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的碑石位太武山頂,這四字是金門軍民精神象徵,碑石下有中興亭及太武亭,嶺東有蔣緯國提款之「梅園」,植梅百株藉以增色。碑石高約4丈、寬約2丈。是1953年先“總統”蔣公巡視金門時所提頒,取意惕勵全體同胞記取歷史教訓。開創中興復國的契機。 【海印寺】 在太武山兩最高峰間凹地,原名為太武岩寺,始建於宋度宗鹹淳年間,是一創建達八百多年的古剎,經過幾次重修,於1958年「八二三炮戰」時遭炮火毀壞,1960年由國軍重建至今。 搭車資料: 可至山外車站,搭27路往金剛寺或藍1路往金城公車前往,在太武公墓站下車,往玉章路步行登山約三十分鐘即達,班車間隔約三十分鐘。 也可至金城車站,搭藍1路往山外公車前往,在太武公墓站下車,往玉章路步行登山約三十分鐘即達,班車間隔約三十分鐘。 |
|
又名仙山、北太武山,在金門島中部,為島上最高山。面積約4平方公裏,海拔247米。有海印寺、成功洞、太武岩、蘸月池、眠雲石、一覽亭和地下劇場等景緻。
山巔的海印寺又名太武岩寺,始建於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1960年重修。寺周岩石峻拔,林木蔥鬱。寺院建築精巧美麗,右側有一石門,上題“海山第一”四字,寺後有首任住持美發上人坐化之處。寺內原祀樂山通遠仙翁,現供奉如來佛、觀音菩薩和十八羅漢,為當地佛教勝地,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日,人潮如涌。
成功洞為山頂的天然岩洞,深約30米,高4米,寬6米,洞內有石桌、石椅。相傳鄭成功經營金門基地時,常在此觀兵書,或與幕僚下棋,因此又稱“明延平郡王觀兵弈棋處”。
毋忘在莒的碑石位太武山頂,這四字是金門軍民精神象徵,碑石下有中興亭及太武亭,嶺東有蔣緯國提款之「梅園」,植梅百株藉以增色。
碑石高約4丈、寬約2丈。是民國41年先總統 蔣公巡視金門時所提頒,取意惕勵全體同胞記取歷史教訓。開創中興復國的契機。
海印寺在太武山兩最高峰間凹地,原名為太武岩寺,始建於宋度宗鹹淳年間,是一創建達八百多年的古剎,經過幾次重修,於民國47年「八二三炮戰」時遭炮火毀壞,民國49年由國軍重建至今。
位於山腹的地下劇場名擎天廳,1962年開始建造,長50米,寬18米,高11米,內設電影院,可容千餘人。
登一覽亭可憑眺大陸風光。有盤山公路直達山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