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奉國寺投訴電話 錦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416-2970116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義縣城內東街,建於遼開泰九年(1020年),初名鹹熙寺,又稱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稱奉國寺。寺內主要建築為大雄殿,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最大的單層木結構建築。殿築於高3米的臺基之上,為五脊單檐廡殿式,面闊九間,長48.2米,進深五間,寬25.13米,高達21米,建築面積1829平方米。殿前開三門,殿內76尊座佛為遼代所塑。左起依次為迦葉佛、拘留孫佛、屍棄佛、毗婆屍佛、毗捨浮佛、拘那捨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皆端坐於須彌座上,通高9米以上。正中的毗婆屍佛合座高達9.5米。每佛前左右各有一協侍相對而立,高2.5米。大殿梁架和鬥拱上有遼代彩畫,四壁有元代壁畫,歷經近千年,而彩繪至今清晰可見。寺內還有金、元、明、清重修奉國寺碑十餘甬。山門、牌樓、無量殿等均為清代所建。 |
|
遼代皇傢寺院·佛祖道場——義縣奉國寺(俗稱大佛寺),坐落在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縣城內,始建於遼開泰九年(1020),是遼朝自稱釋迦牟尼轉世的聖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太後(蕭綽)故裏所建的皇傢寺院。走進東北,它的文化個性與三秦大地截然不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這裏並不是中華文化的中心,但這絲毫不意味着它的文化是貧瘠而單調的,倒是以突出的特色和完整的遺存,使輝煌的中華文化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完美。在遼寧義縣城內東北一隅,有一個完整的佛寺建築——奉國寺。凡是途經此地的遊人或是當地百姓,都會自然地想走進奉國寺,觀覽進香。這是因為,這座佛教寺院為國內所僅存的遼代建築。
奉國寺,初叫鹹熙寺,又因為大雄寶殿內有七尊大佛,俗稱大佛寺,金代改為奉國寺,奉國寺建於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經歷代修葺,形成了目前較為完整的建築局。大雄殿建築。大雄殿位於南北中軸綫的北端,聳立在高闊的月上,是五脊單檐廡殿式建築,是寺內保存下來的惟一一座建築,也是國內遼代木構遺跡中面積最大的建築。支撐整個大殿的是梁、柱枋、鬥拱組成的木結構,中國古代佛教寺院建築。奉國寺遺存有中國古代佛教寺院最古老最大的大雄寶殿,世界最古老最大最精美的彩塑佛像群……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評為國傢AAA級旅遊風景區。2005年由遼寧省人民政府提名,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 |
|
奉國寺位於義縣城內東街,建於遼開泰九年(1020年),初名鹹熙寺,又稱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稱奉國寺。 寺內主要建築為大雄殿,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最大的單層木結構建築。殿築於高3米的臺基之上,為五脊單檐廡殿式,面闊九間,長48.2米,進深五間,寬25.13米,高達21米,建築面積1829平方米。殿前開三門,殿內76尊座佛為遼代所塑。左起依次為迦葉佛、拘留孫佛、屍棄佛、毗婆屍佛、毗捨浮佛、拘那捨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皆端坐於須彌座上,通高9米以上。正中的毗婆屍佛合座高達9.5米。每佛前左右各有一協侍相對而立,高2.5米。大殿梁架和鬥拱上有遼代彩畫,四壁有元代壁畫,歷經近千年,而彩繪至今清晰可見。寺內還有金、元、明、清重修奉國寺碑十餘甬。山門、牌樓、無量殿等均為清代所建。奉國寺始建時建築規模宏大,金明昌三年(1192)、元大德七年(1303)碑刻記載:“寶殿穹臨,高堂雙峙,隆樓傑閣,金碧輝煥,潭潭大廈,楹以千計。非獨甲於東營,視佗郡亦為甲。寶殿崔嵬,儼居七佛,法堂宏敞,可納千僧。飛樓曜日以高撐,危閣倚雲而對峙。旁架長廊二百間,中塑一百貳拾賢聖。可謂天東勝事之甲。” |
|
奉國寺大雄寶殿為單檐廡殿頂,平面長方形,前設月臺。月臺上的左鐘亭、右碑亭為清代增建。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投影面積近2000平方米,柱中面積1211.4平方米,柱礎上皮至脊榑中總高15.83米。大木構架為廡殿式十架椽屋用四柱,六椽栿前四椽栿後乳栿,山面乳栿札牽3層,全部用重梁。各層梁栿間的結點,全部用隔架鋪作,各架間以多層攀間枋相聯,而且隨着柱子升起而升高,形成整體緩和上升的弧綫,是已知唐宋木構建築中的孤例。六椽栿以上用四椽栿和平梁,駝峰承蜀柱,交丁華抹頦栱及人字叉手合捧脊榑。石雕柱礎有5種。檐柱多用忍鼕草,內柱多用牡丹及雲頭勾連等圖案。內槽七間磚壇上連排7尊大佛,高6.75米,仰蓮須彌座高2.06米,在明清多次彩妝中,仍透出遼代造像的莊嚴與豐腴。殿內還保存有遼繪飛天等彩畫。20世紀50、60年代國傢數次撥款予以維護。70年代成立奉國寺文物保管所,負責保護與管理。1984年進行以大雄寶殿為重點的全面修繕,完善了防火防雷設施,擴大了保護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鹹熙寺,金代改名為奉國寺,因大雄寶殿內塑有七尊大佛,故又名七佛寺或大佛寺。位於義縣東街路北,始建於遼代開泰九年(1020年),前人曾有“寶殿崔嵬,法堂宏敞,飛樓高撐,危閣對峙”的描繪,可見當時規模之大。後經歷代戰火的破壞,今僅存大雄寶殿、無量殿、碑亭、牌坊等建築,但仍不失為現存的最大的遼代寺院。大雄寶殿極為壯麗,是當今僅存的遼代木結構單層建築。大雄寶殿建在磚砌高臺上,高21米,面闊55.6米,進深32.8米,前開三門,後闢一門,異常雄偉。寶殿內梁枋、鬥拱及梁架底面上,至今保留着遼代的飛天、荷花、牡丹等彩繪數十幅。這些彩繪,不僅筆法細膩,而且形象生動;寶殿內柱礎為石造,其四周雕以牡丹、蓮花等圖案。這些圖案,不僅刀法遒勁,而且綫條分明,均為世所罕見的遼代藝術。 |
|
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發表學術報告,稱遼代寺院為“千年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寶物。奉國寺蓋遼代佛殿最大者 也。”文物專傢杜仙州在調查報告中贊譽“奉國寺大雄殿木構建築,千年仍平直挺健,是我國建築史一項極為光輝的成就。遼代七佛像高大莊嚴,權衡勻整,柔逸俊秀,神態慈祥,極為壯麗。梁架上飛天面相豐頤美悅,色調鮮明絢麗,是國內極為罕見的遼代建築彩畫實例。”鑒賞傢、文物專傢楊仁愷在《中國書畫》一書中評價遼代彩繪時指出“奉國寺大雄殿梁架上彩繪依然保存很好,光彩奪目,其中的飛天造型特佳,猶存唐代風標,甚為稀見。”主持過奉國寺維修工程的國傢文物局古建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烈,曾評價奉國寺大雄殿為“中國古代遼(宋)以前保存至今最為宏大和最為完整的單檐四阿頂木構建築,建築規模是中國第一大雄寶殿。”古建築史學家曹汛說:“大殿九間是佛教建築頂了天的極限,奉國寺七佛殿九間,全國古剎千百座,奉國寺大雄殿是窮極偉麗的。”學者周德倉發表文章對奉國寺給予極高的贊譽:“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東北地區並不是中華文化中心,但是,奉國寺卻以它突出的特色和完美的遺存,使輝煌的中華文化通過建築、雕塑、彩繪等藝術形式展現給世人。”
奉國寺現保存完好的有外山門(重建),清代內山門,牌坊,東西宮禪院,鐘亭,碑亭,無量殿。遼代大雄殿是寺院主體建築,面闊9間通長55米,進深5間通寬33米,總高度24米,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是中國古代木構建築遺存最大者。“過去七佛”(毗婆屍、屍棄、毗捨浮、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釋迦牟尼)並列一堂,千年來仍然保存完好。古代藝術品不僅有無與倫比精美絶倫的遼代七佛塑像(高度均在9米以上),14尊脅侍菩薩(高2.5米以上),2尊天王,21套石雕供器,更有國內極為罕見的中國最古老建築彩畫實例——梁架上42幅遼代彩繪飛天。還有元、明兩代所繪的精美壁畫——十佛、八菩薩、十一面觀音、十八羅漢,明代所塑國內唯一的男像倒坐觀音(高3.8米),明代木雕韋馱。金、元、明、清各代所建碑記17通。清代牌匾數十塊,其中清乾隆五年所立:大雄殿(高3.1米,寬1.52米)、法輪天地、滋潤山河(高2.8米,寬1.78米)是中國最大的透雕牌匾,被譽為中華名匾。奉國寺集佛教、古建築、雕塑、繪畫、考古等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於一體,獨具特色絶美天下的古代藝術品,被專傢學者稱為藝術珍品中的極品。古寺古佛、佛祖道場是佛教信衆心中的聖地。 |
|
歷經千載,中國古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原始建築無一不遭破壞毀滅,唯獨供奉列尊佛祖的奉國寺不可思議地退卻了 五次歷史上的劫難,而雄姿依然。一劫——金滅遼戰爭。二劫——元滅金戰爭。元大德七年(1303)碑刻記載:“……兵起,遼金遺剎,一炬列殆盡,獨奉國寺孑然而在,抑神明有以維持耶,人力有所保佑耶……”三劫——元代大地震。元至正二十七年(1290年),武平(今寧城)發生強烈地震,地震波及奉國寺,周邊房屋均坍塌,而奉國寺殿宇仍巍然屹立。四劫——遼瀋戰役義縣攻堅戰。1948年10月1日,奉國寺大雄殿殿頂被一枚炸彈擊穿,炮彈落在佛祖釋迦牟尼佛雙手之中,有驚無險的是炮彈沒能爆炸,衹是損傷了佛像右手(1950年原遼西省撥專款派文物專傢劉謙對其修復)。
大雄寶殿內遼代所塑六尊大佛像,東西排列,正中為毗婆屍佛,合座高9.5米。其東依次為屍棄佛、拘留孫佛、迦葉佛。其西依次為毗捨婆佛、拘那含佛、釋迦牟尼佛。毗婆屍佛兩側大佛,高呈遞減之勢,但最低者仍合座在8米以上。七尊大佛皆法相莊嚴,儀態慈樣,令人肅然起敬,七尊大佛前各有脅侍塑像一對,高2.5米,有的斜視,有的平視,有的仰視,有的俯視,神態各異。七尊大佛前的東西兩端,還各有彩塑天王一尊,高3,5米,威武雄壯,剛強勇猛,令人望而生畏。寶殿後門內,有倒坐觀音像一尊,為明代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重塑;慈眉善目,端莊安詳。
大雄寶殿的內墻上全是壁畫。東、西墻上各繪有五尊3.5米高的佛像,北墻上繪有八菩薩像,南墻上繪有十八羅漢像,東南、西南墻角上各繪有千眼千手佛像。這些壁畫,不僅色彩絢麗,而且技法精湛,令人贊嘆不已。
大雄寶殿內的兩側、竪有金、元、明、清四代石碑計11塊,鎸刻着奉國寺的興衰演變和重修概況,塊塊都是珍貴文物。奉國寺是研究遼代文化的寶庫,也是遊人觀光的勝地,經過1981年的大修,煥然一新,海內外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絶,成為遼東最負盛名的古剎。由京瀋鐵路錦州站下火車,再轉乘火車或汽車去義縣,僅需1小時左右即可到達。奉國寺附近的萬佛堂石窟,頗有觀賞價值,可作為奉國寺的輔遊節目。 |
|
義縣城內有座世界有名的奉國寺。“這奉國寺廟大佛大寺院大”,人們都叫它“大佛寺”。究竟有多大?當地人們有個形容,“說它大,一百間房子裝不下;說它高,雲彩在廟檐輕輕飄。”至於說到佛,那形容的就更玄了“手掌一攤象盤磨,四個人上去團團坐。”這座大佛寺,始建於遼代,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遼聖宗耶律隆緒時修建的,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了。耶律隆緒乃遼代第六代君主。十餘年六次到醫巫閭山祭祖,每次南巡都在世襲封地宜州(即現在的義縣)小住。為取悅皇傢,宜州節度使以地方名士焦希牽頭,建造工程浩大的“鹹熙寺”鹹熙兩字取“庶績鹹熙”之句。是為了聖宗皇帝歌功頌德的。金代改為奉國寺。
奉國寺,從古至今,這裏是全縣最熱鬧的地方,逛廟的遊客一年到頭絡繹不絶。人們走進大雄殿,可見主殿內槊七尊大佛,即蓖婆屍佛、屍棄佛、蓖比捨浮佛、拘留孫佛、拘那捨牟尼佛、迦葉佛六位過去佛和現在的佛釋迦牟尼,用來影造遼國七代君主。神化皇統,鎮攝閭山凌水,以乞求萬世太平。奉國寺與河北薊縣的觀音閣,山西大同的華嚴寺是我國現存三大佛寺建築。而奉國寺的七尊高達9.5米的大佛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大的一組泥槊佛像群。佛教是遼國的國教,在不屬於遼國五京之地的閭山腳下建築宏大的佛像群,足見契丹文化和閭山凌水的密切關係。大雄殿,仔細觀看,會看到一些不尋常的地方,在大殿左上方的橫梁上懸挂着一個木製的大墨鬥子;在釋迦牟尼佛像前,有一根上頭劈裂的立柱,柱頭上綁着一根麻繩;走出正殿,在大殿的東南角,有一根粗大的立柱沒有柱腳石。另外,像這樣一座少有的大佛寺,卻沒有山門。
來觀賞大佛寺的遊人很難看到山門,就因為它立在城外七裏遠的小七裏河子空場上。那個魯班用過的墨鬥子至今 還懸挂在大雄殿的橫梁上。因為主人不在了,它也就不再自動打墨綫了。當初用麻繩捆裂柱倒也靈驗,至今九百多年了,那立柱還結結實實地立在那裏,柱頭下邊還垂着一段餘下的繩頭。至於那根沒有柱腳石的立柱,就是當初那棵大樹,它已不再生枝發芽,樹皮也早就掉光了,可還穩穩當當地支撐着這座雄偉壯觀的大佛寺。關於七尊大佛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大佛寺中供奉的七尊大佛,本來是姐妹七人。她們個個美貌非凡,而且心地善良,心靈手巧。東傢的婆婆病了,她們服前侍後,端湯喂藥;西傢的公公衣服破了,她們漿洗縫補;就是討飯的路過,也要茶飯相待,臨走還要送些衣食盤纏……,當地的人們都稱她們是七仙女,一提起她們沒有不竪大拇指的。
一天,七妹到河邊為一位老公公捶洗衣服,忽見一位白鬍子老頭隨着一陣輕風白天而降。七妹正覺奇怪,衹聽老頭開口道:“吾乃玉皇大帝的使者。玉皇大帝和各路神仙為你們七姐妹的善舉所感動,决定收你們為佛。明天正午時分,天鼓響時,你們就會成佛了。”老頭說完,就不見了。七妹是親耳所聽,親眼所見,知道不是在做夢,回去後就把此事告知了六位姐姐。六位姐姐聽了,知道往後就再不能親手為鄉親們做事了。於是,當天夜裏,七姐妹一夜沒睡,給鄉親們做了許多鞋襪衣褲.一直做到天大亮,纔把做完的東西分送到各傢各戶。
事情做完了,七姐妹看看時辰不早了。趕緊梳洗打扮。就在這時,天近午時,衹見西北天空烏雲翻滾,雷聲一陣比一陣大。正午,天鼓響了,六位姐姐都已歸位坐好。衹有七妹,因為光顧幫助姐姐們梳妝打扮了,衣服剛剛穿上一半,玉皇大帝就把她們一塊兒收成佛了。現在,我們在大佛寺裏還能看到了個穿着半截衣服的佛像,就是傳說中的七妹,其餘六尊是她的姐姐。這衹是民間的美麗傳說。聽過之後心曠神怡。 |
|
義縣古代稱昌黎郡,從燕到北魏二百年間,昌黎郡是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曾占據重要的歷史地位。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走嚮。在義縣這塊神奇的土地,漢民族和北方民族時而迎頭碰撞,時而攜手同行。錦州被稱為遼西佛國,保存大量精美的古代寺廟建築藝術。正是這種文化心態的物化結果。神奇的是另有兩枚炸彈落在寺院中也成了啞彈。五劫——文化大革命。1966年紅衛兵造反派破“四舊”,拆廟毀佛。奉國寺也先後有全國各地數十起紅衛兵光顧,揚言要鏟除舊世界,建設新世界。在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志面前,第五次劫難又一次退卻。古往今來,奉國寺佛祖道場、佛祖顯聖地、七佛法力無邊的故事說不完道不盡,充滿了玄秘神聖。令無數虔誠的人們嚮往朝拜。奉國寺除原有古寺院對外開放,還有遼代契丹族歷史文化展,義縣出土文物展,書畫展等展覽。做為旅遊勝地,奉國寺先後被評為“全國著名景區三百傢、遼寧五十佳景、遼寧最美的地方、錦州十佳景、錦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年365天開放,每天都有社會各界人士慕名朝拜、觀光。
每年春節正月廟會(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為全國時間最長的廟會,是遼西地區鼕季旅遊的名牌。每當農歷初 一、十五及佛教紀念日,來奉國寺旅遊朝拜者更是絡繹不絶,年接待中外遊客30萬人次。奉國寺分廟門,中殿,大雄寶殿。一側有出土文物展覽。規模宏大。到義縣不能不去萬佛堂。義縣萬佛堂建於北魏太和二十三年,距今1490多年,萬佛堂石窟與山西雲崗石窟同時建造。是中國東北最早最大的石窟群。現存大小石窟16個。西區九窟,東區七窟。東西各有魏碑一塊。共佛像四百餘尊。西區六窟有彌勒像。這尊佛像高3.2米,叉腳依坐在崖壁上,依山雕成,蠃紋長發,身披迦紗,慈眉善目,面帶微笑。五窟東南腳上雕刻一塊石碑。這塊魏碑被康有為譽為“遠魏諸碑之極品”。是我國研究北魏建築及書法的珍貴資料。義縣這座古城,正煥發出青春和活力。昌黎古郡那濃重的文化傳統正在得到承繼與發展。 |
|
隆義縣奉國寺地處北溫帶的中溫帶,屬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鼕季寒冷,氣候乾燥,春季少雨,幹旱多風沙;夏季炎熱,濕度較大,降水集中;秋季降雨少,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28.3毫米,多年平均氣溫7.9℃,極端最高氣溫為41.6℃,極端最低氣溫為29.9℃,作物生産季節日照時數平均為2838小時,無霜期126—175天。隆鼕的季節,來到了宜州奉國寺,這座大佛寺,始建於遼代,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遼聖宗耶律隆緒時修建的,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了。耶律隆緒乃遼代第六代君主。十餘年六次到醫巫閭山祭祖,每次南巡都在世襲封地宜州(即現在的義縣)小住。為取悅皇傢,宜州節度使以地方名士焦希牽頭,建造工程浩大的“鹹熙寺”鹹熙兩字取“庶績鹹熙”之句。是為了聖宗皇帝歌功頌德的。金代改為奉國寺。飄落着滿天的雪花,揚揚灑灑,忽地現出一片雪白,雪中的奉國寺,白的路、白的屋頂、白的橋、白的水顯得格外的嬌嬈動人。一場雪,真是雪映古剎分外嬌!這銀色的世界,因為它的純淨,沒有一絲的污染,那白這般的晶瑩剔透,那涼如此的沁人心脾,那飄逸瀟灑似乎不是這紅塵所能擁有的。 |
|
題奉國寺 | 奉國寺村 | 錦州奉國寺 | 奉國寺大殿 | 奉國寺雕塑 | 義縣奉國寺壁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