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委婉
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一些,叫做委婉語。
古人常用委婉語,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避粗俗。
例:即陽為病狂,臥便利。(《漢書·玄成傳》)“便利”是大小便的委婉說法。
(2)避忌諱。
古人多忌諱,僅以“死”為例,就有很多委婉的說法。
例:放動乃徂落。(《孟子·萬章上》)
一旦山陵崩 ,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戰國策·觸竜說趙太後》)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徂。(諸葛亮《出師表》)
百歲之後,歸於其居。(《詩經·唐風·葛生》)
例一至例三都是對皇帝“死”的委婉說法,與一般委婉語不同,除了避忌諱之外,還有尊君的意思。
例四,則通常人都可以用。其他還有“仙逝”、“歸道山”、“仙去”等等,也是“死”的委婉詞。
(3)避冒犯
用委婉的言辭陳述己意,不敢“冒瀆天威”
例:不說“皇帝年輕”(因為年輕往往意味著不懂事、閱歷淺),而說“陛下富於春秋”(《史記·李斯列傳》)
不直說“太子年少”,而說“太子方富於年”(枚乘《七發》)。
(4)交際辭令
古人在交際過程中,比較註重禮貌語言。 | | - n.: circumbendibus, intimacy, soft answer, mild and roundabout; suavely; skilfully; tackfully; politely, soft-spoken or ingratiating, suave and moving (statement, etc.), unobtrusively
| | - adj. modéré, subtil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