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5日歐洲南方天文臺的richard m. west報告發現了一顆彗星(臨時編號1975n),這是在9月24日1米施密特望遠鏡曝光60分鐘的底片上發現的,亮度14-15等,有10角秒彗尾。反查以前的底片,又在8月10-13日的四張底片上發現了它的蹤影。這是繼1965年池𠔌-關大彗星後又一顆明亮的大彗星,其最大亮度曾達到了-2或-3等,它那伸展的大扇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它在1976年3月黎明的東方展現時,吸引了不少人的註意,國內一些不瞭解內情的人還寫信或打電報嚮紫金山天文臺咨詢。當時,我的大哥也觀看了彗星的風姿,可惜本人貪睡竟留下終生遺憾,那就讓我們這些無緣的人從圖片中得到一些補償吧:(後期計算表明:它的軌道接近拋物綫,周期長達55萬8千年)
1976年2月25日通過近日點,同樣是20世紀首屈一指的彗星。2月中旬亮度已經有3等,但是衹有南半球可見。過近日點後,北半球可以在太陽落山時看見,亮度-2等。25-28日日落前10分鐘可以看到,亮度-3等,離太陽衹有7度!尾巴呈紅色,長度30-35度,彗核裂成了4塊。3月中旬,亮度2等,彗尾長10度。月底亮度4等,彗尾長5度。4月中旬肉眼看不到。
發現
發現者 理查·威斯特
發現日期 1975年8月10日
其他名稱 1976年大彗星;
1976 VI
軌道根數
歷元 2442840,5,1976年3月3日
離心率 (e) 0.999971
半主軸 (a) 6.780,20 AU
近日點 (q) 0.196626 AU
遠日點 (Q) 13560.2171671 AU
軌道周期 (P) 558000 years
軌道傾角 (i) 43,0664°
上次通過近日點 1976年2月25日
下次通過近日點 N/A
介紹
威斯特彗星(Comet West、C/1975 V1)為一顆非周期彗星,被認為是20世紀最漂亮的彗星之一,歐洲南天天文臺的丹麥天文學家李察·M·威斯特(Richard M. West)於1975年11月5日在經過曝光後的底片上發現,後來又於1975年8月所攝得的底片上發現了它的蹤跡。
威斯特彗星威斯特彗星於1976年2月25日通過近日點,最大亮度達到了-3等,甚至在白天也能以肉眼觀測到, 彗尾呈現扇形,其中帶着淡紅色的塵埃尾長度達到30~35度。 經過觀測發現,1975年3月5日時威斯特彗星的彗核分裂成2塊,經過幾天後,於1975年3月10日至11日彗核又進一步分裂為4塊。1976年4月中旬後,人們無法再以肉眼觀測到威斯特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