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日本姓名 : 玄幻小說 : 物理學教育 : 生物學 : 水産飼料 : 籃球 : 靖安話 : 中國 >河南 > 太陽
顯示地圖
目錄
·《丘葵 Qiu Kui: 太陽 apollo》·《丘葵 Qiu Kui: 太陽 apollo》·《丘葵 Qiu Kui: 太陽 apollo》
·《丘葵 Qiu Kui: 太陽 apollo》·更多詩歌...·No. 6
·tài yáng tài yáng·No. 8·No. 9
·No. 10·No. 11·No. 12
·No. 13·No. 14·No. 15
·No. 16·No. 17·天文學釋義 Definitions of Astronomy
·太陽基本物理參數 The basic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sun·萬物之源——太陽 Source of all things - the sun·關於太陽的傳說 Legends about the sun
·太陽黑子 Sunspot·太陽的內部結構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un·太陽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the sun
·太陽的能量 The sun's energy·太陽耀斑 Solar Flares·光斑(譜斑) Spot (plage)
·米粒組織 Granulation·文學意象 Literary Images·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太陽基本物理參數 The basic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sun·太陽運行的軌道 The orbit of the sun·太陽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the sun
·表面活動 Surface activity·太陽的生命周期 Sun lifecycle·太陽的能量 The sun's energy
·文學意象 Literary Images·太陽的觀測歷史 Observing the sun's history·中醫及中國古代哲學概念 Chinese medicine and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
·同名專輯 Album·結構 Structure·構造 Structure
·太陽活動 Solar activity·生命周期 Life Cycle·太陽能量 Solar energy
·天文百科 Encyclopedia of Astronomy·百科大全: 穴 Wikipedia Encyclopedia: Point·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英文解釋·法文解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太陽 apollo》
詩人: 丘葵 Qiu Kui

  太陽一入地,亦足蒸成霞。
  老學儻能勉,聲績豈不華。
《太陽 apollo》
詩人: 丘葵 Qiu Kui

  太陽一入地,尚能掣成電。
  老學儻能勉,氣質豈不變。
《太陽 apollo》
詩人: 丘葵 Qiu Kui

  太陽一入地,照月還生光。
  老學儻能勉,繕性豈不臧。
《太陽 apollo》
詩人: 丘葵 Qiu Kui

  太陽一入地,經天返復返。
  老學儻能勉,去聖豈雲遠。
更多詩歌...
請鑒賞:

  丘葵 Qiu Kui:太陽 apollo
  艾青 Ai Qing:太陽 apollo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太陽
No. 6
  太陽係的中心天體。銀河係的一顆普通恆星。與地球平均距離14960萬千米,直徑139萬千米,平均密度1409/釐米3,質量1989×1033剋,表面溫度5770開,中心溫度1500萬開。由裏嚮外分別為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其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所産生的能量以輻射方式嚮宇宙空間發射。其中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地球,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
tài yáng tài yáng
  地球等行星圍繞它公轉的恆星,是由本身引力吸引在一起的直徑為 1.4×10 6 公裏的氣體球,其內部深處熱核反應把氫聚變為氦而釋放出能量
No. 8
  太陽升
No. 9
  太陽落
No. 10
  [中醫]
No. 11
  經外穴名
No. 12
  即顳顬
No. 13
  日的通稱。《漢書·元帝紀》:“是以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掩,日久奪光。” 顔師古 註:“太陽,日也。”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No. 14
  指太陽光。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太陽曬着,風吹着,雨淋着。”
No. 15
  旺盛的陽氣。《尚書大傳》捲五:“ 遂人 以火紀;火,太陽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陰陽終始》:“故至春少陽,東出就木,與之俱生;至夏太陽,南出就火,與之俱煖。”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咀嚼英華,呼吸太陽。”
No. 16
  指太陽穴。《紅樓夢》第五二回:“衹是太陽還疼。” 老捨 《四世同堂》五十:“他完全變了,變成個癟太陽,嘬腮梆,而棱角分明的臉。”參見“ 太陽穴 ”。
No. 17
  【讀音】tài yáng
  【英文名稱】sun
  【解釋】
  ①見“天文學釋義”。
  ②指太陽光;如:今天太陽很好。
  ③指太陽穴。
天文學釋義 Definitions of Astronomy
  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多萬倍,太陽係的中心天體。銀河係的一顆普通恆星。與地球平均距離14960萬千米,直徑139萬千米,從地球到太陽上去坐飛機,也要做20多年。平均密度1.409/釐米3,質量1.989×10^33剋,表面溫度5770℃,中心溫度1500萬℃。由裏嚮外分別為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其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所産生的能量以輻射方式嚮宇宙空間發射。其中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地球,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恆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們從誕生、成長到衰老,最終走嚮死亡。它們大小不同,色彩各異,演化的歷程也不盡相同。恆星與生命的聯繫不僅表現在它提供了光和熱。實際上構成行星和生命物質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恆星生命結束時發生的爆發過程中創造出來的。
  詳解:
  太陽(sun)是一顆普通的恆星,目前在赫-羅圖上度過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個質量為1989.1億億億噸(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直徑139.2萬km(約為地球直徑的109倍)的熱氣體(嚴格說是等離子體)球。其平均密度為水的1.4倍,但這一平均密度隱含着很寬的密度範圍,從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層。
  作為一顆恆星太陽,其總體外觀性質是,視星等為-26.3,光度為383億億億瓦,絶對視星等(mv)為+4.83,絶對熱星等(mb)為4.8,他是一顆黃色g2型矮星,有效溫度等於開氏5770℃。太陽與在軌道上繞它公轉的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單位)。按質量計,它的物質構成是71%的氫、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陽圓面在天空的角直徑為32角分,與從地球所見的月球的角直徑很接近,是一個奇妙的巧合(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而離我們的距離恰是地月距離的400倍),使日食看起來特別壯觀。由於太陽比其他恆星離我們近得多,其視星等達到-26.8,成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體。太陽每25.4天自轉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緯度自轉得快),每2億年繞銀河係中心公轉一周。太陽因自轉而呈輕微扁平狀,與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當於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6km(地球這一差值為21km,月球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異雖然很小,但測量這一扁平性卻很重要,因為任何稍大一點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將改變太陽引力對水星軌道的影響,而使根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對廣義相對論所做的檢驗成為不可信。
太陽基本物理參數 The basic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sun
  半徑: 696295 千米.
  質量: 1.989×10^30 千克
  溫度: 5770℃(表面) 1560萬℃ (核心)
  總輻射功率:3.83×10^26焦耳/秒
  平均密度:1.409 /立方釐米
  日地平均距離:1億5千萬 千米
  年齡: 約50億年
  到達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能量稱為天文太陽輻射量。在地球位於日地平均距離處時,地球大氣上界垂直於太陽光綫的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受到的太陽輻射的全譜總能量,稱為太陽常數。太陽常數的常用單位為瓦/米2。因觀測方法和技術不同,得到的太陽常數值不同。世界氣象組織 (wmo)1981年公佈的太陽常數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光譜的99%以上在波長 0.15~4.0微米之間。大約50%的太陽輻射能量在可見光譜區(波長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譜區(波長<0.4微米),43%在紅外光譜區(波長>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長 0.475微米處。由於太陽輻射波長較地面和大氣輻射波長(約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稱地面和大氣輻射為
  長波輻射。太陽活動和日地距離的變化等會引起地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
  對於人類來說,光輝的太陽無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態萬千的生命現象,當然也不會孕育出作為智能生物的人類。太陽給人們以光明和溫暖,它帶來了日夜和季節的輪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變化,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能源。
  在人類歷史上,太陽一直是許多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則是宙斯(萬神之王)的兒子。
  太陽,這個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麽物質所組成,它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太陽衹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裏,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衹是因為它離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它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衹是一個閃爍的光點。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占71%, 氦約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陽從中心嚮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大氣。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溫度約是6000℃。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看見太陽內部的結構。但是,天文學家根據物理理論和對太陽表面各種現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陽內部結構和物理狀態的模型。這一模型也已經被對於其他恆星的研究所證實,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陽的核心區域雖然很小,半徑衹是太陽半徑的1/4,但卻是太陽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再通過輻射層和對流層中物質的傳遞,纔得以傳送到達太陽光球的底部,並通過光球嚮外輻射出去。
  太陽光球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面,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光球的半徑。光球的表面是氣態的,其平均密度衹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層的大氣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動,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許多密密麻麻的斑點狀結構,很象一顆顆米粒,稱之為米粒組織。它們極不穩定,一般持續時間僅為5~10分鐘,其溫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溫度高出300~400℃。目前認為這種米粒組織是光球下面氣體的劇烈對流造成的現象。
  光球表面另一種著名的活動現象便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光球層上的巨大氣流旋渦,大多呈現近橢圓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襯下顯得比較暗黑,但實際上它們的溫度高達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現的情況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太陽黑子的變化存在復雜的周期現象,平均活動周期為11.2年。
  緊貼光球以上的一層大氣稱為色球層,平時不易被觀測到,過去這一區域衹是在日全食時才能被看到。當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輝的一瞬間,人們能發現日輪邊緣上有一層玫瑰紅的絢麗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層厚約8000千米,它的化學組成與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層內的物質密度和壓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離熱源越遠處溫度越低,而太陽大氣的情況卻截然相反,光球頂部接近色球處的溫度差不多是4300℃,到了色球頂部溫度竟高達幾萬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區溫度陡然升至上百萬度。人們對這種反常增溫現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
  在色球上人們還能夠看到許多騰起的火焰,這就是天文上所謂的“日珥”。日珥是迅速變化着的活動現象,一次完整的日珥過程一般為幾十分鐘。同時,日珥的形狀也可說是千姿百態,有的如浮雲煙霧,有的似飛瀑噴泉,有的好似一彎拱橋,也有的酷似團團草叢,真是不勝枚舉。天文學家根據形態變化規模的大小和變化速度的快慢將日珥分成寧靜日珥、活動日珥和爆發日珥三大類。最為壯觀的要屬爆發日珥,本來寧靜或活動的日珥,有時會突然"怒火衝天",把氣體物質拼命往上拋射,然後回轉着返回太陽表面,形成一個環狀,所以又稱環狀日珥。
  在日全食時的短暫瞬間,常常可以看到太陽周圍除了絢麗的色球外,還有一大片白裏透藍,柔和美麗的暈光,這就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 日冕。日冕的範圍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幾個太陽半徑的地方。日冕裏的物質更加稀薄,它還會有嚮外膨脹運動,並使得熱電離氣體粒子連續地從太陽嚮外流出而形成太陽風。
  太陽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劇烈的活動。太陽表面和大氣層中的活動現象,諸如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噴發等,會使太陽風大大增強,造成許多地球物理現象──例如極光增多、大氣電離層和地磁的變化。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增強還會嚴重幹擾地球上無綫電通訊及航天設備的正常工作,使衛星上的精密電子儀器遭受損害,地面電力控製網絡發生混亂,甚至可能對航天飛機和空間站中宇航員的生命構成威脅。因此,監測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強度,適時作出"空間氣象"預報,越來越顯得重要。
  在銀河係內一千多億顆恆星中,太陽衹是普通的一員,它位於銀河係的對稱平面附近,距離銀河係中心約26000光年,在銀道面以北約26光年, 它一方面繞着銀心以每秒250公裏的速度旋轉,另一方面又相對於周圍恆星以每秒19.7公裏的速度朝着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
  太陽的年齡約為46億年,它還可以繼續燃燒約50億年。在其存在的最後階段,太陽中的氦將轉變成重元素,太陽的體積也將開始不斷膨脹,直至將地球吞沒。在經過一億年的紅巨星階段後,太陽將突然坍縮成一顆白矮星--所有恆星存在的最後階段。再經歷幾萬億年,它將最終完全冷卻,然後慢慢地消失在黑暗裏。
萬物之源——太陽 Source of all things - the sun
  清晨,當太陽從漫天紅霞中噴薄而出,把萬丈金光灑嚮大地,一種蓬勃嚮上的激情,就會油然而生。看到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人們不能不熱愛和贊美賜予我們生命和力量的萬物主宰——太陽
  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絢麗多彩的希臘神話中,太陽神被稱為“阿波羅”。他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徵太陽的金球,讓光明普照大地,把溫暖送到人間,是萬民景仰的神靈。在天文學中,太陽的符號“⊙”和我們的象形字“日”十分相似,它象徵着宇宙之卵。
  太陽的質量相當於地球質量的33萬多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半徑約為70萬公裏,是地球半徑的109倍多。雖然如此,她在宇宙中也衹是一個普通的恆星。
  太陽的內部,從裏嚮外,由核反應區、輻射區、對流區三個層次組成。
關於太陽的傳說 Legends about the sun
  希臘太陽神話
  太陽神阿波羅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托(leto)所生之子。神後赫拉(hera)由於妒忌宙斯和勒托的相愛,殘酷地迫害勒托,致使她四處流浪。後來總算有一個浮島德羅斯收留了勒托,她在島上艱難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於是赫拉就派巨蟒皮托前去殺害勒托母子,但沒有成功。後來,勒托母子交了好運,赫拉不再與他們為敵,他們又回到衆神行列之中。阿波羅為替母報仇,就用他那百發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給人類帶來無限災難的巨蟒皮托,為民除了害。阿波羅在殺死巨蟒後十分得意,在遇見小愛神厄洛斯(eros)時譏諷他的小箭沒有威力,於是厄洛斯就用一枝燃着戀愛火焰的箭射中了阿波羅,而用一枝能驅散愛情火花的箭射中了仙女達佛涅(daphne),要令他們痛苦。達佛涅為了擺脫阿波羅的追求,就讓父親把自己變成了月桂樹,不料阿波羅仍對她癡情不已,這令達佛涅十分感動。而從那以後,阿波羅就把月桂作為飾物,桂冠成了勝利與榮譽的象徵。每天黎明,太陽神阿波羅都會登上太陽金車,拉着繮繩,高舉神鞭,巡視大地,給人類送來光明和溫暖。所以,人們把太陽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徵。
  北歐太陽神話
  弗蕾 豐僥、興旺、愛情、和平之神,美麗的仙國阿爾弗海姆的國王。一說他與巴爾德爾同為光明之神,或稱太陽神。他屬下的小精靈在全世界施言行善。他常騎一隻長着金黃色鬃毛的野豬出外巡視。人人都享受着他恩賜的和平與幸福。他有一把寶劍,光芒四射,能騰雲駕霧。他還有一隻袖珍魔船,必要時可運載所有的神和他們的武器。
  中國太陽神話傳說:
  後羿射日
  相傳上古時期,夏代有窮國的國王是一個名叫後羿的英俊男子。那後羿不僅長得瀟灑,而且文武雙全,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謀略、武藝無所不精,尤其還射得一手好箭。有窮國在後羿的英明治理下,蒸蒸日上,威震四方。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呈現一派豐盛祥和的景象。
  後羿每天處理完國事後,就帶上心愛的弓箭(聽說此箭乃神靈所賜),到射箭場進行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未間斷。他的箭術已到出神入化、無人能比的地步。
  日子在和平、美滿中一天天過去,有窮國日趨繁榮。就在人們沉浸在幸福、滿足之中時,突然,禍從天降。
  那是仲夏的一天,那天早晨和往日並無不同,可到了日出時候,東方一下子升出來十個太陽。人們看着眼前的一切,目瞪口呆。大傢清楚,天上挂着十個太陽意味着什麽。立時,哭喊着、祈禱聲一片。人們用盡各種辦法祈求上天開恩,收回多出的九顆太陽,但一切無濟於事。一天又一天,田裏的莊稼漸漸枯萎,河裏的水慢慢幹涸,老弱病殘者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後羿看着眼前的一切,心如刀絞,可是無計可施。他愁腸欲斷,焦慮萬分,人日漸憔憔。一天,睏倦不已的他剛搭上眼,忽夢見一白鬍老人,老人指點他,將九個箭靶做成太陽形狀,每天對準靶心,練上七七四十九天後,便可射落天上的太陽,並囑咐他,此事不可外揚,衹有到了第五十天才可讓人知道。後羿睜開眼,驚喜不已,立刻動手做箭靶,箭靶做好後,便帶上箭躲到深山裏,沒日沒夜地練起來。到了第五十天,國王要射日的消息傳出後,在死亡綫上掙紮的人們精神頓時振奮起來,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人們唯恐後羿的箭射不落太陽,男女老幼頂着火一般的烈日,用最短的時間,搭起一座數米高的樓臺,並擡來戰鼓,為後羿吶喊助威。後羿在震耳欲聾的鼓聲裏,一步步登上樓臺,在他身後,是無數雙渴求、期盼的眼睛,在他周圍,是痛苦呻吟的土地,在他頭頂,是熾熱、張狂的太陽。他告訴自己衹能成功,不許失敗。儘管知道走的是一條不歸路,但為了救出受苦受難的民衆,他無怨無悔。
  終於到達樓頂了,後羿回首最後一次看了看他的臣民,他的王宮,然後擡起頭,舉起手中的箭,緩緩拉開弓。“嗖”,衹聽一聲巨響,被擊中的太陽應聲墜下,隨即不知去嚮。臺下一片歡呼,吶喊聲、戰鼓聲穿透雲霄。後羿一鼓作氣,連連拉弓,又射落了七顆。還剩最後兩顆了,此時,他已精疲力盡,可他知道,天上衹能留下一顆太陽,如果此時放棄,就意味着前功盡弃。他再一次舉起箭,用盡全身力氣,將第九顆太陽擊落後,便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起來。一切恢復了原樣,而勇敢、可敬的後羿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被射中的九顆太陽,墜落到九個不同的地方。其中的一顆,掉到了黃海邊上,並砸出了一個湖,這個湖後人稱作射陽湖。不久,從射陽湖裏流出一條河,人稱射陽河。
  《山海經》中關於太陽的神話傳說
  在遙遠的東南海外,有一個羲和國,國中有一個異常美麗的女子叫羲和,她每天都在甘淵中洗太陽太陽在經過夜晚之後就會被污染,經過羲和的洗滌,那被污染了的太陽,在第二天升起的時候仍會皎潔如初。這個羲和,實際上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個太陽,並且讓這十個太陽輪流在空中執勤,把光明與溫暖送到人間。這十個太陽的出發地十分荒涼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棵扶桑樹,樹高三百裏,但它的葉子卻像芥子一般大小。樹下有個深𠔌叫湯𠔌,這是太陽洗浴的地方。它們洗浴完了,就藏在樹枝上擦摩身子。每天由最上邊的那一個騎着鳥兒巡遊天空,其他的便依次上登,準備出發……
太陽黑子 Sunspot
  通過一般光學望遠鏡觀測太陽,觀測到的是光球層(太陽大氣層的最裏層)的活動。在光球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黑色斑點,叫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態等,每日都不一樣。太陽黑子是光球層物質劇烈運動形成的局部強磁場區域,是光球層活動的重要標志。長期觀測太陽黑子就會發現,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時甚至幾天,幾十天日面上都沒有黑子。天文學家們早已註意到,太陽黑子從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約相隔11年。也就是說,太陽黑子有平均11的活動周期,這也是整個太陽的活動周期。天文學家把太陽黑了最多的年份稱為“太陽活動峰年”,把太陽黑子最少的年份稱為“太陽活動寧靜年”。
太陽的內部結構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un
  太陽的內部主要可以分為三層,核心區,輻射區和對流區.
  太陽的能量來源於其核心部分。太陽的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壓力相當於2500億個大氣壓。核心區的氣體被極度壓縮至水密度的150倍。在這裏發生着核聚變,每秒鐘有七億噸的氫被轉化成氦。在這過程中,約有五百萬噸的淨能量被釋放(大概相當於38600億億兆焦耳,3.86後面26個0)。聚變産生的能量通過對流和輻射過程嚮外傳送。核心産生的能量需要通過幾百萬年才能到達表面。
  輻射區包在核心區外面
  這一層的氣體也處在高溫高壓狀態下(但低於核心區),粒子間的頻繁碰撞,使得在核心區産生的能量經過很久(幾百萬年)才能穿過這一層到達對流區。
  輻射區的外面是對流區
  能量在對流區的傳遞要比輻射區快的多.這一層中的大量氣體以對流的方式嚮外輸送能量.(有點像燒開水,被加熱的部分嚮上升,冷卻了的部分嚮下降.)對流産生的氣泡一樣的結構就是我們在太陽大氣的光球層中看到的"米粒組織"。
  太陽是自己發光發熱的熾熱的氣體星球。它表面的溫度約6000℃,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太陽的半徑約為696000公裏,約是地球半徑的109倍。它的質量為1.989×10^27噸,約是地球的332000倍。太陽的平均密度為1.4剋每立方釐米,約為地球密度的1/4。太陽與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裏。
  太陽是銀河係中的一顆普通恆星,位於銀道面之北的獵戶座旋臂上,距銀心約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裏的速度繞銀心轉動,公轉一周約需2.5億年。太陽也在自轉,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帶約25天;兩極區約為35天。
  通過對太陽光譜的分析,得知太陽的化學成分與地球幾乎相同,衹是比例有所差異。太陽上最豐富的元素是氫,其次是氦,還有碳、氮、氧和各種金屬。
太陽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the sun
  太陽的結構從裏嚮外主要分為:中心為熱核反應區,核心之外是輻射層,輻射層外為對流層,對流層之外是太陽大氣層。
  從核物理學理論推知,太陽中心是熱核反應區。太陽中心區占整個太陽半徑的1/4,約為整個太陽質量的一半以上。這表明太陽中心區的物質密度非常高。每立方釐米可達160剋。太陽在自身強大重力吸引下,太陽中心區處於高密度、高溫和高壓狀態。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發祥地。
  太陽中心區産生的能量的傳遞主要靠輻射形式。太陽中心區之外就是輻射層,輻射層的範圍是從熱核中心區頂部的0.25個太陽半徑嚮外到0.86個太陽半徑,這裏的溫度、密度和壓力都是從內嚮外遞減。從體積來說,輻射層占整個太陽體積的絶大部分。
  太陽內部能量嚮外傳播除輻射,還有對流過程。即從太陽0.86個太陽半徑嚮外到達太陽大氣層的底部,這一區間叫對流層。這一層氣體性質變化很大,很不穩定,形成明顯的上下對流運動。這是太陽內部結構的最外層。太陽對流層外是太陽大氣層。太陽大氣層從裏嚮外又可分光球、色球和日冕。我們看到耀眼的太陽,就是太陽大氣層中光球發出的強烈的可見光。光球層位於對流層之外,屬太陽大氣層中的最低層或最裏層,光球層的厚度約500公裏,與約70萬公裏的太陽半徑相比,好似人的皮膚和肌肉之比。我們說太陽表現的平均溫度約6000攝氏度,指的就是這一層。光球之外便是色球。平時由於地球大氣把強烈的光球可見散射開,色球便被淹沒在藍天之中。衹有在日全食的時候纔有機會直接飽覽色球紅豔的姿容。太陽色球是充滿磁場的等離子體層,厚約2500公裏。其溫度從裏嚮外增加,與光球頂銜接的部分約4500攝氏度,到外層達幾萬攝氏度。密度則隨高度增加而減低。整個色球層的結構不均勻,由於磁場的不穩定性,太陽高層大氣經常産生爆發活動,産生耀斑現象。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中的物質也是等離子體,它的密度比色球層更低,而它的溫度反比色球層高,可達上百萬攝氏度。日全食時在日面周圍看到放射狀的非常明亮的銀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太陽的能量 The sun's energy
  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以外,太陽能是一切能量的總源泉。那麽,整個地球接收的有多少呢?太陽發射出大的能量呢?科學家們設想在地球大氣層外放一個測量太陽總輻射能量的儀器,在每平方釐米的面積上,每分鐘接收的太陽總輻射能量為8.24焦。這個數值叫太陽常數。如果將太陽常數乘上以日地平均距離作半徑的球面面積,這就得到太陽在每分鐘發出的總能量,這個能量約為每分鐘2.273×10^28焦。而地球上僅接收到這些能量的22億分之一。太陽每年送給地球的能量相當於100億億度電的能量。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無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太陽耀斑 Solar Flares
  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一般認為發生在色球層中,所以也叫“色球爆發”。其主要觀測特徵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現迅速發展的亮斑閃耀,其壽命僅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較慢。特別是在太陽活動峰年,耀斑出現頻繁且強度變強。
  別看它衹是一個亮點,一旦出現,簡直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大爆發。這一增亮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萬至100萬次強火山爆發的總能量,或相當於上百億枚百噸級氫彈的爆炸;而一次較大的耀斑爆發,在一二十分鐘內可釋放10~25焦耳的巨大能量,
  除了日面局部突然增亮的現象外,耀斑更主要表現在從射電波段直到x射綫的輻射通量的突然增強;耀斑所發射的輻射種類繁多,除可見光外,有紫外綫、x射綫和伽瑪射綫,有紅外綫和射電輻射,還有衝擊波和高能粒子流,甚至有能量特高的宇宙射綫。
  耀斑對地球空間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太陽色球層中一聲爆炸,地球大氣層即刻出現繚繞餘音。耀斑爆發時,發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達地球軌道附近時,將會嚴重危及宇宙飛行器內的宇航員和儀器的安全。當耀斑輻射來到地球附近時,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碰撞,破壞電離層,使它失去反射無綫電電波的功能。無綫電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電視臺、電臺廣播,會受到幹擾甚至中斷。耀斑發射的高能帶電粒子流與地球高層大氣作用,産生極光,並幹擾地球磁場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對氣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正因為如此,人們對耀斑爆發的探測和預報的關切程度與日俱增,正在努力揭開耀斑迷宮的奧秘。
  傳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天,德國前綫戰事吃緊,後方德軍司令部報務員布魯剋正在繁忙地操縱無綫電臺,傳達命令。突然,耳機裏的聲音沒有了。他檢查機器,電臺完整無損;撥動旋鈕,改變頻率,仍然無濟於事。結果,前綫推動聯繫,像群竜無首似的陷入一片混亂,戰役以失敗而告終。布魯剋因此受到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他仰天呼喊“冤枉!冤枉!” 後來查清,這次無綫電中斷,“罪魁禍首”是耀斑。布魯剋的死,實在冤枉。他的死,在於人們當時對耀斑還不瞭解。
光斑(譜斑) Spot (plage)
  太陽光球層上比周圍更明亮的斑狀組織。用天文望遠鏡對它觀測時,常常可以發現:在光球層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這種明暗斑點是由於這裏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較深暗的斑點叫做“太陽黑子”,比較明亮的斑點叫做“光斑”。光斑常在太陽表面的邊緣“表演”,卻很少在太陽表面的中心區露面。因為太陽表面中心區的輻射屬於光球層的較深氣層,而邊緣的光主要來源光球層較高部位,所以,光斑比太陽表面高些,可以算得上是光球層上的“高原”。
  光斑也是太陽上一種強烈風暴,天文學家把它戲稱為“高原風暴”。不過,與烏雲翻滾,大雨滂沱,狂風捲地百草折的地面風暴相比,“高原風暴”的性格要溫和得多。光斑的亮度衹比寧靜光球層略強一些,一般衹大10%;溫度比寧靜光球層高300℃。許多光斑與太陽黑子還結下不解之緣,常常環繞在太陽黑子周圍“表演”。少部分光斑與太陽黑子無關,活躍在70°高緯區域,面積比較小,光斑平均壽命約為15天,較大的光斑壽命可達三個月。
  光斑不僅出現在光球層上,色球層上也有它活動的場所。當它在色球層上“表演”時,活動的位置與在光球層上露面時大致吻合。不過,出現在色球層上的不叫“光斑”,而叫“譜斑”。實際上,光斑與譜斑是同一個整體,衹是因為它們的“住所”高度不同而已,這就好比是一幢樓房,光斑住在樓下,譜斑住在樓上。
米粒組織 Granulation
  米粒組織是太陽光球層上的一種日面結構。呈多角形小顆粒形狀,得用天文望遠鏡才能觀測到。米粒組織的溫度比米粒間區域的溫度約高300℃,因此,顯得比較明亮易見。雖說它們是小顆粒,實際的直徑也有1000公裏--2000公裏。
  明亮的米粒組織很可能是從對流層上升到光球的熱氣團,不隨時間變化且均勻分佈,且呈現激烈的起伏運動。米粒組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時,很快就會變冷,並馬上沿着上升熱氣流之間的空隙處下降;壽命也非常短暫,來去匆匆,從産生到消失,幾乎比地球大氣層中的雲消煙散還要快,平均壽命衹有幾分鐘,此外,近年來發現的超米粒組織,其尺度達3萬公裏左右,壽命約為20小時。
  有趣的是,在老的米粒組織消逝的同時,新的米粒組織又在原來位置上很快地出現,這種連續現象就像我們日常所見到的沸騰米粥上不斷地上下翻騰的熱氣泡。
文學意象 Literary Images
  在中國古典詩歌作品中,太陽意象不僅出現的次數多,而且涉及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的太陽崇拜,後來逐漸衍生出皇權、家庭溫暖、時間短促、離情別恨等多種含義.太陽意象的形成、演變深深寄寓着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成為古代文人喜用善用的文學意象之一.
  專輯:太陽
  歌手:範瑋琪
  發行公司:福茂唱片
  發行日期:2004年8月4日
  初試啼聲就入圍金麯奬最佳新人奬的範瑋琪,人氣和實力都受到相當肯定,在這張她的第二張專輯的製作期間,範瑋琪不但為自己寫了一些歌,還幫公司的新人寫歌,此外還請來她的歌迷助‘一臂之力’,範範創作譜麯的‘pink elephant’,在網路上公開徵求中文歌詞,北一女中的學生潘映樺有感而發,寫下‘天使的翅膀’,從五千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太陽》專輯仍是以民謠和帶點另類麯風的流行歌麯為主,除了有範範的創作外,還可以聽到範範更有個性的唱腔和更為柔和的中低音。
  歌麯如下:
  長頭髮
  對的人
  絶密
  每天的每天
  濃情蜜意
  如果愛
  手帕交
  他沒有錯
  太陽
  天使的翅膀
  再聯絡
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太陽太陽係的中心天體。太陽由裏嚮外分別為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其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所産生的能量以輻射方式嚮宇宙空間發射。其中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地球,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恆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們從誕生、成長到衰老,最終走嚮死亡。它們大小不同,色彩各異,演化的歷程也不盡相同。恆星與生命的聯繫不僅表現在它提供了光和熱。實際上構成行星和生命物質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恆星生命結束時發生的爆發過程中創造出來的。
太陽基本物理參數 The basic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sun
  天文符號:☉太陽
  直徑:1 392 000公裏(地球直徑的109倍)
  體積:1.412× 10^27 立方米(地球的130萬倍)
  質量:1.989×10^30 千克(地球的332 946倍)
  溫度:約6000K(表面) ,1560萬K (核心),5百萬K(日冕)
  平均密度:1.409/立方釐米
  宇宙年:225百萬年
  自轉會合周期: 赤道=26.9天 ,極區=31.1天
  太陽年齡:約 4.57×10^9 年
  太陽活動周期: 11.04 年
  總輻射功率:3.86×10^26 焦耳/秒
  太陽常數 f = 1.97 卡·釐米^2·分^-1
  光譜型: G2V
  目視星等 = -26.74 等
  絶對目視星等 = 4.83 等
  熱星等 =-26.82 等
  絶對熱星等 = 4.75 等
  太陽表面重力加速度 = 2.74×10^2米/秒^2 (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7.9倍)
  太陽表面脫離速度 = 618 公裏/秒
  地球附近太陽風的速度: 450公裏/秒
  太陽運動速度 (方向α=18h07m,δ=+30°) = 19.7 公裏/秒
  日地距離:
  日地平均距離 (1天文單位) = 1.49597870×10^11 米(1億5千萬公裏)
  日地最遠距離 = 1.5210×10^11 米
  日地最近距離 = 1.4710×10^11 米
太陽運行的軌道 The orbit of the sun
  太陽位於銀道面之北的獵戶座旋臂上,距離銀河係中心約26000光年,在銀道面以北約26光年, 它一方面繞着銀心以每秒250公裏的速度旋轉(周期大概是2.5億年),另一方面又相對於周圍恆星以每秒19.7公裏的速度朝着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太陽也在自轉,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帶約25天;兩極區約為35天。
太陽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the sun
  太陽結構圖太陽衹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裏,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衹是因為它離地球較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它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衹是一個閃爍的光點。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占71.3%, 氦約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陽從中心嚮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大氣。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從內嚮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溫度約是6000℃。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看見太陽內部的結構。但是,天文學家根據物理理論和對太陽表面各種現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陽內部結構和物理狀態的模型。這一模型也已經被對於其他恆星的研究所證實,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核反應區
  太陽的內部主要可以分為三層:核心區、輻射區和對流區。
  太陽的核心區域半徑是太陽半徑的1/4,約為整個太陽質量的一半以上。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再通過輻射層和對流層中物質的傳遞,纔得以傳送到達太陽光球的底部,並通過光球嚮外輻射出去。太陽中心區的物質密度非常高。每立方釐米可達160剋。太陽在自身強大重力吸引下,太陽中心區處於高密度、高溫和高壓狀態。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發祥地。 太陽中心區産生的能量的傳遞主要靠輻射形式。太陽中心區之外就是輻射層,輻射層的範圍是從熱核中心區頂部的0.25個太陽半徑嚮外到0.86個太陽半徑,這裏的溫度、密度和壓力都是從內嚮外遞減。從體積來說,輻射層占整個太陽體積的絶大部分。 太陽內部能量嚮外傳播除輻射,還有對流過程。即從太陽0.86個太陽半徑嚮外到達太陽大氣層的底部,這一區間叫對流層。這一層氣體性質變化很大,很不穩定,形成明顯的上下對流運動。這是太陽內部結構的最外層。
  光球
  太陽光球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面,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光球的半徑。光球層位於對流層之外,屬太陽大氣層中的最低層或最裏層。光球的表面是氣態的,其平均密度衹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層的大氣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動,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許多密密麻麻的斑點狀結構,很象一顆顆米粒,稱之為米粒組織。它們極不穩定,一般持續時間僅為5~10分鐘,其溫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溫度高出300~400℃。目前認為這種米粒組織是光球下面氣體的劇烈對流造成的現象。
  光球表面另一種著名的活動現象便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光球層上的巨大氣流旋渦,大多呈現近橢圓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襯下顯得比較暗黑,但實際上它們的溫度高達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現的情況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太陽黑子的變化存在復雜的周期現象,平均活動周期為11.2年。
  色球
  緊貼光球以上的一層大氣稱為色球層,平時不易被觀測到,過去這一區域衹是在日全食時才能被看到。當月亮遮掩了光玫瑰色的色球層開始露出球明亮光輝的一瞬間,人們能發現日輪邊緣上有一層玫瑰紅的絢麗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層厚約8000千米,它的化學組成與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層內的物質密度和壓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離熱源越遠處溫度越低,而太陽大氣的情況卻截然相反,光球頂部接近色球處的溫度差不多是4300℃,到了色球頂部溫度竟高達幾萬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區溫度陡然升至上百萬度。人們對這種反常增溫現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
  在色球上人們還能夠看到許多騰起的火焰,這就是天文上所謂的“日珥”。日珥是迅速變化着的活動現象,一次完整的日珥過程一般為幾十分鐘。同時,日珥的形狀也可說是千姿百態,有的如浮雲煙霧,有的似飛瀑噴泉,有的好似一彎拱橋,也有的酷似團團草叢,真是不勝枚舉。天文學家根據形態變化規模的大小和變化速度的快慢將日珥分成寧靜日珥、活動日珥和爆發日珥三大類。最為壯觀的要屬爆發日珥,本來寧靜或活動的日珥,有時會突然"怒火衝天",把氣體物質拼命往上拋射,然後回轉着返回太陽表面,形成一個環狀,所以又稱環狀日珥。
  日冕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中的物質也是等離子體,它的密度比色球層更低,而它的溫度反比色球層高,可達上百萬攝氏度。在日全食時在日面周圍看到放射狀的非常明亮的銀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日冕日冕的範圍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幾個太陽半徑的地方。日冕還會有嚮外膨脹運動,並使得熱電離氣體粒子連續地從太陽嚮外流出而形成太陽風。
表面活動 Surface activity
  太陽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劇烈的活動。太陽表面和大氣層中的活動現象,諸如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噴發(日珥)等,會使太陽風大大增強,造成許多地球物理現象──例如極光增多、大氣電離層和地磁的變化。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增強還會嚴重幹擾地球上無綫電通訊及航天設備的正常工作,使衛星上的精密電子儀器遭受損害,地面電力控製網絡發生混亂,甚至可能對航天飛機和空間站中宇航員的生命構成威脅。因此,監測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強度,適時作出"空間氣象"預報,越來越顯得重要。
  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4000年前古時候祖先肉眼都看到了像3條腿的烏鴉的黑子通過一般的光學望遠鏡觀測太陽,觀測到的是光球層的活動。在光球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黑色斑點,它們叫做“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態等,每天都不同。太陽黑子是光球層物質劇烈運動而形成的局部強磁場區域,也是光球層活動的重要標志。長期觀測太陽黑子就會發現,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時甚至幾天,幾十天日面上都沒有黑子。天文學家們早就註意到,太陽黑子從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約相隔11年。也就是說,太陽黑子有平均11的活動周期,這也是整個太陽的活動周期。天文學家把太陽黑子最多的年份稱之為“太陽活動高峰年”,把太陽黑子最少的年份稱之為“太陽活動低峰年”。
  太陽耀斑
  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一般認為發生在色球層中,所以也叫“色球爆發”。其主要觀測特徵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現迅速發展的亮斑閃耀,其壽命僅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較慢。特別是在太陽活動峰年,耀斑出現頻繁且強度變強。
  爆發時的太陽耀斑別看它衹是一個亮點,一旦出現,簡直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大爆發。這一增亮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萬至100萬次強火山爆發的總能量,或相當於上百億枚百噸級氫彈的爆炸;而一次較大的耀斑爆發,在一二十分鐘內可釋放10的25次幂焦耳的巨大能量。
  除了日面局部突然增亮的現象外,耀斑更主要表現在從射電波段直到X射綫的輻射通量的突然增強;耀斑所發射的輻射種類繁多,除可見光外,有紫外綫、X射綫和伽瑪射綫,有紅外綫和射電輻射,還有衝擊波和高能粒子流,甚至有能量特高的宇宙射綫。
  耀斑對地球空間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太陽色球層中一聲爆炸,地球大氣層即刻出現繚繞餘音。耀斑爆發時,發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達地球軌道附近時,將會嚴重危及宇宙飛行器內的宇航員和儀器的安全。當耀斑輻射來到地球附近時,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碰撞,破壞電離層,使它失去反射無綫電電波的功能。無綫電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電視臺、電臺廣播,會受到幹擾甚至中斷。耀斑發射的高能帶電粒子流與地球高層大氣作用,産生極光,並幹擾地球磁場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對氣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正因為如此,人們對耀斑爆發的探測和預報的關切程度與日俱增,正在努力揭開耀斑的奧秘。
  光斑(譜斑)
  太陽光球層上比周圍更明亮的斑狀組織。用天文望遠鏡對它觀測時,常常可以發現:在光球層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這種明暗斑點是由於這裏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較深暗的斑點叫做“太陽黑子”,比較明亮的斑點叫做“光斑”。光斑常在太陽表面的邊緣“表演”,卻很少在太陽表面的中心區露面。因為太陽表面中心區的輻射屬於光球層的較深氣層,而邊緣的光主要來源光球層較高部位,所以,光斑比太陽表面高些,可以算得上是光球層上的“高原”。
  光斑也是太陽上一種強烈風暴,天文學家把它戲稱為“高原風暴”。不過,與烏雲翻滾,大雨滂沱,狂風捲地百草折的地面風暴相比,“高原風暴”的性格要溫和得多。光斑的亮度衹比寧靜光球層略強一些,一般衹大10%;溫度比寧靜光球層高300℃。許多光斑與太陽黑子還結下不解之緣,常常環繞在太陽黑子周圍“表演”。少部分光斑與太陽黑子無關,活躍在70°高緯區域,面積比較小,光斑平均壽命約為15天,較大的光斑壽命可達三個月。
  光斑不僅出現在光球層上,色球層上也有它活動的場所。當它在色球層上“表演”時,活動的位置與在光球層上露面時大致吻合。不過,出現在色球層上的不叫“光斑”,而叫“譜斑”。實際上,光斑與譜斑是同一個整體,衹是因為它們的“住所”高度不同而已,這就好比是一幢樓房,光斑住在樓下,譜斑住在樓上。
  米粒組織
  米粒組織是太陽光球層上的一種日面結構。呈多角形小顆粒形狀,得用天文望遠鏡才能觀測到。米粒組織的溫度比米粒間區域的溫度約高300℃,因此,顯得比較明亮易見。雖說它們是小顆粒,實際的直徑也有1000公裏~2000公裏。
  明亮的米粒組織很可能是從對流層上升到光球的熱氣團,不隨時間變化且均勻分佈,且呈現激烈的起伏運動。米粒組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時,很快就會變冷,並馬上沿着上升熱氣流之間的空隙處下降;壽命也非常短暫,來去匆匆,從産生到消失,幾乎比地球大氣層中的雲消煙散還要快,平均壽命衹有幾分鐘,此外,近年來發現的超米粒組織,其尺度達3萬公裏左右,壽命約為20小時。
  有趣的是,在老的米粒組織消逝的同時,新的米粒組織又在原來位置上很快地出現,這種連續現象就像我們日常所見到的沸騰米粥上不斷地上下翻騰的熱氣泡。
太陽的生命周期 Sun lifecycle
  目前太陽所處的主序星階段,通過對恆星演化及宇宙年代學模型的計算機模擬,已經歷了大約45.7億年。
  據研究,45.9億年前一團氫分子云的迅速坍縮形成了一顆第三代第一星族的金牛T星,即太陽。這顆新生的恆星沿着距銀河係中心約27,000光年的近乎圓形軌道運行。
  太陽在其主序星階段已經到了中年期,在這個階段它核心內部發生的恆星核合成反應將氫聚變為氦。在太陽的核心,每秒能將超過400萬噸物質轉化為能量,生成中微子和太陽幅射。以這個速度,太陽至今已經將大約1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轉化成了能量。太陽作為主序星的時間大約持續100億年。
  太陽的質量不足以爆發為超新星。在50~60億年後,太陽將轉變成紅巨星,當其核心的氫耗盡導致核心收縮及溫度升高時,太陽外層將會膨脹。當其核心溫度升高到 100,000,000 K時,將發生氦的聚變而産生碳,從而進入漸近巨星分支。
  地球的最終命運還不清楚。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其半徑可超過1天文單位,超出地球目前的軌道,是當前太陽半徑的260倍。然而,屆時作為漸近巨星分支恆星,太陽將會由於恆星風而失去當前質量的約30%,因而行星軌道將會外推。僅就此而言,地球也許會幸免被太陽吞噬。然而,新的研究認為地球還是會因為潮汐作用的影響而被太陽吞掉。即使地球能逃脫被太陽熔融的命運,地球上的水將被蒸發而大氣層也會散逸。實際上,即使太陽還是主序星時,它也會逐步變得更亮,表面溫度緩慢上升。太陽溫度的上升將在9億年後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造成目前我們所知的生命無法生存。其後再過10億年,地球表面的水將完全消失。
  紅巨星階段之後,由熱産生的強烈脈動會拋掉太陽的外殼,形成行星狀星雲。失去外殼後剩下的衹有極為熾熱的恆星核,它將會成為白矮星,在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冷卻和暗淡下去。這就是中低質量恆星的典型演化過程。
太陽的能量 The sun's energy
  作為一顆恆星太陽,其總體外觀性質是,光度為383億億億瓦,絶對星等為4.8,他是一顆黃色G2型矮星,有效溫度等於開氏5800度。太陽與在軌道上繞它公轉的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單位)。按質量計,它的物質構成是71%的氫、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陽圓面在天空的角直徑為32角分,與從地球所見的月球的角直徑很接近,是一個奇妙的巧合(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而離我們的距離恰是地月距離的400倍),使日食看起來特別壯觀。由於太陽比其他恆星離我們近得多,其視星等達到-26.8,成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體。太陽每25.4天自轉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緯度自轉得快),每2億年繞銀河係中心公轉一周。太陽因自轉而呈輕微扁平狀,與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當於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6km(地球這一差值為21km,月球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異雖然很小,但測量這一扁平性卻很重要,因為任何稍大一點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將改變太陽引力對水星軌道的影響,而使根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對廣義相對論所做的檢驗成為不可信。
  太陽
  太陽風是一種連續存在,來自太陽並以200-800km/s的速度運動的等離子體流。這種物質雖然與地球上的空氣不同,不是由氣體的分子組成,而是由更簡單的比原子還小一個層次的基本粒子——質子和電子等組成,但它們流動時所産生的效應與空氣流動十分相似,所以稱它為太陽風。當然,太陽風的密度與地球上的風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況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際空間中,每立方釐米有幾個到幾十個粒子。而地球上風的密度則為每立方釐米有2687億億個分子。太陽風雖然十分稀薄,但它颳起來的猛烈勁,卻遠遠勝過地球上的風。在地球上,12級臺風的風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陽風的風速,在地球附近卻經常保持在每秒350~ 450千米,是地球風速的上萬倍,最猛烈時可達每秒800千米以上。太陽風從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嚮空間持續拋射出來的物質粒子流。這種粒子流是從冕洞中噴射出來的,其主要成分是氫粒子和氦粒子。太陽風有兩種:一種持續不斷地輻射出來,速度較小,粒子含量也較少,被稱為“持續太陽風”;另一種是在太陽活動時輻射出來,速度較大,粒子含量也較多,這種太陽風被稱為“擾動太陽風”。擾動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很大,當它抵達地球時,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與強烈的極光,同時也産生電離層騷擾。太陽風的存在,給我們研究太陽以及太陽與地球的關係提供了方便。
  太陽
  到達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能量稱為天文太陽輻射量。在地球位於日地平均距離處時,地球大氣上界垂直於太陽光綫的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受到的太陽輻射的全譜總能量,稱為太陽常數。太陽常數的常用單位為瓦/米2。因觀測方法和技術不同,得到的太陽常數值不同。世界氣象組織 (WMO)1981年公佈的太陽常數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光譜的99%以上在波長 0.15~4.0微米之間。大約50%的太陽輻射能量在可見光譜區(波長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譜區(波長<0.4微米),43%在紅外光譜區(波長>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長 0.475微米處。由於太陽輻射波長較地面和大氣輻射波長(約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稱地面和大氣輻射為長波輻射。太陽活動和日地距離的變化等會引起地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
  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以外,太陽能是一切能量的總源泉。
  到達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能量稱為天文太陽輻射量。在地球位於日地平均距離處時,地球大氣上界垂直於太陽光綫的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受到的太陽輻射的全譜總能量,稱為太陽常數。太陽常數的常用單位為瓦/米2。因觀測方法和技術不同,得到的太陽常數值不同。世界氣象組織 (WMO)1981年公佈的太陽常數值是1368瓦/米2。如果將太陽常數乘上以日地平均距離作半徑的球面面積,這就得到太陽在每分鐘發出的總能量,這個能量約為每分鐘2.273×10^28焦。(太陽每秒輻射到太空的熱量相當於一億億噸煤炭完全燃燒産生熱量的總和,相當於一個具有5200萬億億馬力的發動機的功率。太陽表面每平方米面積就相當於一個85000馬力的動力站。)而地球上僅接收到這些能量的22億分之一。太陽每年送給地球的能量相當於100億億度電的能量。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無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光譜的99%以上在波長 0.15~4.0微米之間。大約50%的太陽輻射能量在可見光譜區(波長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譜區(波長<0.4微米),43%在紅外光譜區(波長>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長 0.475微米處。由於太陽輻射波長較地面和大氣輻射波長(約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稱地面和大氣輻射為長波輻射。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嚮地球傳送着光和熱,有了太陽光,地球上的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植物的葉子大多數是緑色的,因為它們含有葉緑素。葉緑素衹有利用太陽光的能量,才能合成種種物質,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據計算,整個世界的緑色植物每天可以産生約4億噸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與此同時,還能嚮空氣中釋放出近5億噸的氧,為人和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氣。
  總的來說,太陽的壽命還有3億多年。
文學意象 Literary Images
  對於人類來說,光輝的太陽無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態萬千的生命現象,當然也不會孕育出作為智能生物的人類。太陽給人們以光明和溫暖,它帶來了日夜和季節的輪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變化,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能源。
  在人類歷史上,太陽一直是許多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則是宙斯(萬神之王)的兒子。
  希臘太陽神話
  太陽神阿波羅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托(Leto)所生之子。神後赫拉(Hera)由於妒忌宙斯和勒托的相愛,殘酷地迫害勒托,致使她四處流浪。後來總算有一個浮島德羅斯收留了勒托,她在島上艱難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於是赫拉就派巨蟒皮托前去殺害勒托母子,但沒有成功。後來,勒托母子交了好運,赫拉不再與他們為敵,他們又回到衆神行列之中。阿波羅為替母報仇,就用他那百發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給人類帶來無限災難的巨蟒皮托,為民除了害。阿波羅在殺死巨蟒後十分得意,在遇見小愛神厄洛斯(Eros)時譏諷他的小箭沒有威力,於是厄洛斯就用一枝燃着戀愛火焰的箭射中了阿波羅,而用一枝能驅散愛情火花的箭射中了仙女達佛涅(Daphne),要令他們痛苦。達佛涅為了擺脫阿波羅的追求,就讓父親把自己變成了月桂樹,不料阿波羅仍對她癡情不已,這令達佛涅十分感動。而從那以後,阿波羅就把月桂作為飾物,桂冠成了勝利與榮譽的象徵。每天黎明,太陽神阿波羅都會登上太陽金車,拉着繮繩,高舉神鞭,巡視大地,給人類送來光明和溫暖。所以,人們把太陽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徵。
  北歐太陽神話
  豐僥、興旺、愛情、和平之神,美麗的仙國阿爾弗海姆的國王。一說他與巴爾德爾同為光明之神,或稱太陽神。他屬下的小精靈在全世界施言行善。他常騎一隻長着金黃色鬃毛的野豬出外巡視。人人都享受着他恩賜的和平與幸福。他有一把寶劍,光芒四射,能騰雲駕霧。他還有一隻袖珍魔船,必要時可運載所有的神和他們的武器。
  中國太陽神話
  在中國古典詩歌作品中,太陽意象不僅出現的次數多,而且涉及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的太陽崇拜,後來逐漸衍生出皇權、家庭溫暖、時間短促、離情別恨等多種含義。
  後羿射日
  相傳上古時期,夏代有窮國的國王是一個名叫後羿的英俊男子。那後羿不僅長得瀟灑,而且文武雙全,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謀略、武藝無所不精,尤其還射得一手好箭。有窮國在後羿的英明治理下,蒸蒸日上,威震四方。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呈現一派豐盛祥和的景象。
  後羿每天處理完國事後,就帶上心愛的弓箭(聽說此箭乃神靈所賜),到射箭場進行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未間斷。他的箭術已到出神入化、無人能比的地步。
  日子在和平、美滿中一天天過去,有窮國日趨繁榮。就在人們沉浸在幸福、滿足之中時,突然,禍從天降。
  那是仲夏的一天,那天早晨和往日並無不同,可到了日出時候,東方一下子升出來十個太陽。人們看着眼前的一切,目瞪口呆。大傢清楚,天上挂着十個太陽意味着什麽。立時,哭喊着、祈禱聲一片。人們用盡各種辦法祈求上天開恩,收回多出的九顆太陽,但一切無濟於事。一天又一天,田裏的莊稼漸漸枯萎,河裏的水慢慢幹涸,老弱病殘者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後羿看着眼前的一切,心如刀絞,可是無計可施。他愁腸欲斷,焦慮萬分,日漸憔悴。一天,睏倦不已的他剛搭上眼,忽夢見一白鬍老人,老人指點他,將九個箭靶做成太陽形狀,每天對準靶心,練上七七四十九天後,便可射落天上的太陽,並囑咐他,此事不可外揚,衹有到了第五十天才可讓人知道。後羿睜開眼,驚喜不已,立刻動手做箭靶,箭靶做好後,便帶上箭躲到深山裏,沒日沒夜地練起來。到了第五十天,國王要射日的消息傳出後,在死亡綫上掙紮的人們精神頓時振奮起來,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人們唯恐後羿的箭射不落太陽,男女老幼頂着火一般的烈日,用最短的時間,搭起一座數米高的樓臺,並擡來戰鼓,為後羿吶喊助威。後羿在震耳欲聾的鼓聲裏,一步步登上樓臺,在他身後,是無數雙渴求、期盼的眼睛,在他周圍,是痛苦呻吟的土地,在他頭頂,是熾熱、張狂的太陽。他告訴自己衹能成功,不許失敗。儘管知道走的是一條不歸路,但為了救出受苦受難的民衆,他無怨無悔。
  終於到達樓頂了,後羿回首最後一次看了看他的臣民,他的王宮,然後擡起頭,舉起手中的箭,緩緩拉開弓。“嗖”,衹聽一聲巨響,被擊中的太陽應聲墜下,隨即不知去嚮。臺下一片歡呼,吶喊聲、戰鼓聲穿透雲霄。後羿一鼓作氣,連連拉弓,又射落了七顆。還剩最後兩顆了,此時,他已精疲力盡,可他知道,天上衹能留下一顆太陽,如果此時放棄,就意味着前功盡弃。他再一次舉起箭,用盡全身力氣,將第九顆太陽擊落後,便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起來。一切恢復了原樣,而勇敢、可敬的後羿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被射中的九顆太陽,墜落到九個不同的地方。其中的一顆,掉到了黃海邊上,並砸出了一個湖,這個湖後人稱作射陽湖。不久,從射陽湖裏流出一條河,人們把它稱作射陽河。
  《山海經》中關於太陽的神話傳說
  在遙遠的東南海外,有一個羲和國,國中有一個異常美麗的女子叫羲和,她每天都在甘淵中洗太陽太陽在經過夜晚之後就會被污染,經過羲和的洗滌,那被污染了的太陽,在第二天升起的時候仍會皎潔如初。這個羲和,實際上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個太陽,並且讓這十個太陽輪流在空中執勤,把光明與溫暖送到人間。這十個太陽的出發地十分荒涼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棵扶桑樹,樹高三百裏,但它的葉子卻像芥子一般大小。樹下有個深𠔌叫湯𠔌,這是太陽洗浴的地方。它們洗浴完了,就藏在樹枝上擦摩身子。每天由最上邊的那一個騎着鳥兒巡遊天空,其他的便依次上登,準備出發……
太陽的觀測歷史 Observing the sun's history
  人類對太陽的觀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在中國古代的典籍《尚書》中記載了發生在夏代的一次日食。中國古代漢字中用⊙代表太陽,表明中國很早以前就已看到了太陽黑子。《漢書·五行志》中記載了人類最早的黑子記錄:“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公元前400年,希臘人曾經看到過太陽黑子,但在歐洲被遺忘,直到1605年伽利略通過望遠鏡重新發現了它。
  1239年,俄羅斯的編年史中曾提到過日珥,稱其為“火舌”,1842年在一次日食中重新發現了日珥。1843年,Schwabe發現了太陽活動的11年周期,1851年在一次日食中拍攝到了第一張日冕的照片。1859年人們發現了太陽耀斑。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使用三棱鏡將太陽光分解為光譜,發現太陽光是由七種顔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在太陽光中發現了紅外綫。1824年,夫琅禾費發現了太陽光譜中的譜綫,1868年又在太陽光譜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取名為氦(helium,意為太陽神),次年又發現了新的譜綫,認為是另外一種元素,定名為coronium,後證明這衹是普通元素的高電離態譜綫。
  1908年,美國天文學家海耳發現黑子具有很強的磁場。1930年發明了日冕儀,使得隨時觀測日冕成為可能。1938年,漢斯·貝特提出了恆星內部質子-質子鏈反應和碳氮氧循環兩種核反應過程,闡明了太陽的能源機製。
  20世紀70年代以來,空間天文的迅速發展大大促進了太陽的研究。1971年,OSO-7衛星觀測到了日冕物質拋射,1975年Deubner奠定了日震學的基礎。美國的天空實驗室搭載的X射綫望遠鏡觀測了太陽的X射綫輻射。1980年代SMM衛星首次在硬X射綫波段對耀斑進行了成像。1990年,美國發射了尤裏西斯號探測器觀測太陽的極區。其他太陽觀測衛星還有美國1995年發射的SOHO衛星、1998年發射的TRACE衛星、2002年發射的RHESSI衛星、2006年發射的STEREO衛星,日本1991年發射的陽光衛星(Solar-A)、2006年發射的日出衛星(Solar-B)等。
中醫及中國古代哲學概念 Chinese medicine and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
  木、火、土、金、水構成五運;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構成六氣。於是,有了運氣的變化、經絡的劃分、穴位的名稱。太陽在這裏是中醫學及古代運氣學的概念。聶文濤說,不知道病人體內有康復的力量就沒有理解中醫。《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同名專輯 Album
  專輯中文名: 太陽
  歌手: 陳綺貞
  音樂風格: 流行
  發行時間: 2009年1月22日
  地區: 臺灣
  語言: 普通話
  專輯麯目:
  01. 手的預言
  02. 狂戀
  03. 太陽
  04. 魚
  05. 距離
  06. 倔強愛情的勝利
  07. 失敗者的飛翔
  08. 下個星期去英國
  09. 另一種平靜
  10. 煙火
  11. 一首歌,讓你帶回去
  專輯簡介:
  睽違三年 陳綺貞 2009創作專輯
  花的三部麯之二 【太陽
  從不受外界影響,
  她一直用她自己的步伐、
  她自己的姿態,書寫她的生命。
  她用作品同步了生命,
  花的姿態這個主題正是她的思考,
  從來不曾停止夢想也不改初衷,
  她將繼續寧靜嚮前
  陳綺貞的第五張作品,絶對值得您珍藏。
  由兩屆金麯奬得主鐘成虎操刀製作,葛萊美奬得主Bernie Grundman母帶後期處理,采用樂手全live同步錄製,勢必成為2009樂迷熱烈討論的年度大碟。
  這群目前活耀於樂壇的重量級新生代好手再度聚首,專為陳綺貞人生中的第五張創作大碟盡情揮灑。精彩動人。
  陳綺貞本人更負責了七首木吉他、一首手風琴以及兩首鋼琴伴奏。音符簡約聰慧而匠心獨具。
  弦樂部分則遠赴北京錄製,由鐘興民以及李琪兩位資深音樂人操刀編寫及指揮,情感豐沛細膩。
  並由最擅長發掘歌手特質的兩屆金麯奬得主鐘成虎擔綱製作,
  不但讓成熟的作品被賦予完整的生命,同步錄音的配器與歌手演唱力度相輔相成,
  更讓歌手充滿感情的聲音自由伸展、情緒完整並展現最真誠的時刻。
  製作地點橫跨臺灣、洛杉磯、北京 。品質精良、製作用心,堪稱2009流行樂壇巨作。
結構 Structure
  太陽結構圖 太陽衹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裏,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衹是因為它離地球較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它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衹是一個閃爍的光點。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占71.3%、 氦約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陽從中心嚮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大氣。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從內嚮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溫度約是6000℃。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看見太陽內部的結構。但是,天文學家根據物理理論和對太陽表面各種現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陽內部結構和物理狀態的模型。這一模型也已經被對於其他恆星的研究所證實,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構造 Structure
  內部構造
  太陽的內部主要可以分為三層:核心區、輻射區和對流區。
   太陽的核心區域半徑是太陽半徑的1/4,約為整個太陽質量的一半以上。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再通過輻射層和對流層中物質的傳遞,纔得以傳送到達太陽光球的底部,並通過光球嚮外輻射出去。太陽中心區的物質密度非常高。每立方釐米可達160剋。太陽在自身強大重力吸引下,太陽中心區處於高密度、高溫和高壓狀態。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發祥地。 太陽中心區産生的能量的傳遞主要靠輻射形式。太陽中心區之外就是輻射層,輻射層的範圍是從熱核中心區頂部的0.25個太陽半徑嚮外到0.86個太陽半徑,這裏的溫度、密度和壓力都是從內嚮外遞減。從體積來說,輻射層占整個太陽體積的絶大部分。 太陽內部能量嚮外傳播除輻射,還有對流過程。即從太陽0.86個太陽半徑嚮外到達太陽大氣層的底部,這一區間叫對流層。這一層氣體性質變化很大,很不穩定,形成明顯的上下對流運動。這是太陽內部結構的最外層。
  光球
  太陽光球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面,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光球的半徑。光球層位於對流層之外,屬太陽大氣層中的最低層或最裏層。光球的表面是氣態的,其平均密度衹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層的大氣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動,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許多密密麻麻的斑點狀結構,很象一顆顆米粒,稱之為米粒組織。它們極不穩定,一般持續時間僅為5~10分鐘,其溫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溫度高出300~400℃。目前認為這種米粒組織是光球下面氣體的劇烈對流造成的現象。
  光球表面另一種著名的活動現象便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光球層上的巨大氣流旋渦,大多呈現近橢圓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襯下顯得比較暗黑,但實際上它們的溫度高達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現的情況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太陽黑子的變化存在復雜的周期現象,平均活動周期為11.2年。
  色球
   緊貼光球以上的一層大氣稱為色球層,平時不易被觀測到,過去這一區域衹是在日全食時才能被看到。當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輝的一瞬間,人們能發現日輪邊緣上有一層玫瑰紅的絢麗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層厚約8000千米,它的化學組成與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層內的物質密度和壓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離熱源越遠處溫度越低,而太陽大氣的情況卻截然相反,光球頂部接近色球處的溫度差不多是4300℃,到了色球頂部溫度竟高達幾萬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區溫度陡然升至上百萬度。人們對這種反常增溫現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
  在色球上人們還能夠看到許多騰起的火焰,這就是天文上所謂的“日珥”。日珥是迅速變化着的活動現象,一次完整的日珥過程一般為幾十分鐘。同時,日珥的形狀也可說是千姿百態,有的如浮雲煙霧,有的似飛瀑噴泉,有的好似一彎拱橋,也有的酷似團團草叢,真是不勝枚舉。天文學家根據形態變化規模的大小和變化速度的快慢將日珥分成寧靜日珥、活動日珥和爆發日珥三大類。最為壯觀的要屬爆發日珥,本來寧靜或活動的日珥,有時會突然"怒火衝天",把氣體物質拼命往上拋射,然後回轉着返回太陽表面,形成一個環狀,所以又稱環狀日珥。
  日冕
  日冕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中的物質也是等離子體,它的密度比色球層更低,而它的溫度反比色球層高,可達上百萬攝氏度。在日全食時在日面周圍看到放射狀的非常明亮的銀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日冕的範圍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幾個太陽半徑的地方。日冕還會有嚮外膨脹運動,並使得熱電離氣體粒子連續地從太陽嚮外流出而形成太陽風。
太陽活動 Solar activity
  太陽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劇烈的活動。太陽由裏嚮外分別為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其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所産生的能量以輻射方式嚮宇宙空間發射。其中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地球,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太陽表面和大氣層中的活動現象,諸如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噴發(日珥)等,會使太陽風大大增強,造成許多地球物理現象──例如極光增多、大氣電離層和地磁的變化。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增強還會嚴重幹擾地球上無綫電通訊及航天設備的正常工作,使衛星上的精密電子儀器遭受損害,地面通訊網絡、電力控製網絡發生混亂,甚至可能對航天飛機和空間站中宇航員的生命構成威脅。因此,監測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強度,適時作出"空間氣象"預報,越來越顯得重要。
  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 4000年前古時候祖先肉眼都看到了像3條腿的烏鴉的黑子通過一般的光學望遠鏡觀測太陽,觀測到的是光球層的活動。在光球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黑色斑點,它們叫做“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態等,每天都不同。太陽黑子是光球層物質劇烈運動而形成的局部強磁場區域,也是光球層活動的重要標志。長期觀測太陽黑子就會發現,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時甚至幾天,幾十天日面上都沒有黑子。天文學家們早就註意到,太陽黑子從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約相隔11年。也就是說,太陽黑子有平均11的活動周期,這也是整個太陽的活動周期。天文學家把太陽黑子最多的年份稱之為“太陽活動高峰年”,把太陽黑子最少的年份稱之為“太陽活動低峰年”。
  太陽耀斑
  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一般認為發生在色球層中,所以也叫“色球爆發”。其主要觀測特徵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現迅速發展的亮斑閃耀,其壽命僅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較慢。特別是在太陽活動峰年,耀斑出現頻繁且強度變強。
  爆發時的太陽耀斑 別看它衹是一個亮點,一旦出現,簡直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大爆發。這一增亮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萬至100萬次強火山爆發的總能量,或相當於上百億枚百噸級氫彈的爆炸;而一次較大的耀斑爆發,在一二十分鐘內可釋放10的25次幂焦耳的巨大能量。
  除了日面局部突然增亮的現象外,耀斑更主要表現在從射電波段直到X射綫的輻射通量的突然增強;耀斑所發射的輻射種類繁多,除可見光外,有紫外綫、X射綫和伽瑪射綫,有紅外綫和射電輻射,還有衝擊波和高能粒子流,甚至有能量特高的宇宙射綫。
  耀斑對地球空間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太陽色球層中一聲爆炸,地球大氣層即刻出現繚繞餘音。耀斑爆發時,發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達地球軌道附近時,將會嚴重危及宇宙飛行器內的宇航員和儀器的安全。當耀斑輻射來到地球附近時,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碰撞,破壞電離層,使它失去反射無綫電電波的功能。無綫電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電視臺、電臺廣播,會受到幹擾甚至中斷。耀斑發射的高能帶電粒子流與地球高層大氣作用,産生極光,並幹擾地球磁場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對氣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正因為如此,人們對耀斑爆發的探測和預報的關切程度與日俱增,正在努力揭開耀斑的奧秘。
  光斑(譜斑)
  太陽光球層上比周圍更明亮的斑狀組織。用天文望遠鏡對它觀測時,常常可以發現:在光球層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這種明暗斑點是由於這裏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較深暗的斑點叫做“太陽黑子”,比較明亮的斑點叫做“光斑”。光斑常在太陽表面的邊緣“表演”,卻很少在太陽表面的中心區露面。因為太陽表面中心區的輻射屬於光球層的較深氣層,而邊緣的光主要來源光球層較高部位,所以,光斑比太陽表面高些,可以算得上是光球層上的“高原”。
  光斑也是太陽上一種強烈風暴,天文學家把它戲稱為“高原風暴”。不過,與烏雲翻滾,大雨滂沱,狂風捲地百草折的地面風暴相比,“高原風暴”的性格要溫和得多。光斑的亮度衹比寧靜光球層略強一些,一般衹大10%;溫度比寧靜光球層高300℃。許多光斑與太陽黑子還結下不解之緣,常常環繞在太陽黑子周圍“表演”。少部分光斑與太陽黑子無關,活躍在70°高緯區域,面積比較小,光斑平均壽命約為15天,較大的光斑壽命可達三個月。
  光斑不僅出現在光球層上,色球層上也有它活動的場所。當它在色球層上“表演”時,活動的位置與在光球層上露面時大致吻合。不過,出現在色球層上的不叫“光斑”,而叫“譜斑”。實際上,光斑與譜斑是同一個整體,衹是因為它們的“住所”高度不同而已,這就好比是一幢樓房,光斑住在樓下,譜斑住在樓上。
  米粒組織
   米粒組織是太陽光球層上的一種日面結構。呈多角形小顆粒形狀,得用天文望遠鏡才能觀測到。米粒組織的溫度比米粒間區域的溫度約高300℃,因此,顯得比較明亮易見。雖說它們是小顆粒,實際的直徑也有1000公裏~2000公裏。
  明亮的米粒組織很可能是從對流層上升到光球的熱氣團,不隨時間變化且均勻分佈,且呈現激烈的起伏運動。米粒組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時,很快就會變冷,並馬上沿着上升熱氣流之間的空隙處下降;壽命也非常短暫,來去匆匆,從産生到消失,幾乎比地球大氣層中的雲消煙散還要快,平均壽命衹有幾分鐘,此外,近年來發現的超米粒組織,其尺度達3萬公裏左右,壽命約為20小時。
  有趣的是,在老的米粒組織消逝的同時,新的米粒組織又在原來位置上很快地出現,這種連續現象就像我們日常所見到的沸騰米粥上不斷地上下翻騰的熱氣泡。
生命周期 Life Cycle
  恆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們從誕生、成長到衰老,最終走嚮死亡。它們大小不同,色彩各異,演化的歷程也不盡相同。恆星與生命的聯繫不僅表現在它提供了光和熱。實際上構成行星和生命物質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恆星生命結束時發生的爆發過程中創造出來的。
  目前太陽所處的主序星階段,通過對恆星演化及宇宙年代學模型的計算機模擬,已經歷了大約45.7億年。據研究,45.9億年前一團氫分子云的迅速坍縮形成了一顆第三代第一星族的金牛T星,即太陽。這顆新生的恆星沿着距銀河係中心約27,000光年的近乎圓形軌道運行。
  太陽在其主序星階段已經到了中年期,在這個階段它核心內部發生的恆星核合成反應將氫聚變為氦。在太陽的核心,每秒能將超過400萬噸物質轉化為能量,生成中微子和太陽幅射。以這個速度,太陽至今已經將大約1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轉化成了能量。太陽作為主序星的時間大約持續100億年。
  太陽的質量不足以爆發為超新星。在50~60億年後,太陽將轉變成紅巨星,當其核心的氫耗盡導致核心收縮及溫度升高時,太陽外層將會膨脹。當其核心溫度升高到 100,000,000 K時,將發生氦的聚變而産生碳,從而進入漸近巨星分支。
  地球的最終命運還不清楚。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其半徑可超過1天文單位,超出地球目前的軌道,是當前太陽半徑的260倍。然而,屆時作為漸近巨星分支恆星,太陽將會由於恆星風而失去當前質量的約30%,因而行星軌道將會外推。僅就此而言,地球也許會幸免被太陽吞噬。然而,新的研究認為地球還是會因為潮汐作用的影響而被太陽吞掉。即使地球能逃脫被太陽熔融的命運,地球上的水將被蒸發而大氣層也會散逸。實際上,即使太陽還是主序星時,它也會逐步變得更亮,表面溫度緩慢上升。太陽溫度的上升將在9億年後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造成目前我們所知的生命無法生存。其後再過10億年,地球表面的水將完全消失。
  紅巨星階段之後,由熱産生的強烈脈動會拋掉太陽的外殼,形成行星狀星雲。失去外殼後剩下的衹有極為熾熱的恆星核,它將會成為白矮星,在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冷卻和暗淡下去。這就是中低質量恆星的典型演化過程[4]。
太陽能量 Solar energy
  作為一顆恆星太陽,其總體外觀性質是,光度為383億億億瓦,絶對星等為4.8。是一顆黃色G2型矮星,有效溫度等於開氏5800度。太陽與在軌道上繞它公轉的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單位)。按質量計,它的物質構成是71%的氫、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陽圓面在天空的角直徑為32角分,與從地球所見的月球的角直徑很接近,是一個奇妙的巧合(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而離我們的距離恰是地月距離的400倍),使日食看起來特別壯觀。由於太陽比其他恆星離我們近得多,其視星等達到-26.8,成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體。太陽每25.4天自轉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緯度自轉得快),每2億年繞銀河係中心公轉一周。太陽因自轉而呈輕微扁平狀,與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當於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6km(地球這一差值為21km,月球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異雖然很小,但測量這一扁平性卻很重要,因為任何稍大一點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將改變太陽引力對水星軌道的影響,而使根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對廣義相對論所做的檢驗成為不可信。
  太陽
  太陽風是一種連續存在,來自太陽並以200-800km/s的速度運動的等離子體流。這種物質雖然與地球上的空氣不同,不是由氣體的分子組成,而是由更簡單的比原子還小一個層次的基本粒子——質子和電子等組成,但它們流動時所産生的效應與空氣流動十分相似,所以稱它為太陽風。當然,太陽風的密度與地球上的風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況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際空間中,每立方釐米有幾個到幾十個粒子。而地球上風的密度則為每立方釐米有2687億億個分子。太陽風雖然十分稀薄,但它颳起來的猛烈勁,卻遠遠勝過地球上的風。在地球上,12級臺風的風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陽風的風速,在地球附近卻經常保持在每秒350~ 450千米,是地球風速的上萬倍,最猛烈時可達每秒800千米以上。太陽風從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嚮空間持續拋射出來的物質粒子流。這種粒子流是從冕洞中噴射出來的,其主要成分是氫粒子和氦粒子。太陽風有兩種:一種持續不斷地輻射出來,速度較小,粒子含量也較少,被稱為“持續太陽風”;另一種是在太陽活動時輻射出來,速度較大,粒子含量也較多,這種太陽風被稱為“擾動太陽風”。擾動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很大,當它抵達地球時,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與強烈的極光,同時也産生電離層騷擾。太陽風的存在,給我們研究太陽以及太陽與地球的關係提供了方便。
  太陽
  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以外,太陽能是一切能量的總源泉。
  到達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能量稱為天文太陽輻射量。在地球位於日地平均距離處時,地球大氣上界垂直於太陽光綫的單位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受到的太陽輻射的全譜總能量,稱為太陽常數。太陽常數的常用單位為瓦/米2。因觀測方法和技術不同,得到的太陽常數值不同。世界氣象組織 (WMO)1981年公佈的太陽常數值是1368瓦/米2。如果將太陽常數乘上以日地平均距離作半徑的球面面積,這就得到太陽在每分鐘發出的總能量,這個能量約為每分鐘2.273×10^28焦。(太陽每秒輻射到太空的熱量相當於一億億噸煤炭完全燃燒産生熱量的總和,相當於一個具有5200萬億億馬力的發動機的功率。太陽表面每平方米面積就相當於一個85000馬力的動力站。)而地球上僅接收到這些能量的22億分之一。太陽每年送給地球的能量相當於100億億度電的能量。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無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光譜的99%以上在波長 0.15~4.0微米之間。大約50%的太陽輻射能量在可見光譜區(波長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譜區(波長<0.4微米),43%在紅外光譜區(波長>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長 0.475微米處。由於太陽輻射波長較地面和大氣輻射波長(約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稱地面和大氣輻射為長波輻射。太陽活動和日地距離的變化等會引起地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嚮地球傳送着光和熱,有了太陽光,地球上的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植物的葉子大多數是緑色的,因為它們含有葉緑素。葉緑素衹有利用太陽光的能量,才能合成種種物質,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據計算,整個世界的緑色植物每天可以産生約4億噸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與此同時,還能嚮空氣中釋放出近5億噸的氧,為人和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氣。
天文百科 Encyclopedia of Astronomy
  太陽是一顆能發光發熱的天體,這樣的天體叫做恆星。太陽是天空中千千萬萬顆恆星中的普通一員,衹不過因為它距離地球比其它恆星都近得多,所以我們看起來它又大又亮。
  太陽距離地球大約是1.5億千米。半人馬座比鄰星是除太陽之外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它到地球的距離是40萬億多千米。太陽的直徑大約為140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達2000億億億噸,是地球質量的33萬多倍。
  太陽表面的溫度高達5500°C。太陽中心的溫度起碼在1500萬攝氏度以上。煉鋼爐裏的溫僅僅2000多攝氏度,電弧爐可達5000攝氏度,還趕不上太陽表面的溫度呢!熔點多高的物質在這麽高的溫度下早就化為氣體了。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星球。
  天文學家根據太陽大氣不同深度的不同性質和特徵,把它從裏到外分為幾個層次。中心部分稱為日核,它的半徑大約0.25個太陽半徑。太陽的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在這裏,而且太陽的光和熱也都是從這裏産生的。理論研究表明,它是在氫原子核聚變為氦原子核的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因此日核也叫做“核反應區”。
  日核外面的一層是輻射區,核聚變反應釋放出的能量靠這一層嚮外傳播。輻射區外面是對流層,對流層外面是光球。光球就是我們平時所看見的明亮的太陽圓面。光球之外是我們平時看不見的美麗的色球層。色球層的外面,還有很厚的但較稀薄的一層太陽大氣叫日冕,平時也看不見,衹有等日全食時或者用特製的儀器才能看見。
  太陽看起來很平靜,而實際上那裏的活動豐富多彩,最主要的有黑子、日珥、耀斑等幾種。太陽黑子出現在太陽光球。黑子實際並不黑,由於它比周圍溫度低一些而顯得黑了。日珥發生在色球層。色球層像是“火的海洋”,日珥是從火海中竄起來很高的綽約多姿、變化萬千的火柱,十分美麗壯觀。耀斑發生在日冕的低層,來勢兇猛,在短短一二十分鐘內可釋放出來相當於地球上十萬至百萬次強火山爆發的能量。對地球上的遠程通訊有強烈幹擾。
  太陽的各種活動現象,有一個11年的強弱變化周期。這些活動現象是怎樣發生的?11年的變化周期又是怎樣形成的?這些都是天文學家們尚未解開的謎。
百科大全: 穴 Wikipedia Encyclopedia: Point
  太陽[穴]
  經外穴。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嚮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taiyang
  太陽
  Sun
    太陽係的中心天體,太陽係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體都圍繞它運動。在天文學中常以符號⊙表示。它是銀河係中一顆普通恆星。位於距銀心約10千秒差距的旋臂內,銀道面以北約 8秒差距處。它一方面和旋臂中的恆星一起繞銀心運動,另一方面又相對於它周圍的恆星所規定的本地靜止標準(銀經56°,銀緯+23°)作每秒19.7公裏的本動。在太陽中心區的氫核聚變産生的能量,主要以輻射形式穩定地嚮空間發射。由於能量的産生和發射基本上已達到平衡,所以,目前就整體而言,它處於穩定平衡狀態。
    基本數據 研究太陽係天體特別是小行星愛神星的運動,和地球對於在它附近的天體的攝動,可以測定日地距離、太陽半徑,求得太陽對地月係的質量比,從而求得它的質量。通過對太陽的光譜分析可以得知太陽的化學成分。太陽大氣中氫和氦占絶大部分,其他是一些較重元素,按質量計,氫約占71%,氦約占27%,其他元素占 2%。通過光度測量可以求出太陽的總輻射能和有效溫度。利用這些觀測數據和地球上已經證實的物理規律,如氫核聚變的反應率、物質傳播輻射的機製等,我們就可以推測出太陽內部的結構。下表中是目前所知的太陽基本數據,圖1太陽剖面示意圖是太陽剖面示意圖。
     太陽基本數據
    大氣層 太陽是我們唯一能觀測到表面細節的恆星。我們直接觀測到的是太陽的大氣層,它從裏嚮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雖然就總體而言,太陽是一個穩定、平衡、發光的氣體球,但它的大氣層卻處於局部的激烈運動之中。最明顯的例子是標志太陽活動區的生長和衰變的黑子群的出沒,H□單色像(見太陽單色像)中觀測到的日珥的變化,耀斑的爆發等等。正是由於這些激烈的運動,太陽的表面結構必然是不均勻的。此外,我們還看到不斷運動和變化着的米粒組織、譜斑、色球網絡、針狀物(日芒)、噴焰、衝浪等。太陽周圍的空間也充滿從太陽中噴射出來的劇烈運動着的氣體和磁場,其影響範圍一直延伸到太陽係的邊緣。因此,我們現在對太陽的理解就和二十世紀初期的理解──太陽衹是一個具有明晰邊緣的發出光和熱的氣體球,很不相同了。
    輻射 占太陽輻射總能量 99.9% 的輻射都集中在0.2~10.0微米波段內,這一部分輻射是穩定的(見太陽常數)。但是從紫外綫到γ射綫波段和從紅外綫到米波射電波段的輻射,就其總能量來說,雖衹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它們的變化幅度卻是很大而且極不穩定的。這些波段的輻射主要來自太陽光球以上的色球直到日冕中密度極為稀薄的等離子體中。這些波段經常産生各種類型的爆發,表明上述區域存在激烈的物質運動(見太陽射電、太陽軟X射綫爆發、太陽γ射綫爆發)。圖2太陽電磁輻射(不包括射電)的頻譜是太陽電磁輻射(不包括射電)的頻譜。
    太陽還把大量物質粒子射入空間,這些粒子必須具有大於逃離太陽表面所需的動能。這種動能是在太陽表面或上層通過種種加熱、加速機製獲得的,是在這些層次中由於電磁力和運動的耦合造成的。太陽就是通過這些穩定的輻射和爆發,通過穩定的太陽風和爆發性的粒子流以及和它們聯繫在一起的磁場,影響着地球,造成各種地球物理現象和氣候的變異,從而影響到人類的日常生活和探空事業(見日地關係)。
    內部結構 造成太陽輻射和活動的動力來自太陽內部。太陽中心的氣體必然承受整個太陽的自引力所造成的壓力。由於太陽質量很大,中心壓強極高,處於太陽中心的氣體必然具有極高的溫度(1.5×10□K左右)。在這裏,富含氫元素的太陽氣體通過質子-質子反應和碳氮循環把質子聚變為□ 粒子,從而釋放
英文解釋
  1. n.:  the Lamp of Phoebus,  any of the dark patches that sometimes appear on the sun's surface, causing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and interfering with radio communications (,  sunspot,  the star around which the earth orbits and from which it receives lightand warmth,  Taiyang,  sol,  the sun,  the car of the sun,  the great luminary,  apollo,  eye of day,  sunning,  Sun,  globe
  2. v.:  rise
  3. adj.:  westering
  4. vt.:  parch
法文解釋
  1. n.  soleil
近義詞
日昃, , 隙日
日斑
太陽
太陽
太陽
太陽社區, 太陽社區居委會, 太陽居委會
相關詞
自然天文宇宙奇觀天文百科地理金字塔月亮
阿茲特剋百科大全天文學太陽天體物理學漢字字典百度字典
科學林學攝影自然現象光學大氣現象磁場物理
內行星鳥類歷史電影佛教百科更多結果...
包含詞
太陽島太陽鄉太陽鎮太陽係太陽能
太陽穴太陽鏡太陽燈太陽光曬太陽
太陽帽太陽爐太陽神太陽日太陽時
太陽年太陽裙太陽魚太陽鐘太陽舞
太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