,起畦。
  2.播種方法
  (1)育苗移栽:春天用撒播法育苗,覆土不超過1釐米,然後用稻草蓋畦面,在適溫、適濕下,約半個月出苗。出苗後50—60天移栽定植。
  (2)根芽移栽:春天根芽未萌動前用刀切取根芽,然後直接移栽至大田。兩種方法定植於大田的株行距為30釐米x40釐米,挖穴種植。種前穴內放足基肥。
  1.中耕除草:育苗期間,幼苗出土後及時揭去所蓋之稻草,當苗高3—5釐米時中耕除草1次,以後視雜草生長情況再中耕除草l一2次。定植於大田後每年中耕除草2—3次。
  2.追肥:苗期結合中耕除草施淡而少的人糞尿或其他氮肥,定植後施2次含磷的肥料或復合肥。
  3.修枝:為促進根係發展,適當剪去過密的藤條。
采收加工
  威靈仙以根入藥。栽後2年於秋鼕兩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洗淨泥土,切段後曬幹。
化學成分
  ①威靈仙的根含白頭翁素、白頭翁內酯、甾醇、糖類、皂甙、內酯、酚類、氨基酸。
  葉含內酯、酚類、三萜、氨基酸、有機酸。
  ②山蓼的葉含香豆精類0.82%、山柰酚等黃酮類0.23%及生物鹼、揮發油、樹脂等,不含有皂甙、鞣質或強心甙類 ③東北鐵綫蓮的根含三萜皂甙:鐵綫蓮甙a、鐵綫蓮甙a'、鐵綫蓮甙b、鐵綫蓮甙c。
  ④黃藥子及其變種的根含皂甙、常春藤皂甙元。
藥理作用
  ①對循環係統的作用狹葉鐵綫蓮(即山蓼)50%浸劑(1毫升/公斤)可使麻醉犬的血壓下降,腎容積縮小,其煎劑藥效僅及浸劑之半。
  對離體蟾蜍心髒有先抑製後興奮的作用,其浸劑的藥效似比煎劑約大3~5倍。
  其降壓作用可能與對心髒的抑製有關。
  ②對平滑肌的影響狹葉鐵綫蓮煎劑對小鼠離體腸管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可能是對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對大鼠及傢兔的離體腸管亦有相似作用;對小鼠離體子宮作用不明顯。
  ③抗利尿作用狹葉鐵綫蓮製劑對小鼠、大鼠、豚鼠有顯著的抗利尿作用。
  這種作用,浸劑與煎劑大致相等;50%煎劑0.2毫升約相當於腦垂體後葉素0.1單位的抗利尿效果,且其作用時間似比腦垂體後葉素為長,此種作用也可能與血壓下降、腎血管收縮有關。
  ④降血糖作用威靈仙浸劑對正常大鼠有顯著增強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給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後,尿糖試驗仍為陰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⑤其他作用威靈仙(品種未鑒定)煎劑0.025/10(1/8的最小致死量)腹腔註射能輕度提高小鼠痛閥(熱板法),故可能有鎮痛效能。
  1:3水浸劑在試管內對皮膚真菌有些抑製作用。
  華中威靈仙(白花藤,品種未鑒定)中提得的白花素(白頭翁腦)有抑菌作用。
  另一種威靈仙的水提取物中也有原白頭翁素,可能是抗菌成分。
炮製
  威靈仙:揀淨雜質,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段,曬幹。
  酒靈仙:取威靈仙段,用黃酒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幹,取出放涼。
  (每威靈仙100斤,用黃酒12~15斤)
性味
  辛鹹,溫,有毒。
  ①《開寶本草》:味苦,溫,無毒。
  ②《珍珠囊》:甘。
  ③《綱目》:味微辛鹹。
  ④《本經逢原》:苦辛,溫,小毒。
歸經
  入膀胱經。
  ①《本草經疏》:入足太陽經。
  ②《本草求真》:專入膀胱,兼入腸、胃等經。
  ③《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
  【功用主治-威靈仙的功效】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涎,散癖積。
  治痛風、頑痹、腰膝冷痛,腳氣,瘧疾,癥瘕積聚,破傷風,扁桃體炎,諸骨鯁咽。
  (1)祛風濕止痛:用於風濕痛。
  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經絡,故對全身遊走性風濕痛尤為適宜。
  (2)消魚骨:用本品30(加醋)煎湯緩咽,治魚骨哽喉。
  用於諸骨鯁咽。
  可用本品煎湯,緩緩咽下,一般可使骨鯁消失。
  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
  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於噎膈、痞積。
中藥劑量
  5~10剋;治骨鯁可用30剋。
  本品性走竄,久服易傷正氣,體弱者宜慎用。
  ①《唐本草》:腰、腎、腳膝、積聚、腸內諸冷病,積年不瘥,服之效。
  ②《開寶本草》:主諸風,宣通五藏,去腹內冷滯,心隔痰水久積,癥瘕痃癬氣塊,膀胱宿膿惡水,腰膝冷疼及療折傷。
  ③《本草衍義》:治腸風。
  ④《本草衍義補遺》:痛在上者('上者'一作'上下者')服之。
  ⑤《本經逢原》:痘疹毒壅於上不能下達,腰下脛膝起灌遲者,用為下引。
  ⑥《南京民間藥草》:鮮根泡酒服治胃痛;和白糖打爛敷腦門處一晝夜,見皮膚生泡即除去,治牙齦腫脹。
  ⑦《安徽藥材》:搗敷眉心治白喉。
  ⑧《廣西中草藥》:祛風除濕,通經活絡,利尿,止痛。
  治風濕骨痛,黃疸,浮腫,小便不利,偏頭痛,跌打內傷。
宜忌
  氣虛血弱,無風寒濕邪者忌服。
  ①《海上集驗方》:惡茶及麵湯。
  ②《本草衍義》:性快,多服疏人五髒真氣。
  ③《本草經疏》:凡病非風濕及陽盛火升,血虛有熱,表虛有汗,痃瘧口渴身熱者,並忌用之。
  ④《本草匯言》:凡病血虛生風,或氣虛生痰,脾虛不運,氣留生濕、生痰、生飲者,鹹宜禁之。
選方
  ①治手足麻痹,時發疼痛;或打撲傷損,痛不可忍,或癱瘓等癥:威靈仙(炒)五兩,生川烏頭,五靈脂各四兩。
  為末,醋糊丸,梧子大。
  每服七丸,用????湯下。
  忌茶。
  (《普濟方》) ②治中風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關節諸風,腰膝疼痛,傷寒頭痛,鼻流清涕,皮膚風癢,瘰癧,痔瘡,大小腸秘,婦人經閉:威靈仙洗焙為末,以好酒和令微濕,入竹筒內,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幹,添酒重灑之,以白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湯下。
  (《海上集驗方》) ③治腎髒風壅,腰膝沉重:威靈仙末。
  蜜丸,梧子大。
  溫酒服八十丸。
  平明微利惡物如青膿膠,即是風毒積滯,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後食粥補之一月,仍常服溫補藥。
  (孫兆·放杖丸) ④治腰腳疼痛久不瘥:威靈仙五兩。
  搗細羅為散。
  每於食前以溫灑調下一錢,逐日以微利為度。
  (《聖惠方》威靈仙散)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幹淨,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用泡藥的酒送下。
  ⑤治腳氣入腹,脹悶喘急:威靈仙末,每服二錢,酒下。
  痛減一分則藥亦減一分。
  (《簡便單方》) ⑥治瘧疾:威靈仙,以酒一鐘,水一鐘,煎至一鐘,臨發溫服。
  (《本草原始》) ⑦治噎塞膈氣:威靈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
  (《唐瑤經驗方》) ⑧治停痰宿飲,喘咳嘔逆,全不入食:威靈仙(焙)、半夏(薑汁浸焙)。
  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緑豆大。
  每服七丸至十丸,薑湯下,一日三服,一月為驗。
  忌茶、面。
  (《綱目》) ⑨治痞積: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重,用溫灑調下。
  (《普濟方》化鐵散) ⑩治癖積:威靈仙為末。
  煉蜜丸,如彈子大,紅絹袋盛一丸,同精豬肉四兩煮爛。
  去藥吃肉,以知為度。
  (《幼科指掌》威靈仙丸) ⑾治大腸冷積:威靈仙末。
  蜜丸,梧子大。
  一更時,生薑湯下十丸至二十丸。
  (《經驗良方》) ⑿治男婦氣痛,不拘久近:威靈仙五兩,生韭根二錢半,烏藥五分,好酒一盞,雞子一個。
  灰火煨一宿,五更視雞子殼軟為度。
  去渣溫服,以幹物壓之,側睡,嚮塊邊;渣再煎,次日服,覺刺痛,是其驗也。
  (《摘元方》) ⒀治腸風病甚不瘥:鹹靈仙(去土)、雞冠花各二兩。
  上二味,銼劈,以米醋二升煮幹,更炒過,搗為末,以生雞子清和作小餅子,炙幹,再為細末。
  每服二錢匕,空心,陳米飲調下,午復更一服。
  (《聖濟總錄》靈仙散) ⒁治痔瘡腫痛:威靈仙三兩。
  水一鬥,煎湯,先熏後洗,冷再溫之。
  (《外科精義》) ⒂治便毒:威靈仙、貝母、知母各-兩。
  為末。
  每服三錢,空心酒調下,如不散再服。
  (《癰疽神秘驗方》威靈仙散) ⒃治破傷風病:威靈仙半兩,獨頭蒜一個,香油一錢。
  同搗爛,熱酒衝服,汗出。
  (《衛生易簡方》) ⒄治雞鵝骨鯁:赤莖威靈仙五錢。
  井華水煎服。
  (《聖濟總錄》) ⒅治渚骨鯁咽。
  威靈仙一兩二錢,砂仁一兩,沙糖-盞。
  水二鐘,煎一鐘,溫服。
  (《綱目》) ⒆治牙痛:威靈仙、毛茛各等量。
  製法:鮮藥洗淨,搗爛取汁,1000毫升藥汁加75%酒精10毫升,用以防腐。
  用法:用棉簽沾藥水擦痛牙處。
  註意不可多擦,以免起泡。
  (《全展選編·五官科》)
臨床應用
  ①治療腮腺炎取鮮威靈仙根洗淨、切細、搗爛,每用1斤加米醋半斤,浸於玻璃瓶內,蓋緊勿令泄氣。
  3日後取出醋浸液,用棉簽蘸塗患處,每2~3小時塗抹1次。
  治療32例,除4例效果不明外,均於1~3天內癥狀消失。
  ②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將威靈仙根烘幹研成細粉,每次取3錢與雞蛋1個攪勻,用菜油或麻油煎後服用。
  每天3次,連服3天。
  忌牛肉,豬肉及酸辣。
  曾治療15例,14例治愈。
  ③治療絲蟲病鮮威靈仙根1斤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時後取汁,再和入紅糖1斤,白酒2兩煎熬片刻。
  總藥量在5天內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小兒用量酌減。
  33例普查陽性病人,治療後經1~2次復查,微絲蚴陰轉者27例。
  據觀察,療效與藥量,療程有關。
  用藥量不足1斤者,療效較差;用二個療程的有效率高於一個療程。
  服藥後未見嚴重反應,僅少數患者胃部有燒灼感,惡心,體溫輕度升高等。
  ④治療關節炎取威靈仙1斤切碎,和入白酒3斤,放入鍋內隔水燉半小時取出,過濾後備用。
  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
  治療15例,對改善癥狀有一定效果。
  ⑤治療麥粒腫、結膜炎等先取2.5x2.5釐米的膠布一塊,中央剪一小孔(如黃豆大),貼於患眼對側內關穴上(雙眼患病則敷雙側),然後取威靈仙鮮葉搗爛,搓成小團,如黃豆大,置於小孔內,再覆蓋一層膠布固定,並以拇指在敷藥穴位上輕按半分鐘,以加強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
  一般約40分鐘左右,局部有輕度辣感,即可將膠布和藥去掉;經1天左右局部起一小水泡,須加以保護,以防感染。
  治療麥粒腫12例,結膜炎6例,外傷性角膜潰瘍1例,平均3天見效。
  ⑥治療扁桃體炎取鮮威靈仙全草(或單用莖、葉)2兩(幹品減半),洗淨煎湯服或當茶飲,每日1劑。
  觀察247例,有效率達90%。
  或用鮮威靈仙葉搗爛絞汁,以棉條浸透塞鼻,對咽喉炎、扁桃體炎、急性會厭炎及諸骨鯁喉,均有效果。
  用法:將消毒棉花捻成4~5釐米的長條,一端浸藥汁塞入鼻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達上鼻道。
  約4~6分鐘,患者即流淚、打噴嚏,至30分鐘左右,癥狀即可顯著減輕。
  如未愈,須隔4~6小時再重複治療。
  ⑦治療骨鯁取威靈仙1兩,加水2碗,煎成1碗,慢慢咽下,在半至1小時內服完,一日內可咽服1~2劑。
  如骨鯁於食道者,酌情補液及抗感染。
  治療諸骨鯁104例,服藥後90例順利消失,14例無效後改在喉鏡或食道鏡下取出骨鯁,有效率為85%左右。
  其中喉咽部骨鯁32例(均為魚骨),服藥1~3劑即順利消失者27例;食道骨鯁72例(35例合併不同程度感染),均加用抗菌素,同時補液並禁食等,服藥1~8劑後除8例無效外,其餘經x綫透視復查鋇餐通過順利,無1例産生並發癥。
  據觀察,治療效果與異物大小、梗阻部位和異物插入軟組織的深淺有關。
  從動物實驗與臨床結果看,威靈仙對骨鯁的作用,可能是:一直接作用於平滑肌,使興奮性增強,由節律收縮變成蠕動。
  二骨鯁後局部攣縮,應用威靈仙後,通過其抗組織胺作用,使局部鬆弛,蠕動改變,從而使骨易於鬆脫。
  食道上端為橫紋肌,中下端為平滑肌,骨鯁於中下端者收效較好,可能與此有關。
  三威靈仙直接對骨無軟化作用,但喉咽食道之分泌液帶酸性,有助於其發揮療效。
  但須指出,如服藥四劑無效,應結合異物種類、梗阻部位,考慮采用手術取出,以免貽誤病情。
  此外,有用威靈仙五錢,和入米醋適量,煎取藥液緩緩咽服,治療諸骨鯁亦有效果。
名傢論述
  ①《海上集驗方》:威靈仙,去衆風,通十二經脈,疏宣五髒冷膿宿水變病,微利不渴。
  人服此,四肢輕健,手足溫暖,並得清涼。
  ②《綱目》:威靈仙,氣溫,味微辛鹹。
  辛泄氣,鹹泄水,故風濕痰飲之病,氣壯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損真氣,氣弱者亦不可服之。
  ③《本草經疏》:威靈仙,主諸風,而為風藥之宜導善走者也。
  腹內冷滯,多由於寒濕,心膈痰水,乃飲停於上、中二焦也,風能勝濕。
  濕病喜燥,故主之也。
  膀胱宿膿惡水,靡不由濕所成,腰膝冷疼,亦緣濕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風除濕,病隨去矣。
  其曰久積癥瘕、痃癖、氣塊及折傷。
  則病於血分者多,氣分者少,而又未必皆由於濕,施之恐亦無當,取節焉可也。
  ④《藥品化義》:靈仙,性猛急,蓋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絡。
  主治風、濕、痰、壅滯經絡中,緻成痛風走註,骨節疼痛,或腫,或麻木。
  風勝者,患在上,濕勝者,患在下,二者鬱遏之久,化為血熱,血熱為本,而痰則為標矣,以此疏通經絡,則血滯痰阻,無不立豁。
  若中風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藥宣行氣道。
  酒拌,治兩臀痛。
  因其力猛,亦能軟骨,以此同芎、歸、龜甲、血餘,治臨産交骨不開,驗如影響。
  ⑤《本草正義》:威靈仙,以走竄消剋為能事,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
  味有微辛,故亦謂祛風,然惟風寒濕三氣之留凝隧絡,關節不利諸病,尚為合宜,而性頗銳利,命名之義,可想而知,乃唐人著《威靈仙傳》竟謂治中風不語,手足不遂,口眼歪斜雲雲,則人有誤會矣。
中藥化學成分
  威靈仙根含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及
  以常看藤皂甙元(hederagenin)、表常春藤皂甙元(epihede-
  ragenin)和齊墩果酸(oleanoic acid)為甙元的皂甙:威靈仙-23-o-
  阿拉伯糖皂甙(cpo)、威靈仙單糖皂甙(cp1)、威靈仙二糖皂甙
  (cp2)、威靈仙三糖皂甙(cp3)、威靈仙三糖皂甙(cp4)、威靈仙
  三精皂甙(cp5)、威靈仙三糖皂甙(cp6)、威靈仙四糖皂甙
  (cp7)、威靈仙四糖皂甙(cp8)、威靈仙五糖皂甙(cp9)、威靈仙
  五糖皂甙(cp10)、成靈仙-23-o-葡萄糖皂甙(cp2a)、威靈仙表二
  糖皂甙(cp3a)、威靈仙四糖皂甙(cp7a)、成靈仙四糖皂甙(cp8a)、
  威靈仙五糖皂甙(cp9a)、威靈仙五糖皂甙(cp10a)、威靈仙二糖皂
  甙(cp2b)、威靈仙二糖皂甙(cp3b)等。
生藥材鑒定
  1.性狀鑒別(1)威靈仙根莖橫長,呈圓柱狀,長1.5-10cm,直徑0.3-1.5cm,兩側及下方着生多數細根;表面淡棕黃色至棕褐色,皮部常脫裂而呈纖維狀,節隆起,頂端常殘留木質莖基;質較堅韌,斷面纖維性。根長圓柱形,稍扭麯,長7-20cm,直徑0.1-0.3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細縱紋,有時皮部脫落而露出淡黃色木部;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較寬,與木部間常有裂隙。氣微,味微苦。(2)棉團鐵綫蓮根莖呈短柱狀,長1-4cm,直徑0.5-1cm。根較少,長4-20cm,直徑0.1-0.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斷面木心圓形細小,占根直徑的1/2以下。味鹹。(3)辣蓼鐵綫蓮根莖呈柱狀,長1-11cm,直徑0.5-2.5cm。根多數,細長密集如馬尾狀;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有多數明顯的細皺紋;斷面皮部白色,木心近圓形,較細小。味辛辣。(4)毛柱鐵綫蓮根莖及根與成靈仙相似,較難區別。味淡。(5)柱果鐵綫蓮根表面淡棕色,縱皺紋明顯;斷面角質樣。昧淡。以條均勻、質堅硬、斷面色灰白者為佳。2.顯微鑒別根橫切面:(1)威靈仙表皮細胞1列,排列緊密,外壁增厚顯深棕色。外皮層細胞排列緊密;皮層寬廣,細胞有明顯的紋孔,含澱粉粒、草酸鈣砂晶,有的細胞含揮發油;內皮層明顯,可見凱氏帶。韌皮部狹窄。初生木質部二原型,全部木化,導管直徑較大,木纖維與木薄壁細胞壁較厚。根莖部及較老根的韌皮部可見少數木化的纖維及石細胞。(2)棉團鐵綫蓮老根及嫩根均無韌皮纖維。中柱較小,皮層較寬。(3)辣蓼鐵綫蓮嫩根韌皮部無或有極少纖維;老根韌皮部纖維較多。初生木質部為明顯的二原型,導管孔大。(4)毛柱鐵綫蓮皮層中有多數木化的厚壁細胞散在。(5)柱果鐵綫蓮初生木質部四原型,有4個凹弧部,其外側韌皮部中各有1大形的木化韌皮纖維束。導管分佈於木質部外側,排列成行。
中藥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 (1)取本品水提取液(1:10),置試管內用力振
  搖後産生持久性泡沫。分別取提取液1ml放入兩支試管內,一
  管加5%氫氧化鈉2ml,另管加入5%????酸2ml,振搖後,兩管持
  續存在的泡沫高度相等。(檢查三萜類皂甙)
  (2)將本品甲醇提取液(1:2)放入試管內,蒸去甲醇,加入
  醋酐1ml,沿試管壁滴加濃硫酸,則兩液交界處呈現紅色環,最
  後變成藍色。(檢查三萜類)
  (3)取本品粗粉10g,加入苯200ml,放入錐形瓶內密閉,放
  置過夜,濾過。濾液回收苯至於,放冷,加入1%????酸羥胺及
  10%氫氧化鉀(1:1)混合液2ml,在室溫放置10min,加入10%????酸至ph3-4後,再加1%三氯化鐵試液1-2ml,則産生紅色
  沉澱。(內酯反應,檢查白頭翁素)
  (4)薄層色譜 取本品粗粉50g,加水浸泡24h(30℃)後,
  用水蒸氣蒸餾,收集餾出液,以氯仿萃取3次,氯仿與餾出液之
  比為1:10、1:20、1:20。萃取液在45-50℃減壓回收氯仿至小
  體積,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頭翁素對照品少許用氯仿溶解
  後作為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供試品與對照品溶液點樣於同一
  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乙醚(4:1)展開19cm。噴0.5%2,4-二
  硝基苯肼試液後,於80℃烘幹30min顯色。上述5種供試品溶
  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No. 20
  【中文名】威靈仙(侯寧極《藥譜》)
  【類 別】根類
  【異名】能消(《開寶本草》),葳靈仙(《蘇瀋良方》),葳苓仙(《珍珠囊》),鐵腳威靈仙(《綱目》),靈仙(《藥品化義》),黑腳威靈仙(《生草藥性備要》),九草階、風車(《現代實用中藥》),鮮須苗(《南京民間藥草》),黑骨頭、黑木通(《貴州民間方藥集》),鐵桿威靈仙(《藥材資料匯編》),鐵搧帚(《浙江中藥手册》),七寸風(《廣西中獸醫藥植》),鐵腳靈仙、牛閑草、牛桿草(《江蘇植藥志》),老虎須、辣椒藤(《陸川本草》),鐵靈仙(《河北藥材》),靈仙藤、黑靈仙(《四川中藥志》),黑須公、芝查藤根(《廣東中藥》)。
  【來源】為毛莨科植物威靈仙的根。
  【植物形態】威靈仙
  攀援性灌木,高4~10米。根多數叢生,細長,外皮黑褐。莖幹後黑色,具明顯條紋,幼時被白色細柔毛,老時脫落。葉對生,羽狀復葉,小葉通常5片,罕為3片,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7釐米,寬1.5~3.6釐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廣楔形,罕有淺心形者,全緣,上面沿葉脈有細毛,下面光滑,主脈3條。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長12~18釐米;苞片葉狀;萼片4,有時5片,花瓣狀,長圓狀倒卵形,白色,頂端常有小尖頭突出,外側被白色柔毛,內側光滑無毛;雄蕊多數,不等長,花絲扁平;雌蕊4~6,心皮分離,子房及花柱上密生白色毛。瘦果扁平狀卵形,略生細短毛,花柱宿存,延長呈白色羽毛狀。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於山野、田埂及路旁。分佈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集】秋季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及泥土,曬幹。
  【藥材】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黃褐色,上端殘留木質莖基,下側叢生多數細根。根細長圓柱形,長約8~16釐米,直徑約1~4毫米,略彎麯,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有細縱紋。質堅脆易折斷,皮部與木部易脫離,斷面平坦,類圓形,皮部灰黃色,木部黃白色。根莖質較堅韌,斷面不平坦,纖維性。氣微弱。味微苦。以條勻,皮黑、肉白、堅實者為佳。
  主産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山東、四川、廣東、福建等地亦産。
  四川所用的威靈仙是地上部分,為乾燥的莖葉,莖之表面黑色,有縱溝與節,中空,質脆,易斷。氣微、味淡。
  同屬植物作威靈仙使用的尚有:①山蓼又名:綿團鐵綫蓮、黑薇。根莖呈短柱狀,黃褐色,上端殘留莖基,下側叢生細根。根長4~10釐米,徑0.8~1.5毫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細縱紋,少數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細條狀木部;質堅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木部與皮部間常有裂隙,木部類白色,略呈方形。根莖及莖基部質堅韌;折斷面不平坦,纖維性。氣微,味微苦。使用於東北、華北、山東、江蘇。②小木通,使用于云南、湖南、廣西、浙江,參見"川木通"條。③柱果鐵綫蓮,又名:老虎師藤,使用於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福建、浙江、江西。④毛柱鐵綫蓮,使用於廣西、福建、湖南。⑤單葉鐵綫蓮,使用於廣西、江西、安徽、浙江,參見"雪裏開"條。⑥山木通,使用於廣西、江西、浙江、安徽,參見"山木通"條。⑦東北鐵綫蓮,使用於東北。⑧黃藥子,使用於江蘇、浙江,參見"鐵腳威靈仙葉"條。
  此外,尚有以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使用於陝西,參見"金剛刺"條)、鞘柄菝葜(使用於甘肅,參見"鞘菝葜"條)及華東菝葜(使用於山東,參見"粘魚須"條)的根莖及根作威靈仙使用。《開寶本草》、《本草圖經》、《救荒本草》等所載的威靈仙,為玄參科植物輪葉婆婆納,此種威靈仙目前未見使用。《滇南本草》所載的威靈仙,係菊科植物顯脈旋復花,參見"草威靈"條。
  【化學成分】①威靈仙的根含白頭翁素、白頭翁內酯、甾醇、糖類、皂甙、內酯、酚類、氨基酸。葉含內酯、酚類、三萜、氨基酸、有機酸。
  ②山蓼的葉含香豆精類0.82%、山柰酚等黃酮類0.23%及生物鹼、揮發油、樹脂等,不含有皂甙、鞣質或強心甙類
  ③東北鐵綫蓮的根含三萜皂甙:鐵綫蓮甙A、鐵綫蓮甙A'、鐵綫蓮甙B、鐵綫蓮甙C。
  ④黃藥子及其變種的根含皂甙、常春藤皂甙元。
  【藥理作用】①對循環係統的作用
  狹葉鐵綫蓮(即山蓼)50%浸劑(1毫升/公斤)可使麻醉犬的血壓下降,腎容積縮小,其煎劑藥效僅及浸劑之半。對離體蟾蜍心髒有先抑製後興奮的作用,其浸劑的藥效似比煎劑約大3~5倍。其降壓作用可能與對心髒的抑製有關。
  ②對平滑肌的影響
  狹葉鐵綫蓮煎劑對小鼠離體腸管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可能是對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對大鼠及傢兔的離體腸管亦有相似作用;對小鼠離體子宮作用不明顯。
  ③抗利尿作用
  狹葉鐵綫蓮製劑對小鼠、大鼠、豚鼠有顯著的抗利尿作用。這種作用,浸劑與煎劑大致相等;50%煎劑0.2毫升約相當於腦垂體後葉素0.1單位的抗利尿效果,且其作用時間似比腦垂體後葉素為長,此種作用也可能與血壓下降、腎血管收縮有關。
  ④降血糖作用
  威靈仙浸劑對正常大鼠有顯著增強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給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後,尿糖試驗仍為陰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⑤其他作用
  威靈仙(品種未鑒定)煎劑0.025/10(1/8的最小致死量)腹腔註射能輕度提高小鼠痛閥(熱板法),故可能有鎮痛效能。1:3水浸劑在試管內對皮膚真菌有些抑製作用。華中威靈仙(白花藤,品種未鑒定)中提得的白花素(白頭翁腦)有抑菌作用。另一種威靈仙的水提取物中也有原白頭翁素,可能是抗菌成分。
  【炮製】威靈仙:揀淨雜質,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段,曬幹。酒靈仙:取威靈仙段,用黃酒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幹,取出放涼。(每威靈仙100斤,用黃酒12~15斤)
  【性味】辛鹹,溫,有毒。
  ①《開寶本草》:"味苦,溫,無毒。"
  ②《珍珠囊》:"甘。"
  ③《綱目》:"味微辛鹹。"
  ④《本經逢原》:"苦辛,溫,小毒。"
  【歸經】入膀胱經。
  ①《本草經疏》:"入足太陽經。"
  ②《本草求真》:"專入膀胱,兼入腸、胃等經。"
  ③《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
  【功用主治】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涎,散癖積。治痛風、頑痹、腰膝冷痛,腳氣,瘧疾,癥瘕積聚,破傷風,扁桃體炎,諸骨鯁咽。
  (1)祛風濕止痛:用於風濕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經絡,故對全身遊走性風濕痛尤為適宜。
  (2)消魚骨:用本品30(加醋)煎湯緩咽,治魚骨哽喉。用於諸骨鯁咽。可用本品煎湯,緩緩咽下,一般可使骨鯁消失。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於噎膈、痞積。
  【中藥劑量】:5~10剋;治骨鯁可用30剋。本品性走竄,久服易傷正氣,體弱者宜慎用。
  ①《唐本草》:"腰、腎、腳膝、積聚、腸內諸冷病,積年不瘥,服之效。"
  ②《開寶本草》:"主諸風,宣通五藏,去腹內冷滯,心隔痰水久積,癥瘕痃癬氣塊,膀胱宿膿惡水,腰膝冷疼及療折傷。"
  ③《本草衍義》:"治腸風。"
  ④《本草衍義補遺》:"痛在上者('上者'一作'上下者')服之。"
  ⑤《本經逢原》:"痘疹毒壅於上不能下達,腰下脛膝起灌遲者,用為下引。"
  ⑥《南京民間藥草》:"鮮根泡酒服治胃痛;和白糖打爛敷腦門處一晝夜,見皮膚生泡即除去,治牙齦腫脹。"
  ⑦《安徽藥材》:"搗敷眉心治白喉。"
  ⑧《廣西中草藥》:"祛風除濕,通經活絡,利尿,止痛。治風濕骨痛,黃疸,浮腫,小便不利,偏頭痛,跌打內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宜忌】氣虛血弱,無風寒濕邪者忌服。
  ①《海上集驗方》:"惡茶及麵湯。"
  ②《本草衍義》:"性快,多服疏人五髒真氣。"
  ③《本草經疏》:"凡病非風濕及陽盛火升,血虛有熱,表虛有汗,痃瘧口渴身熱者,並忌用之。"
  ④《本草匯言》:"凡病血虛生風,或氣虛生痰,脾虛不運,氣留生濕、生痰、生飲者,鹹宜禁之。"
  【選方】①治手足麻痹,時發疼痛;或打撲傷損,痛不可忍,或癱瘓等癥:威靈仙(炒)五兩,生川烏頭,五靈脂各四兩。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湯下。忌茶。(《普濟方》)
  ②治中風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關節諸風,腰膝疼痛,傷寒頭痛,鼻流清涕,皮膚風癢,瘰癧,痔瘡,大小腸秘,婦人經閉:威靈仙洗焙為末,以好酒和令微濕,入竹筒內,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幹,添酒重灑之,以白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湯下。(《海上集驗方》)
  ③治腎髒風壅,腰膝沉重:威靈仙末。蜜丸,梧子大。溫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惡物如青膿膠,即是風毒積滯,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後食粥補之一月,仍常服溫補藥。(孫兆·放杖丸)
  ④治腰腳疼痛久不瘥:威靈仙五兩。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灑調下一錢,逐日以微利為度。(《聖惠方》威靈仙散)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幹淨,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藥的酒送下。
  ⑤治腳氣入腹,脹悶喘急:威靈仙末,每服二錢,酒下。痛減一分則藥亦減一分。(《簡便單方》)
  ⑥治瘧疾:威靈仙,以酒一鐘,水一鐘,煎至一鐘,臨發溫服。(《本草原始》)
  ⑦治噎塞膈氣:威靈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唐瑤經驗方》)
  ⑧治停痰宿飲,喘咳嘔逆,全不入食:威靈仙(焙)、半夏(薑汁浸焙)。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緑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薑湯下,一日三服,一月為驗。忌茶、面。(《綱目》)
  ⑨治痞積: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重,用溫灑調下。(《普濟方》化鐵散)
  ⑩治癖積:威靈仙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紅絹袋盛一丸,同精豬肉四兩煮爛。去藥吃肉,以知為度。(《幼科指掌》威靈仙丸)
  ⑾治大腸冷積:威靈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時,生薑湯下十丸至二十丸。(《經驗良方》)
  ⑿治男婦氣痛,不拘久近:威靈仙五兩,生韭根二錢半,烏藥五分,好酒一盞,雞子一個。灰火煨一宿,五更視雞子殼軟為度。去渣溫服,以幹物壓之,側睡,嚮塊邊;渣再煎,次日服,覺刺痛,是其驗也。(《摘元方》)
  ⒀治腸風病甚不瘥:鹹靈仙(去土)、雞冠花各二兩。上二味,銼劈,以米醋二升煮幹,更炒過,搗為末,以生雞子清和作小餅子,炙幹,再為細末。每服二錢匕,空心,陳米飲調下,午復更一服。(《聖濟總錄》靈仙散)
  ⒁治痔瘡腫痛:威靈仙三兩。水一鬥,煎湯,先熏後洗,冷再溫之。(《外科精義》)
  ⒂治便毒:威靈仙、貝母、知母各-兩。為末。每服三錢,空心酒調下,如不散再服。(《癰疽神秘驗方》威靈仙散)
  ⒃治破傷風病:威靈仙半兩,獨頭蒜一個,香油一錢。同搗爛,熱酒衝服,汗出。(《衛生易簡方》)
  ⒄治雞鵝骨鯁:赤莖威靈仙五錢。井華水煎服。(《聖濟總錄》)
  ⒅治渚骨鯁咽。威靈仙一兩二錢,砂仁一兩,沙糖-盞。水二鐘,煎一鐘,溫服。(《綱目》)
  ⒆治牙痛:威靈仙、毛茛各等量。製法:鮮藥洗淨,搗爛取汁,1000毫升藥汁加75%酒精10毫升,用以防腐。用法:用棉簽沾藥水擦痛牙處。註意不可多擦,以免起泡。(《全展選編·五官科》)
  【臨床應用】①治療腮腺炎
  取鮮威靈仙根洗淨、切細、搗爛,每用1斤加米醋半斤,浸於玻璃瓶內,蓋緊勿令泄氣。3日後取出醋浸液,用棉簽蘸塗患處,每2~3小時塗抹1次。治療32例,除4例效果不明外,均於1~3天內癥狀消失。
  ②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將威靈仙根烘幹研成細粉,每次取3錢與雞蛋1個攪勻,用菜油或麻油煎後服用。每天3次,連服3天。忌牛肉,豬肉及酸辣。曾治療15例,14例治愈。
  ③治療絲蟲病
  鮮威靈仙根1斤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時後取汁,再和入紅糖1斤,白酒2兩煎熬片刻。總藥量在5天內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小兒用量酌減。33例普查陽性病人,治療後經1~2次復查,微絲蚴陰轉者27例。據觀察,療效與藥量,療程有關。用藥量不足1斤者,療效較差;用二個療程的有效率高於一個療程。服藥後未見嚴重反應,僅少數患者胃部有燒灼感,惡心,體溫輕度升高等。
  ④治療關節炎
  取威靈仙1斤切碎,和入白酒3斤,放入鍋內隔水燉半小時取出,過濾後備用。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治療15例,對改善癥狀有一定效果。
  ⑤治療麥粒腫、結膜炎等
  先取2.5x2.5釐米的膠布一塊,中央剪一小孔(如黃豆大),貼於患眼對側內關穴上(雙眼患病則敷雙側),然後取威靈仙鮮葉搗爛,搓成小團,如黃豆大,置於小孔內,再覆蓋一層膠布固定,並以拇指在敷藥穴位上輕按半分鐘,以加強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一般約40分鐘左右,局部有輕度辣感,即可將膠布和藥去掉;經1天左右局部起一小水泡,須加以保護,以防感染。治療麥粒腫12例,結膜炎6例,外傷性角膜潰瘍1例,平均3天見效。
  ⑥治療扁桃體炎
  取鮮威靈仙全草(或單用莖、葉)2兩(幹品減半),洗淨煎湯服或當茶飲,每日1劑。觀察247例,有效率達90%。或用鮮威靈仙葉搗爛絞汁,以棉條浸透塞鼻,對咽喉炎、扁桃體炎、急性會厭炎及諸骨鯁喉,均有效果。用法:將消毒棉花捻成4~5釐米的長條,一端浸藥汁塞入鼻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達上鼻道。約4~6分鐘,患者即流淚、打噴嚏,至30分鐘左右,癥狀即可顯著減輕。如未愈,須隔4~6小時再重複治療。
  ⑦治療骨鯁
  取威靈仙1兩,加水2碗,煎成1碗,慢慢咽下,在半至1小時內服完,一日內可咽服1~2劑。如骨鯁於食道者,酌情補液及抗感染。治療諸骨鯁104例,服藥後90例順利消失,14例無效後改在喉鏡或食道鏡下取出骨鯁,有效率為85%左右。其中喉咽部骨鯁32例(均為魚骨),服藥1~3劑即順利消失者27例;食道骨鯁72例(35例合併不同程度感染),均加用抗菌素,同時補液並禁食等,服藥1~8劑後除8例無效外,其餘經X綫透視復查鋇餐通過順利,無1例産生並發癥。據觀察,治療效果與異物大小、梗阻部位和異物插入軟組織的深淺有關。從動物實驗與臨床結果看,威靈仙對骨鯁的作用,可能是:㈠直接作用於平滑肌,使興奮性增強,由節律收縮變成蠕動。㈡骨鯁後局部攣縮,應用威靈仙後,通過其抗組織胺作用,使局部鬆弛,蠕動改變,從而使骨易於鬆脫。食道上端為橫紋肌,中下端為平滑肌,骨鯁於中下端者收效較好,可能與此有關。㈢威靈仙直接對骨無軟化作用,但喉咽食道之分泌液帶酸性,有助於其發揮療效。但須指出,如服藥四劑無效,應結合異物種類、梗阻部位,考慮采用手術取出,以免貽誤病情。此外,有用威靈仙五錢,和入米醋適量,煎取藥液緩緩咽服,治療諸骨鯁亦有效果。
  【名傢論述】①《海上集驗方》:"威靈仙,去衆風,通十二經脈,疏宣五髒冷膿宿水變病,微利不渴。人服此,四肢輕健,手足溫暖,並得清涼。"
  ②《綱目》:"威靈仙,氣溫,味微辛鹹。辛泄氣,鹹泄水,故風濕痰飲之病,氣壯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損真氣,氣弱者亦不可服之。"
  ③《本草經疏》:"威靈仙,主諸風,而為風藥之宜導善走者也。腹內冷滯,多由於寒濕,心膈痰水,乃飲停於上、中二焦也,風能勝濕。濕病喜燥,故主之也。膀胱宿膿惡水,靡不由濕所成,腰膝冷疼,亦緣濕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風除濕,病隨去矣。其曰久積癥瘕、痃癖、氣塊及折傷。則病於血分者多,氣分者少,而又未必皆由於濕,施之恐亦無當,取節焉可也。"
  ④《藥品化義》:"靈仙,性猛急,蓋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絡。主治風、濕、痰、壅滯經絡中,緻成痛風走註,骨節疼痛,或腫,或麻木。風勝者,患在上,濕勝者,患在下,二者鬱遏之久,化為血熱,血熱為本,而痰則為標矣,以此疏通經絡,則血滯痰阻,無不立豁。若中風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藥宣行氣道。酒拌,治兩臀痛。因其力猛,亦能軟骨,以此同芎、歸、龜甲、血餘,治臨産交骨不開,驗如影響。"
  ⑤《本草正義》:"威靈仙,以走竄消剋為能事,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謂祛風,然惟風寒濕三氣之留凝隧絡,關節不利諸病,尚為合宜,而性頗銳利,命名之義,可想而知,乃唐人著《威靈仙傳》竟謂治中風不語,手足不遂,口眼歪斜雲雲,則人有誤會矣。"
No. 21
  威靈仙
  【來源】
  【原料】威靈仙15剋,米醋90-15剋。
  【製法】共煎,沸後倒出一半,待冷,外塗患處。另一半,再加水250毫升煮沸後,分2次內服。
  【用法】發熱超過39℃者,加板藍根15剋,同煎服。
  【功效】據報道,用本方治療流行性腮腺炎100餘例,一般用藥1-2次均獲痊愈。
中藥材學名
  Radix Clematidis
別名
  鐵腳威靈仙、百條根、老虎須、鐵扇(手旁)帚。
基原
  本品為雙子葉植物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威靈仙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棉團鐵綫蓮(山蓼) C. hexapetala Pall.或東北鐵綫蓮(黑薇)C. manshurica Rupr.的乾燥根及根莖。
性狀
  威靈仙:根莖呈柱狀,長1。5~10cm,直徑0。3~1。5cm;表面淡棕黃色;頂端殘留莖基;質較堅韌,斷面纖維性;下側着生多數細根。根呈細長圓柱形,稍彎麯,長7~15cm,直徑0。1~0。3cm;表面黑褐色,有細縱紋,有的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木部;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較廣,木部淡黃色,略呈方形,皮部與木部間常有裂隙。氣微,味淡。
  棉團鐵綫蓮:根莖呈短柱狀,長1~4cm,直徑0。5~1cm。根長4~20cm,直徑 0。1~0。2cm ;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斷面木部圓形。味鹹。
  東北鐵綫蓮:根莖呈柱狀,長1~11cm ,直徑0。5~2。5cm。根較密集,長5~23cm,直徑0。1~0。4cm;表面棕黑色;斷面木部近圓形。味辛辣。
鑒別
  本品根的橫切面:
  威靈仙 表皮細胞外壁增厚,棕黑色。皮層寬,均為薄壁細胞,外皮層切嚮延長;內皮層明顯。韌皮部外側常有纖維束及石細胞,纖維直徑18~43μm 。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全部木化。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棉團鐵綫蓮 外皮層細胞多徑嚮延長,緊接外皮層的1~2列細胞壁稍增厚。韌皮部外側無纖維束及石細胞。
  東北鐵綫蓮 外皮層細胞徑嚮延長,老根略切嚮延長。韌皮部外側偶有纖維及石細胞。
藥材
  威靈仙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黃褐色,上端殘留木質莖基,下側叢生多數細根。根細長圓柱形,長約8~16釐米,直徑約1~4毫米,略彎麯,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有細縱紋。質堅脆易折斷,皮部與木部易脫離,斷面平坦,類圓形,皮部灰黃色,木部黃白色。根莖質較堅韌,斷面不平坦,纖維性。氣微弱。味微苦。以條勻,皮黑、肉白、堅實者為佳。主産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山東、四川、廣東、福建等地亦産。
  四川所用的威靈仙是地上部分,為乾燥的莖葉,莖之表面黑色,有縱溝與節,中空,質脆,易斷。氣微、味淡。
  同屬植物作威靈仙使用的尚有:
  ①山蓼 C. hexapetala Pall.,又名:綿團鐵綫蓮、黑薇。根莖呈短柱狀,黃褐色,上端殘留莖基,下側叢生細根。根長4~10釐米,徑0.8~1.5毫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細縱紋,少數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細條狀木部;質堅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木部與皮部間常有裂隙,木部類白色,略呈方形。根莖及莖基部質堅韌;折斷面不平坦,纖維性。氣微,味微苦。使用於東北、華北、山東、江蘇。
  ②小木通 C. armandi Franch.,,使用于云南、湖南、廣西、浙江,參見川木通條。
  ③柱果鐵綫蓮 C. uncinata Champ. ex Benth., 又名:老虎師藤,使用於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福建、浙江、江西。
  ④毛柱鐵綫蓮C. meyeniana Walp.,使用於廣西、福建、湖南。
  ⑤單葉鐵綫蓮 C. henryi Oliv.,使用於廣西、江西、安徽、浙江,參見雪裏開條。
  ⑥山木通 C. finetiana Levl. et Vant.,使用於廣西、江西、浙江、安徽,參見山木通條。
  ⑦東北鐵綫蓮 C. manshurica Rupr.,使用於東北。
  ⑧黃藥子 C. paniculata Thunb.,使用於江蘇、浙江,參見鐵腳威靈仙葉條。
  此外,尚有以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 Smilax scobinicaulis C.H.Wright(使用於陝西,參見金剛刺條)、鞘柄菝葜 S.stans Maxim. (使用於甘肅,參見鞘菝葜條)及華東菝葜 S. sieboldi Miq. (使用於山東,參見粘魚須條)的根莖及根作威靈仙使用。
  《開寶本草》、《本草圖經》、《救荒本草》等所載的威靈仙,為玄參科植物輪葉婆婆納 Veronicastrum sibiricum (L.)Pennell.,此種威靈仙目前未見使用。
  《滇南本草》所載的威靈仙,係菊科植物顯脈旋復花 Inula nervosa Wall.,參見草威靈條。
植物形態
  藤本。新鮮莖光滑無毛,有明顯的縱行纖維條紋。莖葉幹後變黑色。羽狀復葉對生,粉緑色,光滑;小葉3 ~5,狹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7cm,寬1.5~3.6cm,先端鈍 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上面沿脈有毛;葉柄長4.5~6.5cm。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被片一,白色,外面邊緣密生白 色短柔毛。瘦果狹卵形而扁,疏生柔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坡、山𠔌或灌叢中。主産安徽、江蘇、浙江,廣泛分佈兩廣地區。
威靈仙新用妙方
  傳統認為威靈仙有祛風濕、通經絡、消骨哽三大功效,常用量5~15g。因其性走竄,藥理學證實其還有解除食管、支氣管、輸尿管、胃及膽道等處平滑肌痙攣的作用,並有較強的消炎止痛作用,因此,臨床實踐中又摸索出其許多新用妙方。
  急性腰扭傷 威靈仙20g,當歸尾10g,牛膝15g,牛蒡子l0g。水煎服,日1劑。一般3~5劑收功。
  慢性咽炎、梅核氣 威靈仙、全栝樓各20g,青蒿、茯苓、陳皮各15g,黃芩、枳殼各12g,浙貝母、竹茹、桃仁各10g,生甘草5g。水煎服,日1劑。或威靈仙30g,水煎去渣,加醋、蜂蜜各10g,煮沸,分2次服,日1劑。
  急性龜頭炎、陰囊濕疹 威靈仙60g,濃煎250ml,溫洗患處,日2~3次。局部紅疹、水皰、瘙癢、疼痛等癥狀一般可很快消失。
  呃逆 威靈仙30g,黑芝麻20g,蜂蜜30g,加水750ml,水煎30分鐘,日1劑。
  跟骨骨刺、足跟痛 威靈仙50~100g,放入2000~2500ml的清水中,煮沸30分鐘,待藥液溫度適宜,加入陳醋50ml,浸泡患足l小時。每日1次,連用7~10天。也可取本品200g,煎汁300ml,熏洗患處,每次半小時,日1~2次,連用15天。
  膽結石 威靈仙60g,每日2次煎水內服;或威靈仙45g,海金砂(包)、鬱金、金錢草各30g,柴鬍、延鬍索各15g,黃芩、枳殼、厚樸各10g。水煎服,日l劑。
  外傷性食道炎 威靈仙30g,綿白糖100g,開水浸泡或煎煮。晾微溫時代茶頻飲。日1劑。
  面神經麻痹 威靈仙、防風各30g,水煎服,日1劑。
  外傷性神經損傷 威靈仙20~50g,當歸、紅花各15g,地竜l0g,雞血藤30g為基本方。上肢加薑黃、桑枝;肩胛胸脊部加葛根、桔梗、狗脊;腰部及下肢加續斷、桑寄生、川牛膝;氣虛加生黃芪;血瘀加乳香、沒藥;肢體屈伸不利、運動障礙明顯加伸筋草。水煎服,日1劑。
  痔瘡出血 威靈仙60g,芒硝30g,煎水熏洗、坐浴患處。日1~2次。
  虛寒胃痛 威靈仙30g,水煎去渣留汁,加入生雞蛋2個,紅糖適量,煮成蛋湯溫服。日1劑。此外,本品還可治療肝硬化、黃疸性肝炎、腮腺炎、輸尿管結石、支氣管炎等。
  頭痛 屬於偏頭痛者,取威靈仙、白芍各15剋,白芷、白芥子、川芎、蜈蚣各10剋;若是神經性頭痛或三叉神經痛,用威靈仙、葛根、丹參各15剋、全蝎10剋、製馬錢子6剋,有較好止痛效果。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取威靈仙、炒萊菔子各12剋,桃仁、地竜、沙參、桔梗、白前、荊芥、紫菀、陳皮各10剋、甘草6剋。
  食管癌 取威靈仙、鮮荷葉各30剋,加食醋30毫升,煎湯飲用,對消除吞咽因難、痰涎壅盛等癥狀有一定療效。
  需說明的是,威靈仙有較強的走散力,氣血虧虛者忌用。
歸經
  入膀胱經。
  ①《本草經疏》:入足太陽經。
  ②《本草求真》:專入膀胱,兼入腸、胃等經。
  ③《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搗敷。
威靈仙的傳說
  從前,江南一座大山上有座古寺,名叫威靈寺。寺裏有個老和尚,治風濕痹病、骨渣子卡喉很出名。老和尚治病時,總是先焚香念咒,再將香灰倒在一碗水裏,讓病人喝。說來也怪,病人喝下香灰水,痛就好了。老和尚說,這是老佛爺施法救的。因此,他不但騙了不少香火錢,還得到了人們的信任。都說威靈寺的佛爺有求必應,老和尚是“賽神仙”。
  其實,老和尚那盛香灰的碗裏放的不是一般的茶水,而是一種專治風濕痛、骨渣子卡喉的草藥藥湯。老和尚每天讓一個小和尚在密室裏煎這種藥。這個小和尚每天除煎藥外,還得燒火做飯,打掃院子等。但老和尚還經常打駡他。小和尚有氣難出,便想了一個捉弄老和尚的辦法。在煎藥時,故意換上根本不能治病的野草。
  這天,有個獵人的兒子被獸骨卡住了喉。獵人抱着兒子來威靈寺找老和尚治病。可是,小孩喝了藥湯毫不見效,獸骨渣仍橫在喉裏,憋得他臉色發青,哭不出聲。老和尚一看,急得渾身冒汗,生怕當場出醜,便對獵人說:“你身上準不幹淨,冒犯了佛爺。去吧,佛爺不想救你孩子了!”
  當獵人抱着氣息奄奄的兒子走出大殿時,小和尚端着一碗藥湯從後門追上說:“佛爺不靈,吃我的藥吧。”小孩喝下藥湯,不一會兒,獸骨便化了。小孩得救了。獵人連聲感謝。從此,老和尚的香灰水再也不能治病了。可求小和尚治病的人卻越來越多。人們都說,威靈寺前門的香灰水不治病,後門的藥湯倒治病。
  一天,有個患風濕的樵夫求藥,他忘了走後門,直接跑到大殿上找小和尚。這時老和尚纔恍然大悟,原來香灰水失靈的原因就出在小和尚身上。他氣得臉色鐵青,牙齒咬得咯咯響。可當着樵夫的面,他又不便發作,急匆匆走出大殿,要找小和尚算賬,誰知一沒留神,失了足,從臺階上摔下來,跌死了。
  此後,這個小和尚就成了威靈寺的主持。他大面積種這種專治風濕和化骨渣子的草藥。凡是到威靈寺求醫的,小和尚都分文不取。由於這種草藥出自威靈寺,治病又像仙草一樣靈驗,所以大傢都叫它“威靈仙”。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威靈仙
  漢語拼音:
  Weilingxian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CLEMATIDIS
  基原: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威靈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團鐵綫蓮 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東北鐵綫蓮Clematismanshurica Rupr.的乾燥根及根莖。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幹。
  性狀:
  威靈仙 根莖呈柱狀,長1.5-10cm.直徑0.3-1.5cm;表面淡棕黃色;頂端殘留莖基;質較堅韌。斷面纖維性;下側着生多數細根。根呈細長圓柱形.稍彎麯.長7-15cm,直徑0.1-0.3cm;表面黑褐色,有細縱紋.有的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木部;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較廣.木部淡黃色,略呈方形,皮部與木部間常有裂隙。氣微.味淡。
  棉團鐵綫蓮 根莖呈短柱狀,長1-4cm,直徑0.5-1cm。根長4-20cm,直徑0.1-0.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斷面木部圓形。味鹹。
  東北鐵綫蓮 根莖呈柱狀,長1-11cm,直徑0.5-2.5cm。根較密集,長5-23cm,直徑0.1-0.4cm。表面棕黑色;斷面木部近圓形。味辛辣。
  鑒別:
  (1)本品根的橫切面:威靈仙 表皮細胞外壁增厚,棕黑色。皮層寬,均為薄壁細胞,外皮層切嚮延長;內皮層明顯。韌皮部外側常有纖維束及石細胞,纖維直徑18-43μm。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全部木化。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棉團鐵綫蓮 外皮層細胞多徑嚮延長,緊接外皮層的1-2列細胞壁稍增厚。韌皮都外側無纖維束及石細胞。
  東北鐵綫蓮 外皮層細胞徑嚮延長.老根略切嚮延長。韌皮部外側偶有纖維及石細胞。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0ml,加????酸3ml,加熱回流1小時,加水10ml,放冷,加石油醚(60-90℃)25ml振搖提取,石油醚蒸幹,殘渣用無水乙醇10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0.4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3:0.2)為展開劑,薄層板置展開缸中預飽和30分鐘,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5.0%。
  總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 A)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5.0%。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乾燥。
  性味:
  辛、鹹,溫。
  歸經:
  歸膀胱經。
  功效: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硬咽喉。
  用法用量:
  6-9g。
  貯藏:
  置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草藥
    RADIX CLEMATIDIS
中國藥典2000版
  威靈仙
  拼音名:Weilingxian
  英文名:RADIXCLEMATIDIS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204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威靈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棉團鐵綫蓮Clematis
  hexapetalaPall.或東北鐵綫蓮ClematismanshuricaRupr.的乾燥根及根莖。秋季
  采挖,除去泥沙,曬幹。
  【性狀】威靈仙根莖呈柱狀,長1.5~10cm,直徑0.3~1.5cm;表面淡棕黃色;
  頂端殘留莖基;質較堅韌,斷面纖維性;下側着生多數細根。根呈細長圓柱形,稍彎麯,
  長7~15cm,直徑0.1~0.3cm;表面黑褐色,有細縱紋,有的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木部;
  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較廣,木部淡黃色,略呈方形,皮部與木部間常有裂隙。氣
  微,味淡。
  棉團鐵綫蓮根莖呈短柱狀,長1~4cm,直徑0.5~1cm。根長4~20cm,直徑0.1~
  0.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斷面木部圓形。味鹹。
  東北鐵綫蓮根莖呈柱狀,長1~11cm,直徑0.5~2.5cm。根較密集,長5~23cm,
  直徑0.1~0.4cm;表面棕黑色;斷面木部近圓形。味辛辣。
  【鑒別】本品根的橫切面:威靈仙表皮細胞外壁增厚,棕黑色。皮層寬,均為
  薄壁細胞,外皮層切嚮延長;內皮層明顯。韌皮部外側常有纖維束及石細胞,纖維直徑
  18~43μm。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全部木化。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棉團鐵綫蓮外皮層細胞多徑嚮延長,緊接外皮層的1~2列細胞壁稍增厚。韌皮部
  外側無纖維束及石細胞。
  東北鐵綫蓮外皮層細胞徑嚮延長,老根略切嚮延長。韌皮部外側偶有纖維及石細
  胞。
  【檢查】總灰分不得過10.0%(附錄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A)測定,用乙醇作溶
  劑,不得少於15.0%。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乾燥。
  【性味與歸經】辛、鹹,溫。歸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
  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與用量】6~9g。
  【貯藏】置乾燥處。
百科大全
  威靈仙
  radix clematidis
  毛茛科植物威靈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團鐵綫蓮Clematis hexapetala Pall. 或東北鐵綫蓮Clematis manshurica Rupr. 的乾燥根及根莖。
英文解釋
  1. :  Clematis Root,  radix clematidis,  Chinese clematis
包含詞
威靈仙湯威靈仙散威靈仙丸
草本威靈仙大花威靈仙威靈仙免煎
安徽威靈仙毛葉威靈仙鐵腳威靈仙
杜仲威靈仙散鐵腳威靈仙葉威靈仙和烏藥
鮮威靈仙全草威靈仙新用妙方威靈仙棉團鐵綫蓮
威靈仙—棉團鐵綫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