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山西 >太原 >太原市區 > 太原理工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太原理工大學投訴電話太原旅遊投訴電話:0351-4070511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太原理工大學坐落在山西省會太原市,位於美麗的汾河西畔,分北、中、南、西四個校區,占地1536畝,建築面積71.4萬平方米。
  太原理工大學是目前山西省規模最大,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文、經、管協調發展的理工科大學。1997年11月通過了國傢“211工程”主管部門預審,1998年在國傢紀委正式立項,是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百所高校之一。
  太原理工大學現設19個學院,34個係,49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點14個、碩士點41個,有工程碩士授予權;有8個校直屬研究所,6個公共服務中心,國傢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傢級重點學科2個,13個省重點學科,2個省中試基地,2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的專業設置與地方各行業經濟緊密結合,工科專業幾乎覆蓋了能源重化工基地所有的工業領域。太原理工大學現有教職工4046餘人,專職教師1600餘名,其中教授、副教授796餘名,講師816餘名。59名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學校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教師隊伍中,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7名,山西省科技功臣6名,省級優秀專傢10名,100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工學博士、校長謝剋昌教授是國內外知名的煤化工專傢、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全日製在校本專科生17000餘名,博士生、碩士生1600餘名。
  太原理工大學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突出本科教育,加強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高度重視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德育及團學工作,多次獲得國傢和省部級榮譽稱號。學校大力發展科研産業,近年來,共承擔包括國傢863重大關鍵技術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1600餘項,其中獲省部級以上奬勵400餘項,國傢級奬勵34項。
  太原理工大學圖書館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藏書187萬册,中外期刊5000餘種。學校編輯出版並嚮國內外發行的主要報刊有《太原理工大學報》、《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煤炭轉化》、《係統辨證學學報》、《高等工程教育》、《社會科學學報》、《山西煤炭》、《煤炭高教研究》等。太原理工大學加強對外交流,與美、日、英、俄等十幾個國傢的數十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關係,與臺灣、香港及內地的近百所兄弟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太原理工大學正秉承“求實、創新”的校訓,重塑精神,砥礪意志,努力把一所實力更強、水平更高、效益更好的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的大學帶入二十一世紀。
學校簡介
  太原理工大學校門太原理工大學前身是創立於1902年的國立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是我國最早成立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1997年由原太原工業大學與山西礦業學院合併而成。經過百餘年的傳承與發展,學校業已建設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文、管、經、法、體、美、軍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府,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也是國傢中部地區重點建設的五所高校之一。2003年在全國本科教學工作評估中被教育部評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單位”,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7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奬狀”。
辦學理念
  一個世紀以來,太原理工大學始終致力於培養“思考人類、適應時代、服務社會”的高素質人才,堅持“以人為本,文體為舟,承載德智,全面發展”和“求實創新、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和傳統,已為國傢和社會培養了10萬餘名棟梁之材。
專業設置
  學校堅持以本科教育為本,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面嚮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製在校本科生20000餘名,博士、碩士生近5000名。學校設有62個本科專業,78個碩士點,25個博士點,5個博士後流動站,20個工程領域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山西省重點實驗室,7個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傢重點學科,9個山西省重點學科。
  師資力量校園景色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1800餘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00餘名,博士生導師70餘名。現任校長謝剋昌教授,是我國煤化工領域首位中國工程學院院士,並有教育部工程技術部學部委員1名,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7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省級優秀專傢10名,省級教學名師11名,100餘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近100名國內外著名學者被聘為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教授。
  為激勵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學校實行了雙學位和輔修、選拔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碩博連讀制度,逐步建立起了多層次、多規格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能力、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學校還是北京軍區在山西省的第一個後備軍官選拔培訓試點高校。
研究發展
  學校大力推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積極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學校連續兩次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並承擔了國傢高新技術發展計劃項目、國傢科技攻關項目、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等國傢級各類項目296項,獲得國傢和省部級科研奬322項,教學成果奬94項。科研開發的成果産出和轉化帶動了校辦高科技産業的蓬勃發展,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高校唯一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學校不斷加快産學研一體化進程,大大增強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能力,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為區域與行業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持。
  學校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實施全方位素質教育。學生科技活動開展踴躍、體育活動異彩紛呈,校園文化活動推陳出新,成績斐然。校女子籃球隊曾獲得CUBA全國亞軍,校男子籃球隊連續八次獲得CUBA西北賽區冠軍,被譽為“西北王”。2003、2004年先後被團省委授予“十佳青年示範群體”和“山西五四青年奬”。學校女籃、女排、男足、田徑、武術等運動隊也多次進入全國大型比賽的决賽,並取得了驕人戰績。
  隨着學校在國內外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太原理工大學已與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德國、法國、印度、挪威等十幾個國傢的30餘所大學建立了良好關係,還與臺灣、香港及內地數十所著名高校在人才培養、科研項目等方面開展了密切合作。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九。
歷史沿革
  1995年太原工業大學、山西礦業學院合併組建太原理工大學
  一、太原工業大學
  1901年山西中西大學堂創建
  1902年山西中西大學堂更名山西大學堂
  1912年山西大學堂更名山西大學校
  1914年山西省工業專門學校並入山西大學校
  1918年山西大學校更名國立山西大學
  1931年國立山西大學更名山西大學
  1937年山西大學停止招生
  1939年山西大學復校
  1949年中國大學(理學院)並入山西大學
  1951年銘賢學院(機械係和紡織係)並入國立山西大學
  1953年山西大學(工科)改建太原工學院
  1962年山西化工學院並入太原工學院
  1958年太原工學院(化工係)改建山西化工學院
  1962年山西水利學院並入太原工學院
  1956年山西省水土保持學校創建
  1956年太原水利學校創建
  1957年山西省水土保持學校、太原水利學校合併組建山西省太原水利學校
  1959年山西省太原水利學校升格太原水利專科學校
  1960年太原水利專科學校升格山西省水利學院
  1981年山西煤炭化學工業大學並入太原工學院
  1978年山西煤炭化學工業大學創建
  1984年太原工學院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
  1989年太原工業大學(煤化分校)並入太原工業大學
  二、山西礦業學院
  1959年大同礦業學院(部分)改建為大同煤炭專科學校
  1950年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創建
  1958年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升格為大同礦業學院
  1958年山西礦業學院創建
  1959年大同礦業學院並入山西礦業學院
  1960年大同煤炭專科學校並入山西礦業學院
  1961年山西煤炭幹部管理學校並入山西礦業學院
  三、山西紡織工業學校
  2000年山西紡織工業學校並入太原理工大學
  1958年山西省紡織學校創建
  1958年山西省輕工業學校創建
  1960年山西省紡織學校並入山西省輕工業學校
  1964年山西省輕工業學校升格為山西省輕工業師範學院
  1966年山西省輕工業師範學院更名為山西省輕工業學院
  1970年山西省輕工業學院撤銷
  1972年山西省輕工業學校復校
  1978年太原工學院(輕工專科班)創建(合署)
  1979年山西省輕工業學校更名山西紡織工業學校
  1979年太原工學院(輕工專科班)更名太原工學院(紡織專科班)
  四、山西電力學校
  1978年山西省電力學校開辦太原工學院電力大專班
  1981年太原工學院(電力大專班)改建為太原工學院(電力分院) 四年製本科
  1984年隨太原工學院更名改為太原工業大學電力分校
  1987年經過原國傢教委批準調整為太原電力專科學校
國傢重點學科
  1 081702 化學工藝學科
  2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化學工藝學科簡介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藝學科是國傢重點學科,教育部長江學者崗位設置單位,其核心是煤科學與技術教育部和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組建於1985年,是山西省首批批準的省級重點實驗室, 1997 年正式批準對外開放,2003 年批準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倪維鬥,為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剋昌教授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現有教授 13 人,其中博導6人,副教授 7 人, 講師 3 人,工程技術人員 6 人,學術隊伍平均年齡41歲,具有博士學位成員65%以上;實驗室也是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和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以及化學工藝、工業催化碩士點和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的主要依托和核心。
  化學工藝學科主要和特色的研究方向是:煤科學基礎、氣體淨化吸附工程、一碳化學與化工、等離子體反應技術和新催化材料。在煤的顯微組分結構及熱解、氣化特性規律,煤的氣化動力學、煤基合成氣轉化,煤層氣有效利用,新型煤轉化催化材料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係列成果。 實驗室占地面積約6800平方米(其中試驗基地2000平方米),擁有XRD、Py-FTIR、TG/DTA 、GC/MS、LC/MS 、UV/Vis 、 離子色譜、元素分析儀、壓汞分析儀、表面吸附儀、電子萬能試驗機、粒度分析儀、偏光顯微鏡、等現代測試分析儀器 20 餘臺以及大型計算工作站,儀器設備總值近 3000 餘萬元。實驗室目前承擔國傢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預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西部重大計劃重點項目、國傢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攻關項目等 60 餘項,總經費近3000萬元。
  作為國內高校中唯一以煤科學與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學科,從1989年起主辦全國性中文核心期刊《煤炭轉化》,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為國內外多傢文摘和索引收錄。學科始終保持研究方向和水平處於國際前沿,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建有廣泛的學術聯繫和交流,J. M. McCarty ( 美國 SRIINT 大學 )R.Kandiyoti( 英國 Imperial College 大學 ),W.P.Pan( 美國 W KU 大學 ),K.H.VanHeek( 德國 DMT 大學 ) 等國際知名學者擔任實驗室兼職教授。學科以夯實基礎、培養人才、研究開發、重在應用為宗旨,倡導敬業、求實、協作、創新的精神,熱烈歡迎各界同仁到我室合作研究
  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簡介
  材料加工工程是材料科學與工程三個二級學科之一,是研究納米材料加工、材料表面改性、傳統材料加工新技術及新材料等的應用技術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納米復合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加工。本研究方向以“電緻發光材料及其産品,納米抗菌功能材料的製備、抗菌機理,納米碳功能材料和納米晶塊體材料的製備與性能”為主要研究內容,從材料的製備、結構表徵、性能測試着手,解决材料中的物理化學問題,探討各種材料的製備和功能機理,實現材料的功能化,進而使材料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2、等離子表面冶金新技術。本研究方向以“鋼鐵材料等離子表面冶金及性能,鈦合金表面改性及性能和薄膜製備及性能等”為主要研究內容,利用當今先進的真空等離子合金化及離子束增強沉積等表面改性技術,在金屬表面製備擴散層及薄膜改性層。研究表面改性層的組織結構及其性能,包括摩擦學性能、薄膜/基體結合強度、高溫氧化性能、電化學性能等,瞭解不同金屬材料適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適用條件,探索金屬材料改性層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的相關聯繫。
  3、高強度輕合金製備與加工。本研究方向以“高品質鎂鋁合金的産業化、高強度鎂合金、耐高溫鈦鋁基合金、納米晶高強度輕合金及其復合材料”為主要研究內容,在輕質高強度合金製備及加工方面進行理論分析及産業化的研究;采用等通道彎角擠壓新技術,結合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分析技術開展對納米晶高強度輕合金及其復合材料的製備、加工、結構分析、形成機理及性能測試方面的研究,獲得性能優異的納米晶輕合金及其復合材料;通過對TiAl基合金的滲硅處理, 獲得優異的抗高溫循環氧化性能。
  材料加工工程學科於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批準為國傢重點學科,2003年獲準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置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本學科現有教授21人,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人。現已培養博士研究生12人,碩士研究生170人。正在攻讀博士研究生54人,碩士研究生157人。目前本學科承擔有國傢“973”計劃項目1項、國傢“863”專項子課題1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項,國傢傑出青年基金1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0項和省部級項目共計40餘項,科研經費2500萬元。五年來,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奬5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奬3項。共發表論文70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引用300餘篇次,出版專著14部,申請和授權中、日、韓等多國專利100餘項。
  作為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納米碳功能材料、光電材料、納米復合功能材料和材料界面結構計算模擬等科研工作。先後承擔有國傢“973”計劃項目、國傢重大基礎研究計劃納米專項、國傢傑出青年基金、國傢自然科學基金中日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等國際、國傢和省部級以上課題17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重大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和被他人引用200餘篇次;申請和授權多國專利100餘項;著書5部;獲山西省科技進步奬、山西省教育廳科技進步奬等8項。2004年,入選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支持計劃,2005年,他所領導的科研團隊獲山西省優秀創新團隊。
現任校領導
  --------------------------------------------------------------------------------
  校 長:謝剋昌
  黨委書記:姚芝樓
  常務副校長:馬福昌
  黨委副書記:安川金
  副 校 長:侯晉川,郭敏泰,郝建功,路振光,許並社,鬍柏彥,呂 明
  紀委書記:王秀珍
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是理工大學直屬學院,位於晉中市榆次區迎賓街 113 號,占地 10 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 10 萬平方米。
  學院現有教師 200餘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60 名。學院現有 “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 、 “ 藝術設計學 ” 兩個碩士點, 並且都是山西省重點扶持學科。教學機構現設紡織與服裝工程係、設計藝術係、影像藝術係、商務係、基礎部、繼續教育部,開設有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藝術設計、繪畫、攝影、動畫和電子商務七個全日製本科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應用英語、文物鑒定與修復、旅遊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服裝設計、電腦藝術設計等十個專科專業。各類在校學生 5000 餘人。
  學院現有紡織材料、織物設計、紡織品 CAD 、環境藝術工作室、攝影製作中心、機電控製、計算機中心、功能纖維試驗中心等實驗、實訓場所 30 餘個。並有省內一流的美術展廳、收藏室、服裝表演廳、古典藝術研究中心,可滿足各類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需求,並為科研開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學術活動,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多項。通過多種形式,先後與美國佛羅裏達州立大學藝術學院、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德國道特蒙德應用技術大學、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國內外多所著名大學開展學術交流。現已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等 20 餘名國、內外知名教授作為學院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
  為適應社會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學院確立了以藝術學、紡織工程學科為主導,藝、工、管並舉,交叉融合,相互滲透,突出重點,協調發展的學科發展目標;學院牽頭成立了山西新新紡織行業技術中心,建立了山西省工藝美術研發基地,為紡織與藝術重點學科的發展及推進産、學、研合作構建了平臺,“十一五”期間,將努力建設成為一所在省內有較大影響力、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是一所由太原理工大學主辦、教育部備案、國傢承認學歷的成人高等學校。現有5000平方米的教學、辦公大樓,30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樓,120臺微機的計算機實驗室,16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操場、醫院、澡溏等生活設施。
  太原理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坐落在學校柏林校區,從50年代開展成人教育至今日已走過50年歷程,目前已頗具規模:具有函授、夜大、脫産三種辦學形式;開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采礦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水利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熱能動力工程、工商管理、法學等三十多個本、專科專業均為國傢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主導學科專業;有專科、專科起點本科、高中起點本科三個辦學層次。建立的太原、大同、陽泉、長治、臨汾、晉城、運城、離石、忻州、晉中、古交、侯馬、汾西、潞安、霍州、平朔和包頭、準格爾、煙臺等七十多個函授站點,遍布全省各地市及內蒙、山東等地,在校生15000餘人。
太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是太原理工大學的一所新型學院。學院以促進太原理工大學國際化外嚮型發展為宗旨,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等途徑,進一步拓展和強化教育交流服務職能,努力開創同世界各國高等院校合作交流的新局面。國際交流學院目前與國際合作處合署辦公,機構設置及工作人員與國際合作處融為一體。院處合壁,各揚其長,同避其短,使學院和處室的各項工作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實。
相關詞
長風大學高校太原電子社團人物
校長博士教授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教育學院企業傢
人物簡介更多結果...
包含詞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太原理工大學理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體育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長風校區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太原理工大學圖書館
太原理工大學榆次校區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太原理工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太原理工大學文法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長治學院太原理工大學實驗中學
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19.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
太原理工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工程力學實驗中心太原理工大學煤綜合利用教研室
太原理工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院羽毛球協會
太原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外語係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太原理工大學電子愛好者之傢
太原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