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前海洋的巨無霸】
奇蝦是一類已經滅絶的大型無脊椎動物,化石表明這種動物口器有十幾排牙齒,直徑有25釐米,糞便化石長10釐米,粗5釐米。由此推測,奇蝦體長可能超過2米。奇蝦最初在加拿大發現,當時衹發現一隻前爪的化石,被誤認為是蝦的尾巴。科學家還想象了一個蝦頭,由於它不是蝦,所以命名為奇蝦。1994年,中國科學家在帽天山發現完整的奇蝦化石,糾正了從前的錯誤,所謂的“尾巴”其實是它的爪子。
科學家在奇蝦糞便化石中發現小型帶殼動物的殘體,這說明它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食肉動物,是海洋世界的統治者和食物最終的消費者。奇蝦的發現表明,當時海洋確實存在完整的食物鏈。新的研究發現,奇蝦的捕食肢能彎麯,腿能在海底行走,不過它的附肢沒有分化,節之間缺少關節。
它有一對帶柄的巨眼,一對分節的用於快速捕捉獵物的巨型前肢,美麗的大尾扇和一對長長的尾叉。它雖不善於行走,但能快速遊泳。25釐米直徑的巨口可掠食當時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環狀排列的外齒,對那些有礦化外甲保護的動物構成了重大威脅。這是一種攻擊能力很強的食肉動物,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大多數動物平均衹有幾毫米到幾釐米。
最完整的奇蝦化石出現在帽天山的頁岩中。
1992年帽天山北坡修築公路,推土機推出了一個巨大的斷面,給了奇蝦化石被發現的機會。第一塊標本在發現之初衹有前附肢的末端露了出來。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周桂琴在野外當場就修理起來。當完整的一對前附肢和頭部顯露之際,她不禁興奮得大喊起來。
第一塊奇蝦標本的現形,又引出了第三塊完整奇蝦的問世。其實,這‘第三塊’奇蝦化石早在1990年就已被南古所的朱茂炎採集回來,但當初它怪異的形體讓人迷惑,因而被冷落在辦公室的托盤中將近2年。隨着標本的修復,一個完整的兇猛的獵食者形象出現在人們眼前。
奇蝦的食譜可能包括其他的食肉動物。它那麽大的身體,那麽大的嘴巴,還有那樣一對大的捕捉器官,可以捕食當時最大的活物,絶對不會衹吃處於食物鏈最低位置的生物,因它爪太粗,抓取微小食物反而不是那麽容易。
沒有人會認為,在當時的海洋中,奇蝦不是‘適者’。它可以稱得上是海洋中的‘巨無霸’,處在食物鏈的頂端,能夠輕而易舉地獵獲足夠的食物,卻沒有其他生物可以威脅它的生存。但是,就像在陸地上曾經占統治地位的恐竜一樣,奇蝦也早已絶滅了。它是在4億4千萬年前,因為海洋甲烷大規模噴發而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
|
總界: 真核生物
界: 動物界
亞界: 真後生動物
總門: 原口動物
門:葉足動物門
綱:Dinocarida(已滅絶 字面翻譯是恐怖的蝦)
目: Anomalocarida (奇蝦目)
科: Anomalocaridae
名稱含義:古怪的蝦
保護現狀:絶滅 (化石)
根據推測,此類動物極有可能是活躍的肉食性動物。但是,研究發現,其中一個種Laggania很有可能是一種食用浮遊生物的動物。 |
|
奇蝦是一類已經滅絶的大型無脊椎動物,是一種與中國、美國、加拿大、波蘭及澳洲的寒武紀沉積岩均有發現的古生物。化石表明這種動物口器有十幾排牙齒,直徑有25釐米,糞便化石長10釐米,粗5釐米。由此推測,奇蝦體長可能超過2米。它是已知最龐大的寒武紀動物。
科學家在奇蝦糞便化石中發現小型帶殼動物的殘體,這說明它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食肉動物,是海洋世界的統治者和食物最終的消費者。奇蝦的發現表明,當時海洋確實存在完整的食物鏈。新的研究發現,奇蝦的捕食肢能彎麯,腿能在海底行走,不過它的附肢沒有分化,節之間缺少關節。
它有一對帶柄的巨眼,一對分節的用於快速捕捉獵物的巨型前肢,美麗的大尾扇和一對長長的尾叉。它雖不善於行走,但能快速遊泳。25釐米直徑的巨口可掠食當時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環狀排列的外齒,對那些有礦化外甲保護的動物構成了重大威脅。這是一種攻擊能力很強的食肉動物,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大多數動物平均衹有幾毫米到幾釐米。
奇蝦的食譜可能包括其他的食肉動物。它那麽大的身體,那麽大的嘴巴,還有那樣一對大的捕捉器官,可以捕食當時最大的活物,絶對不會衹吃處於食物鏈最低位置的生物,因它爪太粗,抓取微小食物反而不是那麽容易。
沒有人會認為,在當時的海洋中,奇蝦不是‘適者’。它可以稱得上是海洋中的‘巨無霸’,處在食物鏈的頂端,能夠輕而易舉地獵獲足夠的食物,卻沒有其他生物可以威脅它的生存。但是,就像在陸地上曾經占統治地位的恐竜一樣,奇蝦也早已絶滅了。 |
|
奇蝦最初在加拿大發現,當時衹發現一隻前爪的化石,被誤認為是蝦的尾巴。科學家還想象了一個蝦頭,由於它不是蝦,所以命名為奇蝦。1994年,中國科學家在帽天山發現完整的奇蝦化石,糾正了從前的錯誤,所謂的“尾巴”其實是它的爪子。
最完整的奇蝦化石出現在帽天山的頁岩中。
1992年帽天山北坡修築公路,推土機推出了一個巨大的斷面,給了奇蝦化石被發現的機會。第一塊標本在發現之初衹有前附肢的末端露了出來。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周桂琴在野外當場就修理起來。當完整的一對前附肢和頭部顯露之際,她不禁興奮得大喊起來。
第一塊奇蝦標本的現形,又引出了第三塊完整奇蝦的問世。其實,這‘第三塊’奇蝦化石早在1990年就已被南古所的朱茂炎採集回來,但當初它怪異的形體讓人迷惑,因而被冷落在辦公室的托盤中將近2年。隨着標本的修復,一個完整的兇猛的獵食者形象出現在人們眼前。
5.3億年前的海洋中,最兇猛的捕食者莫過於奇蝦了。它有一對帶柄的巨眼,一對分節的用於快速捕捉獵物的巨型前肢,美麗的大尾扇和一對長長的尾叉。它雖不善於行走,但能快速遊泳。25釐米直徑的巨口可掠食當時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環狀排列的外齒,對那些有礦化外甲保護的動物構成了重大威脅。這是一種攻擊能力很強的食肉動物,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大多數動物平均衹有幾毫米到幾釐米。
這是一種攻擊能力很強的食肉動物,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其它大多數動物平均衹有幾毫米到幾釐米。 |
|
但是,就像在陸地上曾經占統治地位的恐竜一樣,奇蝦也早已絶滅了。究竟它是在什麽時候,因為什麽永遠從地球上消失的?這是又一個沒有解開的謎。 奇蝦的第一件標本約於121年前發現於著名的加拿大竜王盾殼三葉蟲層位。1892年,加拿大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惠特魏將其描述為一隻沒有腦袋,形似蝦的一個節肢動物體軀,它腹部的刺是“蝦”的附肢。接下來,美國地質調查所主管、史密森協會主任瓦寇特命名了Sidneyia,認為它是一種節肢動物,它的頭部具有碩大的覓食附肢。1911年,瓦寇特命名了屬於海參類的Laggania,標本有一個大口的構造。最後,他又命名了一種名為Peytoia的水母類,這個生物體具有一個環狀構造,帶有32個骨片圍繞在中心的開口位置。
直到多年以後,劍橋大學地球科學部的教授、傑出的三葉蟲專傢惠汀頓檢視了加拿大寒武紀化石標本,其中一塊保存得並不完好的大型標本讓他無比震撼,以上四個物種竟然在一個動物的身上次第出現了,誰又能想象到這樣的一個組合模式──奇蝦的後端、Sidneyia的覓食附肢、壓扁的海參Laggania、再加上有一個中間開孔的水母Peytoia?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傢夥能夠拼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巨大的生物體:頭部長橢圓形,於其側翼與背面後方邊緣有一對位在短柱上的大眼睛。在腹側面,一對覓食附肢接合近於前方,而在其後中軸位置有着圓形的口器,奇蝦可以利用其附肢將獵物送到張開的口中。奇蝦的體軀在頭部之後分成為11個葉片狀,葉片在體軀中央最寬,而嚮前與嚮後方逐漸變窄;體軀最後端短而粗,沒有任何延伸的刺或葉片。
這些故事說明了什麽呢?生物學正是一個調皮的小孩,當真相完全露面前,任何孔窺之舉都可能偏離正確十萬八千裏,更不要說僅僅是上個世紀初營口一條腐爛的鯨魚了,在基本沒有任何實證的情況下,七嘴八舌的討論也就是娛樂一下秋日午後懶散的時光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