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女兒茶
目錄
用青桐芽葉製成的飲料 Beverages made with Qingtong shoots
  用青桐芽葉製成的飲料。 明 李日華 《紫桃軒雜綴》:“ 泰山 無佳茗,山中人摘青桐芽點飲,號女兒茶。”《紅樓夢》第六三回:“沏了一盄子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
植物名 Plant name
  植物名。 明 徐光啓 《農政全書》捲五四:“女兒茶,一名牛李子,一名牛筋子。生田野中……採嫩葉煠熟,水浸淘浄,油????調食;亦可蒸曝作茶,煮飲。”
No. 3
  女兒茶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岩果紫(《貴州民間藥物》),黃茶根、女兒紅(《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崖棗樹的根或枝葉。
  【植物形態】崖棗樹
  灌木,高僅1.5米。多小枝,互生,嫩時密生短柔毛。單葉互生;有二形:一為橢圓形或近圓形,長o.5~1釐米;一為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3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廣楔形,邊緣疏生細鋸齒,上面無毛,下面中脈及葉柄具毛;葉柄長1~2毫米;有略呈刺狀之托葉,花細小,1~2朵生於葉腋,5基數,花梗極短,外邊有短柔毛。核果卵圓形或近於球形,直徑5毫米,黑色,果柄長1毫米。種子3粒,橢圓形。花期7月。果期10月。
  生於低山丘陵多岩石的地方。分佈湖北、四川、貴州、陝西等地。
  【採集】4~5月采嫩枝葉;秋鼕采根。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澀微苦,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止血。治吐血,痔血,崩漏,月經不調,痢疾。
  ①《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涼血。"
  ②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册》:"搗絨敷瘡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消積,活血通經。治食積,肝經積滯,月經不調,吐血,勞傷,咳嗽,氣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鮮者1~2兩)。
  【選方】①治痔瘡出血:鮮女兒茶根一兩五錢,鮮刺老包根一兩,地石榴果(即小種地瓜,要過鼕的)一兩。燉豬肉半斤,多放湯,少加????,燉好後去渣,每天吃三次,每次一飯碗。(《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痢疾,崩帶:女兒茶一兩至一兩五錢。水煎,分二次服(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册》)
女兒茶
1清代普洱貢茶之一——女兒茶
  在雲南茶區,勤勞的各族婦女自古至今都是茶葉生産勞作的主力軍,她們常常迎朝露、頂烈 日、冒風雨、踏夕陽,早出晚歸,採茶製茶。茶葉融入了她們的情感,茶葉寄托了她們的希 望,她們采製的茶葉也常常被稱為“女兒茶”。
  清代普洱貢茶之一——女兒茶
  《紅樓夢》第63回中寫到:“寶玉忙笑道:‘……今兒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頑一回子。 ’林之孝傢的又嚮襲人等說:‘該燜些普洱茶喝。’襲人晴雯二人忙說:‘燜了一茶缸女兒茶,已經喝過兩碗了。……’”這裏提到的“女兒茶”其實就是一種普洱茶産品,是由雲南上貢滿清皇室的貢茶之一。
  明清時期,雲南茶區以生産普洱緊壓茶為主,産品主要有團茶、餅茶等,其加工工藝為:大 葉種茶樹(C.assamica)鮮葉鍋炒殺青手工揉捻曬幹曬青毛茶蒸軟揉(壓)製成形 涼幹。公元1659年(清順治16年),滿清平定雲南,普洱茶作為雲南特産之一開始上貢清皇 室。公元1729年(清雍正7年),清朝廷設立普洱府,管轄今思茅、西雙版納等廣大地區,同 年 在府治寧洱縣(今普洱縣)設立普洱貢茶廠,以西雙版納的倚邦等六大茶山原料精製普洱貢茶 ,並在攸樂山(今景洪市基諾山鄉)設立攸樂同知(後改為思茅同知),負責監管普洱茶生産及 進貢、運銷事宜。由於滿族是一個以肉食為主的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後,滿族統治者更是山 珍海味無所不及,難免引起消化不良。而普洱茶由於具有顯著的消食健脾作用而深得滿族統 治者的喜愛,皇宮中飲普洱茶成為時尚。除了皇宮自用之外,普洱茶還大量賞賜給皇親國戚 或有功之臣,擁有普洱茶成為滿清顯貴的一種標志
包含詞
泰山女兒茶泰山女兒茶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