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太倉經濟開發區投訴電話蘇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2-65223377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太倉經濟開發區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裏.首期開發面積為7.1平方公裏,內設高新技術産業區、傳統工業區、金融商貿公建服務區和旅遊度假區四大功能區。太倉經濟開發區多年來,已基本完成了以道路、電力、供水、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海關、商檢、銀行、郵電等辦事機構也逐步建立並全部投入正常運作,形成了硬件與軟件相配套的良好投資環境。太倉經濟開發區以建設高新技術産業區為目標,以發展開放型經濟為竜頭,積極呼應港區開發。德資、日資兩個外資工業區已具備一定規模,基本形成了以電子技術、精密機械、輕工食品等新興主導産業為主體,以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較高的外資項目為骨幹的投資開發新格局。按照全市總體規劃,太倉經濟開發區將建成具有合理的城市佈局、優化的産業結構、完備的城市功能、文明的生活氛圍的全市基本現代化先導區。 |
|
江蘇省太倉經濟開發區基本概況
江蘇省太倉經濟開發區創辦於1991年,1993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以爭創一流的工業示範區、科技先導區和現代新城區為目標,開發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步入了經濟和社會事業高速推進、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一、投資環境日趨完善
開發區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嚴格按照建設新城區的目標和“高起點、高標準、高投入”的要求建設區域環境,已先後投入近40億元建設資金,用於道路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了區內的“七通一平”建設。寬闊整潔的開發大道連通四方,沿江高速公路和蘇昆太高速公路貫穿開發區東西南北,區內企業衹需5分鐘便能進入四通八達的蘇南高速公路網,40分鐘即可達上海虹橋機場,20分鐘便可到太倉港航運中心。
區內供電、供水、供熱、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齊全,已接通來自華東電網的上海、江蘇和本市電廠的五路電源,電力資源充沛,為進區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建設發展條件。同時,區內具備了健全的管理服務功能,海關、國檢、工商、稅務等服務機構一應俱全,行政審批中心和開發區的一站式、一體化服務便捷高效。酒店、商鋪、物流、倉儲、學校、醫院等社會服務設施全部到位。城市緑化覆蓋率已達41%,氣候宜人,社會和諧,高檔別墅區、花園式住宅區、新型商業網點和緑化風光帶形成規模,人文、人居環境優良。
二、産業發展碩果纍纍
立足於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得益於高效滿意的親商服務,建區十多年來,已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傢和香港、臺灣等地區的許多著名跨國公司來區落戶,其中如美國的耐剋、特靈,英國的和路雪,韓國的希安琦、和承、科思泰,德國的捨弗勒、剋恩—裏伯斯、慧魚,日本的太陽電器、興和電子、阿爾派電子,奧地利的老虎塗料、艾伯納工業爐,法國的愛麗歐等等。這些跨國公司品牌響、實力強、市場大、抵禦風險能力強,在開發區內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和新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産業群。
截止2006年底,全區共引進各類項目近1400傢,總投資近300億人民幣,其中外資項目365傢,總投資近30億美元。區內總投資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有50多傢,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汽車配件等工業項目為主,以房地産、旅遊娛樂、生活服務等三産項目為輔的投資結構。其中,來區落戶的歐美企業約占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40%,日韓企業約占40%,港臺企業約占15%,並形成了以德國為主的歐美企業群、以日本為主的日韓工業群和以港臺為主的國內規模企業群等三大企業集群。
三、特色園區初具規模
建區以來,太倉經濟開發區以重點發展以德資為主的歐美企業為招商理念,着力引進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占地面積少、項目規模大、抵禦風險能力強、環境污染小的歐美企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長足發展。這些歐美企業品牌響、實力強、市場大、效益好,自落戶以來,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全力推進了全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值得驕傲的是太倉經濟開發區的德資工業園,76傢德國企業的入駐,使太倉經濟開發區成為德國工商界知名的中國經濟開發區之一,使太倉成為全國德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使太倉成為德國企業投資中國的首選地,被寓為“中國的德企之鄉”。
自1993年第一傢德國企業——剋恩•裏伯斯落戶以來,隨着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德資工業園初具規模,現已成為太倉經濟開發區的一大特色。進區的德資項目以精密機械加工和汽車配件製造為主體産業,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規模大、占地面積少,一些公司的産品技術水平均居國際同行業領先地位。德資工業園已成為太倉經濟開發區的一個招商品牌,成為開發區提高科技含量和優化産業結構的重要陣地。
目前,進區近百傢歐美企業生産、銷售兩旺,企業在區內的發展信心倍增,前期進區的歐美企業中80%以上已經完成增資擴産,企業規模正在逐步擴大。為了進一步增強在太德資企業的發展後勁,2001年,由江蘇省和德國巴符州兩地政府共同組建了一個專門為德資企業培訓專業員工的培訓中心,采用德國“雙元製”教學模式,每屆容量24名學員,每年定期招生,滾動發展,為越來越多來太投資的德資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專業員工,堪稱“中德合資合作的典範”。
四、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隨着進區企業不斷建成投産,全區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逐年快速增長。建區初期,全區全年實現工業總産值為1.2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為1.22億元,創利稅總額為477萬元。至2003年,三項指標分別達到了90億元、82億元和12.1億元,指標增幅高達幾十倍。2004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産值為12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為109億元,創利稅總額為15.84億元,區內各項經濟指標連續多年以50%以上的增幅上升。
2006年,全區共完成工業總産值179.5億元,增長27%;銷售收入161.7億元,增長27%;利潤99719.6萬元,增長27%;實現進出口總額12.57億美元,增長27%,其中出口創匯6.76億美元,增長27%;完成財政收入16.5億元,增長25%。 |
|
江蘇省太倉經濟開發區基本概況
江蘇省太倉經濟開發區創辦於1991年,1993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以爭創一流的工業示範區、科技先導區和現代新城區為目標,開發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步入了經濟和社會事業高速推進、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一、投資環境日趨完善
開發區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嚴格按照建設新城區的目標和%26ldquo;高起點、高標準、高投入%26rdquo;的要求建設區域環境,已先後投入近40億元建設資金,用於道路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了區內的%26ldquo;七通一平%26rdquo;建設。寬闊整潔的開發大道連通四方,沿江高速公路和蘇昆太高速公路貫穿開發區東西南北,區內企業衹需5分鐘便能進入四通八達的蘇南高速公路網,40分鐘即可達上海虹橋機場,20分鐘便可到太倉港航運中心。
區內供電、供水、供熱、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齊全,已接通來自華東電網的上海、江蘇和本市電廠的五路電源,電力資源充沛,為進區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建設發展條件。同時,區內具備了健全的管理服務功能,海關、國檢、工商、稅務等服務機構一應俱全,行政審批中心和開發區的一站式、一體化服務便捷高效。酒店、商鋪、物流、倉儲、學校、醫院等社會服務設施全部到位。城市緑化覆蓋率已達41%,氣候宜人,社會和諧,高檔別墅區、花園式住宅區、新型商業網點和緑化風光帶形成規模,人文、人居環境優良。
二、産業發展碩果纍纍
立足於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得益於高效滿意的親商服務,建區十多年來,已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傢和香港、臺灣等地區的許多著名跨國公司來區落戶,其中如美國的耐剋、特靈,英國的和路雪,韓國的希安琦、和承、科思泰,德國的捨弗勒、剋恩%26mdash;裏伯斯、慧魚,日本的太陽電器、興和電子、阿爾派電子,奧地利的老虎塗料、艾伯納工業爐,法國的愛麗歐等等。這些跨國公司品牌響、實力強、市場大、抵禦風險能力強,在開發區內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和新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産業群。
截止2006年底,全區共引進各類項目近1400傢,總投資近300億人民幣,其中外資項目365傢,總投資近30億美元。區內總投資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有50多傢,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汽車配件等工業項目為主,以房地産、旅遊娛樂、生活服務等三産項目為輔的投資結構。其中,來區落戶的歐美企業約占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40%,日韓企業約占40%,港臺企業約占15%,並形成了以德國為主的歐美企業群、以日本為主的日韓工業群和以港臺為主的國內規模企業群等三大企業集群。
三、特色園區初具規模
建區以來,太倉經濟開發區以重點發展以德資為主的歐美企業為招商理念,着力引進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占地面積少、項目規模大、抵禦風險能力強、環境污染小的歐美企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長足發展。這些歐美企業品牌響、實力強、市場大、效益好,自落戶以來,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全力推進了全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值得驕傲的是太倉經濟開發區的德資工業園,76傢德國企業的入駐,使太倉經濟開發區成為德國工商界知名的中國經濟開發區之一,使太倉成為全國德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使太倉成為德國企業投資中國的首選地,被寓為%26ldquo;中國的德企之鄉%26rdquo;。
自1993年第一傢德國企業%26mdash;%26mdash;剋恩%26bull;裏伯斯落戶以來,隨着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德資工業園初具規模,現已成為太倉經濟開發區的一大特色。進區的德資項目以精密機械加工和汽車配件製造為主體産業,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規模大、占地面積少,一些 |
|
|