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 漢朝 : 夢幻三界 : 皇室中樞機構 : 臺灣霹靂布袋戲 > 太尉
目錄
No. 1
  中國秦漢時中央掌軍事的最高官員,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並為“三公”。後逐漸成為虛銜或加官。太尉之名最早見於《呂氏春秋》。西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後不再設置 。西漢早期 ,設太尉官多半和軍事有關,故帶有虛位性質,不同於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職。武帝時以貴戚為太尉,一變過去由力戰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慣例,而又和丞相同等,這也和西漢早期有所差別。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將大司馬改為太尉。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別開府 ,置僚佐。後曹操撤銷三公製,自任丞相。曹丕時期曾短暫恢復,後又撤銷。自隋撤銷府與僚佐,便漸次演化成優寵宰相、親王、使相的加官、贈官。元不常置。明廢。
  三國時的著名謀士賈詡為太尉
  東漢末年,名士楊修之父——楊彪也曾任太尉
  東漢時期,楊賜也任太尉
  魏國曹睿即位時,拜華歆為太尉
中國歷史
  中國秦漢時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員,後逐漸成為虛銜或加官。太尉之名最早見於《33018.htm>呂氏春秋》。西17163.htm>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後不再設置 。西漢早期 ,設太尉官多半和軍事有關,故帶有虛位性質,不同於27636.htm>丞相、57317.htm>御史大夫等官職。武帝時以貴戚為太尉,一變過去由力戰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慣例,而又和丞相同等,這也和西漢早期有所差別。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將49180.htm>大司馬改為太尉。東漢太尉實為丞相,與西漢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實異。魏晉以後,太尉作為三公之一 ,位居極品而實權甚少 。開始依然開府 ,置僚佐,自隋撤銷府與僚佐,便漸次演化成優寵宰相、59585.htm>親王、使相的加官、贈官。元不常置。明廢。同大司馬。曹丕即位後任賈詡為太尉
百科辭典
  taiwei
  太尉
    秦漢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員,後逐漸成為虛銜或加官。太尉之名最早見於《呂氏春秋》。漢王二年(前205),盧綰為太尉,後廢除。十一年,又以周勃為太尉,以後廢置無常。惠帝、呂後時周勃仍為太尉,文帝時以灌嬰代之,不久即罷去。景帝時周亞夫曾居此職,四年而罷。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又置,次年罷去,後不再設置。西漢早期,設太尉官多半和軍事有關。漢高祖劉邦為伐陳□而以周勃為太尉,漢景帝劉啓為平吳楚七國之亂而命周亞夫為太尉。故太尉帶有虛位性質,不同於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職。武帝時以貴戚田□為太尉,一變過去由周勃、灌嬰等力戰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慣例,而又和丞相同等,這也和西漢早期有所差別。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將大司馬改為太尉。東漢太尉實為丞相,與西漢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實異。魏晉以後,太尉作為三公之一,位居極品而實權甚少。開始依然開府,置僚佐,自隋撤銷府與僚佐,便漸次演化成優寵宰相、親王、使相的加官、贈官。元不常置。明廢。
     (吳榮曾)
    
英文解釋
  1. :  Qiu
近義詞
太尉
太尉
相關詞
歷史人物名人三國漢朝人企業傢相國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