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 > 法國 > 法蘭西島 >巴黎省 >巴黎 > 奧賽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奧賽博物館門票價格8歐元奧賽博物館開放時間周二、三、五、六10:00-18:00周日9:00-18:00,周四10:00-24:45奧賽博物館交通muséed'orsay/solferino
  奧賽博物館座落在塞納河的左岸。原來是奧賽火車站,七十年代被改建為國傢博物館,陳列從拿破侖三世到立體主義興起之初長達近半世紀的藝術作品。它是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的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
  
  現有藝術收藏4千多件,其中包括繪畫,雕塑,以及傢具陳設等,展出面積超過4萬5千平方米。底層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其中有凡高、高甘、安格爾、德拉科盧瓦、莫奈等的作品。
  
  中層陳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其中有第三共和國時期的官方藝術、象徵主義、學院派繪畫以及新藝術時期的裝飾藝術作品。
概述
  這座曾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座落於法國巴黎賽納河的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是當今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19、20世紀印象派畫作為主,而雷諾瓦的加雷特磨坊舞會、梵𠔌自畫像、莫內的藍色睡蓮等作品都是鎮館之寶。 1898年奧塞博物館的原址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郊區的一個火車站,但在1940年即已沒落,閑置了約47年之後,1986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為了實現全面性的展覽,該館收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傢的藝術品,其他許多作品來自羅浮宮。建築、雕塑、繪畫、素描、攝影、電影、裝飾藝術都在此完整的展出。
  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到現代藝術之間的空白,使奧賽博物館成成為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
  奧賽博物館是由廢棄多年不用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開館。改建後的博物館長140米、寬40米、高32米,館頂使用了3.5萬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館實用面積5.7萬多平方米,共擁有展廳或陳列室80個,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長期展廳1.6萬平方米。
  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藝術作品4700多件,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傢具、手工藝品、建築、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範疇。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9世紀下半葉精美的藝術收藏品。
  交通:Solf é rino地鐵站
  開放時間:9:30—18:00,周一全館不開放,周四延長至11點30
  票價:7歐元,18歲以下的歐盟學生免費。
歷史變遷
  這座被稱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藝術宮殿,其腳下的土地曾歷經過無數的變遷。19世紀中葉,這裏曾是當時的行政法院和皇傢審計院的所在地。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期間被大火燒毀。1898年,為了迎接巴黎萬國博覽會,巴黎奧爾良鐵路公司嚮國傢購買了這塊地皮,修建火車站。
  火車站由建築師維剋多·拉盧設計,不僅豐富而且大膽。他主張尊重原有的建築結構,保留了原有的柱子,鑄鐵橫梁以及仿大理石裝潢。建成後新車站的建築風格與對岸盧浮宮和杜樂麗宮花園的高雅格調相互照映。
  工程前後歷時兩年,於1900年萬國博覽會開展前通車。在此後的近40年中,奧賽火車站是發往法國西、南部所有火車的起點站。每天從這裏發出的列車多達200列。這裏還曾是攝影、演出和拍賣的場所。1958年,戴高樂將軍在車站酒店的節日大廳宣佈準備“擔負起共和國的權力”。
  然而由於科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力火車越來越長,原長138米的車站的站臺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需求。不得已改為專營郊區火車綫路。後來逐漸變成一個無人光顧的空車站,直至被廢棄。這時關於如何利用這座設計精良的火車站,巴黎人提出了不少方案。
  1972年,有人建議把火車站改造成博物館,這個提議得到了當時任法國總統的蓬皮杜的支持。此後,此項方案無論是在右翼的德斯坦總統,還是在左翼的秘特朗總統在任期間,都得到了政府一以貫之的積極支持。改造工程采用了意大利女設計師奧朗蒂的設計,奧朗蒂精心分割了這個長138米,寬40米,高32米的空曠大廳。大門開在西側,由西到東是一個長100米,高32米的大廳,大廳兩側是一間間獨立的展室。兩側展室各有三層,主要陳列繪畫作品。
  1900年火車站剛落成時,一位名叫德塔伊的畫傢曾熱情贊嘆:這個車站多麽像一個陳列藝術品的宮殿!時隔80多年後,當年的贊嘆竟然成為現實。1986年12月1日,經過近8年的建設,這座渙然一新的乳白色大廈第一次打開大門迎接四面八方的來訪者。該館展廳面積達4.5萬平方米,收藏近代藝術品4700多件,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畫作最多的地方。現有藝術收藏4千多件, 其中包括繪畫, 雕塑, 以及傢具陳設等, 展出面積超過4萬5千平方米. 底層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繪畫, 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 其中有凡高, 高甘, 安格爾, 德拉科盧瓦, 莫奈等的作品. 中層陳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 其中有第三共和國時期的官方藝術, 象徵主義, 學院派繪畫以及新藝術時期的裝飾藝術作品。2004中法文化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與中國觀衆首次見面的51幅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中,有38幅來自奧賽博物館
場館介紹
  奧賽博物館的展品按藝術傢的年代和流派分設在大廳的底層、中層和頂層。底層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其中有安格爾、德拉剋洛瓦、德加、莫奈、羅丹等的作品。中層陳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其中有第三共和國時期的官方藝術、象徵主義、學院派繪畫以及新藝術時期的裝飾藝術作品。頂層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畫傢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畫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稱之為印象主義畫傢的殿堂。不但內部收藏各類的藝術品,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建築物本身也是頗有看頭。它的屋頂采用玻璃,可在自然光綫下欣賞藝術作品。
奧賽畫展掠影
  《蔥頭靜物》簡潔和諧、格調高雅,堪稱經典之作,集中體現了塞尚藝術的特徵。塞尚(1839-1906)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美術史上有“塞尚以前”、“塞尚以後”的說法,塞尚被看作是一個分水嶺。作為第一個從真正意義上用主體意志改變藝術對象的畫傢,塞尚對畫面結構的處理和解釋給後來的立體派繪畫以直接的啓發。塞尚藝術具體的貢獻是“用色彩造型”、“藝術變形”和“幾何程式”。塞尚在繪畫前從來不打草稿,相反,他首先要做的是藉助對色彩的分層,通過自由聯想同時進行比較和對比,創造出空間和色彩透視的深度感,由此造就出並非一個而是多個透視。塞尚的作品,不是由綫構成,而是色彩的産物。塞尚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標準的幾何形體,而是根據個人特殊的感受,改造對象的形體,使之更單純、堅實和引起重量感。塞尚想使繪畫上的形象,變得像雕刻甚至建築那樣穩定、堅實不可動搖。塞尚以這種革命性的、前無古人的的藝術,一直影響着西方近百年來的現代美術,對布拉剋、畢加索、格裏斯以至蒙德裏安等以形體、構成為主的畫傢影響更大。
  油畫《沙灘上的兩個女人》,是高更的作品。被稱為“原始性的狂人”的高更(1848-1903),其藝術傾嚮表現出對時代文明的偏離,他像避開暗礁一樣逃避現代文明的生活,並以風格化的藝術,給現代美術尤其是野獸派的産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逃避文明世界的侵擾,尋找新的、更原始、更真實而又更真誠的生活方式,高更浪跡天涯,他拋下家庭、孩子和工作,拒絶接受輕易可以得到的榮譽和收穫,長期生活於遠離人煙的太平洋小島———塔希提島,一直住到去世為止。在塔希提島上,高更發現了未經污染的自然的色彩、原始古樸的藝術,由此,高更以絶對認真的態度把這平實的形式、濃烈的色彩,畫進了他的畫中。這幅作品就是他來到塔希提島不久後創作的。高更獨特的作畫方法得益於日本浮世繪的啓迪。具體地講,就是用平塗的色面、強烈的輪廓綫以及主觀化的濃郁凄豔色彩來表現經過概括和簡化了的形,顯出強烈的個性。他總喜歡用深緑和桔紅的對比,再加上棕緑、淡黃與黑。這種色彩的偏愛,一方面是來源於對土人生活的感受,另方面也是因為他刻意追求熱烈、粗野的美。高更的畫不論是形或色彩都服從於一定的秩序,服從於某種幾何形的圖案,具有很強的音樂性、節奏性和裝飾性。
  凡高的《嚮日葵》和《阿爾的教堂》此刻也在墻壁上與我們友好地打招呼。激情近於瘋狂的凡高(1853-1890),出生於荷蘭北部的布拉班特省,是一位牧師的長子。1890年7月27日,性格孤僻的凡高在巴黎郊外田野上用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凡高衹活了37歲,正式創作繪畫的時間不超過十年,但凡高具有對於自然和生命的強烈熱愛和細膩的情感,以及常人無法企及的敏感,因此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梵高同代的名畫傢裏奧埃說:“他長時間地蓄意創造一種新的繪畫,這是一種非常單純的、易懂的、近乎兒童畫似的藝術。能夠打動沒有細緻微妙藝術感覺的普通人們。”凡高有種特殊的嗜好———畫嚮日葵,而且是不停地畫。凡高把畫畫當作宣泄情感的一種最佳方式,在他眼裏,嚮日葵不是尋常的花朵,而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徵,是他內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是他苦難生命的縮影。1890年6月創作於阿爾村的《阿爾的教堂》,是凡高晚期的作品,當時凡高處於最艱難困苦的階段。凡高在離開聖·雷米精神病醫院後,曾在這裏度過了一段平靜又充滿幻想的歲月,但此後又陷入極度痛苦和瘋狂之中。從他那濃重而扭麯的筆畫、所用的厚厚的顔色可以看出他內心有一種十分強烈的、幾乎瘋狂的戲劇感受。在凡高的
  眼中,天空不是寧靜、清晰的,似乎是由某種奇怪的天體力量促動着;畫面上,柏樹長長的枝條仿佛是被扭麯了的火焰,太陽看上去隨時要爆炸。畫作表明了凡高對生活的悲觀認識。在凡高的筆下,所有的人和事都充滿了暴力和絶望,凡高把一切東西都扭麯、變形了。
  在奧賽,巴黎的賽納河邊這個十九世紀的老式車站裏,有凡高神秘的小教堂,有莫奈的睡蓮,有雷諾阿胖胖的女人們,有安格爾的泉,有加米勒·皮薩羅的紅屋頂,有羅丹白色的地獄之門……陳列着青春藝術風格的大床,坐椅,壁爐和玻璃門廳……流淌着十九世紀的藝術潮流,充盈着十九世紀創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