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太初黑洞
  為了要形成黑洞 質量越小 物質壓縮後的密度就越高 高密度時産生強大的壓力與收縮相抗衡 然而比太陽質量還小的黑洞在現代宇宙中是不可能形成的 但是在宇宙開始膨脹時有很高的密度 查兒多維奇和伊戈爾.諾維科夫在1967年 霍金在1971年 都曾設想在宇宙膨脹的早期階段可以産生黑洞 他們可以有小質量 這樣的黑洞就稱為太初黑洞
  尺度比原子核小的黑洞稱為太初黑洞
  當一顆質量相當大的星體之核能耗盡(超新星爆發)後,殘骸質量比太陽質量高3倍的恆星核心會演化成黑洞(若中子星有伴星,而中子星吸收足夠伴星的物質,也能演化成黑洞)。在黑洞內,沒有任何嚮外力能維持與重力平衡,因此,核心會一直塌縮下去,形成黑洞。
  當物質掉進了事界,縱使以光速計算,也不能再走出來。
  愛因斯坦以幾何角度把黑洞解釋為空間扭麯的洞,物質隨空間而行,如果空間本身就是洞,是沒有物質可逃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