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媽祖閣交通公交6、8、9、28b綫 Matsu House Transportation Bus 6,8,9,28 b line | 媽祖閣交通公交6、8、9、28b綫
在澳門,媽祖閣是一個重要景點。它位於澳門東南邊,臨山靠海,在古柏蒼鬆簇擁之中,一片金碧輝煌的中國古典建築十分醒目。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門前石獅守護,閣內寶塔層迭。廟門上橫額鎦金楷書“媽祖閣”三字,兩邊是“德周化宇,澤潤生民”的對聯,贊頌了媽祖娘娘對生民的庇護神力。
媽祖閣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門三大禪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坐落於澳門東南方,建於一四八八年,正值明朝。
媽祖閣俗稱天後廟,相傳天後乃福建莆田人,又名娘媽,能預言吉兇,死後常顯靈海上,幫助商人及漁民消災解難,化險為夷,福建人遂與當地居民共同在現址立廟奉祀。
進廟門,入牌坊。有一“石殿”,內供媽祖娘娘石像,兩邊有一副對聯。
顯跡湄洲山三十六天齊勝概,
流芳東粵甸百千萬載壯威光。
從對聯的意思中可以看出。這裏所供奉的媽祖娘娘來自福建莆田湄洲。清朝乾隆初年有《澳門記略》一書,對媽祖閣的記述中說到:“相傳明萬歷時,閩賈巨船被颶,殆甚。俄見神女立於山側,一舟遂安。立廟祀天妃,名其地為娘媽閣。娘媽者,閩語天妃也。”這個故事雖然並不新鮮,但是卻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廟是福建人建造的。
還有一個民間傳說,媽祖家乡福建莆田的商人駕船前來澳門做生意,途中突然遇到特大風暴,在絶望之際,這些莆田人自然想起了他們家乡的神靈媽祖娘娘,於是大傢一齊在船上跪下,祈求媽祖娘娘發發慈悲,拯救他們脫離災難。果然媽祖顯靈了,風浪逐漸退去,他們脫險了。為了感謝媽祖娘娘救苦救難,他們集資在澳門臨海之處建造了媽祖閣。
傳說澳門最早的媽祖閣是福建莆田人所造,還有一個民間故事。明代有一個福建莆田人為人慷慨大方,經商賺錢後常能周濟鄉親,並在鄉裏辦了不少公益之事,民間頗有口碑。有一次正在臺風季節,他因生意上的事急於運貨到澳門去,臨開船時有一位老婆婆要求乘船同行,船主覺得既是莆田家乡人,不便拒絶。於是同意她隨船同往澳門。開船後,出乎意料的順利,真的是一帆風順,乘風破浪,一夜間到達了今日澳門媽祖閣所在的港口。老婆婆慈眉善目地微笑着道一聲謝,就緩步離船上岸。她登岸後,走路如飄如飛,到如今媽祖閣廟宇所在地,一忽兒就不見了蹤影。莆田人心中忽然一亮,這位老婆婆莫非是媽祖娘娘的化身?
是她在船上纔保佑他此次行船如此順利。於是他出資在老婆婆忽然消失的地方建造一座媽祖閣,感謝媽祖娘娘的護佑。這就是今日澳門媽祖閣最早的雛形。
四百多年前,葡國人抵達澳門,於廟前對面之海岬登岸,註意到有一間神廟,詢問居民當地名稱及歷史,居民誤認為是指廟宇,故此答稱“媽閣”,葡人以其音譯而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每年春節和農歷3月23日娘媽誕期,即媽祖閣香火最為鼎盛之時。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到來拜神祈福,廟宇內外,一片熱鬧,而誕期前後,廟前空地會搭蓋一大棚作為臨時舞臺,上演神蘇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